初中作文教学必须加强写前指导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i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前指导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指导得法,可以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促进学生作文的自觉性、能动性,使学生从“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写”,为学生创造“一吐为快”的契机。教学实践中发现,科学的写前指导能让学生产生一发而不可收的写作佳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 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84-02
  写前指导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导得法,可以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促进学生作文的自觉性、能动性,使学生从“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写”。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怕写作文的情况,究起原因是很多教师忽略了作文教学中“导写”这个重要环节。写作之前,教师没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意识,为学生创造“一吐为快”的契机。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激趣
  学生怕写作文,主要原因是没啥可写。这是怎么造成的呢?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往往从生活的积累方面找原因。其实这很片面。事实上,青少年大脑里储存的信息量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但由于缺乏写作激情,思维受到阻塞,主动写作的意识还在沉睡。所以,我们认为,一篇作文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兴趣是否强烈。作文前,教师应善于用生动、具体、有感染力的方式来刺激学生,引导学生去追忆、联想、思考那些与作文有关的生活知识,从而触动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敞开学生的材料仓库,使他们确实感到“有话可说”,并且“不吐不快”,生发急于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原来怕写作文的烦恼、忧虑、压抑的心理状态逐渐转变为欢快、轻松、高亢、奔放的心理状态,自然能进入最佳的写作情景中。
  二、选材
  题材是否有说服力、感染力,是否能有效的打动读者,在作文中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精心选材对于表现中心、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意义,从而努力“追忆、比较”自己亲历或目睹的素材,根据表达的需要,筛选出自己满意的素材,写进自己的文章中。选材应“求新、求实、求美、求奇、求趣”,概括起来,就是引导学生从自己积累的材料中选出那些别开生面的、出人意料的、生动感人的、具有审美价值和积极思想意义的材料。当学生能用自己眼光去判断、筛选题材时,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会有感人的力量。
  三、启思
  要写好一篇文章,就要借助于想象。想象是一种形象思维,是思想的翅膀,是灵感闪现的动力。运用想象可以开辟作文的新天地。当学生学会想象时,文思就开始涌动,作文就开始有了色彩。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維品质是作文课“导写”不能忽略的一个内容。因而在进行导写时,我们注意启发学生在原有生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开拓思考,充分展开联想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使写作思路变得顺畅、广阔。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当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时,教师应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将多种信息或材料“集中比较,“多项求异”,充分体现形象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的特点。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形象,令人耳目一新。如要写雪天景象,讓学生借助《沁园春雪》“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想象,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四、借鉴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课文与作文的关系时说过,课文无非就是例子,学生写作文就是模仿和创造,课文为他们提供了模仿的材料。很多作家在写作的初级阶段都有过模仿,后来才形成自己的风格。可见,模仿是写作入门不可缺少的拐杖和桥梁。在中学,特别是初中阶段,要求大多数学生写出有特色有个性的文章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在写前指导时,我们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回顾教材中某些好的文章,体会揣摩它们在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规律特点,如课文《紫藤萝瀑布》、《蝉》的“借物联想,以物喻人”,《口技》、《孙权劝学》的“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等,然后提炼出一个简明扼要的模仿程序。不过引导学生借鉴模仿时,教师应注意强调,模仿不是抄袭,不是改头换面,而是要有自己的东西,要有创新,因为我们“导”模仿借鉴的目的是:在模仿中领悟,在模仿中创新,在模仿中提高能力。
  五、创新
  古代不少学者主张训练学生作文要经过“先放后收”的过程,就是鼓励学生大胆的写,然后再要求精炼严谨。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就主张“作文之体,初欲奔驰”。宋人谢枋得也曾说:“凡学文,务要大胆……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此集皆粗枝大叶之文……务学识之,开广其胸襟,发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决言高论,笔端不窘束矣。”清代王筠则更主张“作文必须放,放如野马,踢跳咆哮,不受羁绊。”古人尚且主张写“大胆文”,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禁锢学生的头脑?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为了让学生适应知识经济世纪的新形势,做新世纪的主人,作文教学也有必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我们在写前指导时经常引导学生学习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各种课外书上的文章,让他们写“真”写“新”,不落俗套,敢于“脱颖而出”,如让学生写填充题目作文“我真”(备选词语为“幸运、高兴、烦恼”等),或者写“跟老师说说心里话”,我发现学生多是报喜不报忧,多是说套话、假话。每到这时,我便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写出心里想说而又不愿说甚至不敢说的话,把满腔苦衷倒出来。这样,不但使他们“舒畅”了心情,也为我们教师做思想工作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孙瑞欣,《微型记叙文选读与训练》[M].中国妇女出版社,1993.12,第一版.
  [2]蒲海霞,《作文教学中的“望、闻、问、切”》[J].吉林教育,2011年20期.
其他文献
I. SURVEY OF GLOBAL SEISMICITY IN 1998 A total of 17 earthquakes with M_s≥7.0 occurred in the world in 1998 according to the determination by the Chinese Seismic Station Network. The strongest earthqu
期刊
For a strong earthquake swarm, the key to estimate the frequency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h-value of ensuing strong earthquake sequence accurately lies in quanti
目的:探究蓝科肤宁与他克莫司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防治站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061-01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性质”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在“课程内容”中指出:“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新教材中的教学素材越来丰富,教学情景也越来越生动,而这就对教师运用这些素材和情景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挖掘出其中的有效资源,在准备好教学用具的同时,还应做好情境运用的设计,更要开拓创新,不断创设丰富、有趣味性、有地方特色的适合学生的情境,使之更加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景教学 生活情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
Cross-well 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 has been used to monitor the changes of the abso rption coefficient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before and after earthquakes for 5 years at Dahuichang fault since 19
[摘要]幼师生物课程是幼师职业教育基础课,对于提高幼师生科学素养,发展其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幼儿师范学校教学实际出发,阐明了新形势下幼师教材的编写理念及改进的目的、方向、核心及标准,以期幼师生物教材更加满足幼师职业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幼师生物 教材 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060
Based on discussion of the reasonableness of the seismic destruction described by using the death degree,the probabilistic curves of the different death degrees with different future times in several
Results of analysis of variation of cross fault short-baseline and short-range leveling in Western Yunnan Earthquake Test Site (WYETS), results show that among
Taking the active fault network as the structural frame,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its periphery can be regarded as a system of "fault movement and seismoge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