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在开放中找到自信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bot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志军扶着铁握把一动不动,在零下七八摄氏度的坦克模拟训练中心等了3个多小时,终于等到了外宾的到来。
  “当时手没戴手套,冻得红一块紫一块的。”每当回忆起9年前参加的第一次迎外任务,已是某开放部队士官的杨志军仍然很激动,“出发前我们理了发,刷了牙,洗了脸,剪了指甲,用排长的熨斗熨展了衣服,就连迷彩帽里也垫上了报纸,心想一定要让外宾看看我们中国军人的一流风采。”
  杨志军也许当时还没意识到,他和他的战友已成为中国军队对外开放进程中的亲身参与者。无数像杨志军这样充溢着激情和荣誉感的普通军人,构成了中国开放部队这一担负着窗口使命的优秀群体。
  长期以来,世界对中国军队充满了敬畏与好奇。开放部队(亦称迎外部队),作为中国军队对外开放的一种客观需要,诞生了。
  中国军队的开放起步于1955年。这一年,毛泽东亲自签发了中国第一支开放部队的“开放证”。此后,在外界眼中一向神秘的中国军队继续向世界敞开这扇窗口。开放部队越来越多,开放领域也越来越广,“开放部队的布局已非常全面,涉及作战部队、院校、医院、科研院所等单位,军兵种覆盖陆海空三军。”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张邦栋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2005年秋,中国第二炮兵迎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来访,这标志着,开放部队这支“开放先锋队”在中国军队开放进程中开始有了更大的担当。
  在国防部外事办主任张邦栋看来,开放部队主要担当五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展示我军形象的窗口,二是宣传我军建设成就的平台,三是联结中外军队友谊的桥梁,四是加强中外军队军事合作的纽带,五是国防教育基地。”
  张邦栋说,新时期开放部队应该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军队“发展的形象、和平的形象、开放的形象,创新的形象,和谐的形象”。
  开放部队是中国军队对外开放的一张名副其实的“名片”。执行迎外任务的部队多是能征善战、有着骄人战史的部队。他们没有任何特殊的待遇,与其他部队一样,执行着同样的经费标准,担负着同样繁重的战备训练和执勤任务。然而,他们却以惊人的毅力和耐力,完成高强度的战术技术训练和超常规的训练课目,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军队的风采。各国来宾常常服膺于他们弹无虚发的实弹射击、凶猛顽强的擒拿格斗、协调密切的步坦协同,迅速准确的舰炮操作;惊叹于中国军队不畏强敌,能征善战,无坚不摧,一往无前的顽强作风和钢铁意志。
  《中国国防白皮书》的撰写者、军事科学院陈舟大校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开放部队是军事外交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增进军事互信”。军事关系是国家对外关系的最重要和最敏感的组成部分,因此,以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和二十一响礼炮组成的军事礼仪就成为国家迎宾礼仪的最高表现形式,它表达的是友好与和平的愿望。开放部队则在更广的范围内,更直接地向外宾表达了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的友好感情,从而“有助于增进军队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消除‘中国威胁论’”。
  中国军队对外开放加速发力于2003年。在我们观察视野内,这一年,活跃的中国军事外交令人耳目一新,除了军队领导人往来,专业人员交流,军舰互访、参与联合国维和等项目外,更在开展与外军的实质性交往方面出现多个“第一”:第一次组织并参加多边联合军事演习,第一次分别与巴基斯坦、印度军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第一次邀请外国军事观察员观摩中国军队演习:同时还派出自己的观察员观摩了美国、泰国和新加坡的“金色眼镜蛇”演习以及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首长司令部演习。
  这些突破给人印象如此之深,以至于有专家说:“中国军队在面向世界、加强防务合作方面充满活力与自信,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更有学者指出,中国军队已进入“开门建军”时代。
  这一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外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活力与自信注定成为这支军队迈向未来的一块里程碑。紧接着,联合军演次数逐年增多,透明度逐年提升,中国军队逐渐形成了以开放部队,出访舰队,联合军演、军事人员交流等为主要载体的开放格局。
  在这样一个大的战略背景下,中国开放部队的迎外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开放部队正在改变过去舞台式、折子戏式的表演痕迹过重的项目,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力图把我军建设的最新成果展示出来。”张邦栋主任说,今后,开放部队要逐步在各课目中消除表演痕迹,决不为表演而表演,要演为练,练为战。
  陈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迎外内容“已由过去的走马观花到现在可以具体接触和实际操作,由射击、障碍,擒拿、班进攻,连对抗等技能,初级战术表演到进行近似实战的联合训练和演习,由展示少量单一军兵种到许多陆海空部队的开放,由参观一般性技术的装备到接触高技术的武器”,体现了中国军队“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已经参加过很多次迎外任务的杨志军从切身经历中感受到了这种“深度”和“广度”,他每天的操练课目,记在本子上的迎外理念,所在部队历史馆中的一幅幅照片……一切均在告诉他:他和他的战友有理由在下一次的迎外活动中找到更多自信。
  诞生于80年前,一路浴血奋战,意气风发,带着光荣与梦想走来的中国军队,在越来越开放的征途中,正在变得更加自信。
  自信,是一支军队成熟的标志。开放部队,作为一张展示中国军队自信的名片,理所当然成为本刊“建军80周年之军营名片系列策划”的首篇。我们分别派记者采访并连线了四个开放部队和三军仪仗队,开列五张名片,以此作为中国军队对外开放的一个剖面,向所有开放部队以及为中国军队对外开放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致敬!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四月,你的生活在训练场上。一年一度的开训动员大会是兵生活的分水岭,从开训那天开始,我们就进入紧张的训练生活。从“养兵”状态到“练兵”状态,虽然开训动员大会年年有,军人的工作就是训练,但从“静”到“动”的转变还是需要心理调适过程。训练有苦有累,训练也有不为人知的独属于自己的训练乐趣。来自六个单位的基层官兵讲述他们的“开训第一天”,讲述他们的训练生活。  今年第一季度一开始,我就得了个团嘉奖
期刊
我一生的追求    11年前初秋,帕塔木汗的丈夫乌拉孜放羊不慎掉入50多米深的废矿井里,造成颅骨、脊椎、大腿等10多处骨折。乌拉孜的妻子帕塔木汗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送到几家医院救治都说没救了。最后,经人介绍才转到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庄仕华院长组织医务人员经过6天6夜抢救手术,把乌拉孜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十几天后,庄仕华又来为乌拉孜检查病情,发现他身体越来越瘦弱。作为医生的庄仕华心里清楚:这
期刊
在白雪皑皑的长白山天池脚下有一块“功德石”,一位年过六旬的放山老人用材镰在石头上面刻了一个人的名字。他说,这个名字改变了103个穷苦娃儿的命运,给全镇4000口人带来了希望,他要让这个名字像长白山一样名昭天下,像三江水一样源远流长……  这位被百姓们传在口中、记在心头的人叫杨春明。  26岁的杨春明,是吉林省临江市四道沟镇一名普通的边防公安。走进四道沟,走近杨春明,也就走进了一个个春天般明朗感人的
期刊
80年的历史,记录多少岁月屐痕;  80年的队伍,走过多少风雨征程。  阳春三月,记者怀着一种朝拜的心情,走进我军规模最大、保存档案最多、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中央级国家专业档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从珍贵档案所承载的历史实证中了解我军成长、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了解档案记载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军史故事,近距离地感受了一番我军档案工作的历史成就。    四次迁馆,一馆两库,三十载岁月珍藏军史记忆   
期刊
那是几年前早春二月的一天,北京还是乍暖还寒。临近中午,我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我今天请在京的刘英等六位红军妈妈吃饭,想请你一起参加!”电话是徐海东大将的女儿打来的,语气因兴奋而急促,我的耳膜被冲撞的电波震得嗡嗡响。  “恭敬不如从命”!我匆匆赶往指定地点。尽管我先后在不同的场合见到过这些红军妈妈,但一想起今天就要和这些年龄都已过八九十岁的革命老人一起午餐,我的心情仍然很激动。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她
期刊
长久以来,西方人只能通过战争来认识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从战场上走下来的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在日益透明的开放进程中,更加自信。  1937年10月,美国记者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出版,该书向世界描绘了一个西方记者眼中的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引起震动。  1946年2月,为迎接来延安访问的美国特使马歇尔将军,由临时抽调人员组成的解放军第一支仪仗队首次亮相世界。  1955年,驻扎在天津杨村的“中国开放第
期刊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国家代表队”,开放部队正在改变过去表演痕迹过重的项目,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力图把全军建设的最新成果展示出来。新时期,开放部队应该向世界展示中国军队发展的形象、和平的形象、开放的形象、创新的形象、和谐的形象。    《解放军生活》:作为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您对这些年来开放部队的建设成果怎么看?  张邦栋:自第一个开放部队在上世纪50年代正式开放以来,经过这些年来的建设和发展,
期刊
蓝天上有他的梦想,成就他如雄鹰般自由翱翔;地面上有他的港湾,如甘泉般给予他爱的力量。尽管我没有翅膀,不能和他比翼双飞,我却甘愿做他永远的港湾,助他越飞越高。  ——张宗莉  爱人姓门,有了孩子,家里就有两扇门了,特有安全感、归属感。  ——张宗莉语  第一次见到渤海,蓝湛湛的海面和咸咸的海风让张宗莉的心胸变得如大海一般宽广平静。她沿着海堤一路快乐地奔跑,任凭海风轻轻吹拂她的脸庞。身后,爱人抱着门门
期刊
2006年11月14日,兰州军区空军某部飞行员李剑英驾驶某型歼击机,在训练结束归场途中,飞机撞鸟造成空中发动机停车。为避免飞机失控坠入村庄,他毅然放弃跳伞求生决定迫降,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幸壮烈牺牲。空军党委给李剑英追忆一等功,并追授他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仅仅是四个月的时间,李剑英的影响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上网,用任何一个搜索工具,键入李剑英三个字,数以万计的条目就会出现在
期刊
《解放军生活》:您认为这些迎外部队在军事和外交上的作用是什么?  陈舟:组建迎外部队是中央军委的英明决断,也是军事外交发展的客观需要。迎外部队作为我军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军事和作交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展示我军良好形象。迎外部队精良的装备、高昂的士气和过硬的军事素质,向外界展现了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二是增进军事互信。通过迎外部队的开放透明,可以使外军在非战争环境下了解我军的精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