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自近代以来,中西医之间一直存在着冲突,中医药影视剧中同样将中西医文化冲突作为了展现的重要内容,并展现了中西医之间的融合与和解。
[关键词] 中医药影视剧 中医 西医
近年来,中医药影视剧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成为展现中医药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中西医之间的纠葛成为近代以来中医药文化不可回避的内容。在众多的中医药影视剧中,展现中西医文化冲突的影视剧主要有3部,《刮痧》、《黄连厚朴》、《神医喜来乐》。
《刮痧》这一片名就是以中医上的刮痧法命名的,也以中医刮痧疗法产生的误会为主线,该影片主角许大同移居美国8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在年终行业颁奖大会上获得电玩游戏制作大奖。他激动地说,我爱美国,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了。但随后降临的意外却使许大同如梦初醒,他五岁的儿子丹尼斯因闹肚子发烧,来美国探亲的爷爷因为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以中国民间传统的刮痧疗法为孙子治病,而这就成了许大同虐待儿童的证据。努力多年以为已经实现了的美国梦被这一场从天而降的官司彻底粉碎,也给他们全家带来了噩梦般的经历。
导演郑晓龙所言:“在设计影片的初期,我们就有一个想法,要表现探讨文化的沟通与交流。……”[1]
对于包括许大同父亲在内的中国人来说,刮痧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常用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
影片《刮痧》中的美国人很难理解中国刮痧的原理,历史上,大多数西方人对中医的看法带有着鲜明的猎奇与偏见的色彩,也能让人感觉到强烈的文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正如爱德华.萨义德在《东方学》里所说的:东方主义“不是表达了对一个与自己显然不同的(或新异的、替代性的)世界进行理解——在某些情况下是控制、操纵甚至吞并——的愿望或意图”[2]。它“与帝国主义强力有着特殊的历史关联”。[3]
考察一下中医被西方解读的历史,中医在16世纪开始为西方所了解,,中国近代,随着西方人大批进入中国,中医在西方人眼中成为异于西医的独特现象。黑格尔所说的“医药也为中国人所研究,但是仅仅是纯粹经验,而且对于治病用药,有极大的迷信。” [4]成为西方人看中医的基本论调。
在西方人眼中,中药更加是不可思议。玻璃碎屑、人的分泌物、石棉、蛾、牡蛎壳都入药,他们感到匪夷所思,并将之作为中国落后和愚昧的标志。经常用来退烧的梨子,在传教士麦高温的笔下也变成了“异物”,“除外观相同外.这种梨与我们家乡的梨有很大差别。它们几乎毫无味道,硬得几乎要用斧子来砍。亲眼目睹一个满脸通红、眼里布满血丝的病人有气无力地努力咬着这坚如岩石的梨以期解渴退烧的情景,实在令人可怜。”[5],中药都“来自植物王国.绝大多数是没有什么效验的草药。”[6]我们便不难看出西方人对中药的态度。
反之,考察西医在中国的传播,我们会有迥异的发现。西方的医药知识至少在明代已开始输入中国,1820年,马礼逊与李文斯敦在澳门创设赠医所,是第一次在中国土地上设立西式医疗机构。此后在中国,西医逐渐获得了中国民众的信任。随着来华传教士医师的增多,以及西式医院在中国各口岸的陆续建立,一种新的医疗体系在中国得以确立。随后,“中医”、“西医”的概念出现,而至一般民众对“中医”和“西医”两种认同大体接受,二元的中西医学体系就可以说形成,中西医之间的竞争由是开始。[7]1900年前后,思想界已出现否定五行说的思潮。到民国时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药学被当作旧传统、旧文化一并否定。当时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如陈独秀、胡适、鲁迅、梁启超等都有这方面的言论。严复认为中医缺乏实际观察和逻辑推理,将中医药归为风水、星相算命一类的方术。 陈独秀说:“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梁漱溟认为,中医只是“手艺”,“没有客观的凭准”。鲁 迅在《呐喊
[关键词] 中医药影视剧 中医 西医
近年来,中医药影视剧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成为展现中医药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中西医之间的纠葛成为近代以来中医药文化不可回避的内容。在众多的中医药影视剧中,展现中西医文化冲突的影视剧主要有3部,《刮痧》、《黄连厚朴》、《神医喜来乐》。
《刮痧》这一片名就是以中医上的刮痧法命名的,也以中医刮痧疗法产生的误会为主线,该影片主角许大同移居美国8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在年终行业颁奖大会上获得电玩游戏制作大奖。他激动地说,我爱美国,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了。但随后降临的意外却使许大同如梦初醒,他五岁的儿子丹尼斯因闹肚子发烧,来美国探亲的爷爷因为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以中国民间传统的刮痧疗法为孙子治病,而这就成了许大同虐待儿童的证据。努力多年以为已经实现了的美国梦被这一场从天而降的官司彻底粉碎,也给他们全家带来了噩梦般的经历。
导演郑晓龙所言:“在设计影片的初期,我们就有一个想法,要表现探讨文化的沟通与交流。……”[1]
对于包括许大同父亲在内的中国人来说,刮痧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常用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
影片《刮痧》中的美国人很难理解中国刮痧的原理,历史上,大多数西方人对中医的看法带有着鲜明的猎奇与偏见的色彩,也能让人感觉到强烈的文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正如爱德华.萨义德在《东方学》里所说的:东方主义“不是表达了对一个与自己显然不同的(或新异的、替代性的)世界进行理解——在某些情况下是控制、操纵甚至吞并——的愿望或意图”[2]。它“与帝国主义强力有着特殊的历史关联”。[3]
考察一下中医被西方解读的历史,中医在16世纪开始为西方所了解,,中国近代,随着西方人大批进入中国,中医在西方人眼中成为异于西医的独特现象。黑格尔所说的“医药也为中国人所研究,但是仅仅是纯粹经验,而且对于治病用药,有极大的迷信。” [4]成为西方人看中医的基本论调。
在西方人眼中,中药更加是不可思议。玻璃碎屑、人的分泌物、石棉、蛾、牡蛎壳都入药,他们感到匪夷所思,并将之作为中国落后和愚昧的标志。经常用来退烧的梨子,在传教士麦高温的笔下也变成了“异物”,“除外观相同外.这种梨与我们家乡的梨有很大差别。它们几乎毫无味道,硬得几乎要用斧子来砍。亲眼目睹一个满脸通红、眼里布满血丝的病人有气无力地努力咬着这坚如岩石的梨以期解渴退烧的情景,实在令人可怜。”[5],中药都“来自植物王国.绝大多数是没有什么效验的草药。”[6]我们便不难看出西方人对中药的态度。
反之,考察西医在中国的传播,我们会有迥异的发现。西方的医药知识至少在明代已开始输入中国,1820年,马礼逊与李文斯敦在澳门创设赠医所,是第一次在中国土地上设立西式医疗机构。此后在中国,西医逐渐获得了中国民众的信任。随着来华传教士医师的增多,以及西式医院在中国各口岸的陆续建立,一种新的医疗体系在中国得以确立。随后,“中医”、“西医”的概念出现,而至一般民众对“中医”和“西医”两种认同大体接受,二元的中西医学体系就可以说形成,中西医之间的竞争由是开始。[7]1900年前后,思想界已出现否定五行说的思潮。到民国时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药学被当作旧传统、旧文化一并否定。当时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如陈独秀、胡适、鲁迅、梁启超等都有这方面的言论。严复认为中医缺乏实际观察和逻辑推理,将中医药归为风水、星相算命一类的方术。 陈独秀说:“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梁漱溟认为,中医只是“手艺”,“没有客观的凭准”。鲁 迅在《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