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的冬梅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9年3月3日
  今天去喊冬梅上学时,看她眼睛红红的。在上学路上,我问她怎么一回事。冬梅说,她爹刚告诉她,说过几天她后娘就要到她们家里来,要她以后学听话点。
  我听了心里替冬梅难过,就问冬梅今后打算怎么办。冬梅红着眼睛说,她好想她娘。
  中午回到家里,跟我娘说起冬梅的爹给她娶后娘之事。娘摇头叹气,说:“后娘,后娘,十个九个毒心肠。”冬梅以后没好日子过了!这个大木匠也真是的,仗着手里头有俩儿钱就烧得慌,娶个二房还办什么酒席呢!
  大木匠是冬梅她爹,因木匠手艺好,在我们方圆几里地很有名,村上人都叫他大木匠。
  
  1989年3月9日
  今天是冬梅爹结婚的日子。爹和娘一大早就去她家帮忙。
  我吃了早饭去叫冬梅上学,看到她家的院子里摆满了桌凳,门上墙上贴满了大红的“喜”字。冬梅正蹲在地上剥葱。看到我,手里拿着几颗葱走过来,让我跟吕老师请个假!我娘正系着围裙在院子里和面,准备炸麻叶儿。五婶子低着头,往锅灶里面填柴禾。娘看到我,交待我中午放学回家,直接来冬梅家吃酒席。
  中午放学来到冬梅的家,她家屋里屋外坐满了人,连我家的院子里也聚满了人,摆了三四桌。男桌上的客人在猜枚划拳,“五魁手啊,六六顺啊,巧七媒啊,八抬轿啊,九匹马”叫喊声、嬉闹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一大群孩子在院里抢糖果吃。
  我跟着娘进了冬梅家的堂屋,在酒席上坐下。上位坐着一个身穿红衣,头戴红花的女人,三十多岁的样子,长得精瘦精瘦,高高的颧骨,薄薄的嘴唇,脸抹得很白。她身边站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儿,手里拿着一个鸡腿啃得津津有味。娘悄声告诉我说,那个就是冬梅的娘,小孩是冬梅后娘带来的儿子军宝。
  
  1989年3月23日
  做饭时,娘说,今天冬梅后娘在骂她,说她没带好军宝。我去冬梅家拿连环画给她,冬梅把做好的饭一碗碗盛好端到桌子上。冬梅后娘正在楼门外跟几个妇人聊天。冬梅说,娘,冬宝,吃饭了。冬梅后娘磕着瓜子走回院子,看到我,脸上堆满了笑容,尖着嗓门跟我打招呼。军宝在后面哭哭啼啼,说不想吃饭,要吃方便面。后娘连哄带拉把他拉回到桌子上哄他吃饭。军宝却不依,继续哭闹。冬梅娘不理他,端着碗饭走到门外,边吃边继续聊天。冬梅拿过碗来,好哄呆说把面条给军宝喂下。喂完了军宝,她碗里的面条沾成了一个大陀。
  冬梅吃了饭洗了碗又去喂猪。她刚提关装猪食的桶走向猪栏,那群猪便一下子围了上来。冬梅站在凳子上,半弯着腰,隔着猪栏往猪槽内倒猪食。我过去,看到五头大小不一的猪正围在一起抢食。冬梅一瓢一瓢地舀着猪食往槽里倒,每倒一次,猪便疯抢不停。冬梅用衣袖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对我说,你看这些猪,饿死鬼脱生的一样。
  
  1989年4月18日
  今天上作文课,吕老师抱着一大摞作文本走进了教室。
  吕老师扶扶眼镜,说,今天的作文课上,我要向大家特别推荐一篇范文,作者是我们班上的严冬梅同学,文章的标题叫《娘》。
  吕老师打开作文本,用标准的普通话,开始声情并茂地朗读:
  我出生的那天,是个冬天。经过了一场大雪后,院子里的那树梅花儿开了。红的似霞,白的如雪,花香扑鼻。娘说,冬天的梅花,不怕严冬,就给我取名冬梅。
  娘体弱,多病。生下我后,身体更差了。在我的记忆里,娘常常很早就起床……
  娘的病越来越严重了。她开始剧烈地咳嗽,我跑过去端过痰盂,发现娘吐出来带着很多血丝的痰。我吓得哭了。娘用粗糙的手抚摸着我的脸,说,乖,不要怕,娘给你梳头吧。娘开始给我梳头发,娘的手很软,很轻,娘说,梅,娘可能要走了,要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你是冬天的梅花,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遇到什么的困难,你一定要好好成长。要像冬天的梅花一样,在严冬,开出花来。
  娘的话像把刀子,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上。我下定决心,要做坚强的梅花。
  娘去世那年,我八岁。六年来,我常常想起她。在我的心里,娘并没有离开我,她在远方看着我,给我无穷力量和勇气。
  娘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吕老师读完,全班掌声雷动。我的眼里涌出了眼泪。
  
  1989年7月18日
  今天吃饭时,听到娘对爹说,今天跟冬梅后娘闲聊,她说读完今年,明年不想让冬梅读书了。女子大了,读的书再多,将来也是人家的人。让她回来照看军宝。我听了,心里着急起来。我跟冬梅同年同月生,她比我早生六天,从开始学走路到今天上学,我们形影不离。她如果真的退学,我就没有同伴了。
  今天是去学校拿通知书的日子。冬梅一大早来叫我,说明年她后娘不让她读书,在家洗衣做饭带军宝。冬梅说,阳阳,你读过的书,给我看好吗,我喜欢看里面的故事。
  
  1989年7月22日
  下午放学,刚到村口,看到娘慌里慌张从家里小跑过来。看到我便拉着我说:“走,去老龙潭看看去,冬梅出事了。”
  我急得哭了起来,问娘冬梅咋了。娘说她也不知道究竟是咋回事,看了再说。娘拉着我向老龙潭方向一路小跑着。我的心紧张得快要跳出来。冬梅,可千万别出事。
  远远地看到,老龙潭边上围满了人。娘拉着我挤了进去。冬梅浑身是水,正趴在牛背上,嘴里“哇哇”地吐脏水。军宝浑身湿漉漉地站在地上,冬梅的后娘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让你跟着我,你非要去逮鱼。老龙潭那么深的水,大人掉进也没命了。我的宝啊,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活啊!”
  李黑子说,军宝跟几个娃儿趴在老龙潭边逮鱼,逮着逮着,人就出溜下去了。冬梅在地头听到叫声,飞一样地跑了过来,一下子就跳进潭里……
  后娘的脸一会儿白一会儿红,哭着说,冬梅,娘糊涂啊,娘对不起你……
  冬梅说,娘,不要说是军宝,就是哪个小孩,我也会救的。
  冬梅的后娘“哇哇哇”地哭了起来……
  
  
其他文献
一场雨一直在婆娑地下  一场偏执的爱  从初春到深秋  从少年到中年  始终青葱且丰沛  表白的冲动被有效遏制  狭长的相思  只弯垂 不滴坠  无情风暴塑造出  苍劲而柔韧的不屈形象  苦涩锋刃镌刻出  甜蜜年轮  (239400安徽明光市广电大楼四楼作家协会)
期刊
向往远航的心让水兵成为舰艇上的兵,   第一次远航大海狰狞着像要吞噬水兵的舰艇,  水兵含着泪吐尽全部食物只剩黄胆水,  咸湿的海风打湿了水兵深陷的眼窝,  水兵呻吟着一次又一次冲到甲板上临风而立。  不远处的码头,有一位姑娘伫望已久,  她白衫飘飘仿佛是向下一个码头发出的淡蓝的旗语,  就这样痴痴相望,以心灵相系  穿越一滴又一滴眼泪,一个又一个险区  在码头留一双眼睛,凝视水手渐行渐远的身影。
期刊
桃子十分沮丧地听着爹妈唠叨:“桃子,你也不能老赖在家里,怎么说也得找个主呀?”“呸,我是哪辈子作的孽呀?生你这个不争气的玩艺。我这张老脸往哪搁呀?”桃子一声不吱,心里巴凉巴凉的。  桃子不怨爹娘,就怨自己一时糊涂,让婆家给休了,成了“臭女人”、“坏女人”的代名词。桃子恨不得去死,可死了几回都没死成,就在前几天,桃子吃了一瓶安眠药,昏睡了整整三天三夜,可又活过来了。她爹拉长脸说:“要死远点死,眼不见
期刊
午夜,头痛得很厉害,晚上和朋友贪喝了几杯,就有点控制不了自己,一躺上床,就呼呼大睡。突然,我的手机响了,话筒里是个稚嫩的小女孩的声音:“爸爸,你快回来吧,我好想你啊!”凭直觉,我知道又是个打错的电话,因为我还没有结婚,哪来的女儿?头正疼着呢,偏又来个无聊电话。我没好气的说了声:“打错了!”便挂断了电话。   第二天起来,我就把这事给忘了。可是,到了晚上,这个电话竟又打进来了,还是那个女孩的声音。真
期刊
菊是秋天开的  清香。书生荣归故里  菊失去了资助的方向  包括奉献爱情    菊是沸水煮透的  温暖。书生不再沦落雪中饥寒  将茶凉在了一边  俨然成了命运的判官    菊不服花期凋落  自己熬成自己的主心骨  牢固地站稳了业绩的塔尖  证明象牙塔不是唯一的出路    抽刀不为愁更愁  菊与书生正式一刀两断  将儿子搬出苦果的核心  菊的幸福来自于放弃了可怜  (646127四川省泸县福集镇工矿
期刊
一  我的不幸是在母亲病逝那年开始的。那年,我才8岁,刚上小学一年级。母亲的离去使父亲变得沉默寡言,以前不抽烟的他开始了抽烟,有时候还会找同村的酒鬼一起酗酒,对于我总是不闻不问。没了父亲的管教,我每天放了学就同村里的那些伙伴们到处疯玩。有时候,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也没有回家,父亲就到处找我,当他找到还在别人家里玩耍的我时,他一把把我拉到他的面前,然后用他那蒲扇一样的大手掌在我的屁股上狠狠地打,嘴里还大
期刊
谢继贤:怀念好人贺中奎    1994年2月的一天,我收到了一个叫贺中奎的作者寄给我的几篇作品,写的是他打工生活的所见据闻,写得情真意切。他说他1978年出生于湘南西部岐山山脉群山中一个贫瘠的小山村。他是家中长子,从小就跟父亲上山打柴,下地干活,放牛、喂猪……每天天未亮就要步行几公里山路去上学,穷得冬天时只穿一双母亲补了又补的旧皮鞋,脚跟被冻开了一道道血口,生满了红肿的冻疮。虽然他学习成绩优秀,但
期刊
辛辛苦苦打工十几年,终于在别人的城市里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居所。于是,我和妻子商量着将住在北方农村的老父亲接过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父亲今年整七十,是一位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记忆中的父亲土得掉渣儿,他的脚上有泥巴,鞋窝窝里有泥土,他的裤腿上沾满泥点儿,就连他的被窝里也有泥沫子。三百六十五天,他天天围绕着责任田转。他把梦想交给了大地,他把汗水注入了麦田。他辛勤地耕耘,也繁忙地收获。他常常对我们讲,人从
期刊
我和妻子结婚后,两人都一直在外打工,从来就没有正儿八经地自己煮过吃的。平时上班,我们都是在公司吃工作餐,吃完了把碗筷一推就完事,什么都不用理会!最近,儿子从老家来我们单位过暑假,因为公司的工作餐只提供给员工,不对外开放,他的吃饭问题就成了头等大事。最初几天,我们让儿子在外面吃快餐,没多久他也厌倦了,就自个儿在租房里泡方便面。十五六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需要营养的时候,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和妻子都看在眼
期刊
有一天早晨我去天香公园采访,在公园的一角发现了一株很特别的牡丹,这株牡丹株高有两米多,冠径有三米多,上面正盛开着一百多朵绿色的牡丹。  我大为惊诧,就问随行的花农老刘:“这株牡丹恐怕有很多年了吧?”  老刘回答:“这是我二十五岁那年亲手栽下的,现在我已经七十五岁了,这株牡丹已经活了五十年了!”  我说:“长得这么好又这么长寿的一株牡丹,你应该好好保护,将它用槛栏围起来,再写上个牌子,给他取名叫牡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