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话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重视课前预习工作,抓好预习习题设计;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加强课后习题训练,促进知识有效迁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问题设计 课前预习 课堂提问 课后习题训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从认知心理学上讲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那么。在平时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抓好问题设计呢?
1、重视课前预习工作,抓好预习习题设计
1.1围绕大纲要求灵活设计
预习题应在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各年级的要求、单元教学的要求以至一篇课文的“阅读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设计。例:教学《驿路梨花》一文,可设计两道预习题:(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2)本文记叙的六要素是什么?再如教《陋室铭》一文时,可拟定三个预习题:(1)我所知道的刘禹锡;(2)“注释”之外,在我看来还有的生字;(3)我的疑问,我的发现。
1.2设计应侧重于整体性感知课文
怎样使学生从一篇课文中迅速而准确地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理解和概括信息的含义,感知其指向,整体感知显得至关重要。这就要训练学生对语言感受的灵敏性。培养学生整体、全面地对课文分析判断的能力。例:特级教师宁鸿彬在讲《皇帝的新装》之初,出了三道预习题:(1)用一个字概括全文(得出“骗”字);(2)“谁骗谁?”(得出“骗子骗皇帝,骗子骗大臣,大臣骗皇帝,……大臣骗自己,皇帝骗自己……”);(3)分析出这种现象的根源。这种从整体感知入手,深入文章内涵的教学,既训练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概括能力,又引导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设计预习题的要求不宜过高,不能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把超出学生知识水平的预习题推给学生,而要针对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思维在“最近发展区”中向前扩展和延伸,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知识之果。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有效开展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流程,进行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
2.1课堂提问设计要有目标意识
达成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學目标必须明确而具体。在设计课堂提问之前。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而且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课堂提问如能强化目标意识,就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可以使之更好地为课时目标、课程目标乃至单元目标服务。例:教《捕蛇者说》一文时,围绕“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一教学目标。可设计如下提问:(1)“永州之野产异蛇”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颜色、毒、功用”三异)(2)从写作意图看,作者是要突出其中哪一点?为什么?(突出“毒”,为衬托下文的赋敛之毒)。(3)蒋氏的祖父、父亲都死在捕蛇这件事上。他自己也多次有死的危险,但为何不肯更役复赋?通过以上层次性的问题设计,学生充分认识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揭露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罪恶,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2.2课堂提问设计要富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犹如一门艺术,其根本是问题要有启发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特别注意运用启发性原则,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器官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尤其是突破教学难点时,更需要多层设问,步步启发、诱导,达到化难为易、各个击破的目的。例:对《孔乙己》中“笑声”的理解。是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可设计几个带有启发性的台阶题来分析难点。问题设计如下:(1)酒客们对孔乙己的嘲笑挖苦表明了他们对孔乙己怎样的态度?(2)酒客们与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有何相似之处?他们自己明白吗?(3)酒客们本应对孔乙己持怎样的态度,又为什么没采取这样的态度?这样层层设问,教师再作适当的点拨讲解,就可帮助学生理出文章头绪,加深对文章主旨的认识。
2.3课堂提问设计应努力追求艺术性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贺拉斯也曾提出“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著名论断。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不仅要考虑提问形式的灵活多样,还要考虑提问内容的新颖有趣,真正做到提问的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使课堂提问达到艺术化境界。例:教学《石壕吏》一文时,可设计这样一个提问:“有人认为《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杜甫在这首诗里始终是冷漠的旁观者,没有出来表过态。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各自在文中找依据,展开辩论,很快统一了认识:杜甫这首诗是通过人物的刻画和情景的描写来表态的,诗人虽没有直接出来讲话,但同情谁、憎恨谁,态度是明朗的,说《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的理由是不成立的。本节课通过艺术性的逆向提问形式和新颖有趣的提问内容成功地突破了《石壕吏》一文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石壕吏》一文的写作特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加强课后习题训练,促进知识有效迁移
课后习题训练是师生教学信息及时反馈的保证,是对教学目标的检测和巩固。它必须以巩固、迁移所学知识点、能力训练点为宗旨。设计训练知识点的习题,应立足课文,并结合本单元的其它课文,落实“以课文作例子”的训练主线,多采用比较阅读来迁移所学知识。
例:为了训练学生对文体的辨别能力,在教完《荔枝蜜》后,可出示三道口头作文题:(1)以《我也爱上了蜜蜂》为题,转换叙述角度,从文内扩展到文外,写一篇记叙文。(2)以《蜜蜂》为题写一篇说明文,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有关蜜蜂的生活习性介绍,并根据自己掌握的有关资料,说明蜜蜂是怎样一种昆虫。(3)以《谈奉献》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学生以蜜蜂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为内容,议论开去。这样的习题设计,使得有关的能力训练点在这次作文训练中得到有效的迁移。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展思维的过程。
总之,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积淀、年龄和个性心理特征,又要从新课标要求和教材资源实际出发进行思考。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把问题法教学方式上升为一种教学艺术,才能更好地组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问题设计 课前预习 课堂提问 课后习题训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从认知心理学上讲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那么。在平时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抓好问题设计呢?
1、重视课前预习工作,抓好预习习题设计
1.1围绕大纲要求灵活设计
预习题应在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各年级的要求、单元教学的要求以至一篇课文的“阅读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设计。例:教学《驿路梨花》一文,可设计两道预习题:(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2)本文记叙的六要素是什么?再如教《陋室铭》一文时,可拟定三个预习题:(1)我所知道的刘禹锡;(2)“注释”之外,在我看来还有的生字;(3)我的疑问,我的发现。
1.2设计应侧重于整体性感知课文
怎样使学生从一篇课文中迅速而准确地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理解和概括信息的含义,感知其指向,整体感知显得至关重要。这就要训练学生对语言感受的灵敏性。培养学生整体、全面地对课文分析判断的能力。例:特级教师宁鸿彬在讲《皇帝的新装》之初,出了三道预习题:(1)用一个字概括全文(得出“骗”字);(2)“谁骗谁?”(得出“骗子骗皇帝,骗子骗大臣,大臣骗皇帝,……大臣骗自己,皇帝骗自己……”);(3)分析出这种现象的根源。这种从整体感知入手,深入文章内涵的教学,既训练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概括能力,又引导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设计预习题的要求不宜过高,不能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把超出学生知识水平的预习题推给学生,而要针对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思维在“最近发展区”中向前扩展和延伸,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知识之果。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有效开展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流程,进行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
2.1课堂提问设计要有目标意识
达成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學目标必须明确而具体。在设计课堂提问之前。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而且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课堂提问如能强化目标意识,就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可以使之更好地为课时目标、课程目标乃至单元目标服务。例:教《捕蛇者说》一文时,围绕“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一教学目标。可设计如下提问:(1)“永州之野产异蛇”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颜色、毒、功用”三异)(2)从写作意图看,作者是要突出其中哪一点?为什么?(突出“毒”,为衬托下文的赋敛之毒)。(3)蒋氏的祖父、父亲都死在捕蛇这件事上。他自己也多次有死的危险,但为何不肯更役复赋?通过以上层次性的问题设计,学生充分认识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揭露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罪恶,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2.2课堂提问设计要富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犹如一门艺术,其根本是问题要有启发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特别注意运用启发性原则,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器官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尤其是突破教学难点时,更需要多层设问,步步启发、诱导,达到化难为易、各个击破的目的。例:对《孔乙己》中“笑声”的理解。是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可设计几个带有启发性的台阶题来分析难点。问题设计如下:(1)酒客们对孔乙己的嘲笑挖苦表明了他们对孔乙己怎样的态度?(2)酒客们与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有何相似之处?他们自己明白吗?(3)酒客们本应对孔乙己持怎样的态度,又为什么没采取这样的态度?这样层层设问,教师再作适当的点拨讲解,就可帮助学生理出文章头绪,加深对文章主旨的认识。
2.3课堂提问设计应努力追求艺术性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贺拉斯也曾提出“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著名论断。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不仅要考虑提问形式的灵活多样,还要考虑提问内容的新颖有趣,真正做到提问的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使课堂提问达到艺术化境界。例:教学《石壕吏》一文时,可设计这样一个提问:“有人认为《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杜甫在这首诗里始终是冷漠的旁观者,没有出来表过态。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各自在文中找依据,展开辩论,很快统一了认识:杜甫这首诗是通过人物的刻画和情景的描写来表态的,诗人虽没有直接出来讲话,但同情谁、憎恨谁,态度是明朗的,说《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的理由是不成立的。本节课通过艺术性的逆向提问形式和新颖有趣的提问内容成功地突破了《石壕吏》一文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石壕吏》一文的写作特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加强课后习题训练,促进知识有效迁移
课后习题训练是师生教学信息及时反馈的保证,是对教学目标的检测和巩固。它必须以巩固、迁移所学知识点、能力训练点为宗旨。设计训练知识点的习题,应立足课文,并结合本单元的其它课文,落实“以课文作例子”的训练主线,多采用比较阅读来迁移所学知识。
例:为了训练学生对文体的辨别能力,在教完《荔枝蜜》后,可出示三道口头作文题:(1)以《我也爱上了蜜蜂》为题,转换叙述角度,从文内扩展到文外,写一篇记叙文。(2)以《蜜蜂》为题写一篇说明文,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有关蜜蜂的生活习性介绍,并根据自己掌握的有关资料,说明蜜蜂是怎样一种昆虫。(3)以《谈奉献》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学生以蜜蜂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为内容,议论开去。这样的习题设计,使得有关的能力训练点在这次作文训练中得到有效的迁移。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展思维的过程。
总之,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积淀、年龄和个性心理特征,又要从新课标要求和教材资源实际出发进行思考。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把问题法教学方式上升为一种教学艺术,才能更好地组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