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论剑之仁篇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mond2008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岳的华山,是坐落在我国陕西省境内的名山之一,在名满天下、誉满天下的五岳中,以海拔最高、地势最险而闻名。
  在中国,剑是自商代就非常流行的古代兵器之一,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华山与剑,本来是完全不相干的两种事物,但自从那个被人称为金庸,而实际上名字叫做查良镛的人写下了被称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中长篇小说中的《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之后,这世界上,就出现了“华山论剑”,汉语里又多了一个新的成语。
  第一次华山论剑,黄药师(东邪)、欧阳锋(西毒)、段智兴(南帝)、洪七公(北丐)、王重阳(中神通)五人在华山顶上斗了七天七夜,最终王重阳击败四人获胜。
  第二次华山论剑,王重阳已逝,少年郭靖刚过二十岁,接黄药师、洪七公三百招不败。黄药师、洪七公便默认郭靖天下第一。欧阳锋虽然武功卓绝,黄药师、洪七公都难以胜他。可他因为练了假的九阴真经,全身筋脉逆转。黄蓉伶牙俐齿,最后将欧阳锋给说疯了。至于南帝段智兴因为出家,法号一灯,早已看破名利,故没有参与这次论剑。众人重订“五绝”为:“东邪(黄药师)西狂(杨过)南僧(一灯)北侠(郭靖)中顽童(周伯通)。”自那而后,这世界上便真的有了“华山论剑”,先是各种媒体把在华山附近举办的各种研讨会均称为“华山论剑”,再后来,就出现了一种名为“华山论剑”的西凤酒。
  现在的问题在于:这世间诸多凡夫俗子,为什么偏偏都喜欢上了“华山论剑”一词呢?答案并不复杂。
  先来说说华山之高。在中国的五岳中,华山的海拔最高,高达2154.9米。与之并称的是,位于山东省的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的南岳衡山海拔1290米,位于山西省的北岳恒山海拔2016米,位于河南省的中岳嵩山海拔1492米。我們由此可以看出,华山的那“坐览众山小”的气定神闲的态势,让自古以来就喜欢登高望远的中国人无比羡慕。
  再来说说华山之险。由于华山太险,所以唐代以前很少有人登临。历代君王祭西岳,都是在山下西岳庙中举行大典。直到唐朝,随着道教兴盛,道徒开始居山建观,逐渐在北坡沿溪谷而上开凿了一条险道,形成了“自古华山一条路”。自古以来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正因为如此,多少年以来,华山吸引了无数勇敢者,换句话说,攀登华山,那是勇敢者的游戏。
  华山如此之高,华山如此之险,都会让自古至今的所有的人感觉到。攀登华山,已经是勇敢者的游戏了——这里,我们暂且不论这些勇敢者攀登华山的最终结果到底是成功抑或是失败,他们都已经是让我们这些俗人“羡慕嫉妒恨”的大英雄了。更何况,在金庸的笔下,这些攀登华山成功的大英雄们,居然在刚刚攀登上去之后,就能立即在雄险绝伦的华山山顶展开战斗。和他们相比,真觉得自己这一辈子算是白来了。当然,华山论剑,还有另外的一层含义。
  与剑客分不开的,是侠客。侠客,是中国人对那些能急人之困、出言必信、除强扶弱的豪侠之士的尊称。司马迁在他的《史记·游侠列传》里面讲到“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唐朝元稹在他的《侠客行》里面说到“侠客不怕死,怕死事不成”,就连唐朝大诗人李白都在他的诗里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我们的问题在于:这些不怕死的侠客手中所持的兵器是什么呢?清朝许秋垞在他的《闻见异词·侠客》里面告诉我们说:“有一侠客,神剑术。”在人们的心中,侠客们不隶属于任何阶级的任何部门,他们身手不凡,来去无踪,却从来没有企图用武力控制或者协助控制当时的社会。侠客遵循的不是儒学思想中的“忠”,而是“仁”,这种差别单是从三者所用的武器上便可略窥一二:骑士用长矛,攻击半径大,将自己包围在一个大圆中,以自我为中心;武士用大刀,刃锋利无比,刀身刚硬不可摧,一刀杀一人,刀一出鞘不是你死便是我亡;侠客用剑,刚中带柔,舞时游刃有余,往往点到即止,处处留三分余地。正是这种特性使得侠客不可能在中华的正史上大放异彩,只在人们目光不可及的地方轻轻拔剑,悄悄改变着历史的走向。
  就这样,剑——“百兵之君”、侠——“以功见言信”、华山——“奇险天下第一山”,有机的融合为一体,便拥有一个千古传唱的名字:华山论剑。
其他文献
如此盛大的一个场景,让我一直恍若在梦中,觉得自个儿变成了金庸笔下的小说当中的人物。今天我们的主题叫“华山论剑”,如果真的论剑的话,我们都应该穿着长袍,衣带飘飘,背一个宝剑在这比试一下,有的人是有真本事,但是没有出手,我属于背着一把虚拟的剑,也没有想出手,因为确实觉得没有什么武艺。昨天晚上肖老师给了我一个任务,让我必须要出手,所以我就非常地惶恐。  假如说我们的肖老师刚才出了重剑,于老师出了花剑,王
期刊
老虎  森林逃离北方后  一只老虎掏出猎枪击毙了自己  其实,更多的老虎们还在暗地里活着  他们踏雪无痕 ,来去无影  一直生活在某个不固定的意念里  他们的味道空气也嗅不到  北方的冬天的隐居者  把太多的猎物密封在光的背面  在時间的阴影下独自把玩和享用  并到处追逐自己的影子  影子咬住比阴影更黑更心慌的日子  北方的老虎,神的叛变的使者  时间口中一块没有嚼碎的骨头  雪  大雪走出天空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所具备的与时俱进的潜能、再诠释的潜力,都是非常突出的。很久以来,中国人都喜爱并擅长将一些核心文化概念或价值,排列成朗朗上口、赏心悦目的组合,代代相传,传诵不绝。比如:“仁、義、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等,成为塑造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坚强柱石,虽然历经风雨,至今巍然屹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逐渐认识到,无论就一个家庭、家族、
期刊
时值新诗百年,为了总结当代中国诗坛80后诗人的整体精神风貌与最新创作成果,对中国青年诗歌创作进行多维度和深层次的探讨,9月2日下午,著名诗人舒婷、食指、叶延滨,著名评论家陈仲义、张清华、谭五昌、霍俊明,著名期刊主编王山、商震、李少君、潘红莉、彭惊宇、周庆荣、刘川等来自全国31个省和港澳的80后诗人代表郑小琼、熊焱、戴潍娜、丁成、阿斐、李浩、许多余、曹谁、茱萸、袁绍珊、马慧聪等,以及省内外著名文化学
期刊
华山论剑为什么是华山论剑,这个论刀呢,论刀不行吗?论戟不行吗?论戈不行吗?论别的武器不行吗?为什么只能论剑?有人能回答吗?因为在中国古代的兵器中,唯有剑是王者之器,是君子之器。所以,所有的武侠小说里甭管是金庸还是古龙,大侠都用剑,拎两个锤子的是马仔。  这个源头又在哪呢?还在咱们陕西,陕西对中国的重大贡献是出了周公。当年周人,我们现在已经搞不太清楚了它的來历了,严格的搞清楚周人的来历是不可能的。但
期刊
太阳迸射的火星  泉水凝聚的结晶  一粒粒粮食——  小麦、高粱,或者谷物  经过蒸、酿、馏繁复的过程  纯净的液体——  酒,便应运而生  贫困者富庶的梦境  怯懦者英勇的成功  干杯,酒啊  酒啊,祝你永生  理智者勝利的良药  贪欲者痴迷的杀手  多少惊心动魄的酒的故事  让人心醉亦复心碎  谁能明白  这是人性的失误  还是上帝的智慧  没有不会造酒的民族  也没有哪个人种不会饮酒  酒啊
期刊
什么叫做中国精神呢?到底中国精神赋予了什么东西呢?李白是酒仙,他说他喝酒的时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大道也好,自然也好,它就是大自然,我们中国人的精神讲究天人合一,通大道、合自然就是天人合一,道也好,自然也好,造化也好,就是天,所以中国人急了就说是天啊,我的天啊,这个天就是隐隐的一个中国精神,所以我们向它祈求、祷告。西方人怎么样呢?西方人就讲我的天,圣经说上帝用他自己的形象来造人,希腊人是乐
期刊
食 指:  我们那个时候,什么都要票,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现在逐步的富裕起来。下面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在不干扰经济,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面搞好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问题,都知道经济是基础,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的发展和促进经济的发展来调整,这个时候我更加相信未来、相信命运。今天再提到《相信未来》这首诗的时候,同学们,我有两点忠告想告诉大家。  第一点,我深深感觉到,从孩子的时候就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
期刊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嘉宾大家都知道是诗人余秀华,正如她的诗名《摇摇晃晃的人间》一样,她的生活也是充满了很多坎坷与跌宕,这些东西都融入在她的诗歌当中。在2015年走红之后,社会给她很多附加的头衔、称谓,但是那些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是诗歌之外的,对于我们这些热爱她的读者来说,她唯一的一个身份就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诗人。诗为什么如此迷人?诗人这个身份又为什么这样高贵?下面就让我们用掌声请出本场嘉宾——诗人余秀华。
期刊
中国的传统哲学,最关注人的情感活动,并将其纳入伦理的范畴来看待。情感活动的异常丰富,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主要标志之一。能薪火相传数千年延绵不绝,并赖以构成华夏民族主体伦理旨趣的,大致而言,可以用四字概之:勇、智、敏、仁。其中“仁”是首则,所余三者,互為关联。高人雅士,衡之以自励,持之以修身。而能将此三者荟萃于一身的,此人必在历史上克享大名。  先从“勇”谈起。  “勇”是一个容易引起误解的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