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区域性民俗民间舞蹈文化的遗存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ppc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实践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应当在实践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强化学生本位的课程理念,构建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采取有效的课程实施方略,如采取统一要求、分层次分类别教学的个性化教学组织模式,教学过程要立足于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走出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有效参加活动的良好时机。
  [关键词]舞蹈文化;区域特色;校地合作
  [中图分类号]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8 — 0102 — 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日益提高,人类对大自然的态度不再是20世纪时的不断改造与征服,而是转变为如何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走向了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人类的文化生态观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以民俗学为基础学科,并蕴含民族精神及其家园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民俗舞蹈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语“观其舞,而知其德”便是对舞蹈艺术社会功能及作用所作的精辟概括。民俗舞蹈是各民族传统风俗活动中最为生动的部分,能够最为直接映射出一个民族的劳动生产、思想感情、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其创作者,表演或参与的主体是广大民众,他们享用并世代传承,与其他文化事项一同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秘密,维护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身份与文化主权。
  一、 构建舞蹈艺术实践课程的内容体系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民俗舞蹈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商业利润的带动下,传统的文化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但那些融入市场的民间艺人,他们在获取较为丰厚利润的同时,展示给游人及观众的,仅仅是他们生活过的那方土地上民俗艺术的“技艺部分”,附着在他们身上的文化因素和其他功能都将逐渐失去,不再也不会发生任何作用。因此,民俗舞蹈的保护不应是碎片式的保护,应从现实生活出发,努力恢复和保护其赖以生存的生活样式,以此维护中华民族的根系和文脉,寻找生命的自我平衡与修复。
  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实践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应当在实践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强化学生本位的课程理念,构建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采取有效的课程实施方略,如采取统一要求、分层次分类别教学的个性化教学组织模式,教学过程要立足于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走出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有效参加活动的良好时机。
  我国普及型高等舞蹈教育起步较晚,从上世纪末至今,十几年的光景,从扩大规模上看,发展速度确是惊人的。
  长期以来齐齐哈尔大学在舞蹈实践教育教学的改革上尝试了一套有地域特色的教学模式。在开设藏、蒙、维、傣、鲜、汉以外,把地域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作为特色教育引进课堂,取得了初步成效。如我们对达斡尔族舞蹈体系的构建与研究,对达斡尔族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2012年6月,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达斡尔人》,给齐齐哈尔大学带来一个良机,也使我校开展校地合作、发挥大学职能、引领区域文化取得了重大突破。高校是一个地区教育、文化、研究中心,其发展程度往往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高校的发展前景往往是一个地区未来发展的希望,在此基础上孕育起来的校园精神是推动一个地区不断进步的动力,因此,高校承载着地方文化建设的使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达斡尔人》旨在分析大学舞蹈实施现状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发挥高校对地域舞蹈的传承发展的功能优势从纵向向更深层面挖掘,从横向在地域本土文化的普及以及教材构建上下功夫,使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这一独特的奇葩世代相传,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发扬光大。(大型风情音画《达斡尔人》由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舞蹈系和齐齐哈尔市艺术团、齐齐哈尔市戏曲剧院联合打造的一部精品佳作,作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荣誉)
  二、 加强校地合作的先进机制和教育理念
  民俗舞蹈的表演形态几乎涵盖了民俗艺术的全部内容,是民间文化、音乐、曲艺、戏曲、武术与杂技、手工制作、工艺美术、民间祭礼仪式等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态。然而,关注的目光大多是与自身研究方向一致的层面,所采取获取的样本也是有限的、甚至是片面的。鉴于民俗舞蹈的本质与特征,单一的艺术形态考察以及具体细化的民俗知识已不能满足民俗舞蹈综合形态研究的需求。在认定民俗舞蹈价值的同时,需要打通传统学科之间的分界,实现多学科的交叉与整合研究。认真的对待民俗舞蹈中的文化定量与变量,通过科学严谨的手段和途径使活跃在民间的舞蹈更富有生气,使更多鲜为人知的民间舞蹈形态恢复其原有面貌,更好地把握民族舞蹈的机制与内核,进一步定位其自身发展与传承中的最佳结合点,保持民俗舞蹈文化本身的生态平衡,使民俗民间舞蹈在民间生根发芽。
  “民间舞蹈是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中国民族民间舞发展过程是以不同民族、地域"活的"”舞蹈为基础。
  民众对舞蹈艺术形象进行重构,是通过间接领会编导的深层次表达。民众对舞台上的舞蹈具有重新构造的能力,他们并不是被动的接受塑造的舞蹈形象,然后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学识、经历,对舞蹈形象进行重新评价和重新塑造。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民众来说,理解舞蹈艺术中的人物形象,取决于民众自身的文化修养及艺术鉴赏能力。只有這些最基本素质达到一定层面,才能真正的塑造出民众舞蹈作品中属于自己心中的民众形象。
  如达斡尔族是生活在嫩江流域的少数民族,也是齐齐哈尔大学优化舞蹈教学模式最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因此构建地域舞蹈文化,是舞蹈专业的一个办学理念。近年来完成有关达斡尔族的传统原创舞蹈作品多部。如:歌舞服饰《阳光下的达斡尔人》、《达乡风情》、《又见炊烟升起时》、《绿色的风》、《原》、《罕摆谣》、达斡尔族风情音画《达斡尔人》等等,在常态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们灌输和渗透本土文化和地域民族特色。因此,取得初步的成效,在校地合作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益匪浅,使学科发展趋于完善,使学校利益双赢,构建了良性治学机制和良好的生态平衡。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律精神。风情音画《达斡尔人》,充分发挥了现代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实现大学文化与区域文化互动。齐齐哈尔大学积极打造“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产学研究基地”,如今,校地合作已经上升为齐齐哈尔大学的发展战略。这次校地文化合作的成功,给齐齐哈尔大学很大启示。进一步将深化校地合作,全力建设好“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产学研究基地”,我们也将打造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传承、发展、引领区域舞蹈文化工作中形成比较优势的办学特色,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贡献。   三、 构建舞蹈学专业实践与理论课程体系新模式的一些思考
  人与环境互动论描述环境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该理论倡导高等学校要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学生发展,学生应该主动地寻求机会积极参与到有效学习过程之中。阿斯汀的“学生参与”理论属于这一类理论家族的比较有影响的理论,“学生参与”理论指出,学生参与有意义活动的时间越多、付出的努力越多,他(她)在学习上的收获就越大;高等学校要为所有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的机会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构建舞蹈专业实践与理论课程体系新模式呢?笔者有以下思考。
  1.以实践性教学环节贯穿技能与理论课程
  如何将实践性教学环节贯穿于技能与理论课程教育中,加强学生实践与理论的联系,是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专业技能是每一位舞蹈学专业学生必须的实践性课程,技能课程的学习是舞蹈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主要以各种风格流派的舞蹈动作、舞蹈基本功、舞蹈组合、舞蹈小品、舞蹈编导为主,舞蹈编导课程中,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力度,让学生“有想法,敢创作”,鼓励学生多下乡、多采风、多调研,自主进行相关专业技能舞蹈的素材搜集以及舞蹈组合、舞蹈作品的创编,培养有创造力、想象力的舞蹈人才,而不是一味地把编导技法交付学生,按部就班,从而抹杀了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
  实践性教学的实施离不开理论课程的辅助,对于舞蹈文化底蕴的理解,时刻贯穿于实践过程中,才能打造一套符合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教育新模式的方案。
  2.以民族特色化舞蹈教育模式为教育目标
  打造民族特色化舞蹈教育模式,加强民族特色化舞蹈人才的培养,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课程,是传承与发扬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有效措施,因此提出以民族特色化舞蹈教育模式为教育目标的舞蹈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民族特色化舞蹈教育模式指的是围绕当地民俗、民风进行相关的地方特有舞蹈形式课程教育,其主要以齐齐哈尔特有民族民间舞为代表性课程。齐齐哈尔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具有回、满、蒙古、达斡尔、朝鲜、柯尔克孜、鄂伦春、锡伯等35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与民族舞蹈资源,区域化民俗民风特色非常明显。民族特色化舞蹈教育,主要的特色化泛指当地最为突出的各个民族的祭祀舞蹈、劳作舞蹈、节日舞蹈、仪式舞蹈、图腾舞蹈等,通过下乡采风、民间调研等形式,对齐齐哈尔的特有民族进行舞蹈素材的收集,舞蹈语汇的整理,舞蹈音乐的挖掘,舞蹈组合的编排,舞蹈作品的编导,整理一系列相关的齐齐哈尔民族民间舞舞蹈教材,运用到广西民族民间舞课程中。
  齐齐哈尔大学民族民间舞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可以围绕齐齐哈尔特有民族舞蹈开设相关舞蹈历史研究,舞蹈遗存文化,以及原生态舞蹈的动作元素进行相关舞蹈组合以及舞蹈小品创编,增加民族特色化舞蹈教育的专业特色,以齐齐哈尔民间舞蹈为主要开设内容,把齐齐哈尔民间舞舞蹈文化傳承下去,大力发展民族化特色的舞蹈教育,打造出以实践性、应用性为培养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触动文化传承为培养方针的专业优秀舞蹈人才。
  〔参 考 文 献〕
  〔1〕黄元平.高校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刍议〔T〕中国大学教学,2012,(10).
  〔2〕张洪田.深化产学合作提高育人质量〔T〕中国大学教学,2012,(08).
  〔3〕凌朝栋.试论地方文化研究与中文学科建设关系〔T〕中国大学教学,2012.(08).
  〔4〕罗三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中的课程体系建构趋势分析〔T〕中国大学教学,2012,(07).
  〔责任编辑:陈玉荣〕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煤炭物流产业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以内蒙古兴和县庙梁煤炭物流园区为例,研究煤炭物流产业现状及其对城镇化的推动,阐述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大力发展煤炭物流产业的必要性,对当前煤炭物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从政策方面和物流企业方面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煤炭物流;物流产业;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期刊
[摘 要]新感性理论是马尔库塞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社会革命的有力武器。新感性理论既渊源于德国古典美学、弗洛伊德的本能结构理论,也是马尔库塞对当代工业社会分析的必然结果。生命本能、审美想象力、政治性、实践性是马尔库塞新感性的几个重要特征,它们的全然恢复,意味着通过艺术与审美对新感性的造就,一种非压抑性文明将重新达成。  [关键词]马尔库塞;新感性;艺术;审美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工人文化宫与共和国同时成长,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里程,曾经给予了城市文化火热与辉煌。新的历史时期,城市更需要群众文化,时代企盼文化宫群体成为城市文化的砥柱中流。  [关键词]工人文化宫;城市文化;中流砥柱;群众文化;复兴之路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3 — 0086 — 02  工人文化宫在齐齐哈尔人民的心目中并不陌生
期刊
[摘 要]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比英美发达国家的“自发性”现代化更为复杂,许多“历时态”问题需要“共时态”解决。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取得现代化的成功,更要获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合法性。因此,在顺利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前提下,通过盘活传统型权威的“存量”,来谋得现代型权威的“增量”,为优化政治合法性结构赢取更大的空间,这是一种理智和务实的选择。  [关键词]合法性;权威;民主;现代化  [中
期刊
[摘 要]流浪乞讨者的存在由来已久,贫困是主要致因,针对该特殊群体的救助属于最低层次保障,此问题在西北欠发达地区的甘肃会长期存在,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解决不好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需要在治理视域下,从价值取向、组织架构、资源整合、运行环节进行多方面的机制创新,继而提高救助效果,缓解社会矛盾,增进地方政府竞争力,促动制度变迁。  [关键词]治理视域;乞讨救助;机制创新;制度变迁  [中圖分类
期刊
[摘 要]在康德的思想体系中“美学”具有重要地位,在其最后一大批判中,康德试图通过讨论“美”的直观与崇高感来回应传统哲学对于理性的观念。本文通过说明美的一般性解释和它在生活中的“幻象”来表明讨论康德美学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生活幻象;直观;崇高感  [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3 — 0079 — 03  当我们在谈论到“美”
期刊
[摘 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需要建立一种政府与社会之间良性互动和协调合作、开放透明的治理过程以及政府责任制度化的治理模式。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既是中国政府为推动社会正义的实现积极地自我变革的结果,也是公民对社会正义诉求要求政府变革的产物。以公平正义为导向实现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型的着力点在于增强社会自主性、创新公共议程设置模式以及建立系统的有效的责任监督机制。  [关键词]社会正义;政府治理
期刊
[摘 要]通过以唐代服装为切入点的职业教育网站网页设计中的视觉审美要求和其视觉构成要素(图片、文字)进行分析,结合人机交互操作中的重要视觉习惯,探索以传统文化问切入点的网站设计中的如何更有效的传递视觉信息和表现合理的网络信息内容。  [关键词]网页设计; 构成要素;唐代服饰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8 — 0065 — 0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从中选取有价值部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推进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会起到促进作用。本文从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切入,启发思想政治教育者从“知行合一”的角度推进工作。  [关键词]中国传统思想;知行合一;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7 — 0036 — 02  中国五千年的
期刊
[摘 要]人格权所代表的人之所以为人的自由、独立和尊严的价值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受到质疑和分离的,其深刻的人本思想是一切法律存在的根本意义。尽管如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格权的内容也随之而发展,不断地丰富和饱满起来。本文从社会时事热点出发,引出其背后的核心法律问题,即传统的人格权客体——姓名是否可以作为财产权利的客体从而进行商业交易。本文首先从财产权客体和人格权客体的对比分析揭示人格要素的核心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