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由天津百花出版社和四川人民出版社重印了。我认为,这是文艺界的一件大好事!
胡大姐要我给配些插图。我的心情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说起来,我跟这部小说,还有过一段渊源:1946年,《四世同堂》在上海《晨光》初版时,赵家璧兄曾找过我,说老舍先生要我给画插图。当时我没敢答应。原因是我没到过“北平”,对北方的生活情况不知道,而那时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我专为搞插图而跑一趟“北平”。这件事,我一直感到遗憾。
没想到时隔三十多年,在老舍先生被逼含冤逝世十年之后,这个为《四世同堂》画插图的任务,依然落在我头上。这是令我欣喜的。
老舍先生是写小说的一代巨匠,最擅长刻划人物。他用辛辣幽默的大手笔,通过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喜、笑、怒、骂,生动地把小说中每个人物的音容笑貌,以至他们的精神状态、内心世界,揭示得入骨三分,令人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给人以无限的艺术享受。我惧的是:如果画得不好,对小说的精神理解得不对头,把小说里描写的人物具体形象化了以后,反而破坏了读者在自己头脑里构成的想象,就象我们在看有些《红楼梦》的人物图象时,经常会感到不满意一样,因为每个读者的头脑里,有他自己想象的林黛玉、贾宝玉。所以,这个任务是相当艰难的。
由于我对老舍先生的一贯敬仰,画《四世同堂》的插图,也是偿我的风愿,我打消个人的顾虑,不揣浅陋,大胆地答应下来。虽然期限比较紧迫,但我还是怀着激动的心情,挤出一切空余的时间,一口气突击画了出来。现在看看二十幅完成稿,感到离要求还是很有差距的。看来,水平的提高,总是要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光是想一下子提高是办不到的。
在重读这部小说时,我是有些感想的:
为什么象这样一部煌煌巨著,解放三十年来,在国内竟没有得到重印的机会?是没有现实意义、没有教育意义吗?
小说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城市平民的苦难生活。在“国亡城破”的重大历史关键时刻,每个人都要接受严峻的考验和被迫表示做人的态度。社会渣滓、跳梁小丑、狐假虎威的衣冠禽兽,必然会乘机泛滥,一群群跳出来群魔乱舞一番的。但这批败类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留在沦陷区的老百姓,总是爱国的、正直的、善良的。中华民族是有着优秀的道德传统的,不然,这个大国怎么能延续几千年。当然,谁也不愿在帝国主义的野蛮统治下当奴隶、作马牛的,他们“惶惑”、“偷生”,忍受着饥饿和耻辱,难道因此就能责怪他们不挺起身来反抗吗?我觉得这是不公平的,罪魁祸首应该是当时负统治之责的国民党反动派。他们在朝时,天天“戡乱”、“剿共”,贪污腐化,搞法西斯专政,把个中国搞得一塌糊涂。可是当敌寇一旦入侵,他们却拍拍屁股溜了,溜到大后方去当“抗日英雄”了,把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掷在沦陷区受苦受难!老舍先生对善良的人民,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对认贼作父、出卖亲友、诬陷好人、道德败坏的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则予以无情的鞭挞,把他们的丑恶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公之于众,叫人人唾骂!作者爱憎分明的态度,是十分感人的,也是教育了人的。他们既然是真实地生活在那个历史时期,为什么不可以写这样的典型呢?虽然,这是旧社会的事情,但让生长在新中国的年轻一代,了解一下他们的父兄以至祖辈曾经在自己的国土上,过着受帝国主义者压迫的非人生活,我看是更能激起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至于小说中的丑类,他们的阴魂,也还没有散去,象冠晓荷、蓝东阳、瑞丰、大赤包那样的嘴脸,在四十年代时,我见过,在林彪、“四人帮”统治中国的年代里,也见得不少!我在画这些人物时,并不感到陌生。
我是这么猜想的:没有重印这部小说,跟多年来一直统治着文艺界的极左思潮有关系的。小说里的主要人物,不是工、农、兵,而只是普普通通的城市平民和几个知识分子。尽管他们历尽了艰苦复杂的残酷斗争,可是,在有些人看来,其中并没有什么高大的“英雄”形象,到顶不过是些所谓的“中间人物”。所以,我猜想,象这类的小说,过去是排不上队的。
今天《四世同堂》能重印出版,我以为不仅是恢复了一部小说的生命问题,而是突破原来的小说禁区,实现了“双百方针”的大事情。党中央提出用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提出解放思想,在文艺界开始出现了民主空气,极左思潮受到了批判,这个形势是很鼓舞人心的。因此,我认为,这是文艺界的一件好事,一件大好事!
一九七九年九月十五日
胡
说起来,我跟这部小说,还有过一段渊源:1946年,《四世同堂》在上海《晨光》初版时,赵家璧兄曾找过我,说老舍先生要我给画插图。当时我没敢答应。原因是我没到过“北平”,对北方的生活情况不知道,而那时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我专为搞插图而跑一趟“北平”。这件事,我一直感到遗憾。
没想到时隔三十多年,在老舍先生被逼含冤逝世十年之后,这个为《四世同堂》画插图的任务,依然落在我头上。这是令我欣喜的。
老舍先生是写小说的一代巨匠,最擅长刻划人物。他用辛辣幽默的大手笔,通过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喜、笑、怒、骂,生动地把小说中每个人物的音容笑貌,以至他们的精神状态、内心世界,揭示得入骨三分,令人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给人以无限的艺术享受。我惧的是:如果画得不好,对小说的精神理解得不对头,把小说里描写的人物具体形象化了以后,反而破坏了读者在自己头脑里构成的想象,就象我们在看有些《红楼梦》的人物图象时,经常会感到不满意一样,因为每个读者的头脑里,有他自己想象的林黛玉、贾宝玉。所以,这个任务是相当艰难的。
由于我对老舍先生的一贯敬仰,画《四世同堂》的插图,也是偿我的风愿,我打消个人的顾虑,不揣浅陋,大胆地答应下来。虽然期限比较紧迫,但我还是怀着激动的心情,挤出一切空余的时间,一口气突击画了出来。现在看看二十幅完成稿,感到离要求还是很有差距的。看来,水平的提高,总是要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光是想一下子提高是办不到的。
在重读这部小说时,我是有些感想的:
为什么象这样一部煌煌巨著,解放三十年来,在国内竟没有得到重印的机会?是没有现实意义、没有教育意义吗?
小说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城市平民的苦难生活。在“国亡城破”的重大历史关键时刻,每个人都要接受严峻的考验和被迫表示做人的态度。社会渣滓、跳梁小丑、狐假虎威的衣冠禽兽,必然会乘机泛滥,一群群跳出来群魔乱舞一番的。但这批败类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留在沦陷区的老百姓,总是爱国的、正直的、善良的。中华民族是有着优秀的道德传统的,不然,这个大国怎么能延续几千年。当然,谁也不愿在帝国主义的野蛮统治下当奴隶、作马牛的,他们“惶惑”、“偷生”,忍受着饥饿和耻辱,难道因此就能责怪他们不挺起身来反抗吗?我觉得这是不公平的,罪魁祸首应该是当时负统治之责的国民党反动派。他们在朝时,天天“戡乱”、“剿共”,贪污腐化,搞法西斯专政,把个中国搞得一塌糊涂。可是当敌寇一旦入侵,他们却拍拍屁股溜了,溜到大后方去当“抗日英雄”了,把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掷在沦陷区受苦受难!老舍先生对善良的人民,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对认贼作父、出卖亲友、诬陷好人、道德败坏的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则予以无情的鞭挞,把他们的丑恶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公之于众,叫人人唾骂!作者爱憎分明的态度,是十分感人的,也是教育了人的。他们既然是真实地生活在那个历史时期,为什么不可以写这样的典型呢?虽然,这是旧社会的事情,但让生长在新中国的年轻一代,了解一下他们的父兄以至祖辈曾经在自己的国土上,过着受帝国主义者压迫的非人生活,我看是更能激起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至于小说中的丑类,他们的阴魂,也还没有散去,象冠晓荷、蓝东阳、瑞丰、大赤包那样的嘴脸,在四十年代时,我见过,在林彪、“四人帮”统治中国的年代里,也见得不少!我在画这些人物时,并不感到陌生。
我是这么猜想的:没有重印这部小说,跟多年来一直统治着文艺界的极左思潮有关系的。小说里的主要人物,不是工、农、兵,而只是普普通通的城市平民和几个知识分子。尽管他们历尽了艰苦复杂的残酷斗争,可是,在有些人看来,其中并没有什么高大的“英雄”形象,到顶不过是些所谓的“中间人物”。所以,我猜想,象这类的小说,过去是排不上队的。
今天《四世同堂》能重印出版,我以为不仅是恢复了一部小说的生命问题,而是突破原来的小说禁区,实现了“双百方针”的大事情。党中央提出用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提出解放思想,在文艺界开始出现了民主空气,极左思潮受到了批判,这个形势是很鼓舞人心的。因此,我认为,这是文艺界的一件好事,一件大好事!
一九七九年九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