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中考为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加工,语言表达及学科思维等关键能力,培育学生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
一、 引言
近年来中考实施全省统一命题之后,试卷难度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的审题,解题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必要以中考为导向,优化教学方式与方法,提升教学有效性。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低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多采取单一性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课本当中的知识多以讲授的方式传输给学生,课堂的趣味度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不符合,导致课堂教学比较枯燥,学生参与度较低。
(二)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部分教师思维僵化,认为考试才是最重要的,考出好成绩才是成功的体现。实际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重点已转变为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加工,语言表达及学科思维等关键能力,不再用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所以教师思想的限制性,必然会影响到学科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强化教师专业素养的建设,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
(三)理论多,实践少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一门生活化的课堂,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时间及课堂教学形式的限制,多采取理论教学的方式,很少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这就导致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不能将课堂理论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育意义也就不大了。
三、 以中考为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深化理解与记忆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生活化的课程,学生不仅要学习其中的内容,重点是将其中的内容理解透彻,能将这些内容真正地吃透,领悟透,而不是单一的机械性的记忆,这样是没有用的,不仅学生学不好,课堂也会变得十分枯燥,进而影响到最终的教学质量。机械性记忆,不会在人脑中长时间地存在,会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地被忘记,而且机械性记忆的东西并不是学习内容的精髓所在,也无法从根本上对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解题能力等进行提升。因此,以中考为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健全学生的综合素养更是关键,所以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营造相应的学习情境,给学生营造相对宽松、活跃、趣味度较高的课堂环境,对知识内容进行丰富,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做好感知与理解,强化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为中考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争取在中考中获得更加优秀的成绩。
(二)加强思维训练,优化解题技巧
以中考为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围绕着中考考试开展,所以锻炼学生的答题思维,强化学生资料分析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解题技巧,对于中考考试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比如,在资料分析题的解题过程中,教师要在日常的授课中引导学生归纳出一套可行性的分析与解题方案,并按照相应的解题技巧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准确地抓住采分点,为学生的中考助力。而在具体的授课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归纳出解题的思路,使学生在资料分析时首先明确关键信息,并与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之间做好链接,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内容,分析资料当中的内容。
例如,在分析某市中考题目时,可以做以下的教学引导。例题: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产品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智能手機更是备受青睐,成了人们日常学习和生活重要的工具。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学生将手机带进课堂,智能手机当中充斥着各种信息;而且不同手机品牌也不同。针对这一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手机自然也要买品牌的,针对这部分学生的言辞,你有什么看法?为什么?
在解决这道分析题时,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对错。在判定这部分学生言辞是错误的之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行为。可以说成是一种盲目性消费,拜金性消费,崇尚奢侈之风的行为。其次,引导学生根据道德与法治的理论基础知识,对这种消费行为的弊端进行分析。可以说,这种行为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传统美德是不符合的,如果学生长期有这样的想法,就会助长攀比之风、奢靡之风,很容易导致青年人为了一己私欲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最后,再一次明确自己对这道题的态度,就是要坚决地避免这种行为出现,并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这样做,学生在分析这道时,就会有非常清晰的思路,按照这个思路去答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阐述能力以及辨析能力等都会得到提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解题中,技巧和方法有很多种,不是单一的,师生之间可以互相启发与引导,多总结,多探索,从而探索出更多有效的解题技巧。
(三)实施思维导图,做好归纳整理
思维导图是一种强化记忆的教学工具,是通过学生的理解,将教材的逻辑结构以直观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就为学生的学习和记忆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各个知识点及知识体系进行整理,通过图形的方式直接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便于学生对此进行理解。在长期的训练下,学生可以形成一种习惯,在分析问题时从记忆宝库当中将他们列举出来,提升问题的解决效果。比如,在学习《坚持宪法至上》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无论是学习还是记忆都可以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理清知识的脉络,之后明确一个中心点即维护宪法权威性。之后,分出两个主干线“为什么”和“怎么做”。这样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脉络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学习的方向,而每一个主干当中还会分出更多的细枝,引导学生在逐层分析中理解掌握维护宪法权威的原因和做法。中考时期学习任务重,学生压力大,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形象性、直观性的教学工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效果。 (四)多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做到学以致用
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一定的生活性和实践性,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将学生局限在课堂上,而是应该组织与引导学生多走出去,多走出课堂到室外去,到社会中去,到现实生活中,将道德与法治课当中学习到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在具体的授课中,教师需要从现实生活入手,在社会范围之内,选择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联性大且是社会热点性的话题,之后将关联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如果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访谈类的视频,之后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普法宣传活动等,让学生意识到人们在法律身边,法律与人们同行,人们受法律的约束,也受法律的保护,法律和道德会让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以某市中考一道案例分析题为例,主人公小王是一个8岁男孩,父母离异,交由母亲抚养,但母亲长年在外打工,交由外婆带大。在小王13岁的时候,外婆去世,小王只好和妈妈一起生活。但是妈妈脾气不好,总是对小王又打又骂。正值青春期阶段的小王十分叛逆,在学校外结交了很多校外男生,一起去唱歌、上网,迟到早退,不好好学习。针对上述案例,请你对小王父母、网吧歌厅老板等行为进行评析?如果你是小王你会向谁求助呢?你如果是小王的同学,你能够给他什么帮助呢?在分析这道问题时,首先引导学生联系教材当中的相关理论知识点,之后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联系分析,在查阅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等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不断地强化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认识,提高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的能力。
伴随着中考考试制度的改革,社会热点话题成了重要的考查内容,很多考试的题目都是课外题目,课内答案。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每天多看报纸,多看新闻,多了解时事,多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将课本当中的知识点与热点话题结合到一起,答题的时候思路就会越宽广,就可以站在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去论述了,答题的高度就会大大地提升。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與法治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中考为导向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以学生各方面素养提升为重点,掌握好教学的时效性以及原则性,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关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点,强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建设,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萍.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中德育目标的有效实现策略[J].考试周刊,2020(29):97-98.
[2]刘艳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感悟[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4):391-392.
[3]文林强.生本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J].新智慧,2020(18):48.
[4]张红.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的有效性[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3):461-462.
[5]赖忠有.浅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效性与有效性的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0(6):52-53.
[6]张运富.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中考复习之我见[J].魅力中国,2020(6):140-141.
作者简介:
黄伟珠,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第八中学。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
一、 引言
近年来中考实施全省统一命题之后,试卷难度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的审题,解题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必要以中考为导向,优化教学方式与方法,提升教学有效性。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低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多采取单一性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课本当中的知识多以讲授的方式传输给学生,课堂的趣味度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不符合,导致课堂教学比较枯燥,学生参与度较低。
(二)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部分教师思维僵化,认为考试才是最重要的,考出好成绩才是成功的体现。实际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重点已转变为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加工,语言表达及学科思维等关键能力,不再用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所以教师思想的限制性,必然会影响到学科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强化教师专业素养的建设,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
(三)理论多,实践少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一门生活化的课堂,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时间及课堂教学形式的限制,多采取理论教学的方式,很少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这就导致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不能将课堂理论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育意义也就不大了。
三、 以中考为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深化理解与记忆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生活化的课程,学生不仅要学习其中的内容,重点是将其中的内容理解透彻,能将这些内容真正地吃透,领悟透,而不是单一的机械性的记忆,这样是没有用的,不仅学生学不好,课堂也会变得十分枯燥,进而影响到最终的教学质量。机械性记忆,不会在人脑中长时间地存在,会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地被忘记,而且机械性记忆的东西并不是学习内容的精髓所在,也无法从根本上对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解题能力等进行提升。因此,以中考为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健全学生的综合素养更是关键,所以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营造相应的学习情境,给学生营造相对宽松、活跃、趣味度较高的课堂环境,对知识内容进行丰富,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做好感知与理解,强化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为中考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争取在中考中获得更加优秀的成绩。
(二)加强思维训练,优化解题技巧
以中考为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围绕着中考考试开展,所以锻炼学生的答题思维,强化学生资料分析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解题技巧,对于中考考试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比如,在资料分析题的解题过程中,教师要在日常的授课中引导学生归纳出一套可行性的分析与解题方案,并按照相应的解题技巧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准确地抓住采分点,为学生的中考助力。而在具体的授课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归纳出解题的思路,使学生在资料分析时首先明确关键信息,并与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之间做好链接,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内容,分析资料当中的内容。
例如,在分析某市中考题目时,可以做以下的教学引导。例题: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产品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智能手機更是备受青睐,成了人们日常学习和生活重要的工具。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学生将手机带进课堂,智能手机当中充斥着各种信息;而且不同手机品牌也不同。针对这一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手机自然也要买品牌的,针对这部分学生的言辞,你有什么看法?为什么?
在解决这道分析题时,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对错。在判定这部分学生言辞是错误的之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行为。可以说成是一种盲目性消费,拜金性消费,崇尚奢侈之风的行为。其次,引导学生根据道德与法治的理论基础知识,对这种消费行为的弊端进行分析。可以说,这种行为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传统美德是不符合的,如果学生长期有这样的想法,就会助长攀比之风、奢靡之风,很容易导致青年人为了一己私欲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最后,再一次明确自己对这道题的态度,就是要坚决地避免这种行为出现,并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这样做,学生在分析这道时,就会有非常清晰的思路,按照这个思路去答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阐述能力以及辨析能力等都会得到提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解题中,技巧和方法有很多种,不是单一的,师生之间可以互相启发与引导,多总结,多探索,从而探索出更多有效的解题技巧。
(三)实施思维导图,做好归纳整理
思维导图是一种强化记忆的教学工具,是通过学生的理解,将教材的逻辑结构以直观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就为学生的学习和记忆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各个知识点及知识体系进行整理,通过图形的方式直接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便于学生对此进行理解。在长期的训练下,学生可以形成一种习惯,在分析问题时从记忆宝库当中将他们列举出来,提升问题的解决效果。比如,在学习《坚持宪法至上》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无论是学习还是记忆都可以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理清知识的脉络,之后明确一个中心点即维护宪法权威性。之后,分出两个主干线“为什么”和“怎么做”。这样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脉络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学习的方向,而每一个主干当中还会分出更多的细枝,引导学生在逐层分析中理解掌握维护宪法权威的原因和做法。中考时期学习任务重,学生压力大,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形象性、直观性的教学工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效果。 (四)多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做到学以致用
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一定的生活性和实践性,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将学生局限在课堂上,而是应该组织与引导学生多走出去,多走出课堂到室外去,到社会中去,到现实生活中,将道德与法治课当中学习到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在具体的授课中,教师需要从现实生活入手,在社会范围之内,选择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联性大且是社会热点性的话题,之后将关联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如果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访谈类的视频,之后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普法宣传活动等,让学生意识到人们在法律身边,法律与人们同行,人们受法律的约束,也受法律的保护,法律和道德会让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以某市中考一道案例分析题为例,主人公小王是一个8岁男孩,父母离异,交由母亲抚养,但母亲长年在外打工,交由外婆带大。在小王13岁的时候,外婆去世,小王只好和妈妈一起生活。但是妈妈脾气不好,总是对小王又打又骂。正值青春期阶段的小王十分叛逆,在学校外结交了很多校外男生,一起去唱歌、上网,迟到早退,不好好学习。针对上述案例,请你对小王父母、网吧歌厅老板等行为进行评析?如果你是小王你会向谁求助呢?你如果是小王的同学,你能够给他什么帮助呢?在分析这道问题时,首先引导学生联系教材当中的相关理论知识点,之后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联系分析,在查阅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等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不断地强化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认识,提高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的能力。
伴随着中考考试制度的改革,社会热点话题成了重要的考查内容,很多考试的题目都是课外题目,课内答案。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每天多看报纸,多看新闻,多了解时事,多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将课本当中的知识点与热点话题结合到一起,答题的时候思路就会越宽广,就可以站在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去论述了,答题的高度就会大大地提升。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與法治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中考为导向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以学生各方面素养提升为重点,掌握好教学的时效性以及原则性,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关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点,强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建设,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萍.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中德育目标的有效实现策略[J].考试周刊,2020(29):97-98.
[2]刘艳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感悟[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4):391-392.
[3]文林强.生本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J].新智慧,2020(18):48.
[4]张红.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的有效性[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3):461-462.
[5]赖忠有.浅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效性与有效性的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0(6):52-53.
[6]张运富.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中考复习之我见[J].魅力中国,2020(6):140-141.
作者简介:
黄伟珠,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