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a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种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是能够找到通向心灵之路的基础。”因此,从接受教育的学生心理特点来看,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也应如春风化雨一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露痕迹地渗透,达到“水到渠成”而又“润物无声”的“无痕”效果呢?
  
  一、钻研教材,德育“无痕”地寄寓教学内容
  
  上好一堂德育渗透课,最重要的应该是钻研教材、把握文本,寻找德育的渗透点。教师在课程上的调控、渗透能力完全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程度。小学语文课文大多选取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大公无私、心灵崇高、刚正不阿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律美的古今诗歌……它们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语言,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美,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高尚的道德熏陶。例如《两个小姑娘》一课,德育意识隐含于教学内容之中,不外显、不张扬,就是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言语对话中流露着,两者结合得那么天衣无缝、不露痕迹。课文结尾一句:“可当着夜莺的面……我觉得羞愧。”这种叙述性的描述,怎能不让学生想到莉达的环保意识?怎么不唤起小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课文没有这样写,因为语文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感悟”,就像寓言故事一样,故事叙事简单明白,可是蕴涵的道理十分深刻,这恐怕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寻找到课文教学的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才能促使学生经常产生类似的道德行为。这是德育寄寓教学之中的结果,而且显得那么“无痕”,那么自然。
  
  二、课堂渗透,德育“无痕”地实现水到渠成
  
  由于语文德育内容分散而又丰富,“渗透”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最有效途径。只有以读为本,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发挥文中形象的感染力,才能水到渠成,真正感悟、欣赏到文本的内在价值。因此,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应当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始终,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
  语文阅读教学,不论是童话、寓言故事还是记叙文,都会有明确的德育目标,要通过朗读讲解加以贯彻和落实,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分析,包括具体的情节、人物和事件,尤其是丰富的语言环境,将内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情感体会出来。还可以借助朗读和表演,读出文中的内在感情,体会文中的“道”之所在,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和感染。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可紧抓作者炽热情感喷发的“火山口”, 选准关键词句让学生触及,从而迸发出感情的火花。在指导朗读第二段时出现以下场景:
  “战士们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还要走上狼牙山的顶峰?”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转移的群众和连队主力。”
  听,孩子们如何处理朗读:
  “‘斩钉截铁’应该读得大声一点、重一点,这样才能读出班长毫不犹豫的果断和对人民群众的爱。”
  看,学生在捕捉文中富有人文内涵的词语、句子中,在品读、感悟中得到了一次潜移默化的洗礼。
  2.在拓展延伸中渗透
  阅读教学是为了学习内容、净化心灵,同时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因此,拓展延伸是德育渗透极其重要的环节。可拓展延伸到课外读物,也可拓展延伸到生活经历,还可拓展延伸到社会实践等,只要有利于德育渗透,拓展延伸就会显得无比重要。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后,学生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很同情。教师可趁热打铁地说:“如果她生活在今天,我们该怎样做?”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纷纷表示了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此外,还可让学生结合生活现实,召开辩论赛、小作文、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发现和抨击社会不良现象,学习和继承优良的传统美德,在其中受到深刻的道德和理性教育。
  
  三、明理提升,德育“无痕”地内化个人品行
  
  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这只是思想教育的第一步,还有待于深化,不能让学生的这种认知能力仅仅停留局限于口头,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用这种认识能力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达到知行统一,体现完整的教学过程。指导学生知行的转化,教师的导向十分关键。
  学生的认识能力只有恰当地联系实际,才能使内在的思想认识向规范的道德行为转化。例如,在教学《华罗庚》一文时,需让学生深切领悟华罗庚赤诚的爱国之情。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情感线去理解主人公——当时他在美国有着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可听到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回来参加祖国的建设。然后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让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个人品德行为,成为爱学习、能敬业、敢创新,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新一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素质培养,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教师应有强烈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造就一代新人”的责任感必将促使我们去发现、去总结因“文”而施的各种方法,让学生因“文”悟道,这样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的“无痕”渗透定会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樟树市大桥街道办事处东村小学)
其他文献
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为了配合中央政府调控房价非理性上涨,先后出台了适应本地区经济条件的限制房屋买卖的相关规定,统称政府限购令。限购令对于已经生效但尚未履行的购房合同有无影响,开发商能否以限购令为由爽约?这也许是许多购房者关心的话题。  开发意向协议遭遇限购令,开发商欲爽约  2014年3月18日,武汉普提金街商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提金公司)与湖北监利人陈某签订《普提金街定向开发协议书》(以下简称
导演陈晓卿为《舌尖上的中国》找厨师的时候,有人向他推荐“大董餐厅”的总厨大董,每年都会有从四面八方来向他学习厨艺的学员,在学员心目中他就是大神。  大董有个习惯,每一批学员实习完结束后,他都要请学员吃顿饭。一个来自湖南的学员说:“大董师傅,你知道吗,你在我们湖南厨师的心中,就像梁朝伟!”这样的话语,大董听得太多了。等大家酒过三巡,他说:“出师前,再给大家补上一课。”说着就把学员们带到了一家煎饼摊前
2018年11月5日,湖南省长沙市城区国有中小学校幼儿园整治工作推进会暨长沙县配套幼儿园移交签约仪式在长沙县举行,长沙县签约移交20所幼儿园。  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卢鸿鸣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建配套幼儿园移交累计达164所。长沙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卫球指出,长沙县配套幼兒园移交以后,部分有条件的将会打造成公办幼儿园,其他将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打造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其师资培训、日
《中国教师报》阅读版刊登过北大教授温儒敏论语文教育的文章。温教授提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想象力。所谓“闲书”也不必过于强求限制,给学生一些选择的空间。多读比多写能更有效地培养文化意识,提高文学素养。  是呀,反复品读温教授的这段话,我不由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容闳在美国看到新大陆的强盛,提出了派遣幼童留美,拉开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帷幕;鲁迅在日本看到体格强盛但精
编者按: 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全国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为此,我刊专访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童小军教授。童教授作为一名社会工作研究者,从儿童保护和儿童福利的角度,对校园欺凌的预防和治理工作提出了指导性和建设性的意见。  一、校园欺凌现象面面观  记者:您作为长期从事儿童福利和
不论实施何种新技术项目,负责人都应该牢记一些原则。下面提供了五个原则,以此向读者呈现在学校或地区实施主要技术措施的经验和教训。  一、技术无关原则  技术创新(technology initiatives)项目的主体是人,是人使用技术制定计划、开展教学以及帮助学习。在学校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做事的关键,所以,将人及人际关系作为投资的重点,是确保项目取得成功的最好方式。让人们积极地对待技术发展计划
北京市第206中学建立于1979年,是海淀区一所公办初中校。军队机关环绕学校,社区环境优良。但由于受历史多重因素影响,多年来学校不仅办学条件不足,生源质量较差——学生来源基本以电脑派位为主。2003年以前,学校连一名区级骨干教师也没有,老师去进修,一般都爱溜着边,为什么?自卑!  面对困境,张仲坤校长的一贯认识是:在206中这样比较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作为一校之长,既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处老城区的学校面临着空间资源不足的难题。一方面,外来务工子女的加入使得学校生源大增;另一方面,城市道路扩展占用了更多的空间资源,这使学校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地处老城区的江苏省扬州市沙口小学(以下简称沙口小学)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的空间资源,实现了“螺蛳壳里做道场”,为学校特色项目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合理规划有限的地面空间  1.借景延伸
随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正在发生改变。如何将有效教学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高效课堂进一步成为适合每一个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优秀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基于此,由《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主办,《基础教育参考》编辑部承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基础教育高层论坛研讨会”于2014年7月23-
校长要“修炼”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领航者,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以身作则,善于学习    科研型校长就应博学多才,修养深厚。当今是一个学习的社会,放松学习就等于放弃了提高。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饱读诗书,博览中外,观其人文质彬彬,谈吐洋洋洒洒,待人接物有谦逊风度,这是我们的校长相当欠缺、急需弥补的重要一课。提高素质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加强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找出差距,发现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