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来源 :健康大视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er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30-03
  作者简介:卢祝新(1974-),女,广西贺州市人,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主管护师,护理本科,从事综合传染病的护理。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原因,以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我院2005年至2008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发生职业暴露83例,其中血液/体液接触暴露8例,占9.64%,锐器剌伤75例,占90.36%。结论:锐器伤害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预防:强化职业防护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医疗锐器物的管理。
  [关键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
  
  近年来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流行在我国进入快速增长期[1]。已证实有20多种血源性疾病可通过锐器伤传播,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后HIV的感染几率为0.3%[2]。职业安全防护是近年来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解我院职业暴露的情况及发生原因,对具有职业暴露危险的医务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增强防范意识和了解防范措施。本文对我院2005年至2008年12月发生的83例职业暴露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2005年至2008年12月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登记备案的职业暴露医务人员。
  1.2调查方法:以医院职工发生锐器伤或血液/体液暴露后填写的《锐器伤与职业暴露登记表》的项目为主要调查内容。其包括暴露者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工作类别、工作年限等。以及暴露情况,如暴露原因、方式、利器类别、损伤程度、处理方法等。
  1.3统计:用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2005年至2008年发生职业暴露83例,其中血液/体液接触暴露8例,占9.64%,锐器剌伤75例,占90.36%。由此可见锐器伤害是我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以年度时间统计职业暴露的例次是:2005年14例,2006年13例,2007年19例,2008年37例,见表1。
  2.2锐器伤与血液/体液暴露接触人员职业分布,见表2。
  2.3锐器伤与血液/体液暴露接触人员所在工作科室的分布,见表3。
  2.4直接造成发生锐器伤与血液/体液暴露接触原因:
  由于自己不小心或操作有误原因造成的有66例,其他医务人员造成的有10例,病人燥动造成的有6例,病人家属造成的有1例;发生的操作环节,见表4。
  2.5刺伤锐器种类:依次为输液头皮针29例(38.67%),注射针22例(29.33%),缝合针9例(12.00%),血糖仪针头5例(6.67%),见表5。
  2.6暴露源(病人)血液体液含血液传染病情况,见表6。
  2.7锐器伤与血液/体液暴露接触发生前注射接种乙肝疫苗情况,见表7。
  2.8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情况,见表8。
  
  3原因分析
  
  3.1本调查表1显示,发生锐器伤与血液/体液暴露接触人员中,性别分布女性占极大部分的比例。与医院工作性质的特殊,护士主要承担各种注射、整理利器等工作有关。
  3.2医生和护士是医院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护士是受锐器伤害最多的工种。由表2和表5可以看出本次调查中发生职业暴露频率最高的是护士和医生,其所占百分比分别是45.78%和18.07%,二者合计超过了60%;而发生锐器伤害最多的也是护士,其次为医生,导致伤害的锐器物种类以输液器针头、注射器针头、手术缝合针为主要;由于医生与护士是维系整个医疗服务正常运转的重要力量,对医疗锐器的接触使用频率最高等因素有关;因此在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学习标准预防知识、监测职业暴露人群时,应重点关注医生和护士。
  3.3从本次调查的83例锐器伤与血液/体液暴露接触人员的科室分布中看到(表3):门诊输液室和内二科等科室发生职业暴露的人数比例较高(分别占16.87%和14.46%),与某些科室职业安全防护意识不强,不够重视,标准防护依从性差有关。
  3.4造成锐器伤与血液/体液暴露接触的原因,除了不小心或意外的原因以外,仍有存在错误的操作,具体表现在:
  3.4.1给针头重新回套针帽(双手)。
  3.4.2传递锐器不规范,伤及别人。
  3.4.3用后的针头放置不适当(病床头、病床边、治疗车上),剌伤自己或别人。
  3.4.4不按规定分类放置医疗垃圾,锐器混入生活垃圾中,致使清理及运送垃圾的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
  3.4.5没有按规定使用防护用品(防护面罩、眼镜或手套),致使在手术、接生、穿剌、抽血、实验室操作、清理垃圾时被剌伤或造成直接接触血液/体液。
  
  4预防
  
  4.1强化职业防护培训,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医院对医务人员应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对新上岗工作人员、实习生的职业安全教育;对临床工作人员的培训中特别要强调防护用品的使用如手套的应用、医疗锐器的安全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目的是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纠正操作中的一些不安全行为,使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
  4.2工作前应正确穿戴工作服、帽子、口罩、必要时使用必备的防护用具穿隔离衣、戴眼罩、及手套等。强调处理锐器时必须戴手套:Barbara等[3]。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必须强调双向防护。
  4.3工作时要注意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操作,做到忙而不乱,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医务人员在手持无针帽的注射器时,行动要特别小心,严禁回套针帽操作,用后的注射器和针头要按规范放置,针头等锐器及时安放于利器盒内,遇到不配合的患者需要与其他的工作人员帮忙共同完成;规范操作行为是降低锐器伤的重要环节,熟练掌握操作技术规范,减少医疗锐器刺伤的发生。
  4.4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各科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按《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分类收集和运送医疗废物,损伤性医疗废物应及时放入密闭式的锐器盒中收集,严禁让损伤性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中。
  4.5建立预防体系从表7中可以看出:我院在近5年中职工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并不高,没有接种乙肝疫苗的职业暴露者占全部的一半以上。常规对新职工进行上岗前体检,并做好疫苗接种。在职职工定期体检,除HBsAg阳性及抗-HBs阳性外,其他医务人员按计划进行常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提高员工的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
  
  5发生针刺伤或血液/体液暴露接触后的处理
  
  值得庆幸的是,在本次调查中83例的职业暴露者有81例在血液/体液接触暴露或受利器伤害后能执行正规的局部应急处理,占调查人数的97.6%;只有两例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处理;有效地阻止了病毒细菌对人体的入侵。
  当不慎发生针刺伤或血液/体液暴露接触后,应在第一时间进行紧急局部处理。其处理方法是:①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充分冲洗被污染的皮肤;是血液/体液暴露接触粘膜的则用生理盐水冲洗;有伤口者在距伤口的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充分冲洗②伤口冲洗干净后应用消毒液(如75%乙醇、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③尽快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对职业暴露者进行指导处理。报告者应配合进行各项检测,必要的治疗及流行病学跟踪观察,为医院、政府部门制定控制和预防措施提供有效的资料,以减少医务人员针刺伤和血液/体液暴露接触的发生。对于HBV污染的针刺伤可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或乙肝疫苗注射;被HIV污染的针刺伤,应及时向市疾病控制中心(CDC)报告,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和方案,处理情况向主管行政部门报告,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12个月定期检测HIV抗体。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29-0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抓机遇迎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结合工作实际浅谈一下新形势下妇幼保健院的建设与发展。    1充分发挥政策和专业优势,走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道路    虽然医疗市场竞争激烈,但妇幼保健院与其它医疗机构相比较,在政策上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1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16-01  [摘要]目的:应用乳剂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并与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相比较,观察麻醉效果、并发症以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早孕妇25例,年龄20~37岁,孕期40~65天。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乳剂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12例。Ⅱ组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7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18-01  作者简介:李树忠(1960.11-),男,大学本科,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摘要]通过观察比较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将80例符合ICD-10的女性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末评定临床疗效与不良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23-01    儿科门诊是病人集中,普通和急诊急救相结合的前沿科室,是所有急诊患儿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急救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切身利益和医院的社会影响。由于小而的生理、心理、病理、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可因年龄不同而有其特殊性,缺乏主诉能力,对检查、治疗不能配合,对医院环境及医务人员存在恐惧心理,来就诊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12-02  [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与小剂量胺碘酮合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心脏功能(NYHA)Ⅲ级或Ⅳ级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服用稳心颗粒+胺碘酮组)和B组(单独服用胺碘酮组)。观察4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33-02  [摘要]护士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会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科室护士长在平时工作中要做到对护士管理讲究人性化.艺术化的方式,对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要常抓不懈,对病人的要强调人性化服务。从而使一个护理单元的成员和设备都能发挥最佳潜能,实现最好的配合,以提高整个集体的护理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39-01  [摘要]目的:探讨产房的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方法: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并严格实施。结果:通过对产房的合理布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使产房工作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结论:只有加强了产房感染管理,才能保证产科质量达标,保障母婴安全。  [关键词]产房;医院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22-02  [摘要]目的:调查本院门诊不规范处方及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查分析2007年8月~2008年3月本院门诊处方9000张。结果:门诊不规范处方约占处方总数的5.67%。其中书写不规范处方占不规范处方63.6%,不合理用药处方占不规范处方36.4%。结论:当前我院处方质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27-01  [摘要]护士是医院的主体,由于工作性质和环境的特殊性。每年科室、护理部进行两级“三基”培训和考试。考试是检验护士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应试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考试的效果。为了了解被考试者焦虑状况。通过分析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管理者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考试焦虑;分析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36-02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现代社会对护士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到来,对基层医院护士提出了更高要求,病原增多、人力资源不足,长时间高压生活诱发身心疾病,导致护士出现心身耗竭、工作疲劳、焦虑,并已经形成一种职业危害。因此,如何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