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yue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安县古贲中学 江苏 海安 226600)
  
  化学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实验是带领学生通向这座艺术宫殿的桥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能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与关键。充分利用实验手段,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能至关重要。
  
  一、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1.演示实验将学生引入化学之门
  初三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要想让他们学好化学,得先想办法让他们喜欢上化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用化学实验把学生带入千变万化的化学世界,会让他们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举例而言,魔棒点灯、喷泉实验和滤纸燃烧(白磷溶于二硫化碳)这些微型实验做起来都比较简单,而且现象很明显。可以通过对比教师和学生做的结果一样不一样,从而吸引学生的眼球:他们想知道为什么……当然教师都知道这些实验的注意点,但在同样地条件下学生如果想完成这些实验中的一两个,必须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
  通过这些小实验,学生就会产生很多疑问,要知其然和所以然就必须认真吸取化学知识,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分组实验,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生的兴趣不会仅仅因为看实验而满足,每每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都跃跃欲试,他们更满足于自己动手,无论成功与否。因此让学生自己尝试做实验也很重要,但每次实验做完后,都应该要让他们自己总结实验中的注意点,分析预期现象和实际观察现象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要找出原因,不要把问题留到以后再解决,让他们养成及时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 转变教育观点,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创设情景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探究问题,熟悉探究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信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大胆发表个人意见。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喜欢穿插一些相关的知识,但一些学生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因此,对一些初中阶段不需要理解的知识,笔者尽量以探究题的形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比如,去年我们在讨论酸碱指示剂时,有个学生就“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稀硝酸和浓硝酸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吗?对于这个问题,高中阶段是要求知其然和所以然的,但在初中阶段是不作要求的。如果忽略这个问题,并不影响笔者的教学程序,但学生的看法不是这样,要么觉得只要掌握书本就行了,不会举一反三,要么就觉得教师可能本人都不知道,自然威信也大减。
  就这一问题,笔者按顺序提出了几个问题:(1)什么离子能使石蕊变红?(2)浓硝酸和稀硝酸中有这些离子吗?(3)硝酸中是否有其他离子可能会影响着一变化?
  学生都知道是氢离子的作用使石蕊变红的,而且各种浓度的硝酸中都存在氢离子,因此可以分析得出不管是浓硝酸还是稀硝酸,都可以使石蕊变红。但石蕊遇浓硝酸的现象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按高中书本知识讲,其现象应该是先变红再褪为无色。当然,这个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可能让学生自己做。笔者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到其现象,让他们探究使石蕊又褪为无色的原因,并提出来三个猜想:(1)氢离子又使其褪色;(2)硝酸根离子使其褪色;(3)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共同作用使其褪色。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对照实验得出结论(3)是正确的。
  当我们分别用稀硝酸和浓硝酸做实验时,其现象也不一样,如果继续探究下去,我们还可以从浓度入手进行讨论。
  其实,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类似的问题,特别是酚酞的颜色变化问题,一样都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探究其原因。
  实际教学中常常运用分析、比较归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方法,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指导学生科学地审题,注意题中的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切中要害,以解决实验题中的疑难。
  
  三、 提高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增强学习的信心
  
  学生喜欢做试验,但实验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掌握好实验的要点是成功的关键。实验有时看似简单,但学生真正要把每一步操作做得科学规范,必须具有较扎实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如果平时基本功不好,马马虎虎地做实验必然会出现化学知识上的漏洞,进而影响到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基本实验和基本技能是教师应该做的,因此,教师必须把学生实验技能训练贯穿于平时的实验教学全过程,重视演示操作,不能认为可有可无,尤其要对一些学生平时最易忽视又看似简单的基本操作,如除杂、连接装配反应装置等操作,应反复强调。对实验中出现的典型错误也要及时纠正。平时凡要求做的实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去动手,以提高实验技能。
  比如,粗盐的提纯实验,要快速得到澄清的滤液,过滤时就必须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但有很多学生为了加快过滤的速度,就用玻璃棒搅拌,看看滤液,才发现已经全部前功尽弃了,想再重做,时间已经来不及了。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比如氢气还原氧化铜、二氧化碳的性质等实验如不按要求来,很多预期的现象都不能看到,甚至还可能会引发事故。当然我们可以讨论原因,但这不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最好方法,而且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失去信心。
  因此,做实验前应该让学生认真预习实验,并把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尽量避免实验失败的几率,因为,他们做的是验证性实验,而非探究实验。
  
  四、 培养学生实验综合能力,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虽然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学生的学习仍然主要是为了考试。回顾中考历史发展,化学实验题型也趋于合理完善。比如化学实验设计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涉及较多的化学知识:气体制备、除杂、提纯、仪器连接、定量计算、定性分析等。要正确解答此类题,必须进行知识迁移、重组。只有经过全面思考,合理的分析推断取舍,才能设计出正确的方案。它考查了学生许多基础知识,以及设计思路,基本操作、数据处理、评价实验方案的优劣等,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反映。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例如现在提倡农村秸秆的再利用,在讲能源部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做想象实验:利用已有的知识设计模拟沼气池,让学生体验化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也是中考发展的一个趋势。因此,我们应当善于把握中考发展的动向,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在新课程理念中,如何贯彻好实验教学依然是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现今化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把握好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将化学教学的理念实现。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课程,其特性决定了教师要在学科系统和德育系统中把握其课程性质。新的形势不仅要求思想政治课要继承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更呼唤着还原课程的主体性,追求新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因此树立课程文化自觉观念对于我们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新课程,全面建构思想政治新课程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面对现实:多元文化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的统一    当今社会,
【释义】  考定功绩,给予奖赏。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虞翻传》  【成语故事】   在东汉末年,会稽余姚出了个名人,叫虞翻,他忠厚耿直,学识渊博,颇有些名气。会稽太守王朗听说后很是赏识,召来并任之功曹。   孙策征讨会稽,虞翻知道孙策深受百姓拥戴,就劝王朗不要与孙策对抗。王朗不听,结果失败了,只好逃亡。孙策占领会稽后,仍让虞翻当功曹,并以友相待。   后来,孙策打算夺取豫章
哈佛大学有一句明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和思索问题。在学习中思索、研究,在思索、研究中学习。新课程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方式的改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教学,倡导一个师生共同合作探究问题的动态教学过程。以下谈谈本人培养学生化学探究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意向。    学生的学习具有主动性、积极性,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开始,根据教学内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许多人都把成功归结于外在的因素:机遇、金钱、贵人、家庭……而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内在因素:自己、拼搏。当面对困难时你退却了吗?当面对挫折时你灰心了吗?当面对失败时你放弃了吗?用心读读下面的文章,看看你有哪些收获?  有这样一个故事:波恩和嘉琳是对孪生兄弟。在一次火灾事故中,消防员从废墟里找出了兄弟俩,他们是火灾中僅生存下来的两个人。  兄弟俩被送往当地的一家医院,虽然两人死里逃生,
从初中起我们就学习到了氢气的检验,那是一个我们又爱又怕的实验。由于书本上讲氢气容易爆炸,于是我们对它产生了恐惧感,没想到高中我们又碰到了类似的难题。原来氢气除了与空气混合可以爆炸外,在与氯气混合光照时也会爆炸,威力也很大。我们在演示时都非常谨慎,很怕出现危险。我很想解决这一问题,于是到处搜集资料。  我首先借助网络。查阅网上有没有好的实验改进方案,通过搜索我查到如下:1.用一个盛饮料的无色透明塑料
海南有椰子树。云南的气候与海南差不多,有人就将海南的椰子树移植了过去。椰子树在云南长势喜人,云南人以为这下子可以喝到新鲜的椰子汁,吃到新鮮的椰子肉了。然而,事实让云南人失望了。海南的椰子树在云南只长个头,不结果,真把云南人急坏了。   聪明的云南人,没有对椰子树置之不理,更没有用斧头把椰子树砍掉,而是请来了专家,为椰子树的“不孕症”进行诊断。专家对生长在云南的椰子树诊断后,说椰子树不结果,是因为
午后的阳光,更加的猛烈了。太阳把地面烤得能煎鸡蛋,街上的人寥寥无几,屈指可数。我热得像一株脱水的植物——焉了。唉,要是能有一串冰镇葡萄吃,该有多幸福呀!  我頭昏眼花,踉踉跄跄的走着,一阵风吹来,些许的凉意安抚了一下我躁动的心,降低了我升高的体温。可是,再舒服,再凉快,又有什么用?  我继续走着,突然,眼角闪过一抹紫色。那是什么?眯起眼睛,仔细打量了一番,苍翠欲滴的叶子上,叶脉分明。一个个小圆球紧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  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但是,目前,有的教师仅把
达·芬奇9岁那年进入学校读书,他的第一个老师是神父。所学的课程,除了拉丁文,就是经书之类,教学模式呆滞,孩子们每天除了读就是背,毫无生机可言。对此,达·芬奇一点兴趣也没有。  有一次,神父训斥他说:“你这小东西,将来肯定不会有出息!每天只知道瞎涂乱画,成天幻想着当一个艺术家,这不是做梦吗?”当时,达·芬奇正在全神贯注地思考一道数学题,根本就没听见他在说什么。神父的话音还没落,他便问起那道題应当如何
高职校语文教学不仅服务于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性要求,而且必须服务于各专业的教学要求,因此高职语文教学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整合教材,注重专业融合    长期以来,由于职业学校对文化基础课程定位的多变,使得高职语文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所用教材内容多、难度大,很难适应新一轮课改的需求。因此,必须针对现行高职教材进行必要的梳理与整合。宏观上,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