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的高中德育工作初探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pol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时代呈现出多种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特点,如技术上的开放性与平等性、人际交流中的双向性与互动性、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广泛性以及思想建构的独立性与自由性等。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时代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由于身心发展阶段有特殊性,并逐渐成为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因此,网络对高中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我们必须进一步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途径。探索新形势下普通高中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网络 高中 德育教育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丰富,交流便捷,已成为青少年一代获取知识和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处于青春后期的高中学生面临双重的压力,不仅快速的社会变革给中学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新的价值观念和传统观念的冲突,处于价值观成形期的青少年往往容易陷入迷茫。在多重性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灌输下的青年一代则表现出许多新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心理特征;另一方面,对于中学德育工作者来说,也为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环境、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适应新的网络环境,有效利用新媒体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拓展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等,是新时期高中德育工作必须要探索的。
  新时期学校的德育工作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能,满足人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合理需求。新媒体为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实现这一根本目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有效的途径,带来了创新和发展的机遇。
  1.网络保证了学校德育教育的主体性。
  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由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地位、性格的差异,有时即使是面对面地开展工作也会存在一定的隔阂,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但在信息网络中,学生可自由地、平等地与他人交谈聊天、交流思想,适应了现代人崇尚自由、渴望参与的心理要求。因此,青少年从网上所获得的教育可以说是一种更高水平的自主型教育。
  2. 网络改变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方式。
  借助网络进行的学校德育,可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传统“说教”为“自由体验”。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取决于主体自身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依赖于主体的学习、思考、体验和实践。通过网络这一载体,异彩纷呈、图文并茂的资料,使各层次的受教育者在同一时间里都有适合自己的内容选择,受教育者可以在放松的心情下,自由地选择浏览对象,在主动的探索,寻找新的视觉内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者的观点,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3. 融合网络形成学校德育教育的“合力”。
  德育要完成自己的任务,仅仅依靠学校德育是不可能的,还需要家庭、社会与学校通力合作,形成合力。传统的德育教学往往出现“学校抓的紧,家长放的松,社会空对空”的局面,缺乏规范性和完善的管理制度。许多学校把德育工作局限在校内和课堂中进行,途径单一,忽视了与家庭、社会的沟通,没有真正实现教育合力的作用。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德育教学逐渐实现了网络化,将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连为一体,增强了德育的合力。
  观念创新是中学德育创新的前提和先导。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德育观念创新涉及的面很广,观念创新的变化必然引起人们对德育地位、功能和价值认识的转变,也会导致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以至整个德育体制的改革。因此,德育创新必须首先从德育观念的创新开始。笔者认为目前主要需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1.创新德育价值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对现代人的影响越来越大,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置身其外,尤其是尚未成熟的高中生,如果对它们不进行合理的引导与教育,他们更容易迷失方向,不知所措。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不是设置防火墙,想尽办法让学生与网络隔离起来。而是研究学生如何认识和利用新媒体,如何使用新媒体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如何更好的学会生活。这是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真正价值所在。
  2.创新德育主体观。
  传统的德育工作以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主动性受到抑制,导致德育工作实效性差。德育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甚至是家长多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多主体要在同一平台上实现平等的交流和对话。网络的发展,使教师、学生、家长都应该成为德育的参与者,成为德育的主体。我们要破除单一主体观,树立广泛主体观。
  3、创新德育任务观。
  高中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必须使学生具有较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它所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的特点,大量有害信息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学校德育工作必须适应新的特点,破除单一的德育任务观,树立灌输社会规范与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有机统一的多重任务观,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4、创新德育方法观。
  灌输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是在悠久的教育历史中形成的。教育的確不能离开灌输,但我们反对“你训我服”式的灌输。这样的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学校德育完全是一种封闭或是半封闭的状态,这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需要。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没有能力将学生与网络的影响隔离开来。我们必须破除封闭灌输的方法观,确立大胆开放、平等交互、真诚服务的新方法观。由“封”与“堵”的被动参与德育模式转为“疏”与“导”的主动参与模式,变“居高临下”的德育灌输为平等的交流与互动,并将自己视为一个道德的学习者,实现道德教育过程中的自我道德境界的自觉与提升。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在内容、方法、手段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在坚持传统有效德育工作手段的基础之上,不断拓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渠道和空间,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手段,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说服力、影响力、感染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黄进.强化新媒体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7-06-04 (5).
  【2】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刘晓宇.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04(08)
其他文献
【摘要】:本在充分认识新课程标准下“深度学习”的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度学习在九年级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在九年级有效开展深度学习提出了几点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九年级 语文教学;深度学习  一、引言  九年级是初中阶段关键的一年,同时也是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整理、概括、总结并深入领会、学习的一年。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既面临着着中考的压力,又面临着学习新知识的
期刊
【摘要】: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以后,学生无论是在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都与小学阶段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一阶段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增加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趣味教学引入初中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城市的 教学水平相比,我国农村的教学水平还存在很大的缺陷,教学设备以及师资力量都落后于城市,因此农村的教学水平长时间得不到提
期刊
【摘要】:后进生,是每个班级都存在的群体,而转化后进生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重点任务和难点任务,这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有着不可估量的实际意义。  一、后进生的概念  “后进生”,是对“差生”的新认知,过去由于认知错误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任何一间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会存在相对的后进生
期刊
【摘要】:在深度学习法中,学习者需要去理解知识,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学习新的知识,并将其内化于心,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将其最终运用到实践中去。在九年级语文的学习中,深度学习法对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深度学习 初中教育 初中语文 学习方法  1深度学习的内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一种是浅层学习法,它着侧于对知识的
期刊
【摘要】:本文对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行渗透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如何提高小学班级管理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效果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小学班级管理和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情感教育  引言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其内心情感的发展并不成熟,因此更加容易表现出自卑、偏激、或者极端的心理状态。而情感教育则是通过针
期刊
【摘要】:本文对初中数学课程中使用问题导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了讨论,并对问题导学法在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应用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初中数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效果提高起到一些参考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 数学 问题导学法  引言  问题导学法是指通过将课堂教学内容以提问的方式在教学中进行渗透,从而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问题导学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
期刊
【摘要】:职业岗位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体现,它涵括了职业技能和职场应变能力等。本文试图对中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教育进行一定的探析,企望我们的中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能够培养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 艺术设计 职业岗位能力  当今中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方向是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设计人才,让艺术设计教育适应社会主义
期刊
【摘要】:语文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一直是一门主要学科,其中在语文教育中进行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拓宽小学生的视野,提高其写作水平。因此现在将读写练习结合起来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为一种主要的教育方式,本文从应用此模式的教育意义出发,分析了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谈了谈如何更好的应用此策略,希望给其他老师带去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读写结合  1引言  读写结
期刊
【摘要】:《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的代表作,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体育思想。是毛泽东体育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领会和掌握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内涵,了解其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对当前学校体育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体育之研究》 体育思想 学校体育  1917年4月,在由陈独秀主编《新青年》杂志上刊登了作者署名为二十八画生的一篇《体育之研究》的文章,这
期刊
【摘要】:本文对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师生互动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针对这些问题对如何改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师生互动活动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 音乐 师生互动  引言  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良好的师生互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