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乐于情,品味诗情画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每首诗词都充满耐人寻味的情境,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沉淀着隽永,凝结着幽美,让人叹为观止。那么如何使学生融情于诗词的意境之中,欣赏诗词的韵味之美,感悟诗词丰富的内涵,徜徉诗词博大辽阔,就要看初中语文老师教授诗词的手段是否具有艺术性、新颖性、趣味性。本文分析传授学生欣赏诗词的技能技巧。
  关键词: 初中诗词 激发兴趣 品味诗情
  古诗体现中华民族的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古诗不仅蕴涵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尤其唐诗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灿烂明珠,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古诗,让学生驰骋于诗的丰富内涵,感受诗的瑰丽语言,萌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一定会让学生受益匪浅。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呢?
  一、日读激趣,熟读成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带着兴趣用心,用情欣赏诗词,才能真正领会诗词的诗情画意,体会诗词韵律之美。但兴趣又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是靠培养的。笔者认为,首先要有学诗的氛围,要让整个教室充满诗的味道:墙上添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班级图书角放着《唐诗三百首》。其次,要日日读,做到诗不离口。在黑板的一角,每天写一首古诗,每天早自修前五分钟、课前五分钟,读读古诗,说说诗意,谈谈体会。教师适时指导。我想学生在与诗“朝夕相处”这样的氛围中就会领悟诗的美,进入诗的灵魂,就会爱上诗。
  二、入境得趣,益人心智
  古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寥寥数语,便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画面,并蕴含无限的深情,蕴含一定的哲理。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1.学习《题西林壁》一诗,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体会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所获得的直观感受:“横看”,是从正面观察,庐山是雄伟奇特的大岭;“侧看”是从侧面观察,庐山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远”、“近”、“高”、“低”,都是指诗人观察角度的变化,“各不同”则是庐山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诗人在这里仅用十四个字就写出了庐山的突出特征,而且含有“站在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感受”的深意。诗人就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从而跳出事物的本身,给人以启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任何事物不要一叶障目,不要以偏概全,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学生在熟读、谈感受的同时豁然开朗。
  2.在读《登鹳雀楼》一诗时,引导学生认真探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蕴含的哲理:只有登得高,才能看得远。人们在处理事情时,一定要胸襟开阔,眼光远大,看得远一点,不能只看鼻尖下一点点。
  3.在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引导学生明确这首诗抒发诗人做客他乡时对兄弟非常怀念的心情:“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两个“异”字突出了诗人举目无亲、形影相吊的处境和复杂心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倍”字说明了诗人“思亲”之情的强烈;“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兄弟”、“遍”、“少”等则表现了兄弟们在远处团聚时思念诗人的情景,即从另一角度突出了诗人对兄弟的无限思念之情。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表情朗读,可以使学生“目视其文,耳醉其声,心同其情”,增强美感效应。
  三、联想成趣,品味诗歌魅力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词的辞藻和境界描绘都是心性的流淌,诗人浮想联翩,品味着诗词的韵味和魅力。例如,教学周邦彦《苏幕遮》,当师生们共同欣赏到这一句“叶上初阳甘宿露,水面清圆,——风荷举”时,头脑中会产生联想,会产生一幅美丽的图画:清晨的一缕阳光普照到荷花的叶子上,昨晚花叶上的雨珠很快就溜掉。清澈的水面上,粉红色的荷花在春风中轻轻颤动,一一举起晶莹剔透的绿盖,远远望去,仿佛一群身着绿裙红裳起舞踏歌的水乡少女。学生在想象中,品味诗词之美。在欣赏李煜的《虞美人》中的诗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们联想到作者国破家亡时,处于落魄的无奈、悔恨的愁苦之情,情感与之产生共鸣。
  四、演练成趣,学以致用
  熟读古诗,了解了诗意,还要让这些古诗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用一用。这样才会让学生感到古诗的妙用。在各个季节、节假日开展与诗同行的活动。如在中秋节来临之前,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月是故乡明”的同类古诗比较欣赏。在这样的主题中,学生们大显身手,一个个出口成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在春回大地之际,组织开展“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春的主题诗。春天的早晨看到地上花瓣落了一地,来一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清明扫墓吟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放风筝的季节吟出“忙趁东风放纸鸢”。夏天看到荷花满池,吟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当好朋友转学离开时赠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诗,鼓励学生把诗写到文章中。
  总之,学生通过在与诗不断的接触中,喜欢上了诗,尤其是当学生能够运用诗,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看到课间学生们摇头晃脑地吟诗,作文里也时常看见学生在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我想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了。
  参考文献:
  [1]虞先德.设法读好古诗充实生命元气[J].教学与管理,2005.5.
  [2]张建国,让生命在人文诗意的境界中享受对话[J].教学月刊,2005.3.
  [3]李海林.“感悟”及其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4(11).
其他文献
数学复习,面广量大,不少考生感到既畏惧,又无从下手。如何提高高三数学后期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结合教学体会,提出四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以纲为纲,明晰考试要求  所谓“纲”,主要指《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简单地说,《考试说明》就是对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说。《教学大纲》则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摘 要: 高职语文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等特点,如何将高职语文教学与学生职业岗位技能联系起来,“六位一体”教学模式是首选捷径。本文从“六位一体”课程模式理念入手,探讨该模式下高职语文教学的实践问题,希望对我国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 六位一体 课程模式 高职语文 教学改革  一、“六位一体”课程模式理念  所谓“六位”,指高职课程教学组织和实施中必须突出的六个基本要素:
摘 要: 《项链》是法国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来人们对其解读大多停留在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身上,但作为玛蒂尔德丈夫的路瓦栽先生一直是她身后的重要支柱和坚强后盾。本文着重讨论了路瓦栽的性格特征,以期让更多读者感受到路瓦栽的美好形象。  关键词: 小说《项链》 路瓦栽 形象分析  法国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代表作品《项链》一直以来都被选入中学及中专语文教材中,它对读者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对这
摘 要: 制图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生多师少”的现象,多采用讲座式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效果很差。现急需改革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之转向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的互动教学模式,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方面,任课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实例教学法、模拟授课法等互动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同时把制图课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跨越空间的师生、生生互动及人机互动。  关键
摘 要: 中国和韩国都非常重视历史教育。两国的历史教育中存在某些共同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因素。同时,由于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地理环境、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两国历史发展各具特色,对于学校历史教育作用的认识和历史教育目标的确定也不尽一致。本文以21世纪初中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就中韩两国历史教育目标的共性及差异进行概括分析,以期为我国历
摘 要: 服装设计是国内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及其他教育一起构成了国内的整个教育系统。服装设计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最大区别就是在人才的培养上,重视培养人才的实践操作和运用能力,强调的是人才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强调的是输出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求在服装设计的教学体系中贯彻“项目 主题”教学模式,也就是将教师教学、学生求学及学生实际操作统一结合起来的
“乡村女人三部曲”笔谈洗却脂粉唤真情任殷我自影片《白雾街凶杀案》认识了导演孙沙。我知道也看过他导演拍摄的《第三个被谋杀者》、《武当》、《怪圈》、《橄榄绿屋顶》、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教学,充分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和地位,最大限度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示生命的个性,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同时,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离不开语文教师的积极努力,然而,眼下中职语文教师急需的是这一领域的教学技术。诸如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计、实施方式、评价技术等,对此,语文教师们可能还是“囊中羞涩”,多个层面上的问题认识与体验可能是从零开始……这就要通过一系列必要的教学技术层面的校本培训,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一、珍视实践活动的核心价值  1.彰显个性,培植创新。  主题式中职语文综合实
摘 要: 新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其中营造书香校园是六大行动之一。本文从语文课外阅读的目的意义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探寻、总结“大阅读”的途径。  关键词: 新教育 大阅读 语文素养  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初中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范围,拓宽视野。语文教学实践让我们深刻领悟到:阅读即生命,阅读可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精神的发育;阅读即探索,阅读可以让学生探索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