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妇科痛证的病因病机、脏腑论治、经络论治着手,总结妇科痛证病机多属肝郁气滞型,阐述四逆散用于治疗妇科痛证的原因;并用临床医案举例说明四逆散在妇科痛证的应用上颇见成效,以期拓宽临床思路,推动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四逆散;妇科痛证;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8-0047-03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组成,原主治肝胆枢机不利、阳热内郁而不能布达于四末之四肢厥冷证,后世医家常用来主治肝郁气滞所致脘腹胸协胀满疼痛。唐容川《血证论》曰:“四逆散舒平肝气、和降胃气之通剂,借用处尤多。”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化裁变通颇多,已超出了“四逆之症”,并广泛运用于内科、妇科等各种杂症[1-2]。根据中医辨证异病同治,现今妇科临床多用于治疗妇科痛证,现论之。
1 妇科痛证类型
女子胞为女性生殖器官,乃“奇恒之腑”,藏泻有司,若当藏不藏,当泻不泻,则为病态。祖国医学认为,机体脏腑、精神、气血等任一方面出现失衡或者破坏,身体内外皆可产生难于忍受的苦楚,即谓之疼痛,而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总称则称为痛证[3]。痛证是女性妇科疾病中最为常见且较为直观的病证之一,疼痛会给患者带来生理与心理的双重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由于女性其特殊的生理和解剖结构,其痛证可发生于经带胎产各个阶段,其大体包括5类:(1)经期疼痛:包括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性疾病等),经行头痛,经行乳房胀痛,经行身痛;(2)带下异常所见阴道痒痛,交接疼痛;(3)妊娠腹痛;(4)产后腹痛,产后身痛;(5)癥瘕痛证,包括乳房痛等。
2 经方四逆散药味解析
经方四逆散四味,用方精炼,方用柴胡入肝经,与枳壳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共奏升清降浊之效;白芍柔肝缓急止痛,与柴胡相配,能理气和血,使气血和调;加之甘草,调和诸药。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经方四逆散中柴胡、白芍、甘草均具有较好的解痉镇痛功效[5],此为四逆散治疗妇科痛证提供了理论研究依据。
3 四逆散运用于妇科痛证原因解析
根据妇科疾病的发病特点,常重视致病因素和病变部位,强调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中医运用四逆散4味,能够从病因病机处着手,根据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随症化裁,治疗妇科痛证。
31 从病因病机论治 中医认为痛的病因是寒、热、虚、滞等交互错杂,最终病久可致瘀。中医致病因素不光注重外感六淫,还注意到内伤七情对疾病的影响。清朝何梦瑶《医碥》谓:“百病生于郁,郁而不疏,则皆肝木之病矣”。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女性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且女子感性,情绪波动大,因情志失调,肝气失于疏泻,血随气结则发为瘀。故由于情志不畅所导致的肝郁气滞、瘀血阻滞型痛证也越来越多。
妇科痛证由于其自身特点而表现各异,但多有肝郁气滞、不通则痛的病因病机[6]。《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即是说“不通则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疏其气血,令其调达”是治疗的总方针[7];然则虚证疼痛还强调“不荣则痛”,故女子痛证更需强调“通”与“荣”,所谓“任脉通,太冲脉盛”即是也。针对其病因病机,基本治疗原则为“通则不痛”和“荣则不痛”。四逆散四药相配,疏其气血,令其畅达,气血生化有源,“通”与“荣”并达,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以达疏肝理气,行气活血之功。
32 从脏腑论治 女子胞以气血为物质基础,妇女以血为本,以血为用,经带胎产乳均需气血化生、濡养,依赖肝所藏之血的充养。而女子一生经带胎产乳,数伤于血,使肝血不足,故有“女子以血为本”之说。肝藏血,调节血量,为女子胞输送气血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对脏腑、冲任有重要调节作用;肝又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气血的运行;协调冲任二脉,任脉充,太冲脉盛,月事按时以时下,孕产育功能正常。若肝藏血、主疏泄功能失常,则气血运化无力,气滞则血瘀,发为痛证。如妇科痛证最常表现为痛经,《傅青主女科》言:“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拂其气而痛生”,致使经血瘀滞于冲任,发为痛经。且肝易横逆犯脾,土不制木,肝易上亢。“夫肝之性最急,宜顺而不宜逆”[8],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敛血养血柔肝,两药同用,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嫌。佐以枳实理气解郁,升清降浊,疏肝理脾,使之气血和调。
33 从经络论治 《傅青主女科》曰:“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治”。妇科病变部位与足厥阴肝经的经与筋循行密切相关,“足厥阴之脉,循阴股,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布胸肋,循咽喉之后”。肝经循行环绕女子于阴器、胞宫及双乳,与冲任二脉相通;“足厥阴之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可治阴股痛”。四逆散中柴胡入肝经,白芍用其酸敛之性入肝经,敛肝阴而顺应肝体阴而用阳,以调肝之气机。厥阴脉通,则经与筋功能协调,“阴股痛”自除。
4 验案举例
黄某某,女,43岁,因“经行腹痛10多年,发现子宫肌瘤10多年”于2015年9月1日就诊。患者13岁月经来潮,周期以及经期规律。周期为25~28 d,经期5~8 d,末次月经时间是2015年8月10日,量中,色暗红,血块较多,2~3 d小腹疼痛剧烈,需服止痛药方可缓解。无恶心、呕吐、腰酸,经前乳房胀痛,超声提示子宫浆膜下肌瘤。白带量多,质稀,无阴道瘙痒,无异味。患者平素情绪急躁,因家庭因素时常发怒,无口干口苦,纳眠可,二便调,无其他特殊不适,舌质暗红,苔薄白微腻,脉弦细。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怒极伤肝,肝气不舒,气滞血瘀,瘀血痹阻胞宫、冲任。经期气血下注冲任,胞宫气血更为壅塞,不通则痛,发为痛经。诊断为肝郁血瘀之证,治疗此病抓住肝郁为病机,以调肝活血通络为主。方用四逆散加味,具体用药为:醋竹叶柴胡10 g,生白芍15 g,枳壳15 g,生甘草6 g,当归15 g,川芎15 g,鸡血藤15 g,益母草20 g,生茜草15 g。5剂,水煎服,2日1剂,每天3次,每次150 mL。二诊:2015年9月15日,自诉服药后行经期间腹痛明显好转,经色稍转红,血块较前明显减少。患者口服中药依从性好,继续服用此方,随访3月痛经未作。 5 讨论
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易出现疼痛的部位更多,且对疼痛刺激更加敏感[9]。妇科常见疾病多与痛证有关,约占妇科门诊总量1/3~1/2[10]。妇科痛证是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其病机多属肝郁气滞、气血瘀滞型,四逆散的运用在临床妇科痛证的应用上颇见成效,拓宽了临床思路。但是,总的来看,有关四逆散加味治疗妇科痛证的研究仅限于理论及临床经验归纳,仍缺少实验数据与临床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有必要从更深更广的角度获取真实世界数据或真实世界研究,形成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临床科研一体化的科研范式[11],既提高科研的真实性,又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王伟,毕宏伟四逆散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6,23(5):56-57
[2]朱玲贵,汪陇丽,潘之,等,武权生教授应用四逆散加味治验举隅[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7):73-74
[3]宋振海,刘德山中医痛证理论发展史及痛证病因病机阐述[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6):125-126
[4]冯玉霞,唐红云,王洁,等浅析四逆散与妇科痛证[J].国医论坛,2014,29(1):5-6
[5]孙志明,李小娜四逆散复方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5):3244-3246
[6]曾美玲,李俐历,叶美秀,等魏绍斌教授治疗妇科痛证经方药对拾贝[J].黑龙江医学,2015,11(39):1263-1264
[7]李素敏,王慧珍疏肝理气活血法在妇科的运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7):95-98
[8]王春艳,陈静傅青主女科诊治妇科痛证学术特色探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5,37(4):5-7[9]雷静,隋美玉,尤浩痛觉基础与临床研究中性别差异现象[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11):689
[10]丁正香,郑纯郑纯从心论治妇科痛证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5):32-33
[11]崔京艳,贾守凯,赵宇昊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的实现途径[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7):110-113
(收稿日期:2016-04-20)
关键词:四逆散;妇科痛证;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8-0047-03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组成,原主治肝胆枢机不利、阳热内郁而不能布达于四末之四肢厥冷证,后世医家常用来主治肝郁气滞所致脘腹胸协胀满疼痛。唐容川《血证论》曰:“四逆散舒平肝气、和降胃气之通剂,借用处尤多。”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化裁变通颇多,已超出了“四逆之症”,并广泛运用于内科、妇科等各种杂症[1-2]。根据中医辨证异病同治,现今妇科临床多用于治疗妇科痛证,现论之。
1 妇科痛证类型
女子胞为女性生殖器官,乃“奇恒之腑”,藏泻有司,若当藏不藏,当泻不泻,则为病态。祖国医学认为,机体脏腑、精神、气血等任一方面出现失衡或者破坏,身体内外皆可产生难于忍受的苦楚,即谓之疼痛,而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总称则称为痛证[3]。痛证是女性妇科疾病中最为常见且较为直观的病证之一,疼痛会给患者带来生理与心理的双重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由于女性其特殊的生理和解剖结构,其痛证可发生于经带胎产各个阶段,其大体包括5类:(1)经期疼痛:包括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性疾病等),经行头痛,经行乳房胀痛,经行身痛;(2)带下异常所见阴道痒痛,交接疼痛;(3)妊娠腹痛;(4)产后腹痛,产后身痛;(5)癥瘕痛证,包括乳房痛等。
2 经方四逆散药味解析
经方四逆散四味,用方精炼,方用柴胡入肝经,与枳壳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共奏升清降浊之效;白芍柔肝缓急止痛,与柴胡相配,能理气和血,使气血和调;加之甘草,调和诸药。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经方四逆散中柴胡、白芍、甘草均具有较好的解痉镇痛功效[5],此为四逆散治疗妇科痛证提供了理论研究依据。
3 四逆散运用于妇科痛证原因解析
根据妇科疾病的发病特点,常重视致病因素和病变部位,强调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中医运用四逆散4味,能够从病因病机处着手,根据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随症化裁,治疗妇科痛证。
31 从病因病机论治 中医认为痛的病因是寒、热、虚、滞等交互错杂,最终病久可致瘀。中医致病因素不光注重外感六淫,还注意到内伤七情对疾病的影响。清朝何梦瑶《医碥》谓:“百病生于郁,郁而不疏,则皆肝木之病矣”。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女性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且女子感性,情绪波动大,因情志失调,肝气失于疏泻,血随气结则发为瘀。故由于情志不畅所导致的肝郁气滞、瘀血阻滞型痛证也越来越多。
妇科痛证由于其自身特点而表现各异,但多有肝郁气滞、不通则痛的病因病机[6]。《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即是说“不通则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疏其气血,令其调达”是治疗的总方针[7];然则虚证疼痛还强调“不荣则痛”,故女子痛证更需强调“通”与“荣”,所谓“任脉通,太冲脉盛”即是也。针对其病因病机,基本治疗原则为“通则不痛”和“荣则不痛”。四逆散四药相配,疏其气血,令其畅达,气血生化有源,“通”与“荣”并达,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以达疏肝理气,行气活血之功。
32 从脏腑论治 女子胞以气血为物质基础,妇女以血为本,以血为用,经带胎产乳均需气血化生、濡养,依赖肝所藏之血的充养。而女子一生经带胎产乳,数伤于血,使肝血不足,故有“女子以血为本”之说。肝藏血,调节血量,为女子胞输送气血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对脏腑、冲任有重要调节作用;肝又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气血的运行;协调冲任二脉,任脉充,太冲脉盛,月事按时以时下,孕产育功能正常。若肝藏血、主疏泄功能失常,则气血运化无力,气滞则血瘀,发为痛证。如妇科痛证最常表现为痛经,《傅青主女科》言:“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拂其气而痛生”,致使经血瘀滞于冲任,发为痛经。且肝易横逆犯脾,土不制木,肝易上亢。“夫肝之性最急,宜顺而不宜逆”[8],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敛血养血柔肝,两药同用,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嫌。佐以枳实理气解郁,升清降浊,疏肝理脾,使之气血和调。
33 从经络论治 《傅青主女科》曰:“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治”。妇科病变部位与足厥阴肝经的经与筋循行密切相关,“足厥阴之脉,循阴股,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布胸肋,循咽喉之后”。肝经循行环绕女子于阴器、胞宫及双乳,与冲任二脉相通;“足厥阴之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可治阴股痛”。四逆散中柴胡入肝经,白芍用其酸敛之性入肝经,敛肝阴而顺应肝体阴而用阳,以调肝之气机。厥阴脉通,则经与筋功能协调,“阴股痛”自除。
4 验案举例
黄某某,女,43岁,因“经行腹痛10多年,发现子宫肌瘤10多年”于2015年9月1日就诊。患者13岁月经来潮,周期以及经期规律。周期为25~28 d,经期5~8 d,末次月经时间是2015年8月10日,量中,色暗红,血块较多,2~3 d小腹疼痛剧烈,需服止痛药方可缓解。无恶心、呕吐、腰酸,经前乳房胀痛,超声提示子宫浆膜下肌瘤。白带量多,质稀,无阴道瘙痒,无异味。患者平素情绪急躁,因家庭因素时常发怒,无口干口苦,纳眠可,二便调,无其他特殊不适,舌质暗红,苔薄白微腻,脉弦细。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怒极伤肝,肝气不舒,气滞血瘀,瘀血痹阻胞宫、冲任。经期气血下注冲任,胞宫气血更为壅塞,不通则痛,发为痛经。诊断为肝郁血瘀之证,治疗此病抓住肝郁为病机,以调肝活血通络为主。方用四逆散加味,具体用药为:醋竹叶柴胡10 g,生白芍15 g,枳壳15 g,生甘草6 g,当归15 g,川芎15 g,鸡血藤15 g,益母草20 g,生茜草15 g。5剂,水煎服,2日1剂,每天3次,每次150 mL。二诊:2015年9月15日,自诉服药后行经期间腹痛明显好转,经色稍转红,血块较前明显减少。患者口服中药依从性好,继续服用此方,随访3月痛经未作。 5 讨论
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易出现疼痛的部位更多,且对疼痛刺激更加敏感[9]。妇科常见疾病多与痛证有关,约占妇科门诊总量1/3~1/2[10]。妇科痛证是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其病机多属肝郁气滞、气血瘀滞型,四逆散的运用在临床妇科痛证的应用上颇见成效,拓宽了临床思路。但是,总的来看,有关四逆散加味治疗妇科痛证的研究仅限于理论及临床经验归纳,仍缺少实验数据与临床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有必要从更深更广的角度获取真实世界数据或真实世界研究,形成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临床科研一体化的科研范式[11],既提高科研的真实性,又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王伟,毕宏伟四逆散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6,23(5):56-57
[2]朱玲贵,汪陇丽,潘之,等,武权生教授应用四逆散加味治验举隅[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7):73-74
[3]宋振海,刘德山中医痛证理论发展史及痛证病因病机阐述[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6):125-126
[4]冯玉霞,唐红云,王洁,等浅析四逆散与妇科痛证[J].国医论坛,2014,29(1):5-6
[5]孙志明,李小娜四逆散复方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5):3244-3246
[6]曾美玲,李俐历,叶美秀,等魏绍斌教授治疗妇科痛证经方药对拾贝[J].黑龙江医学,2015,11(39):1263-1264
[7]李素敏,王慧珍疏肝理气活血法在妇科的运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7):95-98
[8]王春艳,陈静傅青主女科诊治妇科痛证学术特色探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5,37(4):5-7[9]雷静,隋美玉,尤浩痛觉基础与临床研究中性别差异现象[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11):689
[10]丁正香,郑纯郑纯从心论治妇科痛证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5):32-33
[11]崔京艳,贾守凯,赵宇昊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的实现途径[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7):110-113
(收稿日期:2016-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