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一个诞生奇迹的国家

来源 :少年文艺(上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多年前,在我第一次去意大利之前,有人对我说,意大利是欧洲环境最脏的国家,街头到处有垃圾,还到处有流浪汉,到处有小偷。对于这样的“忠告”我嗤之以鼻。因为在我的心目中,意大利是全世界除我的祖国外最吸引我的国家。意大利和我的祖国一样,也是世界文明的源头。
  从小就听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那时我就想,为什么条条大路一定要通往罗马呢?为什么不能通往别处?人群中还时常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句话的潜台词分明是说,罗马是一座伟大的城市。于是,意大利和她的首都罗马就成了我童年时代挥之不去的一个梦,一个萦绕在我心头的梦一般的奇迹。
  
  1 把博物馆建在大街上
  
  走进罗马,就好像走进了一座巨大的露天博物馆。
  漫步在罗马的街头,你永远也不会感到厌倦,因为你随处可以看见古罗马辉煌的遗址,就紧紧地挨在你的身旁。你不需要购买昂贵的门票,只需站在街边,隔着简易的栏杆近距离地观望,那真实的古罗马就呈现在你眼前了。这绝不是“3D”立体电影,而是实实在在的真正的奇迹!
  走过建造于一千九百年前的图拉真集市,那里仿佛昨天还商贾云集,车马喧嚣。拥有着两座图书馆、一座殿堂、一座庙宇和一座凯旋门的宏大建筑群,至今依然奇迹般地耸立着,散发着漫长岁月赋予它的褐红色的光芒;乍一看去,仿佛完好无损,繁华如初。
  走近拥有众多神庙和规模宏大的古罗马市场,那里是古代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它建造于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共和时代。虽然如今剩下的只是断垣残柱,但仍能从中依稀地看到当初的规模与当年的辉煌。我在夕阳下静静地看,静静地聆听,让心绪随着橙红色的霞光飘向远方,耳畔仿佛传来了两千年前共和时代的哲人们站在公共演讲台上,向民众演讲时那慷慨激昂的声音。
  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古罗马的斗兽场了。这座用白色大理石包裹的伟大建筑诞生于一千九百多年前,它是罗马城的标志。虽然经过精心的维修,但它依然是一座废墟,真正的废墟!它的凹凸不平的肌肤上,布满了一个个弹孔一样的窟窿。感谢罗马人的睿智,没有将它按原样完全修复。因为,只有一座废墟,才能真正体现斗兽场全部的文化内涵。废墟用它残破的形象,不光讲述了漫长曲折的历史,也讲述了当年发生在这里的人兽决斗的野蛮与血腥,讲述了这残暴的一幕已成为永远的过去,留下的只有辉煌的建筑和不灭的记忆。
  我久久地徘徊在斗兽场刻满岁月沧桑的白色围墙下,思绪被一个个“为什么”反复地纠缠着。为什么意大利人不用围墙把街头的古迹围起来,向参观者出售昂贵的门票?为什么意大利人不把街头的古建筑残片搬进室内,腾出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土地建造高楼大厦?为什么意大利人不把斗兽场完整修复,然后天天上演歌舞戏剧?那样不是可以挣到很多很多钱吗?用我们今天的商业头脑去思考,意大利人是不是显得太“傻”了?
  其实,意大利人从来就不缺少商业智慧,从它拥有的众多享誉世界的名牌服装、名牌皮革制品,就足以证明这个民族非凡的商业才华。他们之所以把博物馆建在大街上,我想是为了表达这个民族在文化上的无与伦比的“富足”与“慷慨”。两千年前的城市建筑,能保存得如此完好,如此众多,全世界除了意大利,还有谁能做到吗?这就是意大利的“富足”。于是,意大利人就把整个罗马城当做了一座开放的博物馆,来向全世界展示这种“富足”。在骄傲的意大利人看来,这种文化上的“富足”远比金钱更加重要。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慷慨”。在很多意大利人的心里,意大利依然是世界的中心,文化的中心。意大利人愿意用他们的“慷慨”来证明这一点。
  这不也是意大利创造的一个奇迹吗?
  
  2 会讲故事的雕塑
  
  每次去意大利,我总是怀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情。因为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七百年前,那引领着世界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出来的第一缕文明的曙光,就诞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但丁、薄伽丘、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这些唤醒人类灵魂的文学和艺术大师的名字,就镌刻在意大利的土地上。我们这些在今天从事着文学和艺术工作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传人。
  徜徉在意大利的街头,最吸引我的不光是遍布街头的古迹,更有那矗立在大街小巷琳琅满目的大理石雕塑和青铜雕塑。意大利人不光把历史博物馆建在大街上,也把艺术博物馆放在了大街上,供人们随意地观赏。
  这里布满了艺术的奇迹。你几乎每走几步,就会看到一组精美绝伦的雕塑,没有栏杆,没有围墙,就那么安静地倚在你身旁,向你讲述着神奇而美丽的故事。
  和中国街头的雕塑不同,中国的雕塑给人的感觉,在空间上往往是静止的,在时间上常常是凝固的:而意大利街头的雕塑却是富有动感的,不光人的四肢在动,人身上的每一块肌肉仿佛都在动,仿佛每个人都在全神贯注地努力地做着一件事,都在用行动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罗马纳沃娜广场上那美轮美奂的雕塑。讲的是“伊索寓言”的故事。罗马最壮观的特菜维喷泉雕塑,讲述着少女向干渴的罗马士兵指引清澈泉水的故事。罗马人最喜爱的河川女神喷泉雕塑,则讲述了仙女们用不同方式降伏怪兽的惊险而浪漫的故事。虽然大部分的雕塑讲的都是神的故事,刻画的都是神的形象,但我却感觉,这些所谓的神分明都是人,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是富有个性的人。艺术家是按照人体的美来塑造这些神的,他们没有把人“神化”,而是把神“人化”了:他们不仅赋予了神以人的优美体形,更赋予了神以人的灵魂,并且借助神来唤醒人,借助神来高扬“人文主义”的旗帜。
  徜徉在意大利的街头,我感觉那每一尊雕塑都是“活”的,都勃发着人的“精、气、神”,昂扬着人的个性,赞美着人的伟大的生命力。这是意大利创造的叉一个奇迹。
  最有趣的是圣玛丽亚教堂外的“真理之口”雕塑。传说人把手伸入河神的口中,说假话的人就会被咬住,拔不出手来。于是人们排着队来一试究竟。有一个孩子站在河神嘴边,迟迟不敢把手伸进去。身旁他的父亲只好伸出手来,自己先试了一回,见安然无恙,就对孩子说:“放心,这是假的,骗人的,不用害怕。”孩子又犹豫了一会,才敢把手伸进河神的嘴里。当他将手收回来时,生气地对父亲说:“爸爸你骗人,这不是假的,是真的!”身旁的人都笑起来,我也笑了。河神其实不会咬人,但河神却会让说假话的人,一不小心露出真面目。
  这不也是意大利向我们展示的奇迹吗?
  
  3 喜欢意大利的理由
  
  有人告诉我,意大利人是欧洲各民族中性格与中国人最相似的民族;理由是:意大利人最自由散漫,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意大利人喜欢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却在马路上随便乱扔垃圾;意大利民居的外墙常因年久失修而破破烂烂,而室内却装饰得像宫殿……天哪!说的全都是民族性格中的弱点、缺陷。而我,却更喜欢寻找意大利人性格中与中国人相似的优点和长处。
  比如意大利人和中国人一样爱吃面条,这在欧洲国家中是独一无二的;比如意大利闻名世界的“匹萨饼”,在我看来,就和中国人吃的大饼相差无几。有人说,这是当年马可波罗带到意大利去的“东方绝技”。坐在意大利的餐馆里吃面条和匹萨饼,感觉两个民族问的距离突然一下子被奇迹般地拉近了,这种美好的感觉只有在意大利才会得到。
  走进威尼斯的玻璃器皿店,听高鼻子深眼窝的意大利店员用流利的汉语和我们大声地讨价还价:“240元,没门!220元,没门……”感觉就像站在中国街头的商铺里豪情万丈地和老板痛快地侃价。威尼斯商人非凡的才华让我们顿时忘却了民族的隔阂,萌生出蓬勃的购物欲望;即便后来被“斩了一刀”,心情也是爽爽的。这种奇特的购物感觉,也是在欧洲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喜欢意大利的理由,不光在于两个民族的相近相似,那些意大利人与中国人之间截然不同的民族性格,也奇迹般地吸引着我,比如“骄傲”。
  意大利人是骄傲的。听说骄傲的意大利人很少说英语。我曾经在罗马的街头用蹩脚的英语向一位意大利老人问路。老人热情地回答我,但说的却是意大利语,弄得我一头雾水。他眼角流露出的神情分明是在笑话我:你干吗不学高贵的意大利语,却要学那蹩脚的英语呢?
  意大利人是骄傲的。听导游说,在威尼斯的餐厅里,如果吃匹萨,每位食客必须吃完整的一个;如果两位客人只点一个匹萨,那服务员就只会送上一副餐具,让另一位坐冷板凳。因为匹萨是意大利的文化,吃匹萨就像是一种文化仪式,要遵守一定的规矩。吃半个匹萨显然是违规的,不敬的。
  第二次去威尼斯时,我和儿子走进圣马可广场旁的一家匹萨店,要了两个完整的匹萨,庄严地吃完了其中的一个,品尝了吃不完的另一个。虽然感觉剩下有点可惜,但却毫无怨言,因为我感受到了一个民族对自己文化传统的无比珍爱与崇敬。
  意大利人的骄傲,是和意大利的可爱相匹配的,是和意大利创造的奇迹相映衬的。这让我们同样创造了悠久文化和人类奇迹的中国人,萌发和感受到深深的羡慕与震颤。
其他文献
等我气喘吁吁地赶到码头,大客轮已拉着沉闷的汽笛离开岸边有三四米远了。江涛在船与岸之间那条巨大罅(xia)隙的底部正起伏着,拍着江岸又马上回过头舔着船身,发出哗啦哗啦令人心寒的喧嚣声。  我一看就急了,所有的行李都在船上,自己孤身一人,口袋里还剩五元钱,买一张从南京到上海的火车票还差一元五角。不行,一定得上船!我二话不说,一甩手就把一袋梨子扔了出去。只见梨子在半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越过大船的栏杆,哗的
期刊
那是哪年?那是几岁?我为文学情窦初开!   什么都记不确切了。   我只记得那晚的灯下,我从小舅的一堆杂书中随意抽出一本,跪在小舅床边的踏凳上,就那么任性散漫地翻着翻着,突然,就遇到了《哦,香雪》;突然,就被那列呼啸着穿过我心坎的文学列车带走了。   在那之前,我只知道现实世界里有漂亮的姐姐。   在那之后,我知道,原来在汉字编制的世界里,姐姐可以更美,就像香雪那样,有洁如水晶的眼睛,有软
期刊
10岁的阿菊倚在木门框上,耷拉着脑袋,两眼呆滞,下意识地注视着石板街。傍晚的石板街行人稀少,除了一块块光秃秃的石板,阿菊眼里空无一物。  小木楼像上了年岁的老人。碎乱的脚步踩在木地板上,发出吱嘎吱嘎的喘息声,整幢楼都在哆嗦。地板缝隙里不时有屑屑粒粒的灰尘掉下来,在西墙窗户投射进来的夕阳光束里轻盈地飞舞飘落。木门框在打抖。阿菊瘦小的身子跟随着一起颤栗。心揪得紧紧的……  爸爸妈妈又在吵架。他们老是吵
期刊
多梦    梦是翔动的色彩  压不灭,关不住  女孩多梦,多梦的女孩  总在亦真亦幻的驿动中    向往童话里的公主  自己视自己为掌上明珠  既想逃进无边的森林  又想流连世间  迎取无微不至的呵护    看见一朵游云飘过  自己也跟着游走天空  看见花瓣萎地  就把花开的全过程  一分一秒重新演绎在心中  女孩的心思美丽而飘忽  最担心莽撞的男孩  将它粗心地触碰……    女孩走过,人世中 
期刊
我最爱旅行,  就喜欢蹚小树林,  走进绿色大网里,  空气新鲜好开心。  草里的虫儿为我弹琴,  树枝上会飞来鸟鸣,  闪烁的阳光顽皮地  在叶缝里朝我眨着眼睛,  吹动着重重叠叠的枝叶,  是风儿这个小精灵。  她变幻着五光十色的形,  小树林是美丽的背景。  我像做游戏,  和她在大自然的万花筒里,  又像在演三维电影……
期刊
六十年代的一个冬天,我参加了生产队组织的狩猎队。那时我年轻气盛,觉得狩猎既刺激又好玩,一天还能赚到十分工。而在生产队刨粪一天只能赚到八分工。那时一分工到了年底就值一元五角钱,一天就能差三元钱,而三元钱正好能买三斤猪肉呢,这个账谁都会算,我何乐而不为呢?   风餐露宿半个月后,狩猎队猎到了野猪、狍子、山鸡、黑熊等山货,可最想捕猎的野鹿一直没有猎到。腊八那天,我们意外地发现了一汪不冻泉,正汩汩流淌。
期刊
有一天,大个子老鼠和小个子猫在街上边走边聊天,不知不觉迷路了。  这个城市太大了,很容易迷路的。  他们在寻找回家的路时,看见路边有个咖啡馆,招牌上写着“饼干王”。  大个子老鼠看着招牌停下脚步。  小个子猫问大个子老鼠:“你肚子饿了吗?”  大个子老鼠说:“不是肚子饿了,我是想起我爷爷讲过的一个故事。”  “什么故事?”  “我爷爷年轻的时候牙齿很厉害的,曾经在许多啃咬比赛中名列前茅。有一次他走
期刊
当一缕阳光射到你的脸上,忽然在心底燃起几分温暖、几丝亲切的时候;当你伸出双手将阳光轻轻捧起,姥爷说,春天来了。  春的阳光已不似冬天的黯淡。初春时节,阳光是灿烂的,甜甜的,直让人心里感到愉悦。盛春时节是罪可爱的,阳光特别温柔,睁大眼睛就看见光点在路上蹦蹦跳跳,一会儿躲到柳树后向我吐吐舌头,一会儿又蹲在花丛前闻闻花,微微眯眼,好像一个个光的精灵在花瓣上,青草尖上跳舞;春晚的阳光有几分夏的身影,直爽地
期刊
我没有办法接受朱朱的约请。于我而言,接受这份约请就意味着服输,我做不到。  朱朱是我初二的英语老师,大概是因为有个特别俗气的名字吧,我记得开学头一天她就明确告诉我们不可以打听她名字,就算打听到了也不可以对她直呼其名,还要我们都亲昵地称呼她“朱朱”。  我们说我们可以叫你朱老师或者MISS朱或者朱师傅,她说,大家都叫她朱朱她听习惯了。我们就都暗好笑。她才不知道我们喊她“zhuzhu”的时候,实际上脑
期刊
马屿有爿天井垟。天井垟在瑞安中西部十多公里处,北面沿飞云江,三面环山。春天的田野围着一方翠绿,围着一方宁谧,也围着一方神奇。  有油菜花的地方就能找到春天。阳春三月的正午,太阳暖暖地照着,天井垟那连片数千亩的油菜花盛开了,田野里一片金黄。菜花开得正旺,香气氤氲着,置身其间,人仿佛醉了一般。微风吹过,弥漫的花香便传到很远的地方去。  马屿镇位于天井垟腹地,由于气候湿润温和,天井蝉的油菜花成片成片开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