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探析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anzhuj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主的知识经济社会,与时俱进的中国高等教育将呈现大众化、科学化、人文化、人本化、市场化、多样化、国际化等八大发展趋势。文章在分析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 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
  [作者简介]陈晓霞(1965- ),女,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江苏 南通 226019)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3-0172-02
  
  一、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八大趋势
  
   1.从发展规模看,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发展。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2000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以每年平均两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5%,接受高等教育总人数为1600万,第一次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大国;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9%,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是中国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成果,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也必然加速发展。
   2.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的科学化和多样化趋势日渐明显。高等教育科学化是现代化社会科学化管理模式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进入信息社会以后教育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科学化在宏观上表现为,高校逐步形成了以现代科学技术为结构框架的多学科组织体系,改变了计划经济模式下单一的院、系、专业设置方式;学科设置基本按照科学体系的分类办法,与国际接轨;专业的调整表现在变行业为学科,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创造知识。微观上表现为,从招生办法、管理方法到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渐趋科学化。如招生制度正在改变应试教育的套路,逐步转入以能力选拔为主的招生工作思路;教学方法上开始形成灵活的、适应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强调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并重发展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多元经济和多样化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高等教育必须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要,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解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各类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多样化是适应社会经济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需求多样化、人的素质差异化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只有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教育,才能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和个性发展多样选择的要求。
   3.从高等教育的主体看,高校形成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管理理念。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越来越难以承受高等教育发展所带来的财政压力。现在,学生的学费已成为大学的主要财源。学生家长把孩子的学费作为一项投资,学生与高校之间消费与服务的关系也越来越明朗化。因此,“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当今全球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①要办成高水平的大学,关键在于拥有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和教师。因此,高校管理者应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教授治校”模式,为确立以教师为本、以学术带头人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应重视师资培养的教育,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潜能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供一流的教学和研究设施,做到合理使用教师,在使用中培养、在提高中使用。
   4.高等教育的功能从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向教学、科研、生产三个中心发展(社会化)。从教育的功能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教学—教学、科研—教学、科研—生产”这三个阶段。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产物,是知识经济对大学功能、作用的新要求。21世纪,高等学校面临着职能的拓宽和转变,不仅要发挥保存、传播发展、创造知识的职能,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把智力资源转化为生产力的职能,教学科研不仅要为培养人才服务,而且要为发展经济服务。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与生产结合得不是很紧密,培养的学生理论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脱节。因此,加强教学、科研、生产三者的结合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核心。②
   5.从高等教育的办学机制看,高等教育向市场化发展,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将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是指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向市场调节转化的趋势。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大部分经费是由国家提供的,国家政府垄断了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具有多重角色,集办学权和管理权于一身,形成了高等教育的国家控制模式。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高等学校的办学经费来源渠道的不断扩大和完善,高等院校与政府之间已经结束了绝对支配与完全依附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明确高校在办学中的独立主体地位,给予高校必要的办学自主权,尊重高校的自我发展创造,使其能按照市场的需要和导向办学,培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增强高校在市场竞争中的灵活性,激发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
   6.民间资本介入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于是,高校的规模也开始逐渐扩张,但大规模的扩张给政府给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高等教育经费相当紧缺。由此说明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里光靠政府单一投资不适合中国国情。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社会资金介入民办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社会资金通过民办二级学院的形式介入民办教育是更好、更快、低成本扩大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同时,二级学院充分依托公办普通高校的智力资源和办学品牌大量吸纳社会资本,迅速集聚办学资源,大大缓解了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迈进的过程中,民间资本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民间资本的介入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③
   7.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立足本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本国高等教育放在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全球化大背景下,与他国或多国高等教育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全球性趋势和发展过程。高等教育国际化将成为21世纪世界教育三大发展势(终身教育、以学生为中心、高等教育国际化)之一。④在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日益国际化的过程中,高等教育不能像过去一样仅局限在本土或小范围内发挥有限的职能,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入世,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冲破地域、民族、文化的限制,开展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8.高等教育终身化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特征。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高等教育的终身化、教育形式的远程化。由于知识更新加速,信息瞬息万变,人们在学校接受一次性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已不能满足终生享用,只有不断更新和补充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现代大学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功能。高等教育将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学历教育,正在向满足不同能力、不同兴趣、不同阶层、不同年龄阶段人的高等教育需求迈进。
  
  二、发展趋势的原因分析
  
   1.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社会及经济发展相适应,这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教育的发展水平反过来又影响着社会与经济的进步。因此,研究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必须首先了解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21世纪社会与经济发展完成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经济发展的依赖从对自然资源的占有向智力资源的占有转变,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变革选择了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灵魂是科技与人才。
   2.多元经济和多样化社会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对高等教育提出多样化的需求。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加速发展更加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要。所以,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是社会经济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需求多样化、人的素质差异化的必然选择。
   3.21世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把中国从人口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强国,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教育领先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重要。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也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4.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无国界的。国际科技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将使大学校园与国际社会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教育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将被置于一个国际化的环境中,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走向世界,与国际教育结为一体。
  
  三、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为了参与竞争、迎接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高等教育必须着力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完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政府、高校、社会之间的权利、责任、义务,形成政府宏观管理、高校自主办学、社会和大众有效监督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以实现依法治教、依法办学和依法管理。
   2.大力提升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创新是国家的灵魂,是民族崛起的脊梁。高校要发挥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核心和主体作用,集中优势力量,加强创新团队的建设,在优势领域开展学术攻坚,取得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要加强科创新技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发挥高校在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中的巨大作用;要着力提高学校的应用研究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3.全面提高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要继续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培养大学生勤奋学习、自强不息、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勇于探索的精神,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大力培养有创造性的高层次人才来落实中央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
   4.构建现代高等教育办学体系。建立普通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的有机衔接,搭建畅通的高等教育“立交桥”和终身学习平台。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逐步形成公办、民办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格局。继续推进高等教育规模的稳步增长,使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全局,合理配制高等教育资源,调整高等教育的布局、层次、科类和学科专业结构,实现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协调发展。
   5.从国情出发,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树立适应全球化的教育观念,注重观念更新和制度借鉴,把高等教育的发展放到国际参照系中进行比较和检验,积极主动地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文化,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和合作,缩小与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差距,增强高等教育的实力。通过借鉴外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学习国外先进制度,加速与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接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要求。
  
  [注释]
  ①司书忠.树立先进教育理念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7.
  ②黄泽友.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探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60.
  ③胡坚达.浅论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的民营化趋势[J].高等理科教育,2005(4):110-111.
  ④杨会良,王悦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态势与中国大学的应对[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1):69-70.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两柱掩护式大采高强力液压支架的结构,分析了两柱掩护式大采高强力液压支架的受力情况,阐述了两柱掩护式大采高强力液压支架所采取的稳定性措施。实践表明,利用两柱掩
从浮选机、动筛跳汰机和重介质旋流器三方面分析了我国选煤机械设备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我国选煤机械装备的发展趋势。选煤机械装备的发展有利于选煤工艺的高效、快速进行,可
高等职业教育在数量大发展的同时,为什么没有伴随着质量的提高?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一套共同的目标与操作标准。在国际上,以质量标准为导向的改革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潮流的共同目标
期刊
对343名中医药高校研究生进行了考研动机、职业成熟度、择业要求、职业生涯的认识与需求等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查,为做好中医药高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提供
中医学在从中国传入日本之后,又具有了日本本土特点。下面从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学生来源及医师资格的法律规定等三个方面就中日两国的中医教育进行比较。
王伴青委员: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详实,贴近百姓,感触最深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农村教育。但是目前农村教育依然存在问题,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
目的:探讨(Problem-Based Learning,PBL)PBL病案分析法与采用LBL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PBL联合LBL教学法组40人,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LBL教学法组40人为
分析煤尘危害,重点从机栽液动除尘器、高压外喷雾降尘系统等方面论述综掘工作面的综合防尘技术。探析综合防尘技术对今后煤矿企业进一步做好防尘工作、实现矿井安全生产具有一
[摘要]文章从我国钢结构的发展要求和目前钢结构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就钢结构教学增加学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能力培养、多媒体教学等改革措施进行了探索,以使钢结构教学能够适应当前建筑市场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钢结构人才。  [关键词]钢结构课程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刘凌云(1974- ),女,河南周口人,黄淮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结构。(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中
中山大学以科学研究为主导对医科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构建了新的研究生课程体系,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优化了公共必修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