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落点 引导整合阅读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整合阅读就是指将具有关联性的一细课文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细合,引导学生展开整体性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整合阅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积累,全面提升他们的语感和语文素养。教师要紧扣文本语用训练点、共同点和延伸点,引导学生进行整合阅读,从而让学生的整合阅读具有“深度”、“厚度”和“广度”。
  关键词:文本落点;整合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只关注学生对文本单一化、机械化的阅读,在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下,小学生的文本阅读是低效化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找到各种有效的教学辦法促使学生深层次地阅读,其中整合阅读就是很有效的一种办法。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会围绕某一个或者多个议题,由此而确定一组文章,基于这部分文章展开整体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整合阅读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
  一、基于语用训练点,让整合阅读有深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语言训练,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具有极大的作用。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善于发掘教材中的有效语言训练点,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开展整合阅读,这样,才能有效推进整合阅读的“深度”。
  (一)基于文本语言表达,引导整合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于语文这门课程而言,重在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以及实践。由此可见,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基于文本的语言表达训练点,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习得文本的语言表达方法。
  例如,在教学《刷子李》这一篇课文时,首先,引导学生对这一篇课文的文本结构进行梳理:“黑衣上没有白点——黑衣上出现白点——黑衣上的小洞”,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波三折”这一写作方法;之后,为学生选择《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文章,以此开展整合阅读,并通过阅读,充分体会“一波三折”这一写作方式的精妙,使学生可以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巩固、提升以及灵活运用。
  这样的整合阅读就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对“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进行迁移内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基于文本情感内涵,引导整合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可谓是同时融合了工具性以及人文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文本情感大都潜藏在文字和语言背后,由此引导学生感知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本在内容和情感方面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果可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效突破文本以及单元之间的界限,甚至是课内课外的壁垒,必然能够有效的把握这一“联结点”,如此就能够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使其充满灵动性与深刻性。所以,作为教师应当善于把握潜藏在文本语言背后的思想情感“点”,并以此为落点,引导学生展开整合阅读。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梅花魂》与《桂花雨》这两篇课文都是咏物抒情散文。《梅花魂》表面上看是赞扬梅花,实则是颂扬那些和梅花一样具有气节的中国人,与此同时,作者对于祖国的深厚情感也寄托于对梅花的赞美中。而对于《桂花雨》这篇课文来说,通过对童年的回忆以及对桂花的描写,饱含浓烈的思乡情怀。这两篇文本其相同特征就在于游子对故乡或者祖国的浓烈的思念之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两篇课文进行整合阅读,就能够让他们发现咏物抒情散文所具备的典型特征
  在这样的整合阅读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对文本蕴含的情感内涵进行深入把握,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从而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
  二、基于文本共同点,让整合阅读有厚度
  对于整合阅读来说,其目标是为了有效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将零散的教学内容基于潜在的关联性进行整合,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教材的功能。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是以单元主题式的方式来编排单元中的课文的,因此,要紧扣单元语篇内的共同点引导学生进行整合阅读,这样,才能堆积整合阅读的“厚度”。
  (一)基于文本共同特色,引导整合阅读
  对于整合阅读而言,一般所针对的对象大都在内容或者形式上存在一定的联系,将这部分读物集中起来,通过比对展开综合性阅读,目的是为了求同或者求异。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基于相关内容,展开比对分析和鉴别,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开拓视野,活跃思维;另一方面也能够对文本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同时还可以发现文本之间的差别,把握写作特点,全面提升鉴赏能力。因此,教学中要基于单元语篇的共同特色点引导学生展开整合阅读。
  例如,在人教版五下第五单元中同时收录了四篇课文,分别为《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对于这四篇课文来说,分别选自我国的四大名著,他们所塑造的人物角色具有不同的典型特征,同时语言也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它们的共性便在于鲜明的语言描写。由此,便可以将这四篇课文整合于“言为心声的”的主题之下而展开整合阅读。重点引导学生将语言描写作为整合阅读的研读重点,通过比对学生们就可以很轻松的发现,不管是蔺相如、诸葛亮,还是武松,或者是猴王,在他们的语言中都集中体现了“无畏”的典型性格特征。但是,对于“无谓”性格的描写,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别:对于蔺相如的“无畏”主要集中于他的聪明和智慧;对于诸葛亮“无谓”的描写,则体现于他的胸有成竹;而对于武松来说,则侧重于艺高人胆大;猴王的“无畏”更多的集中体现于他的调皮以及顽劣。之后,再向学生出示一段描写人物的语言片段,使学生在语言品读的过程中揣摩人物内心,并以此展开续写练习,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于文本共同主题,引导整合阅读
  根据当前人教版的教材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选编的单元文本,似乎并不能运用整合阅读,或者全文阅读的方式对其进行组块,看起来只能选择单篇教学的方式,但是经过仔细推敲便可以发现,在这一组单元文本中,或者基于一句话,或者基于一篇文本,仿佛存在一个灵魂主题,如果能够准确把握这一“灵魂线”,必然能够使文本教学获得有效回归,必然可以展现“一唱三叹”的无穷意境。   例如,以人教版五上第二单元为例,选编了《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和《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对于这些课文来说,表面上看,它们有的是古诗,而有的是散文,但是它们具有相同的“灵魂线”,那就是都是描述游子的思乡之情。对于这些文本来说,其中所蕴含的浓浓的思乡情、恋乡意,仿佛一杯茗茶,幽幽的散发者茶叶的清香,越品味,越能够感受到茶香的清香,越品味越能够感受到思乡之情的浓烈。对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而言,就是引导学生紧抓重点词句,从中品味作者思念家乡和祖国的思想情感,掌握他们借助对事物以及景色的描写而实现情感的抒发。基于此,笔者将主题确定为《浓浓的思乡情》,并以此引导学生展开整合阅读。通过阅读的过程,小学生们必然能够实现有效的文字训练,同时还能够更准确的把握文本情感的抒发方式,和文本之间展开深度对话,与作者之间形成情感共鸣。
  (三)基于文本共同题材,引导整合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可以基于语篇的共同题材进行整合阅读。对于相同题材的阅读文本的选定,一方面文章的结构不可以过于复杂,另一方面要与目标文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与此同时,基于各篇文本能够找到相同的训练点。如果所选择的文本内容相似或者相反,必然能够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从二年级开始就出现了寓言这一类文体。对于语言来说,具有典型的共性。所以在针对《揠苗助长》的教学时,我同时引导学生展开对《守株待兔》以及《刻舟求剑》这两篇文章的整合阅读。当学生对文本内容已经具备初步感知之后,我为学生创设了如下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可以基于“为什么说他们都是笨蛋”这一专题按步骤开展学习:①基于题目展开分析;②发现事情的起因;③寻求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性;④探查故事结局;⑤看手段。不管是“助长”,还是“守株”,或者是“刻舟”,他们的共性就在于做事手段的愚蠢。
  三、基于文本延伸点,让整合阅读有广度
  在小学阶段,是开展阅读记忆的黄金阶段,如果仅仅基于十二本薄薄的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应当指导他们将阅读拓展至课外,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在当前人教版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中,其中渗透了较为丰富的课外阅读因素。但是,这些仍然不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需求,教师在课堂中所布置的流于形式的阅读任务,实质上也不能够起到更充分的作用。因此,要紧扣课文有效延伸点拓展整合阅读的“广度”。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的过程中,笔者引入了《水浒传》中诸多精彩的章节,引导学生展开整合阅读,并要求学生分别讲述自己所喜爱的人物形象,并说明原因。
  生1: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武松了,特别是“打虎”的那段特别精彩,动词运用的仿佛能够将这一景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特别“抡”“劈”“揪”“按”“踢”这些动作,能够很清晰的展现他矫健的身手。
  生2:我喜欢的是“没羽箭”张清,既英俊瀟洒,同时武功又高,只是一个普通的石块便可以连伤梁山十五员大将。
  生3:鲁智深是我比较喜欢的人物角色,他豁达开朗、无拘束,用我们现在的流行词形容他非常贴切,那就是“任性”。每一次阅读,都能够从中获得不同的发现和感受。
  ……
  除了对名著进行节选之外,我们还可以选择整合同一主题下的多篇文章,或者是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等等,以此实现课内以及课外的有效衔接,从而实现整合阅读教学,这不仅是对阅读内容的有效丰富,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素材的积累,更有助于他们拓展阅读视野,对提升语感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
  总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教学始终是其中的重点内容,只有经历丰富的文本阅读才能够实现语言的有效积累,才能够全面促进语感能力的提升。整合阅读可谓是一种高效的文本阅读方式,只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其深度、厚度与广度,必然可以保障高效的文本阅读效果。
其他文献
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即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为此,我校以即时评语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评价改革,发挥评价功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以即时评语为突破,构建多元和谐的小学体育课堂评价体系,建设“和谐”课堂学习氛围,引领学生享受“和谐学习生活”  1.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评价点,在备课中找好切入点。  教师在备课
期刊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合作小组学习模式已然受到了众多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以及普遍运用。本文主要主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了一些实施策略,希望能够帮助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一、小组合作学习解析  小组合作学习简称协作学习或者团队学习。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优先提倡并实施的。由于其效果显著,因此被人们称之为“近些年最流行、最有效的教学改革”。初中英
期刊
摘要:微课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利用微课教学使得教学效果更突出;本文总结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微课的好处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微课;同科异构;化学教学;整体建构  微课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学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环境中。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与传统
期刊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递知识为目的,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极大的偏差。新课改强调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主张培养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英语;人丈素养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定义课程
期刊
1月20日  印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建设方案(试行)》  1月20日,为进一步完善青少年校园足球训练竞赛体系与专业化青少年足球训练竞赛体系有效对接、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中国特色青少年足球训练竞赛体系,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足球协会共同研究制定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建设方案(试行)》。  2月4日  2016-2017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获得一定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我通过多年来的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的教学与实践,发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有着重要意义。面对当代世界激烈的竞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造就新一代优
期刊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外语课堂中我尝试了合作学习理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习成绩。  一、合作学习小组划分的科学性  英语
期刊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小学生处于性格养成、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艺术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艺术教育塑造完美人格  《论语·述而》中提到:“子在闻其韶,三月不知其肉味”。可见艺术能直接有力地激起人们的情感,震撼人们的心灵。  然而当今社会,“应试教育”依然是不少地区的主流教育,这种追求单一目标的教育方式,没有把
期刊
摘要:《日记故事》是宋末元初人虞韶编纂的—部蒙学读物,明清时期书商陆续补充添加,成为记载有几百条名人故事通俗书。清人唐彪在《父师善诱法》中说:“日记故事雅俗共赏,易于通晓,讲解透彻。”此书记载的很多故事都是历代名人童年时期的故事,适合儿童的兴趣,故事的内容又适合儿童的需要。书中运用生活中有趣的语言,运用古诗、对联,运用偷换概念、寓庄于谐的回答,达到幽默诙谐的风格,极具喜剧效果。  关键词:《日记故
期刊
摘要:生物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因此,中学生物教师责任重大,务必要做好本职工作,优化生物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以此为学生日后的生存与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物;中学;教师;教学策略  中学生物内容涉猎广泛且新奇有趣,学生初接触时容易被其所吸引,但随着年级的增高和学习程度的加深,一些深奥的生物理论和生物知识逐渐显现,若教师采用不当的教学策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