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c24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操作、猜想、作图与设计等各种手段,借助图示,在直观推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激发学生潜在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关键词 创设情境 把握规律 联系生活
  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传统教学,教师按照教材教参去教,成了课程的机械执行者,成了教材、教参的照搬者,严重制约教育的正确发展。因此,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其中隐含的价值,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已有知识、身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是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大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学生身边喜闻乐见,富有情趣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从而引出有利于学生发展和实践探究的数学问题。
  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设计这样一个素材:一位农民放一头牛,由于农活忙,他把这头牛拴在一个木桩上,木桩周围都是牛爱吃的青草。缰绳结实不能伸长,牛可绕树桩自由转动,等农民忙完农活,木桩周围的青草被牛吃光。同学们想象一下,吃掉草的范围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思考后,相互交流,教师适时演示课件,顺利地介绍圆心、半径、直径这几个概念。教师又启发:如果牛没吃饱,农民会想什么办法解决?①换个树桩——圆心决定圆的位置;②换较长的缰绳——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又如,同学们去游园选哪种车?第一种车轮是三角形的;第二种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三种车轮是圆形的。根据圆的性质,同圆或等圆半径都是相等的,学生很容易会选用第三种车。教师在教学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潜移默化地把教学问题顺利解决。
  二、把握规律,整合习题,注重时效
  规律是物质在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教师在学生充分感知教学素材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总结规律。实现认识的飞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使相近相似内容有机结合,做到举一反三,提高教学实效性。突出规律性教学,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更能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求以圆的半径(R)和直径(2R)为边长的方形去掉圆、半圆、1/4圆后剩下的面积(图略)。这道题经常出现在各种版本的教材和练习册中,教师可根据其内在联系,整合在一起组织学生探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解题经验,很容易得出答案:①4 R2-πR2;②2R2-πR2/2;③R2-πR2/4。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课件,用虚线补充第②,③题后,与第①题完全一样。学生会发现,原来这三道小题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要求出第①题阴影部分的面积,第②,③题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第①题的1/2和1/4。至此,教师追问:三道题阴影部分的面积各占整体的百分之几?学生完成后比较答案为什么一样。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商不变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释清楚。小小的三道题中蕴藏着许多需要认识、理解并掌握的知识,可见探究规律的重要性。
  三、促进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转换,丰富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数学课程标准》描述空间观念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这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事物感知基础上对空间与平面关系的理解与把握。
  长方形、半圆、直角三角形是学生早已认识的平面图形,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一步认识几种常见空间图形的形成过程。
  几种平面图形(图略):①长方形A B O′O、②半圆O′Q O (直径,Q为O′O的中点)、③直角三角形A O O′(O′为直角)都围绕点O′水平旋转,猜想一下,它们可形成什么空间图形?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出示课件,验证猜想结果,并回答问题。
  ①线段O O′是圆柱的( ),线段B O′或A O是圆柱( ),O点或O′点为圆柱的( )。②线段O O′是球的( ),线段O Q或Q O′是球的( ),点Q是球的( ),球有( )条直径或半径。图③线段O O′是圆锥的( ),线段A O′是圆锥的( ),点O为圆锥的( )点O′为圆锥的( )。这项教学实践活动,也可以让小组准备学具,用金属丝制成,并沿轴旋转,通过操作,使学生对点、线、面、空间多维度的认识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形成。
  一只昆虫在圆柱底面边缘A处,发现右上方圆柱顶面边缘B处有一猎物,这只昆虫怎样沿圆柱外表面以最短的路径去猎取?学生一时可能弄不清楚,可用群体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视时机点拨:如果把圆柱转化为长方形看能不能解决?
  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两点的无数条路径中只有线段最短,用尺子连接AB画线段,再按原来的样式围成圆柱就解决了。此题可把圆柱改成圆锥或正方体。
  该问题是把空间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解决,加深图形内在联系和规律探究,化难为易,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实践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以上两例素材的提供,是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探求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的思维不断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之间转换,利用直观进行思考的过程。空间观念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得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
其他文献
一、站在战略全局的制高点,解决推进日喀则市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思想认识问题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把日喀则市建设成为现代化高原名城、实现前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
作为代表,他为民代言,先后提交了20多件议案建议,很多建议得到实施,惠及群众;作为企业家,他公司的“跃速”品牌成为“世界客都”梅州的第一个体育用品品牌,正在强势崛起。梅
为了探索楠竹丰产规律,降低退笋率,达到多生笋,生大笋,两年来,我们用不同抚育措施经营竹林,做了一些对比试验。试验分四个项目:1.培土、施肥。所培的土为一般黄壤土,厚度1寸
小安是敞开的,也是和善的,就像这个城市最初给我的印象,真诚,悠然,丰富,和谐。小安,25岁,纳西族,来自丽江市公安局的警花。见她第一眼时,身着笔挺警服 Andy is open, and ki
很多教师一提到艺体生的学习,就唉声叹气,抱怨连篇,而作为教师采取抱怨、放任自流、消极应对、逃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
依据双晶摇摆曲线的形成原理,提出了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测定离子注入单晶损伤与应变的双晶(n~v,—n~v)排列方法。考虑到掠入射情形的色散效应,对掠射角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我场是一个以生产毛竹为主的采育林场。竹林面积一万六千余亩,年生产任务二十三万支。办场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上级党组织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不断批
系统的保健养生锻炼可以使机体内气畅、神旺,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体育锻炼则主要以身体的运动来带动呼吸系统功能的运动。然而不论是养生保健还是体育锻炼,它们都是通过
油茶在我区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但过去都是直播造林,既浪费种子又往往出苗不齐。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油茶生产,我们试用营养杯育苗造林,于1975年1月2日播种,5月26日调查,仅5
置身波涛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他的代表作是一首首用责任塑造的凝固乐章;他投身为国分忧、为民说话的履职事业,他的身份是民进会员、人大代表;当“民进全国抗震救灾优秀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