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软件专业“科—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导师制实施路径分析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usions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矛盾,提出采用“科—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导师制,整合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社会功能的优势资源,外引内培,选拔高层次导师人才带队,跨专业合作组建项目开发团队,项目流程对接企业流程,“双育人、多协同”,建立校企协作双主线、个体能力本位教育运行长效机制,以培养具备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适应用人单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软件专业  “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校企协同育人  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C-0102-03
  我国软件信息产业正处于加速转型升级的阶段,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出现,驱动软件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进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逐步替代传统的低端业务,“软件定义”正在逐渐由信息世界的范畴向物理世界拓展。产业的变革催生了企业对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但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国家经济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这种差距是导致学生就业难、企业招聘难的根本原因。采用“科—产—教” 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导师制,以满足行业岗位需求为准则,设计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创新特色的校企合作课程和双线运行机制;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从学生学习兴趣、专业特长出发,打造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培养流程,实现“教为学生所愿,学为企业所用”的教学目的;以提高教师素养为目标,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促进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整合高校较高的科研开发能力、超前的学术意识,与企业第一时间掌握市场资讯、把握市场需求的优势,缩短产业科技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差距,助力教育教学改革,助力高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科—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导师制分析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订单式培养”和“校企互动式培养”,校企合作的步伐正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但因为校企合作在其构建和发展上存在复杂性、长期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从宏观的决策思维到配套的管理制度到具体的实施方案都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培养学生供给侧与企业需求侧脱节。高职教育重视基础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自身的逻辑发展,忽视了产业的持续发展对人才需求模式的转变,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盲目性,高校培养学生的供给侧与企业的需求侧脱节。其二,教学实践与企业实施过程存在差异。企业内一个项目的开发往往需要经过项目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程及测试等阶段,并在其过程中组织管理、评估、风险控制等内容。高校内每门课程学时有限,难以模拟实施真实的项目场景进行工程化管理来保障项目的质量。其三,传统教学方法影响学生个性化发展。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的多元化直接导致学生在道德素养、文化基础、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兴趣爱好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而学校出于师资和设备等原因,也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细化,常规的教学方法只能尽可能地兼顾多数学生,无法顾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四,专业划分难以适应企业协同开发需要。高职院校在专业划分上过多地强调专业的实用性和职业的针对性,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口径狭窄,造成高职院校中专业众多。每个专业所学知识的侧重点不同,专业之间壁垒分明,难以适应企业项目团队协同开发共同完成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导致学生就业难、企业招聘难。“科—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导师制从现实情况出发,整合高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缩短产业科技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差距,促进学生供给侧、企业需求侧的平衡发展。“科—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导师制结构图如图1所示。
  “科—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导师制选择有丰富教学经验和项目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带队,组建学生项目团队;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准则,制定新型教学计划,校企合作工作室生产与日常基础教学双主线并行;以学生个体能力培养为重点,推进评价考核方式的创新;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目标,高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双师”能力培养考核方案,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最终实现降低企业成本,推进学生卓越工程师培育,加强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三方共赢。
  二、“科—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导师制思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教育并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产业发展的需要,学生适应社会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缺乏,导致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高职教育应该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岗位技能为重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产教深度融合,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科—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导师制整合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社会功能的优势资源,采用“有的放矢、量体裁衣”的课程设置,以培养适应企业的紧缺人才和储备优秀的后备资源。主要思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业企业需求牵引课程体系从“产”到“科”到“教”变革。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高职教育应主动适应企业对软件人才需求的转变,积极改革和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结构。将企业按规模分为大、中、小型企业,分类调查这三类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模式,调查需要的数量和规格,再融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量體裁衣制定新的课程体系,以达到教学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契合。比如以前学生所学的课程包括JAVA方向也包括.NET方向的内容,但实际上学生在软件企业中只需要这两种中的一种便可达到工作要求。因此,将其分成两个方向,学生只用选择一个方向学习便可;原先的课程用的是SSH(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但随着近年来软件业的发展,企业更多使用的是更轻量级、性能更好、开发更灵活的框架,所以使用SSM(Spring+SpringMVC+Mybatis)取代SSH,使用Bootstrap或Vue.js进行前端的教学。   (二)“产教”双主线并行无缝对接企业生产流程。制定新型教学计划,工作室生产与日常教学双主线并行机制。日常的教学重点在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导,工作室则侧重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育。以软件研发工作室为主体,以具备企业项目经验与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承接企业项目。在工作室中,制定与中小软件企业生产过程相似的管理流程,将生产和教学融为一体, 教学与实习融为一体。在项目实施计划中按企业标准细化项目各个阶段,在开发过程中加强软件的项目管理,制定开发进度计划、测试计划和质量管理计划,在项目开发每个阶段组织阶段性评估、设置里程碑,风险控制等内容,监控项目进程,确保交付时间和交付质量,达到“学中做,做中学,做学合一”的目的,实现软件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无缝对接。
  (三)个体能力本位教育与校企协同育人导师制评价考核创新。高职院校采用的分班制度多为混合编班,一个班的学生可能来自统招也可能来自单招或是“三校生”,生源的多元化直接导致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当前课程体系的标准要求学生必须在校完成一系列统一的课程,达到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这种课程考核和评价标准更倾向于培养知识面广、均衡发展的全能型人才。但是现在的企业分工越来越细,在很多大型的企业中,学有所长的专职型人才更受青睐。推行个体能力本位教育,承认并认同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对应职业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在合适的领域内发展。推进课程体系与评价方式的改革,学生可根据在工作室作出来的作品,申请相应的课程置换,换取学分。
  (四)卓越工程师“双育人、多协同”模式发展。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创新实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校与行业企业双育人多协同培育卓越工程师的新机制。“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根据教育部的“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标准,高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双师”能力培养考核方案,加强帮助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到企业参与技术服务和岗位管理工作,有效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水平;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鼓励聘请行业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老师,外引内培,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应用型教师队伍。
  三、“科—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导师制实施建议
  “科—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导师制选择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带队,组建学生项目团队,走出校园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发软件产品。整合高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基础课程体系建设与校企合作工作室双线融合,结合课程体系与评价标准、实训管理制度和人事激励管理制度的改革,反馈于教学实践结果,为培养具备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适应用人单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有效途径。
  (一)外引内培多措并举选拔育人高层次导师人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聘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丰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专任教师担当工作室的导师;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行业专家作导师,直接承接企业的生产项目,将课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交叉融合,按企业的生产流程开展教学活动。导师对工作室的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对软件开发的进度进行监控、对项目的质量进行把关、对项目风险进行控制,从中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熟悉企业的开发过程,缩短校企科技与教学实践的“双差距”。
  (二)多元互补合力增值组建校企协作项目开发团队。企业项目研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发完成光靠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是不够的。细化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按企业生产过程分为需求确定、分析与设计、开发环境搭建、开发、测试、上线等阶段;细化项目分工,按企业人员配置分为美工、前端、WEB开发、移动端开发、数据库开发、创意人员、软件测试等岗位,从各专业挑选学生组建优秀的项目开发团队,达到多元互补,合力增值的效果。
  (三)导师主导过程育人引导项目流程对接企业流程。为保证项目的开发质量、保障项目实施的进度,由导师充当企业中项目负责人的角色,全程主导项目的需求、分析、风险控制、变化控制,老师带领学生对项目进行原型设计、决定项目的数据结构、确定项目实施的关键路径、确定模块的实施人员、资源配置,帮助解决项目中主要的技术难题,主导整个项目的生产进度,对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负责项目的整体质量。项目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学生全天候进入工作室,严格按企业的作息制度打卡上班,每天进行工作汇报,每周进行工作总结,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以优促新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在工作室中,制订、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过程监督,规范管理,“以老带新、以熟带生、以优促新、互学共进”。学生从第二学年进入工作室,第三年开发企业承接的项目。大三的学生在工作室中按企业的作息制度,早九晚五,打卡上学。大二的学生在课后到工作室跟着老师学习实际项目开发的流程,给大三的学生打下手,学长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实战的技能通过这一年的合作可以得到很好的传承。当学生毕业离开后,大二的学生升入大三,可以很顺利地接手,完成项目交接。
  “科—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导师制的实施,能实现企业、学生、学校的三方共赢。对企业来讲,通过校企合作,学校配合企业需求定制课程,学生团队承接项目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类似订单似的培养方式降低项目开发的费用,也打通了企业招聘员工的渠道。对于学生来说,在工作室研发项目不仅能激发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加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感性认知、实现专业技能的增长,还能增长其对未来职业规划的信心、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竞争力。对学校来说,“科—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导师制能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推进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和服务管理第一线所需的高技能和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科技、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为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校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都应该发生相应的转变。推进“科—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导师制,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为准则,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助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韦松吟.广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制度缺陷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11(3)
  [2]马莉,郭春荣,干秋燕,等.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动态耦合分析——基于高等教育视角[J].对外经贸,2016(6)
  [3]吴奕.层次化项目驱动在JAVA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0)
  [4]張晓报.我国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及突破——基于理念、制度和方式的分析[J].江苏高教,2017(4)
  [5]潘翔.计算机工程“科—产—教”跨学科教学理论研究与应用[J].广西教育,2017(39)
  [6]李占宣.对地方高校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8)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计算机工程‘科—产—教’融合跨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2017JGZ166)
  【作者简介】赵朝辉,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副高,研究方向:J2EE。
  (责编 王 一)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论述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职英语双向文化教学,针对高职学生中出现的中西文化水平较低,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较弱的现象,提出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将中西文化同时导入,即在教学过程和内容、教材、课程设置、测试、教师自身等方面增加中西文化知识,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 高职 英语 双向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十分迅猛。无线通信的应用,无需应用线缆实现信息的传输,这一显著优势使无线通信技术迅速推广。本篇文章将充分基于工程机械的角度,阐述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并根据实际发展进程,优化当前存在的不足,并给予当前存在的种种问题,予以有效改善与处理,推动技术的发展水平,并实现工作效率的显著提高,对我国工程行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无线
“爱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对学生的爱,既可以唤醒他们美好的心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又可以产生情感的交融,有了和谐统一的动力,教育才得到升华。多年的
[摘要]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为教学带来一定困难。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应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确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注重导入,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吸取新知识的能力,加强师生之间情感的问题,用积极的肢体语言去激励学生。  [关键词]个体差异 分组协作 自主学习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为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为此,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增
在加入WTO后,银行、保险、期货等行业对从业者的数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必须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要求,构建新世纪财经应用数学教育创新课程体系势在必行。首先,在理念上我们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neternet of things,IoT)的概念一被提出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物联网终端运算能力存在瓶颈,物联网终端用户必须依托云平台对私有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因此云平台对用户数据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这会对数据中隐私信息(如身份证号、医疗记录等)的完整性和机密性造成极大的威胁。保护用户数据最直观方法是在数据被外包存储在云平台之前对数据进行加密,但是
论述了将传统邮件与基于短信的无线增值业务相结合建立手机邮件系统的研制过程.在邮件系统与短信网关之间建立了一条中转链路,实现全新的无线收发电子邮件的方式;同时在Linux
预应力技术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公路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还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是值得我们予以高度重视的一种施工技术。因此,对预应力技术在公
本文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的意义和教学现状,论述故事导入、多媒体导入、问题导入、角色导入等课堂导入策略,旨在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促进
<正> 为探索不同类型化粪池的化粪效果,总结经验,选择有效的适于在南方部队推广的化粪池,做好今后的粪管工作,我们近几年对我区某部七种类型化粪池作了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