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语文阅读课引导问题设计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781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阅读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文字应用能力,也在积累知识、活跃思维以及开阔视野的同时,更好提升文学素养。为了发挥阅读教育的价值意义,教师应避免以讲解知识的教学形式开展授课工作,而是在以生为本理念的践行中,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重视初中生学习规律,通过引导问题的精心设置,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思考空间,才能更好发挥阅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课引导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既是师生有效沟通的重要媒介,同时也考验教师的执教能力与备课能力。初中语文更加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理解能力,在进行阅读授课工作时,教师应重点挖掘阅读教育应用性、情感性与人文性。根据初中生认知规律、情感需求以及知识储备的分析,设计与其个性发展相符的引导问题,才能更好尊重其学习主动性与阅读积极性的同时,保证课堂提问效果的快速上升,帮助学生在更加宽广的思考空间中,进行与文章中心思想的情感共鸣。
  一、引导问题的价值
  1.收集学生反馈
  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既是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也能使教师及时通过学生认知规律与学习反馈的整理,更有针对性调整教学计划,使设计出的引导问题,能够更符合教学目标,并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同时保证授课效果。因此,教师应根据阅读课堂的教学要求,通过课堂问题的抛出,帮助学生在思辨意识的延展中,通过阅读了解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才能与作者进行更好情感共鸣的同时,保证学习效果。所以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帮助教师快速收集学习反馈的重要途径,根据当前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与认知水平,及时建立尊重学生阅读要求的课堂活动,才能在凸显引导问题价值意义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好提升学习动力。
  2.提升课堂参与度
  很多教师在传统观点的制约下,喜欢用讲解知识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结构框架的完善。但这种以教师作为权威的授课工作,往往是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忽略,使教学内容很难增加学习兴趣。而引导问题更加重视师生间的交流,教师通过问题的抛出,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进行思考与探究,能在自主把握学习节奏的同时,更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这样既能很好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也在尊重其课堂主体地位的过程中,发挥语文学科的丰富性、应用性以及趣味性,并建立更加有趣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保证文学素养、阅读能力以及语言应用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引导问题的设计原则
  1.阶梯性
  应试理念的制约,使教师需要以考试大纲内容为教学重点,很少根据初中生学习规律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分析,尊重其个体差异性。一刀切式的提问方法,难以发挥引导问题的教学意义,使看似热烈的讨论课堂,实际并无法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想将学习重点更加完整的带给学生,所以在进行提问时,往往会使用一题多问的形式,以期既能够帮助学生可以从不同视角出发寻找问题答案,又能够节省课堂时间。在这种以阶梯性为设计原则的引导问题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更有层次性地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意识到发散思维的重要性,又能锻炼思维结构的同时,为学生营造更加宽广的思维空间。
  2.明确性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环节时,应重视设计意图,不能简单将引导问题看作一般的教学形式,而是应从教学要求入手,帮助学生在问题的带领下,可以更有目的性地对课文进行阅读,并通过写作方式、文章思路以及思想感情的把握,更好丰富知识储备与提升阅读效率。所以教师所设计的每个问题,都应该与授课重点相结合,既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也要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结合,避免一些过于困难的问题打击其学习兴趣。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也会容易使学生在难以找到良好学习方法的同时,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在设计引导问题时,通过授课重点的明确,更好地对问题内容进行延展。如提问写作手法、重点词句、新旧知识对比以及针对某个段落的提问,都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方向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在问题的引导下完成对文章的阅读与分析。
  3.启发性
  古语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能够重视启发性原则的应用,才能与学生的有趣互动中,既使学生感到解决问题的挑战性,又能在思维意识的延展中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在设计引导问题时,应重视对启发性原则的遵守,问题内容既要与课文的中心思想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时通过问题的解决可以很好开动脑筋,在有挑战性的问题中,不停锻炼主动思维意识,才能更好发挥提问效果。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在课堂中抛出问题的时机。阅读课堂需要学生对课文中心主旨的把握以及写作方法的研究,通过分析语句,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也在学习写作方法与探析文章结构框架的同时,潜移默化锻炼写作水平。所以引导问题应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前提出,使其在问题的带领下,有目的对课文语句进行分析。在整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也需要继续通过引导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思维意识的发散,在启发中既能增强所学知识的应用性,又可以在开阔视野、提升文化内涵与积累知识储备的过程中,更好保证学习效果的上升,从而发挥引导问题的教育价值。
  三、初中阅读课堂有效设计引导问题的途径
  1.激发学生解题热情
  导入问题是帮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重要枢纽,充满趣味性的问题,不仅符合初中生认知规律,也在调动其学习动力的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课文大意进行了解,不断探究中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以更好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需要重视问题内容与学生阅读规律和兴趣特点相符,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环境,激发学生解题热情,才能在双方的交流中,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阅读问题,在思维的延展中更好理清文章脉络。
  例如进行《荷叶母亲》的授课工作时,本节课需要学生感受冰心笔下的挚爱亲情,并学会托物言情的写作方法同时,更好锻炼审美情趣与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歌曲《鲁冰花》,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知识学习的热情。教师提问学生“通过歌曲的倾听,请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妈妈,并阐述母亲以怎样的方式对自己进行关爱。”在学生不断讨论中,可以更好了解到本节课需要学习的重点,并在教師的带领下对课文进行初步阅读,感受作者笔下的母亲是怎样的形象。由于问题内容难度不大,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所以更容易营造活跃的阅读环境。在学生解题热情被充分激发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围绕文章主旨与写作方法进行研究,为其指明学习方向后鼓励学生在自学能力的应用下,进行对阅读问题的解决。   2.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以生为本的授课观点,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锻炼其学习能力的同时,更好保证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价值性得以体现。为保证引导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提升阅读效率,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从班级学生认知规律、学习难点以及面临困惑入手,有层次地设计引导问题,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既能主动探索知识,也能提升阅读自信心的过程中,改变对教师的依赖性,自主完成对阅读课堂任务的解决。
  例如,在进行《秋天的怀念》授课工作时,教师可以提问“作者从哪些角度对秋天内容进行描写?”请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对课文的阅读,并画出可以作为答案的句子。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解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对课文语句进行分析。请学生对“暴怒无常”“好好儿活”“沉寂”“央求”等字词的解释,请学生更加深入地对作者前后情感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能从课文最后自然段入手,更加深入感受作者在瘫痪时的绝望和孤寂,并通过母亲对儿子真切的祝福,明白作者坚定努力生活的信念由来。在问题循序渐进的引导下,不仅使学生建立更加清晰的閱读思路,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同时,更容易与作者进行情感上的共鸣,感受作者对母亲真切怀念的同时自觉规范行为意识。
  3.结合课文矛盾设计问题
  对于一些叙事性强的课文,作者为更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使其形象鲜明的跃然纸上,往往会采用矛盾的写作方式,进行对人物细节的刻画。这种对比式的矛盾,本质上并不对立,而是为展现人物形象所设计。教师可以从课文自身的矛盾点入手,使引导问题与其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前后的对比中,既可以转换思维意识,也能积极开动脑筋,更好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例如进行《我的叔叔于勒》阅读课堂时,本节课要求学生在了解小说写作方法的同时,能够对人物性格特征进行分析,以更好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学生通读文章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是从哪里开始转折?”“对于勒叔叔称呼的不同,代表着什么深层含义?”“你认为于勒叔叔是怎样的一个形象?”,鼓励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教师需要在学生思考时给予适当的提示,鼓励其可以紧抓课文矛盾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并根据人物态度前后的转变,与课文的中心思想进行结合,帮助学生更好提升阅读效率。这样既能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帮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也能在引导问题的解决中,激发学习动力并更好与作者产生共情,在情感需要的满足中保证学习效果。
  结语
  理解能力作为学生更好参与学习活动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授课内容的优化,使教学重点尊重其认知规律,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更好提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生本教育观点的应用,设计与课文中心思想联系紧密的引导问题,帮助学生不断思考中强化理解能力,并在探究思维意识的延展中,有效提升阅读水平与学习效果。教师需要摒弃单方面讲解知识的授课方法,选择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授课手段,才能更好配合引导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升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崔清平,李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探究[J].基础教育参考,2018(8).
  [2]张钦瑞.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8.
  [3]宋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20(5).
  [4]郝虎.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开展[J].学周刊,2020(2).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初中数学教学强调,在实际授课中,不仅要引导学生透彻理解所学公式,还要将其准确、灵活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基于此来优化各个知识结构。为此,课堂提问就是极为有效的一种方式,为了取得更理想的授课成果,其教师应结合具体情况,精心设计课堂问题,灵活引用提问环节来完善高效课堂构建。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提问 策略探究  前言  在新课标科学指导下,教师的教学研究热情也越来越高涨,对课堂提问
【内容摘要】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要求教师在展开高中生物的教学时需要注入全新的动力以及活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相关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而真正地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知识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还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习到的生物知识来对实际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促使生物课堂能够更加地高效、精彩。本文从运用生活资源、实验资源、心理特征、个
【内容摘要】大单元教学设计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以学习目标和评估为导向的逆向设计则为大单元教学培育核心素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文中通过实例,从初设与知识能力关联的学习目标、研制与目标达成适切的评估标准、设计与预期目标契合的教学活动三个环节,对如何通过大单元逆向教学设计培育初中学生的“结构与功能观”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结构与功能 逆向设计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学科
【内容摘要】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据语文教学内容的半壁江山,古诗词中承载着中华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对传统文化教学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让学生能够对古人的思想情感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和掌握,进而真正爱上传统文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传统文化  古代诗词中不仅体现古人的智慧,而且表达出古人的生活状态和
【内容摘要】新课程目标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更加强调对学生实验探究素养的培养,但是,当前的实验探究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改善和解决。本文将简单分析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问题,并就相应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探究 探究教学  在核心素養培养背景下,实验探究素养培育逐渐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相应的实验探究教学也越来越受重视。实验探究教学与传统实
【内容摘要】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现代化教育、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有重要的意义。国家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教学,本文将根据初中体育教学现状,探讨利用体育竞赛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体育竞赛 初中体育 方法策略  引言  体育与其他文化课程一样有着自己一套完整的学习体系,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体育是学校
【内容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互联网、多媒体等新型现代化教育手段,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对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一定的影响,促使着教育体系趋于信息化。并且在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提倡师生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课堂环境,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手段为音乐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更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不断推进和进一步发展下,为传统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模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在新时代快速发展下,也随之有所提高,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速度,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根据新时代发展需求,顺应时代发展,将新课改教学理念落实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对高中地理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进,改变以往初中地理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提升自身
【内容摘要】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道德法治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关键阶段,更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在学生的初中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也是作为德育教育与学生学习之间的“传播媒介”,对于教师本身而言,必须正确地认识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生活与学习的影响并加以重视,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 德育教育 开展策略  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德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在强化政治课堂教学时,应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促使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这一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强化课堂教学时,应对逻辑思维方法进行灵活运用,使其为课堂教学服务,促使学生在逻辑思维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深化所学知识,并强化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本论文中,笔者以高中政治教学作为研究切入点,针对逻辑思维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