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呆”一点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inga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中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纪湘子为国王驯养打架的公鸡。十天后,国王问:“驯好了吗?”纪答:“还没有,它们正狂躁呢。”二十天后,国王又问,纪答:“还不行,有点响动,它们就不踏实。”三十天后,纪回答国王:“还差点,它们还总爱东顾西盼的。”过了四十天,纪才点头说:“好啦,它们已经沉稳不变,看上去如同木鸡一样呆了。”果然,拿这些鸡去参加比赛,对手没有不失败的。
  看来,“呆若木鸡”原本并非一个贬义词。如今,若说谁呆若木鸡,谁都会不高兴。但就读书学习而言,倒不妨“呆”一点。浮浮躁躁,有一点响动就左顾右盼的人,是难以学到东西的。《孟子》的寓言《学弈》就批评过那些学习时“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的态度。现在也有些青年人,嘴上说想学习,却又坐不住,钻不进,电影场场不放过,电视天天必看,展销会上经常转,胡同有个什么热闹都少不了他去“先睹为快”。这样不“呆”不“木”的人要学点东西,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在第九届亚运会上获男子气步枪六十发立射金牌的女运动员吴小旋,深知在比赛时必须能控制情绪。她经过磨炼,不管是在人声嘈杂的大庭广众之下,还是在枪声四起的射击场上,都能手捧书卷,看得入神。她把这叫做“练静功”,或戏称为“参禅”。比赛场上多么需要这种“呆”劲啊!
  看来,在学习上、事业上有一股子深入钻研的“呆”劲倒是难能可贵的。
其他文献
太极拳有“八门五步十三势”之说。八门讲的是八种手法,即棚、捋、挤、按、采、捌、肘、靠。五步说的是五种步法: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太极拳先贤把阴阳、八卦、五行引入拳理,用以表示太极拳动作的变化。太极拳手舞八方之位,足踏五行之轨,合之数为十三。  “中定”在太极拳术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太极拳动作之核心。十三势以“中定”为主,其余十二势为辅。“中定”功夫,在推手中有至精至妙的作用。与人推手时如
期刊
李存义 (1847~1921),河北深州人,字忠元,幼年家贫,少年时帮人赶车,后拜在形意拳第二代宗师刘奇兰门下,习武学艺九年,随师走南闯北,切磋武艺,所向无敌,家乡父老赞他是“河北门神”,武林人称他是“北侠单刀李”。    1896年,李存义抵金陵任军队国术总教习,后又任过两江督标把总,因淡于仕途,离职。他回到河北任丘瑞生祥布庄看家护院,白天教武;后在保定开万通镖局;后又拜师于董海川、郭云深,武艺
期刊
武缘  马凤雷    幼时的我显得格外瘦弱矮小,在学校里常受一些大孩子欺负,使我萌生了习武“报仇”的强烈念头。  初中一年级时,我开始照着武术书依样画葫芦地练,又在家中吊一个自制沙袋拼命击打。每天早上及下午放学回家都照例练习一段时间。我虽吃了不少苦,却感觉“武功”没什么长进。一次,为同学“见义勇为”,却被几个高年级同学打得鼻青脸肿,平时所练的“武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我这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
期刊
少林金刚门之踔腿功属于外绣硬功型技艺,练的是阳刚之劲,不需要配合内功修炼,是一种简单、易学、易练、易用的腿功,只要肯下苦功,就能练成。少林踔腿功酷似足射功,但比足射功更完善、更科学,是一种隐蔽性极强的低腿、暗腿技法,适宜实战中使用。  少林金刚门之踔腿功,主要是通过各种功法修炼十趾的硬度,这到无坚不摧的功力。在技击时专跟对方膝关节以下部位:胫骨与踝关节,同时也可用来攻击对方裆部、腹部和腰部。现将踔
期刊
导言:此文已将武术中最为关键的,亦令许许多多迷武、习武之人孜孜以求的,即打开武术之门的钥匙——整体发力这一环节陈述得淋漓尽致。风云生先生口述与高健先生整理,真可说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读者阅后,自然是大快“朵颐”!  《精武》的作者陈剑先生是我未曾相识的朋友,或许他根本不知道我这个人,可几年来我却始终在关注他。大约2000年或2001年,有武友送我姚承光老师编著的《意拳》(注:即大成拳)函授教材的
期刊
诸力,是指詠春拳在实战中粘缠逼迫对手,令对手瞬间失势的一种内劲。这种技法运用的前提是,实作者必须经过长期的特殊程序的训练,从而具备敏锐的手臂皮肤知觉及全身浑厚的内劲。  诸力是詠春拳高级功夫——藕桥藕打的核心动力,是论年不论月的修为,也是衡量一个习练者詠春拳修为的标准。  以下是诸力在实战中运用的一个例子。  甲乙双方以格斗式对峙(图1)。甲方(左者)以直拳击向乙方胸部。乙方以詠春摊手消截来拳(图
期刊
1937年7月7日,日军突袭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日军的进攻遭到二十九军的坚决抵抗,早已驰名的大刀队更是英勇杀敌。  7月8日晚11时许,日军二百余人由永定河东岸向西进攻,企图占领卢沟桥。在作战中,我方守桥的一排官兵全部阵亡。宛平西门城墙上守城的连长眼看日军步步逼近,心急如焚,不等上级命令,便派出一排兵力增援桥西。战士们操起大刀、手榴弹,借着夜色偷偷前进。当他们逼近日军时,突然举刀砍杀,声震四
期刊
名称与意义    小念头,过去亦别称“三拜佛”,但仍以前者的名称流行。所谓“三拜佛”者,是由于再次“古式”套路中有一摊两伏的动作;而已四指朝天,形如拜佛状的护手作为收回身前的动作。但由叶师及现实所传者,多为“一摊三伏”之法,故以不算三拜佛已。  以“小念头”作为詠春第一首拳套之称别具含义。当一名初学者启蒙之日,教者会以告诫的语气对他说:“小念头不正,终归不正;习武如是,做人如是。”  小念头者,是
期刊
流传于山东菏泽地区的曹州梅花拳,长期流传着“梅花拳在历史上经历了四次变革才日趋成熟”的说法,现介绍如下。  1982年至1985年,国家体委号召对武术作为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当时菏泽地区著名的拳师冯天民(梁山县人,梅花拳第十六代传人)之弟子杨培考整理了梅花拳的渊源。杨在资料中称“梅花拳有四次变革”:第一次变革,始于公元前213年。有七位兄弟结为莫逆,老大董发利(董发道长,河南开封南五里董子庙人)习杆
期刊
余拳是一种神奇的拳术,我曾经与它的传人有过几面之交,并且接触到一些关于余拳的基本知识。说通俗一点,就是知道了一些“皮毛”吧。但令人惋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并没有真正学会余拳,对于一个爱武之人,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当年和我一起学过一点余拳的朋友已去世多年,而那位余拳的传人更不知隐居何方,不知这门特殊的武功有没有重新“出土”的机会,让世人,特别是爱好武术的人们能够真正了解它,学习它。  1983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