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珍宝,温热历史七十年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h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收藏界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四公子』了,其中除了清宗室溥侗、袁世凯之子袁克文、直隶总督张镇芳之子张伯驹,另一位就是『东北王』张作霖之子张学良。世人风闻『少帅』的遗世风流,而甚少了解其收藏至珍。这些珍品除一部分永远伫立在图书馆里等待着好奇者的翻阅外,另一部分正以拍卖的方式寻找着它们新主人。历经战火硝烟,饱受颠沛 流离,它们浸染『少帅』特有的神秘风烟,而更添魅力。
  
  购置藏品的时间仅有短短的十几年,拥有藏品的时间却长达六十多年,哪怕是在生活举步维艰的时候,他也绝不出卖珍藏,“少帅”张学良无疑是一位真正的“嗜书画如饮食”的大收藏家。今年是张学良将军诞辰110周年,中国嘉德推出了“少帅墨缘―张氏家族藏珍”专场。继1994年台北苏富比推出“张学良定远斋藏书画”专场大热收藏界之后,这位影响中国近代史的风云人物再次以拍卖其收藏品专场的形式与公众见面。
  
  风流“公子”大风雅
  
  在中国近现代收藏历史上,“定远斋”斋主张学良是个重要人物,所谓“民国四公子”之一。这样的称谓,不只是炫耀其豪门出身,更是点明其共有的风雅特色—喜好古物,皆是藏之大家。溥侗精于治印,酷爱剧艺,乃金石、碑帖收藏名家。袁克文的藏书楼富甲古籍界,两位张公子则嗜好古书画。张学良在二十多岁掌管东北军政大权时就四处搜罗名贵书画。
  著名鉴藏家张伯驹《春游琐谈》说,曾有一册张氏书画的油印本目录,记载其藏品有241种,633件之多。其中不乏王献之、董源、赵孟頫、吴镇、王蒙、文徵明、沈周、唐伯虎、仇英、徐渭、朱耷、石涛、郑板桥等历代名家真迹,赫赫有名者有王献之的《内含帖》、董源的《山水卷》、 郭熙《寒林图》、宋徽宗的《敕书》、谢元的《桃花》等国宝级藏品。
  就藏书而言,张学良颇有心得。虽不能比袁克文,但也极丰富,不乏孤本和善本。在张学良的收藏中,最为著名的大概要算王献之的行书名迹《舍内帖》。“九一八”之后, 《舍内帖》与“定远斋”许多书画藏品均被日军将领盗走。《舍内帖》后曾短暂收藏于伪“奉天博物馆”中,抗日战争结束后,流入日本,今已不知下落。《舍内帖》是张学良一生收藏中价格最为昂贵的一件书画名迹,他晚年在对唐德刚教授“口述历史”时,犹对此帖念念不忘。
  相较于“存莫之夺,殁则以殉”的收藏者,受过新式教育的张学良显然更了解文物的社会价值。为此,他延聘了文物鉴赏专家金梁到东北去筹设沈阳博物馆。
  1929年4月沈阳故宫正式对外开放后,为了让博物馆馆藏文物更加丰富,张学良也率先捐赠文物。主政期间,他还支持东三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让这处前朝旧阙第一次有益于社会。而博物馆的建立,也有利于故宫建筑和藏品的保存维护,这些也为中国未来的博物馆事业做了有益探索。
  
  聚散离合终有时
  
  张学良一生百年,收藏古书画七十载,藏品丰厚,但也如他浮萍般的人生一样,历经战火硝烟,饱受颠沛流离。在其漫长的囚禁生涯中,这些血脉源长的藏品成了他重要的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
  张学良藏品一部分存于东北,抗日战争中散失。另一部分,藏于西安行署中,西安事变后由爱人赵一荻等人亲自护送至浙江省奉化溪口。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批书画藏品又随他先后辗转于安徽、江西、湖南、贵州等地,最后转运到了台湾。
  张学良也一直在考虑自己百年以后,如何处理这些历经坎坷从祖国内地迁到台湾来的珍藏品的最后归宿—他和赵一荻去世后,这些跟随他们多年的文物,放在哪一家学校或图书馆里最为妥善,谁可能代替他们保存和利用这些历史文物。
  1993年,张学良将一部分收藏以个人名义,无偿捐献给台湾东海大学图书馆,超过2000册之多。东海大学的董事长周联华是张学良和赵一荻多年挚友。1964年张学良和赵一荻受洗和结婚,周联华先生是见证人。在这批捐献的书籍中,包括历史、宗教、美术、哲学各类书籍,还有一些日本学者研究“大帅”张作霖的著作。许多明代书籍上面,都有张学良亲笔所作的眉批。一些英文书刊上还可见到张学良对一些单字单词阅后所加的详细注解。圣经、明儒、宋元学案上张氏所加的注释都是用工整的毛笔小楷,本身就有珍贵的文物价值。在阳明哲学等书籍中,张学良甚至整理出可供后人披阅的人名、地名目录索引。足见“少帅”隐而不彰的学问功夫。而更多的珍贵文物,张学良不想把他们留在台湾。除了岛上潮湿的气候让他生厌之外,还有心理上难以言喻的障碍—那里监禁和消磨了他的生命,这也是他多年来一直希望离开台湾的真正原因。
  1993年冬天,张学良和赵一荻终于告别他们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台湾,飞往美国夏威夷作永久定居。而留在台北旧居里,还有一批珍贵藏品。张学良委托侄女张闾芳代为管理。张闾芳想为两位老人定居海外积些养老金,于是和苏富比公司一起筹划了拍卖。张学良和夫人赵一获开始不赞成,中间犹豫,最后勉强同意。
  到了夏威夷的张学良,身边难以割舍的还有一批珍贵的书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得知张学良有捐赠的意愿以后,主动表示,可以接受张学良的任何合理要求。在这以前,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部”曾对张学良进行过口述记录。友谊是逐步形成的,1995年张学良经过慎重的考虑,他将带在身边的最后一批收藏品,也无偿捐献给哥伦比亚大学。
  这些珍贵的文物送交给哥伦比亚大学后,受到校方重视,决定马上在该校的图书馆成立“张学良和赵一荻书斋”,以便将上述文物分开展出。该馆由张学良题写了“毅荻书斋”的馆名。至此,张学良身边最后一批私人藏品也不再属于他个人所有。
  
  人事已尽,人世很长
  
  1994年4月10日下午3时,台北新光美术馆二楼因张学良的“定远斋”而被聚焦。这是张学良幽居半个世纪以后,首次对自己的多年随身藏品进行公开处理。其中不仅包括谢元、吴道子、徐渭、郑板桥等诸多名家的绢本手卷真迹,还包括《君臣图》、《出相图》等几幅已经流传了几个世纪的顾绣珍品。
  这次拍卖,吸引了来自香港、台湾、东南亚和美国、日本等地的收藏家、古董商汇聚一堂,经过激烈的竞拍,“定远斋”所藏书画拍品无一流标,总成交额近1.4亿新台币。
  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部主管张超群曾对媒体回忆说:“1994年‘定远斋藏中国书画’拍卖造成的影响力,内地收藏界有亲身体会的人可能不太多,因为当时内地才刚刚兴起艺术品拍卖。可在海外,那真是极其轰动,观者如云。中国的台湾和香港,以及美国、日本等地的中国书画大收藏家基本都到场了,207件东西全部被人买走,成交总价超出预估两三倍,就连拍卖图录也成了难得的收藏资料。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这场拍卖的成交结果已经很让人惊异了。”据当年关注这场拍卖的台湾媒体在报道中披露,这场拍卖的大买家有两个,分别是香港收藏界名人张宗宪和另一位古画经纪商、前苏富比纽约地区古书画部主任张鸿,他们各自经手买下了超过千万新台币的张学良旧藏。
  有分析家认为,拍卖能够获得空前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这批书画本身的价值,也因为它们与张学良在云山雾罩般历史面目下形成的个人魅力早已融为一体,海内外收藏界才会有这么多想象和激情。
  就在今年,中国嘉德又征得15件张氏旧藏。让人惊艳的是,此次露面的14件书画珍品,均为首次出现在拍卖市场上,这无疑将大大刺激藏家的“味蕾”。中国嘉德方面负责人说,“特别是张宗苍的《云林烟艇》轴,不仅被著录清晰,更是使用了精美的宫廷纸张,使得发墨效果更佳。而顾正谊《秋林归棹图》则成为了研究当年松江画派的重要史料,特别是上面还有董其昌等大家的题跋,更使得该画作在绘画史占有一席之地。”
  除了画作本身之外,张学良夫人赵四小姐亲手缝制的画套也成为了一大看点。画套锦缎花纹雅致,针针线线,一丝不苟,张学良藏室名“定远斋”,因此其藏品多钤有“定远斋”、“定远斋主人”、“毅庵”、“汉卿”等藏印。鲜红的鉴藏印迹,历历在目,犹见少帅风雅倜傥。
  张学良已经作古,而他的收藏至珍,除了一部分永远地伫立在图书馆里等待着好奇者的翻阅外,另一部分正在以拍卖的方式让自己找到新的生命,新的主人。
  
  部分“少帅”藏品拍卖成交价
  张学良藏达70年的绢本长卷《桃花》为北宋画家谢元所绘,估价300万至500万新台币,最终以1655万新台币成交。明代王宠书法《行书》、蓝瑛的设色山水手卷、赵之谦的水墨花卉等古书画也都以超出10余倍的价格拍出。
  张学良收藏的近现代书画分量不多,而许多是张大千的大作。他们彼此缔交50多年,始终相互敬重、关怀,也成就了一段深刻的翰墨情缘。因此在拍卖会上,张学良收藏的张大千的18幅作品也成为角逐的焦点。其中三幅作品,《湖山清舟》、《水竹幽居》、《秋声图》分别以1050万、520万和390万新台币成交。
  张学良的藏品也让收藏家们收获了物质的丰厚的回报。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在翰海2003年8月推出的王宠《行书十律》,就是当年张学良定远斋的珍藏,成交价为176万元,而其1994年的成交价格为379万新台币(约合98万港元)。
其他文献
『还记得卡早美丽的景色,白鹭鸶惦在门脚口咧捉迷藏,已经看无失去光彩的美丽,水库建的是满山埂,蝴蝶跟田婴要走去兜位去,核能电厂废料的污染,你咁忍心期盼原住民,还给阮这片美丽的土地,这是阮祖公仔所留下的心血,留给阮这块快乐的岛屿,宝岛的名字是母亲的灵魂。』——《环境的问题,谁人来关切》,『农村武装青年』乐队。    原运之歌,是为了护住土地的根    1984年,台湾当局要在兰屿岛建造核废料贮存基地,
期刊
环保问题的实质,往往不是多数人与少数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就是人们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博弈;政治家必须在这些利益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一般接受的妥协原则是:服从多数,尊重少数。    环保鸿门宴    4月3日上午,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离开台北,南下位于台湾中部的彰化县,去赶一场饭局。这是一场盛宴:东道主彰化医界联盟等团体,在当地芳苑乡普天宫寺庙前摆下近600桌,名为“彰化拒国光,全民拼健康”万人餐
期刊
偏执更容易成事。这个道理在霍岱珊身上成立。十几年来,他建立了知名基层民间环保组织『淮河卫士』,并发动千余名志愿者保护淮河,以一己之力与国家环保总局开通『环保直通车』,与中央直接对话当无数的殊荣已经成为过去,他仍然一路狂奔在环保路上。    霍岱珊 河南沈丘人,『淮河水系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淮河卫士』)创办者,十余年致力于揭露和防治淮河流域水污染。  图:霍岱珊与志愿者在污染现场戴着口罩拍摄。 
期刊
此刻,坐在屏幕和键盘前敲下一堆字,查阅资料,发布发表言说,所倚仗的这个叫做互联网的东西其实也不算个好东西——它上头那些遍布全球的数据中心正消耗着大量电能,不断地倾吐碳排放,据说其2020年能达到的污染程度就将超过航空业。  但我自认离不开。    风大,太阳大,五月初的天,我跳上了一辆出租车,对着司机说:“通州运河公园。”  从二环的起始点,到五六环之间的目的地,将近1个半小时车程,跳下车来,堪堪
期刊
许多年过去,杨志军依然在写作。写戈壁上的蚂蚁,写荒原里的雪豹,写牧区里的藏獒。  『千万不能让人与自然的关系断裂!『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坚定、眉头紧锁——不像个作家,反而像个为了真理没有被昭告天下而痛心疾首的哲学家。    杨志军  作家,因作品中关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被誉为『荒原作家第一人『。著有长篇小说《环湖崩溃《、《海昨天退去《、《大悲原《、《失去男根的亚当《、《江河源隐秘春秋《、《天荒《、
期刊
2010年1月6日,南太平洋公海上的激烈反捕鲸运动中,反捕鲸运动人士彼得贝修恩驾驶着环保绿艇『艾迪吉尔』号被日本捕鲸船撞沉,并遭逮捕,随后因5宗指控在东京受审,并被判处两年监禁,缓期五年执行。    彼得贝修恩 新西兰人,曾任石油勘探工程师。1997年投身环保事业后,驾驶以生态柴油为燃料的环保快艇『地球竞赛』推广可替代能源,成为驾驶机动船的环球航海纪录保持者。1999年,加入美国『海洋守护者协会』
期刊
舒勇是中国最著名的当代艺术家之一,,被称为『中国环保艺术第一人』,『行为艺术营销』创始人。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空间媒体』『身体媒体』『事件媒体』。他活跃在行为艺术、油画、建筑、电影、策展、音乐、新媒体、环保、广告、营销等众多领域里,在国内引起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大众媒体的广泛关注。    以擅长前卫设计、争议出名的舒勇,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先锋行为艺术家。在创作了行为艺术作品《地球在流血》之后,他就被
期刊
『经过时间酝酿的东西,拥有自己时间标记的事物,会比那些崭新的、统一的、毫无个性的产品吸引得多。 』    Erika Chan广告人,现任香港某著名4A广告公司创作总监,2007年开设香港第一家二手欧洲古董家具店Mooi Shop,2010年店铺迁址至铜锣湾礼顿道希云街25号,继续寻梦之旅。    中法混血美女Nicole自7岁起就被送往法国读书,大学时期更选择修读时装设计,经过巴黎古城之熏陶,与
期刊
让旧物重新循环,进入使用领域,使vintage区别于仅有观赏和收藏价值的古董。店主Erika Chan最高兴就是看到,美丽的事物终于摆脱被埋没的命运,重新绽放于世间。    小店不大,却充满回忆,里面装的都是时间的宝贝。Erika做的就是寻宝、修宝、售宝。当然还有环保。  Erika认为,现在的环保更多地与环保袋联系在一块,而环保袋自身似乎越来越沦为环保的借口其实环保的定义很宽广。给旧物赋予美意,
期刊
食品安全来袭,你的餐桌安全吗?    满桌的佳肴,色味俱全,却让你有下筷的迟疑。甚至,还为此怀疑过自己的味蕾。  但如果你在关注最近的新闻,你肯定知道这就是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从如雷贯耳的 “瘦肉精” 和“三聚氰胺”,到 “染色馒头”、“回炉面包”、 “硫磺姜”、“毒豆芽”和“牛肉膏”……这些新鲜名词的接踵袭来,已经恶化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这本是个讲究“病从口入”的国度,当我对着自家餐桌也食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