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语文中引导探究性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ec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此,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引导探究
  “引导探究”是现代教学过程中应用极其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驾驭好“引导与探究”,就不能简单机械地来处理这两种活动,而应十分注重两者间的作用与联系。小学生的思维受年龄及生活阅历的限制,往往不会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实施恰当的引导。 1、在教学的关键之处加以引导。突出教学的重点,分散难点。2、在知识内在联系处加以引导。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新旧知识联系处加以引导,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为学生理解新知识奠好基、辅好路。
  二、探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不仅要给学生指点思维的方向,更要创设使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发”意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浓厚兴趣。 探究式学习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任务。下面解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1、设疑。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兴趣。如一位教师教《鹬蚌相争》寓言故事后,要求学生讨论;“鹬、蚌被渔人捉去之后,它们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呢?”同学们思考后,有的说它们互相埋怨;有的说它们怎样后悔;有的说他们怎样逃走等。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很浓。
  2、做学生兴趣的激发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乐此不疲地干下去,所以在语文探究性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是很关键的。
  3、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方法,寻求答案。而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需要的便是老师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比如如何质疑、如何提问、如何分析等等。
  4、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过去教师习惯于居高临下地教育学生,这样做的最大危害是在无形中损害了学生的个性:语文探究性学习有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主学习过程的主体,在他们主动吸收自己最感兴趣或最需要的东西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鲜明的个性。
  5、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探究性学习是一次教育的创新,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它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促使教师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掌握指导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6、创难。教师在某节课或某段知识讲解前提出难题,把它做为学习目标。学生有了学习目标,就能经常保持一种学习未完成感,“探究”之积极性就很高。
  7、求变。就是教师通过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改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形式,调整和组合已有的知识结构,对熟悉的知识换角度提出问题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8、留尾。就是在一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体系,承上启下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激发探究欲望。
  三、加强学生探究的目的性
  在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时,教师适当加以引导,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积极探索、克服困难的科学态度,又能使他们感到明确的“探究”目的,树立成功的信心。在探究中加以引导,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探究前,教师最好提出目的要求,加强学生探究的目的性。
  2、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为学生“开路” 、“平坡”,力争在有限时间内获取较高的效益。
  3、在学生探究之后,教师要依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以收画龙点睛之效。
  引导探究式教学可以不断激起学生的未知欲望,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一种自主探究的状态,学生学的主动,学的积极。探究性学习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其活动内容已经突破了课本的限制,活动的时间、空间已实现向全社会开放。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学校,加强学校、社会、家庭间的合作,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拓宽信息收集渠道,保证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其他文献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作为学生重要的社交工具,其课堂教学的“活水”为何物?当然是生活。但长久以来,老套的教学模式将原本源自生活的小学语文教学紧锁于校园的“深闺”,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成了学生生活的份外之事,本该生机盎然的语文课堂却变成他们眼里一潭绝望的“死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迫在眉睫。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灌输知识为中心,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
期刊
初中阶段是培养锻炼学生成才的关键时期,而初中语文课中的作文教学则是保证学生成才的基础课程。搞好初中作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阅读、思维、创新、交际等各项能力,对于夯实学生基础、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功底是至关重要的。  当前,初中学生作文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通过总结归纳和剖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学生自身方面。一是厌烦或逃避。写作作文,是初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但在上作文课程时
期刊
[摘要]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对传统课程的变革,是一次教育的重构。文章从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新课程与教师的成长、新课程与教学目的的定位、新课程与教学常规的审视,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等角度出发,探索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转型。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转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冲击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应新时期课堂教学的需要。
期刊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明白,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求知的好奇心。因而有些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将传统的一读、二讲、三说、四背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造,以“自主、探究、合作”等形式取而带之,但效果又不佳。  其实我们都知道,古诗教学有着鲜明的个性,忽视了古诗教学的特点,就没有了古诗的味道。再者忽视了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学生的兴趣也无从激起。针对这些,笔者不断探索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阅览室已成为公共图书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读者提供了快捷、全面、准确的电子资源和网络信息,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由于受到人员、设备、场地环境的制约,如何提高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信息资源和网络文献的利用率,更好地发挥电子阅览室的作用,已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利用率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和发
期刊
[摘要]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大重要教学手段。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与改革,同样是实施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化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探讨了新课改下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课中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实施;有效教学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新课程教学强调有效教学,在初中化学实验课中实施有
期刊
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也是传播文明信息的工具,而书法艺术则是我国的国粹,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书法在中国文化史上,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向前发展,但它又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学科交叉相连,相互影响着。众所周知,书法是建立在书写汉字的基础上,以汉字为表现载体的一种艺术形式;而汉字又是语文最基本的书写符号。同时,在《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规定
期刊
“有效教学”,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加涅的观点,就是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通过学习,我在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了教学有效性的尝试与实践,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收获语文教学成果的独特喜悦。。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新一轮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中英语阅读语篇模式教学的背景、定义和方法,并结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分析,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语篇模式理论指导阅读实践。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 ;语篇模式  一、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背景  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教师们逐渐摆脱了过去那种“从下而上(bottom- up)”的阅读教学模式,转而走向“从上而下 (top- down)”的阅读教学模式,英语阅读教学方式和方法有了新的突
期刊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历史的瑰宝。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我们的祖先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灿烂文化精髓。先秦散文、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它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它抒情真挚、感人肺腑;它写景自然、怡人耳目;它朗朗朗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