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种版本的《琴学入门》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论琴,下卷记谱;另一种版本却分为四卷本。上卷(卷一)为摘录《与古斋琴谱》的内容,皆古琴入门的基础知识,可以说是历代古琴谱之集成。说起《与古斋琴谱》这部书,乃张鹤的古琴师傅祝凤喈先生多年搜集明、清两朝三十多种古代琴谱,经过比较,最终认为乾隆年间钱塘苏琴山先生的《春草堂琴谱》最为优秀,并以此为基础,撰写了《与古斋琴谱》,并创立了浦城琴派。
〔关键词〕琴学入门;浦城琴派;曲谱
《琴学入门》最早刻本是在清同治三年(1864),作者张鹤,字静芗,浙江瑞安人。他是上海玉清观的道士,擅长诗、书、琴、画。张鹤曾就学于柘浦祝凤喈先生。祝凤喈,字桐君,系清代著名琴家。祝凤喈19岁便从其胞兄祝凤鸣学琴,致力于琴学三十余年,著有《与古斋琴谱》。张鹤把祝氏家传秘谱加上工尺谱,又整理了《与古斋琴谱》中关于古琴的论述,编辑成为这部《琴学入门》,甫一出版,便风靡一时。后来,同治十二年(1873)、光绪七年(1881)又两度重刻再版,可以说,这本书系清末最流行的入门琴书之一。
一种版本的《琴学入门》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论琴,下卷记谱;另一种版本却分为四卷本。上卷(卷一)为摘录《与古斋琴谱》的内容,皆古琴入门的基础知识,可以说是历代古琴谱之集成。说起《与古斋琴谱》这部书,乃张鹤的古琴师傅祝凤喈先生多年搜集明、清两朝三十多种古代琴谱,经过比较,最终认为乾隆年间钱塘苏琴山先生的《春草堂琴谱》最为优秀,并以此为基础,撰写了《与古斋琴谱》,并创立了浦城琴派。
祝凤喈先生对琴学理论有深入探讨,为闽派琴学的一代宗师。其所著《琴诀》,继承发展了儒、道两家的思想,提出了古琴表演艺术的总的美学原则和审美标准,对清末琴坛影响很大。“琴学”当时虽算不上是显学,但古代文人多以能“琴、棋、书、画”相标榜,历代更不乏于此孜孜以求者,且著述颇丰,成就斐然。
另外,上卷还收有《左右手指图说》,共有左右手指按弦手势32种,图文并茂,刻印精美。
下卷(卷二、三、四)为琴谱二集,张鹤按琴曲分为五调以别五音共收20首古琴名曲谱,其中《风云际会》《渔樵问答》《平沙落雁》《石上流泉》《陽关三叠》《古琴吟》六首曲目,为祝凤喈先生家传秘谱。另外,所收琴谱中有十曲,在指法减字谱的旁边注有工尺谱字,其中又有五曲另备所谓音节谱,即在工尺字旁用贴拍的方法记写琴曲的节奏。以往古琴的减字谱只是记音位、指法,不记音高、节奏,这种合参谱式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对古琴发展以及古曲的传承发展非常重要。
将曲谱皆填为工尺谱,这是以前古琴谱少见的,这些都是张静芗先生的创新。初学者可以先念工尺谱,熟悉后,再练习手法,按照曲谱而弹,用不了多久,跟着曲谱便能弹奏成调了。当然,如果每天都练习,自然手法愈熟,其他曲目便可以此类推了。
再说《琴学入门》出版后,好评如潮,影响甚大,初学者纷纷以为阶梯。但是,个别行家里手仍然在书中发现些许谬误。祝凤喈先生也发现书中的错误,不尽如人意,本来祝凤喈决定亲自重新校订,却不料因病离世。说来真是奇怪,原来负责校订的徒弟陆琮,也因祝凤喈的去世而悲伤过度,也很快亡故了。更奇怪的是张鹤的眼睛也得眼病看不清楚了,自己无法校对,张静芗只好委托玉清宫的道士取原稿来再重校一遍,结果发现《庄周》《风云》等5首曲子的原稿已失,故第二种版本的《琴学入门》分四卷,卷三、卷四只收入十五首曲谱。
第三个版本,上卷内容没有什么变化,下卷略有不同,下卷首页下刻“同治癸酉重校”牌记,题署“铁沙润卿李士芳重校”“柘浦祝桐君先生鉴定”“城(浥)野鹤道人张静芗辑、金闾子仙吴嗣昭参订”;另一个版本署名题写为“上海邑庙玉清宫道人张静芗辑,徒陆琮少云校刊”。
细看下卷曲谱中,有十曲在指法减字谱的旁边注有工尺谱字,其中又有五曲另备所谓“音节”谱,即在工尺字旁用点拍的方法记写琴曲的节奏。简谱1234567,对应宫、商、角、清角、徵、羽、变宫,工尺谱上记做上尺工凡六五乙。分“夹钟均、中吕均、夷则均、无射均”等等,黄钟为六阳律第一律,大吕为六阴律第一律。其中,夹钟均下收《春山听杜鹃》《搗衣》两曲;中吕均下收《平沙落雁》《石上流泉》《渔樵问答》《高山》《圯桥进履》《鸥鹭忘机》《梧叶舞秋风》《归去来辞》《释谈章》九曲;夷则均下收《挟仙游》《樵歌》两曲;无射均下收《阳关三叠》《静观吟》两曲。
比较这部《琴学入门》,以往古琴的减字谱只记音位、指法,不记音高、节奏,这种合参谱式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并不是靠对减字谱内部进行改革,而是靠附加的外部条件来做到的。另外在梅庵派的《梅庵琴谱》中也有使用这类琴谱。
古人说:“高山流水觅知音, 以己之心会物之神,以达于天地之道,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古琴乃文人雅士的良伴。”古琴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音乐的代表。古琴曲谱中收集的《阳关三叠》《渔樵问答》《高山》《流水》等名曲,至今仍流行于世,成为中华文明的优秀代表,传承千年。
〔关键词〕琴学入门;浦城琴派;曲谱
《琴学入门》最早刻本是在清同治三年(1864),作者张鹤,字静芗,浙江瑞安人。他是上海玉清观的道士,擅长诗、书、琴、画。张鹤曾就学于柘浦祝凤喈先生。祝凤喈,字桐君,系清代著名琴家。祝凤喈19岁便从其胞兄祝凤鸣学琴,致力于琴学三十余年,著有《与古斋琴谱》。张鹤把祝氏家传秘谱加上工尺谱,又整理了《与古斋琴谱》中关于古琴的论述,编辑成为这部《琴学入门》,甫一出版,便风靡一时。后来,同治十二年(1873)、光绪七年(1881)又两度重刻再版,可以说,这本书系清末最流行的入门琴书之一。
一种版本的《琴学入门》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论琴,下卷记谱;另一种版本却分为四卷本。上卷(卷一)为摘录《与古斋琴谱》的内容,皆古琴入门的基础知识,可以说是历代古琴谱之集成。说起《与古斋琴谱》这部书,乃张鹤的古琴师傅祝凤喈先生多年搜集明、清两朝三十多种古代琴谱,经过比较,最终认为乾隆年间钱塘苏琴山先生的《春草堂琴谱》最为优秀,并以此为基础,撰写了《与古斋琴谱》,并创立了浦城琴派。
祝凤喈先生对琴学理论有深入探讨,为闽派琴学的一代宗师。其所著《琴诀》,继承发展了儒、道两家的思想,提出了古琴表演艺术的总的美学原则和审美标准,对清末琴坛影响很大。“琴学”当时虽算不上是显学,但古代文人多以能“琴、棋、书、画”相标榜,历代更不乏于此孜孜以求者,且著述颇丰,成就斐然。
另外,上卷还收有《左右手指图说》,共有左右手指按弦手势32种,图文并茂,刻印精美。
下卷(卷二、三、四)为琴谱二集,张鹤按琴曲分为五调以别五音共收20首古琴名曲谱,其中《风云际会》《渔樵问答》《平沙落雁》《石上流泉》《陽关三叠》《古琴吟》六首曲目,为祝凤喈先生家传秘谱。另外,所收琴谱中有十曲,在指法减字谱的旁边注有工尺谱字,其中又有五曲另备所谓音节谱,即在工尺字旁用贴拍的方法记写琴曲的节奏。以往古琴的减字谱只是记音位、指法,不记音高、节奏,这种合参谱式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对古琴发展以及古曲的传承发展非常重要。
将曲谱皆填为工尺谱,这是以前古琴谱少见的,这些都是张静芗先生的创新。初学者可以先念工尺谱,熟悉后,再练习手法,按照曲谱而弹,用不了多久,跟着曲谱便能弹奏成调了。当然,如果每天都练习,自然手法愈熟,其他曲目便可以此类推了。
再说《琴学入门》出版后,好评如潮,影响甚大,初学者纷纷以为阶梯。但是,个别行家里手仍然在书中发现些许谬误。祝凤喈先生也发现书中的错误,不尽如人意,本来祝凤喈决定亲自重新校订,却不料因病离世。说来真是奇怪,原来负责校订的徒弟陆琮,也因祝凤喈的去世而悲伤过度,也很快亡故了。更奇怪的是张鹤的眼睛也得眼病看不清楚了,自己无法校对,张静芗只好委托玉清宫的道士取原稿来再重校一遍,结果发现《庄周》《风云》等5首曲子的原稿已失,故第二种版本的《琴学入门》分四卷,卷三、卷四只收入十五首曲谱。
第三个版本,上卷内容没有什么变化,下卷略有不同,下卷首页下刻“同治癸酉重校”牌记,题署“铁沙润卿李士芳重校”“柘浦祝桐君先生鉴定”“城(浥)野鹤道人张静芗辑、金闾子仙吴嗣昭参订”;另一个版本署名题写为“上海邑庙玉清宫道人张静芗辑,徒陆琮少云校刊”。
细看下卷曲谱中,有十曲在指法减字谱的旁边注有工尺谱字,其中又有五曲另备所谓“音节”谱,即在工尺字旁用点拍的方法记写琴曲的节奏。简谱1234567,对应宫、商、角、清角、徵、羽、变宫,工尺谱上记做上尺工凡六五乙。分“夹钟均、中吕均、夷则均、无射均”等等,黄钟为六阳律第一律,大吕为六阴律第一律。其中,夹钟均下收《春山听杜鹃》《搗衣》两曲;中吕均下收《平沙落雁》《石上流泉》《渔樵问答》《高山》《圯桥进履》《鸥鹭忘机》《梧叶舞秋风》《归去来辞》《释谈章》九曲;夷则均下收《挟仙游》《樵歌》两曲;无射均下收《阳关三叠》《静观吟》两曲。
比较这部《琴学入门》,以往古琴的减字谱只记音位、指法,不记音高、节奏,这种合参谱式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并不是靠对减字谱内部进行改革,而是靠附加的外部条件来做到的。另外在梅庵派的《梅庵琴谱》中也有使用这类琴谱。
古人说:“高山流水觅知音, 以己之心会物之神,以达于天地之道,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古琴乃文人雅士的良伴。”古琴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音乐的代表。古琴曲谱中收集的《阳关三叠》《渔樵问答》《高山》《流水》等名曲,至今仍流行于世,成为中华文明的优秀代表,传承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