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有学者著文指出:"俄国知识分子是从俄国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来的。普希金、莱蒙托夫以及他们以前的知识分子,几乎都出身于贵族阶级。这使他们自然地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对于自己的民族,对于俄国社会具有几乎是原发性的责任感。在当时的俄国,贵族阶级是俄国的支配阶级,这个阶级对俄国有支配权,同时,它也要为俄国社会负责。"俄国知识分子"从支配社会的贵族阶级的感觉中获得俄国知识分子的那种人格魅力"。
的确,俄国的第一批知识分子出身于贵族阶级,但事实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所谓第一批知识分子,都只能出身于贵族。原因很简单,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机会。当教育逐渐普及到社会下层的时候,才能出现平民知识分子。
若是仅就一个阶级而言,俄国那些贵族出身的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不是来源于贵族阶级的责任感,而是来自于消灭这个贵族阶级的使命感。是的,俄国贵族的优裕生活令人羡慕。他们家里仆役成群,有车夫、洗衣女工、厨师、厨娘和清洁工。每天除了宴会就是舞会。他们举止文明、谈吐优雅,几乎家家都雇有法国教师,每家每户的书架上都摆着伏尔泰、卢梭和孟德斯鸠的著作,年轻女郎讲法语比讲俄语更流利。然而,支撑这份优裕与优雅的是十分野蛮残暴的农奴制度。贵族阶级是这个制度的受益者、维护者。而俄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不论出身于贵族还是平民,毕生所致力的就是反抗这种制度,反抗坚持这个制度的贵族阶级。有些知识分子出身于贵族不假,但他们是贵族阶级的叛逆,因此这个阶级给他们的不是鲜花和香槟酒,而是流放和绞刑架。
那么,俄国的知识分子与中国知识分子到底有何不同呢?我认为,就是俄国人多些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而中国则缺少这类精神资源。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不是俄国的土产,而是来源于欧洲。特定的地理位置使俄国知识分子比中国知识分子更早接受了西欧的文明。俄罗斯地处欧亚大陆交汇处,北欧海盗和蒙古铁骑轮番奴役过俄罗斯人。处于那样的地位,他们只能选择强者的文化。
早先,他们接受了蒙古人的文化,至今这种东方专制主义的遗迹仍明显地残留于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中。至彼得大帝时,蒙古人早已衰落,西边的欧洲却迅猛崛起,彼得开始了俄国欧化的进程。彼得一世的对外开放世界闻名,而其后的历代沙皇无不把皈依欧洲文明作为自己的政策指南,有的沙皇本人就是欧洲其他国家的人,如为俄国扩充了巨大版图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就是德意志人。欧洲的启蒙主义几乎同步传抵俄国。伏尔泰、狄德罗、孟德斯鸠等人经常与叶卡捷琳娜通信,有的还被邀请到俄国访问。叶卡捷琳娜给自己的孙子亚历山大请的教师是瑞士共和主义者、法国革命的崇拜者拉加尔普;而她本人在亚历山大只有15岁时就给他讲述法国的宪法和人权宣言。后来就是她这位孙子亚历山大一世打败了拿破仑,直捣巴黎。但他对拿破仑满怀崇敬,在拿破仑逊位后,亚历山大甚至邀请他到俄国定居,并声称如果拿破仑到俄国,他将以"君主之礼"相待,因为他认为自己不仅是法兰西的征服者,也是他的学生。
这就是俄国,它是一个欧洲国家!而中国则不同,辽阔的西伯利亚原野、浩瀚的太平洋、荒无人烟的中亚戈壁、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几乎隔绝了一切外来文明轻易进来的通道。它按照自己的轨道独自发展,直到西方的技术制造出可以漂洋过海的舰队时,才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接触到了西方文明。中国人接受西方文明比俄罗人至少晚了三个世纪,加上自身的传统又远比俄国强大,所以缺少原发于欧洲的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不足为奇。△
摘自《读书》2000年第1期
的确,俄国的第一批知识分子出身于贵族阶级,但事实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所谓第一批知识分子,都只能出身于贵族。原因很简单,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机会。当教育逐渐普及到社会下层的时候,才能出现平民知识分子。
若是仅就一个阶级而言,俄国那些贵族出身的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不是来源于贵族阶级的责任感,而是来自于消灭这个贵族阶级的使命感。是的,俄国贵族的优裕生活令人羡慕。他们家里仆役成群,有车夫、洗衣女工、厨师、厨娘和清洁工。每天除了宴会就是舞会。他们举止文明、谈吐优雅,几乎家家都雇有法国教师,每家每户的书架上都摆着伏尔泰、卢梭和孟德斯鸠的著作,年轻女郎讲法语比讲俄语更流利。然而,支撑这份优裕与优雅的是十分野蛮残暴的农奴制度。贵族阶级是这个制度的受益者、维护者。而俄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不论出身于贵族还是平民,毕生所致力的就是反抗这种制度,反抗坚持这个制度的贵族阶级。有些知识分子出身于贵族不假,但他们是贵族阶级的叛逆,因此这个阶级给他们的不是鲜花和香槟酒,而是流放和绞刑架。
那么,俄国的知识分子与中国知识分子到底有何不同呢?我认为,就是俄国人多些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而中国则缺少这类精神资源。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不是俄国的土产,而是来源于欧洲。特定的地理位置使俄国知识分子比中国知识分子更早接受了西欧的文明。俄罗斯地处欧亚大陆交汇处,北欧海盗和蒙古铁骑轮番奴役过俄罗斯人。处于那样的地位,他们只能选择强者的文化。
早先,他们接受了蒙古人的文化,至今这种东方专制主义的遗迹仍明显地残留于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中。至彼得大帝时,蒙古人早已衰落,西边的欧洲却迅猛崛起,彼得开始了俄国欧化的进程。彼得一世的对外开放世界闻名,而其后的历代沙皇无不把皈依欧洲文明作为自己的政策指南,有的沙皇本人就是欧洲其他国家的人,如为俄国扩充了巨大版图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就是德意志人。欧洲的启蒙主义几乎同步传抵俄国。伏尔泰、狄德罗、孟德斯鸠等人经常与叶卡捷琳娜通信,有的还被邀请到俄国访问。叶卡捷琳娜给自己的孙子亚历山大请的教师是瑞士共和主义者、法国革命的崇拜者拉加尔普;而她本人在亚历山大只有15岁时就给他讲述法国的宪法和人权宣言。后来就是她这位孙子亚历山大一世打败了拿破仑,直捣巴黎。但他对拿破仑满怀崇敬,在拿破仑逊位后,亚历山大甚至邀请他到俄国定居,并声称如果拿破仑到俄国,他将以"君主之礼"相待,因为他认为自己不仅是法兰西的征服者,也是他的学生。
这就是俄国,它是一个欧洲国家!而中国则不同,辽阔的西伯利亚原野、浩瀚的太平洋、荒无人烟的中亚戈壁、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几乎隔绝了一切外来文明轻易进来的通道。它按照自己的轨道独自发展,直到西方的技术制造出可以漂洋过海的舰队时,才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接触到了西方文明。中国人接受西方文明比俄罗人至少晚了三个世纪,加上自身的传统又远比俄国强大,所以缺少原发于欧洲的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不足为奇。△
摘自《读书》200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