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情浓蕴紫泥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8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紫砂壶的创作贵在意韵、难在寓意、妙在通灵,一把用心设计制作的紫砂壶宛若天成,泱泱古韵,具有星月争辉之美。
  关键词 竹;竹春壶;意韵
  美人隐珠帘,紫砂醉中国。陶都宜兴的这位“美人”隐在一帘幽暗之后,显得神秘而愈具魅力。源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这句话最能表现花货的特点。紫砂花货采用提炼、取舍的手法,突出自然中富有审美价值的部分。紫砂花货的可塑性决定了陶艺人对线条的无限追求;而可刚可柔、可繁可简的造型也给予了观者无穷的想象空间。
  烹茶品茗,要有一颗朴实之心。阳羡山水孕育了宜兴紫砂,紫砂是一把握在手心的乡土。而宜兴的风情典故更是紫砂创作源源不断的素材。宜兴既有“陶的古都”之称,亦有“竹的海洋”之誉,太华、省庄、茗岭山区有无边无际的竹海森林,宜兴城乡居民居家亦喜用竹茶具、竹床、竹椅、竹篮、竹席等竹器。也许是前人认为 “修竹虚心万年绿”的缘故,在陶都宜兴,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竹有着密切的关联。竹题材广泛应用于紫砂茗壶的创作,也就不足为奇了。竹子四季常青象征着青春永驻及顽强的生命力;空心代表虚怀若谷的品格;弯而不折,是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生而有节、有节必露则是高风亮节的象征。竹的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苏东坡爱竹,留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名言,为世人所敬仰。郑板桥画竹传神写影,千变万化,各尽其妙。人们赞美竹,因为它刚强正直、宁折不屈。根生大地,渴饮甘泉,未出土时便有节;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创作一把造型简约、风格古朴的竹题材壶的想法由来已久。这就是“竹春壶”(见图1)。
  取材于宜兴春竹,春风尚未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新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它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褪去层层笋衣,它便像个活泼的小姑娘,在明媚的春光里亭亭玉立。壶体取材于传统造型,圆润高洁。壶身敦厚稳重,在黯淡的灯光下,浓浓的古意扑面而来,给人以悦目清心的视觉享受。这样的朴实之美,是岁月的积淀,也是文化的积淀。这样的魅力也许只能用“黯淡之光”来形容——虽然没有耀眼夺目,但却如此深邃,讓人沉沦在其柔和的魅力中。嘴似微微扬起的竹节,出水流畅自如。耳形把呼应壶嘴,也取材于竹节造型,挺秀刚劲,拿捏舒适,与壶身的衔接仿佛一气呵成,过渡自然。该壶的重点设计在壶盖上。敦厚的壶盖,因为融入了独具特色的竹元素,表现出清秀灵动之感。壶钮选取竹优雅的一节,自然地横陈于壶盖中央,不偏不倚,却毫无喧宾夺主之感。竹叶装饰得当,疏密有致,布局合理,达到了恰到好处的立体效果,与壶体彼此协调统一。这把“春竹壶”选取原矿底槽青泥料制作,以竹入壶,虚实相间,以简为贵,但简中见情趣,形简而意不简,达到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效果。成型后壶体线面简洁明朗,且行云流水如一洗晴空,穹窿尽虚。所饰竹叶精纯爽利,枝、叶、节既有龙筋虎骨之刚健,又有吟霜傲雪之魂魄,更具有春日带露之高洁。这就要求心手合一,制作技艺亦须达到“沉而不凝、逸而不浮、复而不杂、稳而不飘”的高标准。
  紫砂壶的创作贵在意韵、难在寓意、妙在通灵,一把用心设计制作的紫砂壶宛若天成,泱泱古韵,具有星月争辉之美。此心安处是我乡。茶禅一味对于忙碌生活工作的我们,不失为一种启发。有心之人,将喝茶当成生活中一个小小的仪式,静心与清茗相随,定然有所体悟。用一把汇聚匠心的紫砂壶在繁忙中偷得一闲品茗,定会在气定神闲中品味出独特的滋味。和静清寂,是茶的根本品格。溯本求源,简约而质朴的紫砂壶方寸间尽收乡土和思想。回味茗茶中浩然之气,这就是紫砂壶最大魅力所在。
其他文献
韩小虎  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无锡市、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均陶)  《江苏美术史》、《江苏民间艺术史研究》特约研究员  编者语:韩小虎,1950年生于江苏宜兴,艺名一指,艺室号“指艺斋”。1966年进宜兴均陶工艺厂,师承民间堆花艺人李士勋、杨耀生。1974年开始独立从事均陶堆花工作,1979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由名师张守智、潘春芳指导。从艺50年来在均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是用得天独厚的五色土制成的,历代艺人以大自然为创作源泉,吸收了其它传统艺术的造型风格,认真探究,细心揣摩,并精心设计了不计其数造型各异的陶瓷器皿,孕育了紫砂壶艺的独特风格。紫砂艺术包含深刻的文化内涵,把传统文化的精魂熔铸于作品中,形成内在的生命力。在日趋发达的现代社会,我们在壶艺创作时不仅应注重造型的设计,更应注重紫砂艺术的内在美。  关键词 髹砂流云壶;紫砂;设计风格  宜兴紫砂壶
期刊
依天工而开物,法自然以为师。在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中,不缺乏工匠精神,也不缺乏匠心独具的艺人。他们通过自己的手工技艺,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没有现代机器的时代,他们完全通过手工赋予中国的掐丝工艺、珐琅彩、木器、青铜器、玉器、金银器、石器等工艺以文化的气息,展示着中国传统手工艺人的工匠精神。器物有魂魄,匠人自谦恭。一代又一代中国手工艺人注重技艺的严格传承、不斷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内敛保守不
期刊
艺术具有共通性和互补性,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的融会贯通,更是促成了百花齐放的情势。紫砂艺术博大精深,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历代艺人不断创造创新,紫砂艺术更具有了极大的包容性,它与姊妹艺术完美融合,并注入了传统文化的精髓,紫砂茗壶及紫砂雕塑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近年来,紫砂陶板画亦呈现出繁荣景象,自己长期从事书画和陶刻工作,由于紫砂陶板画结合了两者的长处,故对其情有独钟。现以紫砂陶板画“冷艳寒香”(见图1
期刊
关于紫砂五色土,《阳羡名陶录》有如下记载:“相传壶土所出,有异僧经行村落,日呼曰:‘卖富贵土!’人群嗤之。僧曰:‘贵不欲买,买富如何?’因引村叟,指山中产土穴,及去,发之,果备五色,灿若披锦。”这一段记载颇有传奇色彩,而紫砂的起源确与山间僧人有密切的关系。《阳羡茗壶系》记载的紫砂界公认的鼻祖供春,制壶之始,也是“窃仿老僧心匠”寺庙中的无名僧人造就了一代紫砂大师,也使紫砂五色土名扬天下。  在中国古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艺经数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门系统的中国传统技艺。在这过程中紫砂壶也被赋予了超越茶器本身的人文内涵,往往被制作者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元素,“招财进宝壶”也是如此。其以“方孔圆钱”与“三足金蟾”二大元素入壶,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了二者共同蕴含的“招财进宝臻佳瑞,合家无虑保安存”的人文诉求,升华了人们对吉祥生活向往追求的人文意境,是一款兼具审美价值和人文追求的紫砂作品。  关键词 招财进宝壶;
期刊
艺术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它是物质的表达,更是精神的体现。艺术与文化始终是相辅相成的,而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也取决于其所处的不同的自然现实条件、生活思维方式及传统信仰等。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制品中的杰出代表,紫砂壶的艺术创作历来都力求与生活的结合:一方面,紫砂壶的诞生得益于中国人的饮茶传统,所以它必须能够服务于茶事和生活;另一方面,紫砂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组成部分,它能否感染人心,得到情感相通的效果也尤
期刊
紫砂泥料颗粒小、透气性强,以其制成的紫砂壶特征鲜明,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使用日久,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茶叶的温、色、香、味都能被很好的保持。同时,紫砂泥又具有相当大好可塑性,历代制壶艺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自然生活浓缩到壶中,或付诸于形态、或提炼于情感内蕴,使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得以升华。由此可见,对于一把壶而言,内外兼修、形神俱佳,是十分重要的标准。紫砂“三友
期刊
紫砂壶是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紫砂壶以极大的包容之心,融合各家之长、汲取文化精髓,将中国陶瓷的境界发挥到了极致。紫砂壶是一种实用的生活茗具,也是一种艺术佳品,历来为文士藏家所追捧,自古就有“壶之精者莫过于阳羡”的美誉。  紫砂壶风格各异、变化无穷,自明代中期以来,历代能工巧匠不懈创造,使之成为我国陶瓷美术中艺术性极高的一个品种。同时,紫砂壶以造型作为最主要的载体,通过丰富
期刊
紫砂壶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和传承的手工艺品。宋代文人梅尧臣的《宛陵集》第十五卷《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膜寄茶》诗中就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词句,可见在宋代的时候,紫砂茶具就已经深得文人雅士的青睐。一把壶往往承载着丰富的艺术理解、思想情感和时代背景。它不仅是良好的实用茗具,更登入大雅之堂并在精神上给人带来美的熏陶。  紫砂壶艺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历代陶工的世代相承,是人们利用紫砂泥特有的性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