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2018年,因工作需要,我从高中调到初中工作,2019年8月开始承担初三三班的语文教学工作。通过查阅初二期末考试成绩,与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我对该班有了初步了解:语文学习基础差,在四个班级中成绩最低且差距很大,课堂纪律不佳。为了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除了认真备课,我提前一天利用自习课时间,从学习用品的准备、课堂纪律要求和预习任务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要求,目的是让学生们对语文课有一个端正的认识。
二、案例描述
第一节课学习《岳阳楼记》,主要任务是掌握重点字词,疏通大意。因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加之书下有较充分的注释,此环节整体进行得比较顺利。但当提问到某一男同学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沉默,没有声音。我温和地说道:“结合课下注释再看一看。”仍然是沉默,没有声音。为了缓解这种尴尬的气氛,我一边走一边鼓励说:“回答问题,声音要洪亮。”当我走近该同学,站在他身旁不到一米处时,我才看到他的嘴唇略略动了动,但仍然听不到他清晰的回答。为了鼓励他,我接着又说:“这个问题不难,再仔细看看文章和注释,你可以回答的。”几秒钟过去了,仍然沉默,没有回答……瞬间一股莫名之火直窜心头,我控制了自己的情绪,转而提问其他同学,问题很快解决了。提问、补充、师生互动一直持续,而那名同学却一直没出声。这堂课绝大部分学生回答问题积极主动,课堂氛围热烈有序,但我的心里却不轻松,目光时不时地会落到那个安安静静端坐却不发一言的男孩身上。
一下课,我第一时间向同学和班主任了解到这名学生的情况:他学习成绩不佳,课堂上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即使回答问题基本也是沉默或者声音极小;但在一次班级小品表演中却声音洪亮,表演得活灵活现。掌握了这些情况后我找到他。在我几次耐心地追问下,他终于用我勉强听得见的声音说:“不会,怕说错了。”那一瞬间我所有的不满情绪都消失了,这个孩子在课堂上该有多么怯懦,多么不自信啊!结合书下注释就可以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对他而言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大障碍……
三、案例反思
一个课下可以基本正常交流的学生,在课堂上却常常沉默,这不禁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多年来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虽然也遇到过学生不回答问题的情况,但那更多的是由于问题设置的难度与学生实际水平不相符造成的。在我的认知里,课堂提问后,学生可能回答得不准确、不全面,但绝不可能是一味沉默,而这位同学的反应颠覆了我的教学认知。
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点在哪里?如何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有收获?我们到底应构建什么样的课堂?我禁不住再次拿起新《课标》进行研读。其中提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作为教师,至少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反思。
其一,教师是否真正构建了科学民主开放的课堂?
课堂是师生围绕学习产生联系的主阵地。科学民主开放的课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收获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是师生和谐关系的最佳体现。要构建科学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认真备课,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只有有内容、有价值的课堂才能真正吸引孩子,让他们获得知识,获得成长并乐于投身其中,这样的课堂才可能称之为科学的课堂。初中教学更注重知识的基础性、手段的丰富性、环节的渐进性,教师要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状态,细化教学环节,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评价,树立积极、全面的教学评价观。评价直接影响过程。新《课标》指出,评价之目的在于弱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教师多给予学生鼓励性、包容性的评价,是构建民主开放课堂的必备条件。教师的课堂评价中除了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心灵成长等。想一想,该同学的沉默,固然有其学习基础和听课状态的主观因素,但也有课堂评价过于关注知识学习而产生压迫感的客观因素。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传递着要这样不要那样,这样是对的那样是错的。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开放的课堂,而是教师操控下的“一言堂”。在这样的课堂中,面对自信不足的学生,教师无论问多少遍,得到的大多都还是沉默。
构建真正科学民主开放的课堂,不是朝夕之功,需要时时牢记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
其二,教师是否真正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因家庭结构、所受教育和各自经历等因素的不同,呈现出具体的个体差异,使得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关注即关心、注意,是爱的表现。只有先爱学生,才可能发现他的特点,也只有发现他的独特之处,才可能为它寻找并提供适合的教育。
我与家长沟通后,了解到该同学是由于小时候回答问题错误受到过同学们的嘲笑和老师的批评,因而越来越不敢发言,成绩也越来越差。为了帮助该同学树立自信,克服胆怯的心理,我之后常常主动与他谈心,在走廊遇见时也先主动与他打招呼。一周之后,我与他做了一项约定:每天放学后录一段朗读音频发给我,要求声音洪亮。两周后,又改为每天发朗读视频的形式。每天一接到音频或视频,我都第一时间点评并予以鼓励,平时课堂上也不定时地提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他回答不上来时从不批评,而只要有一点点进步,我就及时予以肯定与鼓励。另外,在与班主任沟通后,他负责每天放学后检查灯与门窗是否关闭,目的是让他获得班级归属感。两个月过去了,他在课堂上已基本能正常回答问题了,虽然声音仍不是很大,但不再是一味地沉默了。
结合该同学的情况,对于如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认为:
首先,杜绝一刀切。作为教师,必须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有差异,无差生”的教学理念。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学习中来,在学习中积累知识,发展个性,提升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能力的层次梯度出发设计问题与任务,让学困生能接受、一般生可消化、优秀生吃得饱,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要简洁、规范,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多给学困生展示的平台与机会。
其次,对学生要充分鼓励与尊重。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应该给学困生充分的鼓励,及时发现他们学习中的微小进步,发掘其潜能,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有意识地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要因势利导,抓住學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鼓励学生。以该同学为例:以后在课堂提问时,遇到沉默的情况,我可以告诉他:“没关系,你就把这个问题当作你的一个小品彩排,可以出错。老师相信,你回答问题会和你演的小品一样优秀!”
最后,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在完成教学任务时,应该为学生保留足够发挥个性的空间,不要一言堂、满堂灌。上课时,教师应收放自如,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解放孩子的天性。对师生而言,课堂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平台,更是一个尽情发挥自我的舞台。这个舞台,需要教师的用心导演,更需要不同个性的“小演员们”倾情演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协作下,在和谐、生动的氛围下,完成教学目标。
作为高中老师,教学中除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外,还要注意调整自己对学生整体认知水平的定位。相较于高中学生而言,初中的学生更为稚嫩,他们的心智更不成熟,自我管理与自我调节能力也很欠缺,这些都需要教师用更多的爱心、耐心加以引导与帮助。虽然我们有时会感觉力不从心,但只要尽最大努力坚持去做,我们的付出就会有收获。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课堂教学,日日均有,但又天天常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需心怀敬畏,不断反思,不断提高,唯有此才能不负自己,不负弟子!
2018年,因工作需要,我从高中调到初中工作,2019年8月开始承担初三三班的语文教学工作。通过查阅初二期末考试成绩,与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我对该班有了初步了解:语文学习基础差,在四个班级中成绩最低且差距很大,课堂纪律不佳。为了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除了认真备课,我提前一天利用自习课时间,从学习用品的准备、课堂纪律要求和预习任务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要求,目的是让学生们对语文课有一个端正的认识。
二、案例描述
第一节课学习《岳阳楼记》,主要任务是掌握重点字词,疏通大意。因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加之书下有较充分的注释,此环节整体进行得比较顺利。但当提问到某一男同学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沉默,没有声音。我温和地说道:“结合课下注释再看一看。”仍然是沉默,没有声音。为了缓解这种尴尬的气氛,我一边走一边鼓励说:“回答问题,声音要洪亮。”当我走近该同学,站在他身旁不到一米处时,我才看到他的嘴唇略略动了动,但仍然听不到他清晰的回答。为了鼓励他,我接着又说:“这个问题不难,再仔细看看文章和注释,你可以回答的。”几秒钟过去了,仍然沉默,没有回答……瞬间一股莫名之火直窜心头,我控制了自己的情绪,转而提问其他同学,问题很快解决了。提问、补充、师生互动一直持续,而那名同学却一直没出声。这堂课绝大部分学生回答问题积极主动,课堂氛围热烈有序,但我的心里却不轻松,目光时不时地会落到那个安安静静端坐却不发一言的男孩身上。
一下课,我第一时间向同学和班主任了解到这名学生的情况:他学习成绩不佳,课堂上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即使回答问题基本也是沉默或者声音极小;但在一次班级小品表演中却声音洪亮,表演得活灵活现。掌握了这些情况后我找到他。在我几次耐心地追问下,他终于用我勉强听得见的声音说:“不会,怕说错了。”那一瞬间我所有的不满情绪都消失了,这个孩子在课堂上该有多么怯懦,多么不自信啊!结合书下注释就可以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对他而言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大障碍……
三、案例反思
一个课下可以基本正常交流的学生,在课堂上却常常沉默,这不禁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多年来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虽然也遇到过学生不回答问题的情况,但那更多的是由于问题设置的难度与学生实际水平不相符造成的。在我的认知里,课堂提问后,学生可能回答得不准确、不全面,但绝不可能是一味沉默,而这位同学的反应颠覆了我的教学认知。
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点在哪里?如何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有收获?我们到底应构建什么样的课堂?我禁不住再次拿起新《课标》进行研读。其中提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作为教师,至少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反思。
其一,教师是否真正构建了科学民主开放的课堂?
课堂是师生围绕学习产生联系的主阵地。科学民主开放的课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收获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是师生和谐关系的最佳体现。要构建科学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认真备课,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只有有内容、有价值的课堂才能真正吸引孩子,让他们获得知识,获得成长并乐于投身其中,这样的课堂才可能称之为科学的课堂。初中教学更注重知识的基础性、手段的丰富性、环节的渐进性,教师要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状态,细化教学环节,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评价,树立积极、全面的教学评价观。评价直接影响过程。新《课标》指出,评价之目的在于弱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教师多给予学生鼓励性、包容性的评价,是构建民主开放课堂的必备条件。教师的课堂评价中除了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心灵成长等。想一想,该同学的沉默,固然有其学习基础和听课状态的主观因素,但也有课堂评价过于关注知识学习而产生压迫感的客观因素。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传递着要这样不要那样,这样是对的那样是错的。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开放的课堂,而是教师操控下的“一言堂”。在这样的课堂中,面对自信不足的学生,教师无论问多少遍,得到的大多都还是沉默。
构建真正科学民主开放的课堂,不是朝夕之功,需要时时牢记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
其二,教师是否真正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因家庭结构、所受教育和各自经历等因素的不同,呈现出具体的个体差异,使得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关注即关心、注意,是爱的表现。只有先爱学生,才可能发现他的特点,也只有发现他的独特之处,才可能为它寻找并提供适合的教育。
我与家长沟通后,了解到该同学是由于小时候回答问题错误受到过同学们的嘲笑和老师的批评,因而越来越不敢发言,成绩也越来越差。为了帮助该同学树立自信,克服胆怯的心理,我之后常常主动与他谈心,在走廊遇见时也先主动与他打招呼。一周之后,我与他做了一项约定:每天放学后录一段朗读音频发给我,要求声音洪亮。两周后,又改为每天发朗读视频的形式。每天一接到音频或视频,我都第一时间点评并予以鼓励,平时课堂上也不定时地提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他回答不上来时从不批评,而只要有一点点进步,我就及时予以肯定与鼓励。另外,在与班主任沟通后,他负责每天放学后检查灯与门窗是否关闭,目的是让他获得班级归属感。两个月过去了,他在课堂上已基本能正常回答问题了,虽然声音仍不是很大,但不再是一味地沉默了。
结合该同学的情况,对于如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认为:
首先,杜绝一刀切。作为教师,必须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有差异,无差生”的教学理念。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学习中来,在学习中积累知识,发展个性,提升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能力的层次梯度出发设计问题与任务,让学困生能接受、一般生可消化、优秀生吃得饱,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要简洁、规范,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多给学困生展示的平台与机会。
其次,对学生要充分鼓励与尊重。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应该给学困生充分的鼓励,及时发现他们学习中的微小进步,发掘其潜能,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有意识地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要因势利导,抓住學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鼓励学生。以该同学为例:以后在课堂提问时,遇到沉默的情况,我可以告诉他:“没关系,你就把这个问题当作你的一个小品彩排,可以出错。老师相信,你回答问题会和你演的小品一样优秀!”
最后,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在完成教学任务时,应该为学生保留足够发挥个性的空间,不要一言堂、满堂灌。上课时,教师应收放自如,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解放孩子的天性。对师生而言,课堂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平台,更是一个尽情发挥自我的舞台。这个舞台,需要教师的用心导演,更需要不同个性的“小演员们”倾情演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协作下,在和谐、生动的氛围下,完成教学目标。
作为高中老师,教学中除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外,还要注意调整自己对学生整体认知水平的定位。相较于高中学生而言,初中的学生更为稚嫩,他们的心智更不成熟,自我管理与自我调节能力也很欠缺,这些都需要教师用更多的爱心、耐心加以引导与帮助。虽然我们有时会感觉力不从心,但只要尽最大努力坚持去做,我们的付出就会有收获。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课堂教学,日日均有,但又天天常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需心怀敬畏,不断反思,不断提高,唯有此才能不负自己,不负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