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x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学案导学”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均体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在实施“学案导学”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过程中,通过编制导学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等途径和方式能够有效体现和促进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学生主体地位;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师主导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7)18-0023-03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如何尊重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每一位教师在课改中需要面对且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当前“学案导学”和“小组合作”成为课改高效课堂两种流行的教学模式,是因为二者都能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本文就“学案导学”和“小组合作”教学实践中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进行一定的探讨。
  1通过编制导学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导学案,是指“教师通过对课标、教材、学情的深入研究,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制的用于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从该定义可以看出,导学案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需要结合学情,从学生的视角去设计,才能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学什么、怎么学。我在编制初中化学导学案时,一般设计了以下的板块: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练习和教学反思等。各个板块的设计突出的是学生怎么学,而不是教师怎么教。例如,在学习《化学式与化合价》时,学习目标之一就是用“能说出化学式的含义” 这样准确的描述,而不是用“教会学生知道化学式含义”这种行为主体是教师的语言。
  编制导学案,意在让学生利用导学案提前进行充分的预习。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板块,一般是通过留白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或略需思考就能解答。例如,在编制《氧气》一课的导学案时,我设计了氧气的色态味、溶解性和密度等填空,也设计了氧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反应都有哪些典型现象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并不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很快能够得出正确答案。但知识不仅是书本的结论,编制导学案的意图还在于,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究的欲望,为课堂合作探究奠定有益的心理氛围,为学生顺利生成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产生障碍的原因,多是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生疏造成的。因此,我们编制的导学案,应该目标指向明确,知识点和学习步骤都要明晰,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主动预习的愿望,教师通过批阅学生导学案,就会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知晓学生的预习中的困惑,在课堂“合作探究”环节中,教师就能有效地面对“学生主体”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引导,针对学情来精讲和释疑。
  2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義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师生单向或双向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充分融于课堂,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是一种具体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方式。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到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能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合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不能被动听讲当“知识的接收器”。因此在小组合作的具体操作中,需要考虑组内每个成员皆有任务、皆要主动参与合作,一个都不能少。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面向了全体学生。我想,小组合作首先要落实到人人有责,所以我按“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分好组后,再按组内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来布置不同的任务。结合学情,我们一般以6个人为一个小组,并基本按优、良、较差三个层次,分别确定1、2、3、4、5、6号,然后进行“马蹄形”的座位安排。设立组长一名,负责本组的全面事宜,并辅以副组长、记录员、小组发言人等等,让每个组员都有具体的事务,感受自己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主动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
  例如,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时,组长提前布置本组成员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让成员们都清楚接下来的探究活动需要他们去关注什么,做到有的放矢;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各项督促工作、并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在探究活动中,动手能力强的负责按步骤实验,心细观察能力强的负责记录现象……像这样,在探究中任务就落实到每个人。在交流讨论时,先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谈谈自己看到的“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一会儿就停止了”“碳酸钠和稀硫酸、稀盐酸反应都太快了”等直观现象,组长再组织组员们分析出现这些现象可能的原因,最后汇总成本组探究活动的结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合适的药品是大理石和稀盐酸”。整个过程,都落实了“学生主体”,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生成知识,每个组员都存在感十足,在探究过程中找到成就感,在合作中,提高了学习效率。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源自“组间竞争”。“组间竞争”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比如,在引入新课环节,我通常设计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比较简单的必答题目作为开胃菜,可以是必须识记的化学用语、新近学习的知识点等,让各组学生公开平等的进行“组间竞争”,这样可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如《盐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时,一上课,我即点名各组的6号同学同时在本组的小黑板上板书“金属活动性顺序”,随即安排各小组发言人进行互评,其余人员互相监督评价。这种“组间竞争”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并很快进入上课状态,以十分饱满的精神进入下一个环节。
  “组间竞争”还体现在交流讨论中。通常采用组间循环问答交流的模式,即每组负责一个主问题,各组轮流负责提问和答疑。这些主问题,一般在导学案中已经列出,各组在预习中已经探讨。课堂探究环节,两组互动时,其余组担任裁判和评委,也可以追问一些相关知识点。如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学习中,AB两组发言人进行“对大多数溶液而言,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哪些方法”的互动时,答疑者很顺利的给出答案。这时,教师诱导其他组提出疑问“为什么要加‘对大多数溶液而言’”的字样,于是负责答疑的同学习惯性地和组员快速讨论,圆满作答。这种“组间竞争”,不但强化了组内学生真刀实枪的讨论,还避免了被突击发问而不知所措的尴尬。有时为了增添“组间竞争”的紧张感,还引进了指定答疑的PK制,让竞争的两组分别指定对手组内某同学回答问题。这种方法,更有利于组间竞争,这种竞争,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学生主体主动参与课堂了,对知识点的掌握就更牢了。   3通过教师主导,进一步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学案导学”和“小组合作”都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其实同时也强调了“教师主导地位”。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只有教师主导做好了,才能进一步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学案导学”导的是学生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也体现的是教师主导。就导学案的本质来说,是教师精心备课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展现了教师“导”的思维路径。学生沿着教师的主导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就能顺利达成学习目标。当然,高质量的导学案应该立足更高,除了“导学习”,还要设计好“导思考”、“导合作”、“导总结”,不然“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要真正进一步实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不能仅仅满足做“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生活动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在导学案编制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主体,精心引导,才能让学生顺利达成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也离不开教师的“导”,否则学生的交流讨论将信马由缰,偏离学习主线。而导学案具体的提出了学习要求、划定了学习范围、指导了学习方法,还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很好的充当了小组合作讨论的牵马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探究时间留给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尤其是小组围绕导学案进行交流讨论时,教师更要深入小组,耐心听取小组成员发言,一旦发现他们的思路不对或组内不足以解决问题时,就应该通过发问、答疑和指示等方法来及时引导。比如在探究“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时,我发现有一组学生忽略了纯净物的限定作用,于是及时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问他们“O2和O3是否是同一种物质?”“将二者混在一起进行检测,含有几种元素?”结果他们恍然大悟,顺利生成了知识。可见,学生讨论时,教师及时引导比直接纠正答案的做法更有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自己生成知识,而且能启发学生在今后讨论中更细心。可见,教师主导有方,就能促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实现,课堂效果自然高效。
  总之,课堂教学实践中,在教师主导下,“学案导学”与“小组合作”是体现和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两种常见教学模式,但模式并非万能,切不可唯模式而课改。只有将“学生主體地位”根植于心,具体指导落实我们的教学行为,才能避免“学案练习册化”和“小组合作形式化”的“假性课改”,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真正高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延彬.导学案的编写与应用[J].2010.
  [3]王涛斌.导学案在初中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应用研究[EB/OL](彭州市教育科研网)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人们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如果直接应用已有知识不能或不易解答该问题,往往会将需要解答的问题不断转化形式,把它归结为能够解答或比较容易解答的问题,最终使原问题得到解答。实践证明,学生如果能较好的运用转化思想能力,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转化思想;数学素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期刊
【摘 要】小学班主任作为贯彻落实学校教育方针、协调组织班级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切实做好班主任工作对小学教育工作有序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切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视角论述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得到了体现,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传统单一式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今天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课标助力营造出一个高效真切的课堂,推崇尝试、发现错误、再次尝试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对一些错误避而远之,其实有时候错误的出现反而可以当做数学教学的推手,对错误进行大胆的尝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错误的认知能力。本文探讨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实现卓越课堂,就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采取必要的措施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在教授数学课程时,可以利用图形与符号的转变,把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带入课堂,同时让学生积极实践,增加他们的实践能力。整合课堂内容,创新使用教材的方法,制定最优教学方案,体现以生为本,打造卓越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想象力;思维能力;兴趣  【中图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儿童公共户外游乐设施进行探究,从儿童行为和心理对儿童游乐设施的设计原则进行归纳。将传统的游乐项目进行再分析,提炼传统游乐项目发展和演变的重要依据,希望对儿童户外公共游乐空间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引起人们对儿童户外游乐设施设计更多的关注,营造寓教于乐,更有利儿童身心发育的活动场所。  【关键词】儿童;公共游乐;原则;户外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理念为新时期的教育者指明了方向,要求其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运用新颖、高效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当然,核心素养理念除了适用于教学工作以外,也同样适用于班级管理工作,能够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下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推动优秀班集体的建立。本文立足于小学班主任的角度,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重点分析和研究了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
期刊
【摘要】初中是一个学习物理的启蒙阶段,然而,有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却存在一些方法上的问题,导致这部分学生一开始就对学习物理失去了信心,希望本篇文章能够给找不到方法的学生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法指导;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7)18-0055-02  初中物理是一门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以小学数学口算教学措施分析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现实意义为主要依据,从不间断训练、激发口算练习兴趣、培养优良的口算习惯这几点进行分析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为其之后学习难度更大的数学知识做铺垫。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6-0241-
期刊
【摘要】数学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要的基础课程,“互联网+”引入数学课,丰富了教学模式,为传统教学带来了生机,提高了教学效率,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互联网+”的运用上,我们要找准它与数学课的契合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实现数学课的信息化、科学化、人性化。  【关键词】互联网+;策略;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对口升学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桥梁和纽带,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中等职业教育对口升学教育的需求,许多学校纷纷推出专业课程以培养专业性人才。钳工技能课程是机械专业的重要课程,提高机械专业对口升学钳工技能训练水平是钳工技能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要求。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完善,在钳工技能训练过程中,采用“一二三法则、领会六要法、遵循七大原则和完成好三大任务”的训练策略,能有效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