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贸易对两岸制造业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

来源 :财经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niao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30年来,两岸贸易的逐步深入发展对两岸收入水平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制造业行业工资差距逐步缩小。本文通过剖析贸易影响工资收入的机制,认为两岸相互的进出口会由于商品价格机制、技术进步机制的作用以及两岸货币汇率和贸易流量的变化而促使两岸工资差距缩小。利用统计数据检验表明,两岸贸易(主要是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对两岸制造业工资差距缩小存在正向影响。因此,进一步加强两岸经贸合作有利于提升两岸人们的福利。
  【关键词】两岸贸易 制造业工资 技术进步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2)03-002-06
  一、引 言
  在过去30年中,两岸经贸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过程。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两岸贸易总额为0.5亿美元,2008年为1292.2亿美元,2011年达到了1600.3亿美元,33年间两岸贸易额增长了3200倍。自2005年以来,大陆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与最主要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台湾也成为大陆排名在第五位左右的主要贸易伙伴。
  随着两岸经贸交往活动的频繁与贸易规模的扩大,两岸的经济发展差距与收入差距日趋缩小。从整体收入来看,1990年台湾人均年收入近8000美元,而同年大陆人均收入只有300美元,两者相差约26倍。到2005年,台湾人均年收入约为15000美元,大陆人均年收入约为1700美元,人均年收入名义上差距缩小到约8倍,若按购买力平价估计,两岸实际收入差距可能缩小到4-5倍。2008年台湾人均收入增长至17520美元,而大陆则增长到了2520美元,增长速度快于台湾,两岸名义收入差距已缩小到6倍,若以东部沿海省份如上海、浙江、江苏、广东来比较,则差距更小。由此可见,两岸贸易的迅速发展与收入差距的不断缩小是同步的,这与两岸经济发展的总体状态和速度有关,但两岸贸易的发展对两岸要素收入变动的影响不可忽视。当前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已正式生效,两岸贸易面临更好的发展机遇,本文拟集中探讨两岸贸易往来对两岸劳动者工资报酬的影响。
  贸易如何影响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现有的研究在三个层次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一是新古典贸易理论从国家间的分工模式和比较优势角度,通过Stolper-Samulson定理总结了出口贸易会提高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报酬。因此,对于劳动力相对富裕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出口贸易会提高劳动力的报酬。Meller(1995)对智利[1]、Bernard(1995)[2]对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的研究表明贸易促使这些国家收入提高。Ashok Parikh&Miyuki Shibata (2004) 对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64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表明贸易自由化缩小了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扩大了非洲地区国家间的经济差距[3]。二是从微观企业层面讨论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要素报酬差异。Bernard和Jensen(1995)采用美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发现出口企业往往需要具有先天的出口竞争优势以应对国际市场进入阻碍所带来的沉没成本,尤其是拥有比国内企业更高的生产率,因而有能力为员工支付更高的工资,从而产生“工资溢价”现象[4]。三是从贸易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角度,认为贸易往往导致技术扩散和技术模仿,那些出口有利的部门会增加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从而导致要素偏向或部门偏向的技术进步,促使技术工人收入上升。从一国内部来看,贸易的技术扩散效应可能使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收入差距扩大。例如Beyer (1999)对智利的经验研究[5]、Green &Dickerson(2001)对巴西的经验研究[6]、Goldberg&Pavicnik(2007)对阿根廷、巴西、智利的经验研究 [7]、王云飞(2008)[8]、祝树金等(2009)[9]对中国的经验分析,均认为贸易的发展导致了这些发展中国家内部工资差距的扩大。一些学者针对发达国家的研究,如Sachs和Shatz (1994) [10]、Leamer(1996) [11]等通过对美国行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贸易同样扩大了美国国内的工资差距。若从开展贸易的双方来看,贸易可能促使技术存在差距的双方工资差距缩小。
  上述三条研究思路表明贸易产生的价格效应、生产率效应和技术扩散效应对发展中国家劳动者报酬存在正向影响。但是不难发现,上述实证研究主要考察的是制成品贸易,贸易使得制造业行业易于产生生产率效应和技术扩散效应,而且贸易往往带动直接投资的发展,它们共同作用对贸易部门以及整体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都有积极作用。从两岸贸易额来看,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台湾则是大陆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从两岸贸易商品结构来看,大陆自台进口商品以生产资料、加工层次较高中下游工业产品为主,而对台出口商品则以农工原料及半成品为主,两岸贸易结构上的互补性在不断增强。因此,两岸经贸往来对两岸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关注两岸经贸往来对两岸工资及福利效应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描述两岸经贸发展与工资收入现状,剖析贸易影响工资收入的机制,并运用经验数据进行检验。下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描述两岸经贸往来与工资差距的演变,第三部分进行理论分析,第四部分为实证检验,第五部分为政策建议。
  二、两岸经贸往来与工资差距演变
  (一)两岸贸易发展状况
  两岸经贸交流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目前已成为两岸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和两岸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形式。近年来两岸经贸发展态势向好,双边贸易2006年突破1000亿美元。即使遭遇全球性经济危机,2009年两岸贸易额也超过了千亿美元。大陆海关统计,2009年中国大陆与台湾双边贸易额为1062.28亿美元;但大陆对台湾逆差有652.18亿美元,见表1。2010年两岸双边贸易额达到1453.7亿美元,同比上升36.9%,大陆对台湾的逆差也上升到860.1亿美元。   通常情况下,本币贬值将促进出口,抑制进口,而本币升值将增加进口,抑制出口。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汇率变化对贸易的影响只是对贸易流量而非贸易额,本币贬值可以增加出口量,从而刺激国内经济的增长并增加就业,满足一定的条件之后也可以改善国际收支,但是能否增加出口外汇收入还要看国外对出口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我们这里讨论的主要不是关于汇率变动对两岸贸易的影响,侧重点在于汇率变动通过贸易渠道对两岸收入差距的影响。
  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近年来台湾汇率基本稳定,相对于人民币而言则居于贬值趋势。就此来看,大陆将进一步增加对台湾地区的商品进口,台湾对大陆市场的依赖性将进一步增强。由于贸易引致的经济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等原因,两岸工资差距也将产生变动。
  同时,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设(或称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认为贸易部门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同时也提高了该部门的工资,并强调了生产力增长在决定实际汇率中的作用。巴萨效应认为两国的劳动生产力之差决定了两国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相对价格之差。经历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必然伴随着实际汇率的升值。该理论在解释富国工资为什么高,穷国工资为何低等方面起到了核心作用。
  汇率变动涉及到两国(地区)间资产(财富)的重估。而目前祖国大陆和台湾整体经济实力差距逐渐缩小,人民币在继续小幅度升值,则大陆实际工资的增长速度将远快于名义工资的增长幅度,两岸工资差距也将进一步减少。
  (四)引力机制
  贸易引力模型(trade gravity model)可以用来描述两国间出口与两国间产出或收入的关系,即两国(地区)之间的双边贸易额与这两国或地区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者间的空间距离成反比。学者们常用类似的贸易引力模型说明部门内贸易流量与流向的决定因素。其基本方程:
  (1)
  其中, 表示出口国 对进口国 的出口; 为常数项; 表示国家 的GDP, 表示国家 的GDP, 表示两国的空间距离,常用两国(地区)首都或者经济重心之间的距离来表示。
  方程中,GDP反映一国经济规模,两国(地区)双边贸易同两国(地区)GDP存在正相关关系。通常情况下,一国从另一个国的进口存在如下倾向:GDP越高,进口量越大,总的贸易水平就越高。由此推导,随着祖国大陆经济水平逐渐提升,祖国大陆从台湾地区进口量会进一步增加。引力模型在被用来研究国际贸易双边流量后,大量的学者使用了不完全相同的因变量来解释贸易流量,如GNP或GDP、人口、人均收入、距离等,由此也能解释贸易与人均收入的关系。而人均收入的变化,其实也反映出工资差距的变动情况。
  四、两岸贸易与两岸工资变动的实证分析
  
  针对上述的理论分析,我们对两岸贸易通过各种机制对两岸工资变动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检验。从目前的现状看,两岸贸易主要表现为台湾对大陆较高的出口依存度,而且出口的主要是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制造业产品,也有一些农产品。这里为检验方便,仅考察制造业收入,选择大陆制造业行业年均工资作为被解释变量,运用时间序列数据检验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与直接投资对大陆制造业工资的影响。众多研究表明当总产出增加、技术进步、行业资本密集度提高均有利于工资的上升,因此忽视这些变量会导致估计有误,因此本文同时选择这些变量作为解释变量。
  各变量设定及其含义见表3,本文研究的时段为1993-2009年共17年,台湾出口与投资数据部分根据大陆海关统计数据整理,其它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台湾统计年鉴》与《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本文利用软件Eviews 6.0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发现在一阶差分后各序列ADF检验都是平稳的,因而进行估计其结果将是有效的,回归方程及结果如下。
  
  从回归结果来看,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对大陆制造业行业工资的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有研究表明两岸贸易目前已呈现具有互补性的良好发展状态,因此台湾向大陆出口带动了大陆相关产业的发展,由于来自台湾的产品很大程度上是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业产品,加之人民币升值因素,因而既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也有利于降低成本,从而有利于增加工人的收入。来自台湾的投资对大陆制造业工资也产生了正向的影响,但结果不够显著。台商投资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早期对劳动力收入的提高有积极作用,但19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成本上升、产业面临转型等问题出现,劳动力收入上升受到阻力,因而台资的影响可能并非线性的。
  从其它三个变量来看,估计系数均为正,且统计量较为显著,表明总产出增加、技术进步、行业资本密集度提高均有利于制造业行业工资的上升,这与大多数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两岸贸易,主要是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对大陆制造业行业工资的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由于大陆工资增长率更高,因而两岸贸易对促进两岸工资差距缩小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传统的贸易理论,两岸贸易会引起两岸产品价格变化,进而影响到生产产品的劳动力工资变化。同时,由于贸易是技术扩散和技术模仿的重要途径,许多研究表明贸易带来要素偏向型或部门偏向型的技术进步,在大陆与台湾的两岸贸易中,台湾作为技术溢出方对大陆的技术溢出也有利于大陆的制造业部门提高技术水平和改善要素结构,从而提高工资水平。需要指出的,两岸贸易对台湾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也起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台湾对大陆的外贸依存度十分高。因此,两岸贸易的发展有利于两岸福利的共同提高。
  近年来,两岸经贸往来日趋深化。我们预计,两岸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将成为近几年乃至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必然趋势。为进一步推进两岸经贸发展,提升两岸共同福利,首先,两岸应该共同创造优良的贸易和投资环境。良好的经贸环境有益于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经贸交流以及合作水平的提高。其次,要建立、健全经贸沟通协调机制。目前,两岸“三通”虽然全面实现,但仍存在一些阻碍。在通商方面,大陆产品输台受到诸多歧视性的限制,许多大陆较具优势并且台湾迫切需要的商品不能进入台湾;大陆的企业向台湾投资仍存在诸多障碍,必要的商务机构也不能在台设立。这种非对称的“三通”,制约了两岸经贸发展。未来要以ECFA的运行为契机,真正落实“三通”,促进两岸经贸深入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两岸居民的贸易利得和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
  [1]Meller, P.. Chilean Export Growth, 1970-1990:An Assessment[R]. In: Helleiner, G. (Ed.), Manufacturing for Export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 Routledge, London, 1995, 21-53.
  [2]Bernard, A.B. Exporters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Mexico: Production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R]. Mimeo, MIT, Boston, 1995.
  [3]Ashok Parikh, Miyuki Shibata. Does trade Liberalization Accelerate Convergence in Per Capita Incom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4,15.
  [4]Bernard, A.B. and J.B. Jensen. Exporters, Jobs and Wages in U.S. Manufacturing: 1976-1987[R].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Microeconomics,1995, 67-119.
  [5]Beyer, H., Rojas, P. and Vergara, R.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Wage Inequality[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9,59.
  [6]Green, Francis, Andy Dickerscrn. A Picture of Wage Inequality and the Allocation of Labor through a Period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The Case of Brazil[J]. World Development, 2001, 29(11).
  [7]Goldberg, P. K. and Pavicnik, N.. Distributional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7, 45(1).
  [8]王云飞. 我国贸易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J]. 财贸研究, 2008(5).
  [9]祝树金,邓丽东.经济全球化、劳动力转移与我国沿海—内陆地区工资差距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9.3 86-90
  [10]Sachs, Jeffrey D. and Shatz, Howard J. Trade and Jobs in U. S Manufacturing[J].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994,25(1), pp.1-84.
  [11]Leamer, E. Wage Inequality from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Theory and Country Experience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 1996, 86(2), pp. 309-314.
  [12]刘青.两岸贸易对两岸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8.
  [13]Jones , R. W. , and J . A. Scheinkman. The Relevance of Two Sector Production Model in Trade Theroy[J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7, Vol (9) :21-34.
  [14] 袁冬梅.对外贸易对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10.
  [15]Acemoglu, D.. Factor Prices and Technical Change: From Induced Innovations to Recent Debates. MIT (http//econ-www.mit.edufacultydownload_pdf.), October, 2002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股东短期利益压力的视角,以沪深两市2003年至2009年间的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就管理者短视偏差与企业短期投资间的关系及其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业绩水平和财务困境的影响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管理者短视偏差越大,企业短期投资水平越高;管理者短视偏差越大,企业短期投资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业绩水平的削弱作用越强,意味着管理者短视偏差企业进行的短期投资降低了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业绩
期刊
提要: 本文以1996-2010年我国企业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成本的面板数据,并结合国际大宗商品和国际原油价格,利用动态面板的系统GMM估计方法,对国内成本推动型通胀的影响因素从传导机制、地区差异等方面做了深入的探索性研究。其研究发现,1996-2010年间劳动力工资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是推动国内通胀的两大重要成本因素;其中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主要通过企业生产要素价格推高我国通胀,但国际油价也会通过企业劳动
期刊
摘要:中国版“CDS”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自问世以来受到诸多关注,但是新产品的交易量却并不活跃,其风险缓释机制、风险缓释效果亦有待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由于国内市场交易数据欠缺和不足,文章对13家美国银行的年度面板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使用并不直接表现出风险加权资产及整体银行风险的下降,而是表现为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银行可以发放更多的贷款,并得出在剔除了过度投机因素后银行可增加约63%
期刊
摘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完善我国税制的一个重要举措,确定各个产业部门改征增值税后的税率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可以评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不同税率的选择对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政策模拟的结果显示,目前正在实施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方案权衡了对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的影响,是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小的稳健选择。  关键词: 营业税;增值税;税率;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中图
期刊
摘要:基于XBRL财务报告元素的角度,构建了由总体鉴证目标(XBRL财务报告真实恰当地反映了企业的经济事实或者纸质报告)、具体鉴证目标(XBRL财务报告的合规性和可靠性)和管理层认定组成的XBRL环境下财务报告的鉴证框架,并对XBRL财务报告进行了鉴证,发现在XBRL财务呈报中出现了违反基本元素标记的完整性和元素数据的金额准确性等的错报。在XBRL财务报告的推进过程中需要贯彻实施通用分类标准,加快
期刊
[摘要]: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财政支出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联及财政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影响。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和时间的双维度上对我国30个省市1998-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⑴财政支出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⑵财政支出对相邻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具有空间溢出效应;⑶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呈现出“西高东低
期刊
摘 要:基于双重差分法,笔者对西部地区油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证的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估,以单位产值能耗、污染排放量和人均资源税收入作为政策效果变量,实证研究表明,油气从价税改革促使西部地区单位产出能耗相对于样本均值下降了7.90~8.55个百分点,污染排放量减少约1556吨,人均资源税收入相对于样本均值增加了2.74~3.03个百分点,通过采用不同处理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以上结论仍然成立,本
期刊
摘要:以2007-200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会计稳健性和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以及国有所有权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与权益资本成本负相关,而国有所有权则削弱了会计稳健性在降低权益资本成本方面的作用。  关键字:会计稳健性;权益资本成本;国有产权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M  State Ownership,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nd
期刊
摘要:基于新产品研发团队这一临时性组织情境,探讨团队断裂带对新产品研发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尤其是团队快速信任和知识转移渠道在其中的情境机制。通过选取本土企业内98个新产品研发团队的团队领导-团队成员配对样本,运用层级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团队断裂带与新产品研发团队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字型关系,团队快速信任和知识转移渠道均显著调节这一非线性关系。即在团队快速信任水平越高或知识转移
期刊
摘要:基于2000~201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计量模型考察了产业结构引致的城镇化效应。研究发现,第三产业份额的估计参数显著为正,说明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城镇化效应是存在的。同时,这种效应对于处于不同分位数上的地区有较大差异:第三产业份额适中的省(市、自治区),城镇化效应最为明显;第三产业份额相对过高或过低的省(市、自治区),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城镇化效应较弱,估计参数呈现“两头小、中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