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材的整合策略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2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依据课标,整合教材,把握教学的准度
  课程标准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提出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四条要求。课标的要求表明通过本专题的历史教学,让学生了解现代中国的外交发展演变,使学生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整体的角度来审视外交的作用、意义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分析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方针经历了由“一边倒”到“一条线”再到“不结盟”一脉相承的调整变化。人民版教材针对此做了三课的编排:“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外交关系的突破”和“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而人教版教材则只做了两课的编排:“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其“开创外交新局面”包括了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和新时期外交的内容。相形之下,人民版教材的编排把新中国外交分为三个阶段教学能准确地扣准课标,能较好地把握本专题的主旨与主线,即围绕“维护国家利益”在不同时期实施的外交方针与取得的外交活动,进而体会合作、和平与和谐的价值。
  二、运用史观,整合教材,提升教学的高度
  人教版教材在专题顺序的设置上突出了全球化史观。《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前一专题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后一专题是《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其编排充分体现了当今中国与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更说明了外交是政治的延续,是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人教版教材的这一编排也充分地体现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对新中国外交的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再到“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的演变历程,相应的新中国的外交方针也经历了由“一边倒”到“一条线”再到“不结盟”三个时期的调整。建国初期,在两极格局之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和包围的政策,中国为维护国家利益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三世界的发展和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积极地发展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关系,实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并逐步改善同西方大国的关系,开创了外交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重新调整外交战略,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方针并积极地开展多边外交,对外关系取得了新突破。人民版教材按中国史和世界史分编的方式,不如人教版上升到专题的编排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大历史观的形成。
  三、针对学情,整合教材,拓展教学的广度
  即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整合教材,找出学生的兴趣点。如对高一新生来说,他们学习的目的性不强,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教学的趣味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驱动力。在《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学中可结合两本教材的行文、史料、图表、图片等内容找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知识,介绍新中国外交活动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增强历史的生动感和鲜活感,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历史。如“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教学中可综合运用人教版教材中的图片“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议通过的场景”和人民版教材中的图片《乔的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而对高三学生来说,则应建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提高历史素养,注重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如围绕中美、中日或中俄关系的复习,应综合人民版、人教版教材的内容,并适当地补充相关史料,以帮助学生认识外交政策与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的关系,增强其历史洞察力。
  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整合教材,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如笔者在讲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时,设计了“什么是外交”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有的说“外交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的说“外交是指引国家间和谐的路标、合作的纽带”,有的说“外交是强者的喜剧,是弱者的悲剧”,有的说“外交是消灭战争、维护和平的最好方法,也是引起战争的最快途径”等。最后教师总结:外交是国家以和平的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可以使人领略到外交的智慧与谋略、机遇与胆识、灵活与变通、惊险与刺激;可使人领略到合作、互利、共赢的价值。由此引领学生思考、整合所学知识并升华本专题的主题,较好地达成了历史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针对学生的关注点整合教材,以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并拓展教学的广度。如从不同教材专题顺序的处理,可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点,从而打通中外关联、纵横联系,实现知识的体系化,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系统地认识历史、获得丰富的历史情感和历史思维。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小学英语语音教学是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主题语境中融入语音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语音知识的同时发展听力能力和阅读能力。文章将结合上海(深圳)牛津版教材(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的一节语音课,探究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与主题语境有机融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主题语境;语音教学;自然拼读法  【作者
It is always quite interesting straining to figure out what the author was trying to say in the books. It had made me look into corners and dim alleys, searching from word to word, sentence to sentenc
【摘要】外国语教材在译释生词的时候,常常将两个或多个外文单词对译为汉语中的同一个词语,这种同译方式极易导致学生在使用时产生偏误。本文对这类同译词产生的原因进行归类分析,大体可总结为词汇本身的原因、民族文化的差异、翻译的影响以及母语和目的语负迁移这几方面原因。  【关键词】外国语教材;同译词;词汇注释  【作者简介】金美辰,北京语言大学。  一、引言  外国语教材在译释生词的时候,常常将两个或多个外
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设计导语没有固定格式,不同内容、不同特点要选用不同的方式,只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行了。一般说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 成语导入法。  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的财富,它概括性强,寓意深刻。适当引用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中国古代史教学而言,可以引用的成语不下几十处。牧野之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a growing number of researches of L2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These studies suggest a few major factors in L2 reading through reviewing and laying out some
【摘要】近年来,语言评价素养受到了国内语言测评界的高度关注,但国内关于中小学英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的研究匮乏。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评价素养还比较低。《中小学英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参考框架》(2019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一书在对国外语言评价素养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小学英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的定义,构建了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参考框架,填补了基础教育英语教师语言评价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充分肯定多媒体正向功能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多媒体在很多方面已禁锢了我们的思维,教师或学生都过多地依赖多媒体。其实,多媒体技术应该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教学的魅力。毕竟,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很多思想应该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对话中生成、升华。笔者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多以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时间
【摘要】It-clefts和What-clefts是英语句型中特殊且重要的结构。教师能否准确理解这一结构以及能否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这一结构。本研究是在认知视角下对It-clefts和What-clefts结构的研究,将以British Compon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rpus of English (ICE-GB)语料库里不同类别文本中的I
【摘要】写作教学担负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双重任务,本文结合笔者执教的一節写作课,通过以读促写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途径,阐述了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如何实现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品质;以读促写;英语写作  一、引言  写作是人们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写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情感的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发现,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笔者在听一些公开课时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用幻灯片打出设计好的问题,然后提问。当某位同学的回答离答案较远时,教师眉头马上皱起来:“这位同学,你先坐下想想。”又叫另一位同学回答,这位同学就会很乖巧地换一个角度回答,如此吻合教师事先预设的答案时,教师就会大加赞赏:“这位同学回答得很棒,其他同学还有补充的吗?”其他的同学也都领会教师的意图,沿着教师暗示的方向,争着回答,气氛显得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