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教育中的教育智慧

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anna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目前基础教育工作者十分注重智慧性的开展教学工作。高校教师相比之下则较少探讨教育智慧,对教育智慧的重视不够。但是高校教师的结构特点决定了要提倡和引导教师注重教育智慧;第二课堂的开展要求高校教师具备灵动的教育智慧。要想成为智慧型的高校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灵活应用本专业知识的能力,必须对正确理解高等教育职业的性质,必须对学生有真诚的爱心,必须善于反思和总结。
  【关键词】高校 教育 智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2-00-02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国内深入展开,使得中小学教育的目标更多地注重学习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也使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开始认真的反思“教育”与“教书”的区别,更有不少基础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教育过程中倡导“教育智慧”的重要性。“教育是智者的事业”[1],“教育呼唤智慧和幸福的回归”[2],我们可喜的看到,在各大杂志上中小学教师对于教育实践中教育智慧的见解颇丰,可见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的理解日趋成熟。
  2009年11月21日——22日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召开了“石河子大学——新疆中小学教育联盟”协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报告为“凝聚校长智慧,共创教育未来”,来自新疆各大中小学的校长与来自国内和新疆省的教育专家共同探讨了目前基础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把教育实践中“教育智慧”的重要性进行了多方探讨。天津师范大学张连生教授还做了题为“经验分享:教育实践中的教育智慧”的专题讲座。给广大中小学校长及教师代表以极大的启发。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师,参加完这次协作会议不禁深有感触:基础教育工作者都可以这样重视教育智慧,理解教育的内涵,难道高等教育就可以轻视教育智慧吗?为什么我们在杂志上很少甚至几乎没有看到高校教师对于教育智慧的理解和探讨?是什么原因限制了高等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反思?
  “智”乃日有所知,即每天都要有新的知识,新的想法;“慧”乃每日打扫心灵之尘埃,即每天都要反思自己的言行。这是“智慧”的字面含义。教育不仅需要学识辅佐,而且更需要智慧灼照; 不仅需要勤奋支持, 而且更需要以智慧统领。因此,毋庸置疑,高等教育同样也离不开教育智慧。然而,由于组织和管理模式的不同,高等教育的授课老师不需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不需要关注学生的言行,往往下课就离开课堂,真个教学过程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而学生的思想德育工作是交给辅导员老师或者班主任去负责的,这样的管理模式使得教师对于教育方法和教育过程的重视不够,更谈不上注重教育中的智慧。教育因是思想启迪思想,智慧启迪智慧,所以,要想绽放文明之花就得有文明的藤蔓, 要想结出智慧之果就得有智慧的树枝。本文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探讨高等教育中教育智慧的必要性及具体体现。
  
  1 高等教育倡导教育智慧的必要性
  
  1.1 高效教师的结构特点决定了需要提倡和引导教师注重教育智慧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教师队伍强调高学历,高科研水平,而忽略了教师是否受过专业的教育培训。很过教师虽然有博士、硕士甚至双博士学历,但是他们很多是专业的文科或者理科出身,并没有师范专业教育的背景,这就使得他们知识根底深厚但是教育技巧缺乏,对于教育的理解认识不够,很多高校教师仅仅把课堂教学作为传授知识的阵地,而忽略了育人的环节。知识是人类几千年认知活动的成果,它纵向跨越时空,横向穿越认知活动的各个领域,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因此,高等教育必须把知识传递下去,以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的繁衍生息。从这一点看,知识是既存的有待认识的客观真理,与个人无关,更与生命无关,它是价值中立的。现代教育奉行的就是这种知识观,可是,当知识进入教育过程,就必然与人发生联系,中国在漫长的教育发展历程中,儒家文化一直是教育发展的主流.儒家文化所提倡的教师权威根深蒂固,“师道尊严”、“贵师重傅”、“天地君亲师”等提倡教师绝对权威的概念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不利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在教学方法上,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注重授课的基本技能技巧,单纯采用讲授法,课堂上没有互动,课下没有交流,造成师生关系的割裂;在认识上,部分教师认为教师的任务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知识传授完毕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忽略了师生间的交往。教师不是作为一个主体与其他主体交往,而是扮演一个完成任务的角色.与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距离,只关注学生的学习,忽视其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于是,现代高等教育就在这种知识观下,培育出了残疾的生命:书呆子现象、硫酸泼熊事件、自杀和杀人事件等等[3]。因此从这一点来看,高校教师的组成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在教育实践中基本技能和教育智慧的缺乏,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关注学习的过程,注重利用课堂时间不仅传授获取知识的技巧更注重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和完善的性格,是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而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和抵触从而被动学习、应付式的学习。高校教师要做到这些,必须具备足够的教育智慧,以应对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性格特点、不同价值观念的学生。
  1.2 第二课堂的多变性需要教师具备灵动的教育智慧
  目前我国的高等学校大多都在共青团的组织下,开展了一系列的社团、组织等第二课堂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某些担任领导的学生也因此获得了组织和协调能力的培养,这是我国高校管理中的一个亮点。但是,第二课堂的内容繁杂,形式多样,使得负责管理学生工作的老师必须具备足够技能引导学生各种活动的开展,并且以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为目标,在日常的小事中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第二课堂的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更近,也更容易在学生面前展示真实的自我,比如:负责舞蹈社团的老师,除了领导学生排练参加晚会演出,演出后还会经常与学生一起就餐,甚至到外地演出时还会与学生同住,已经深入到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随时都有可能处理一些突发事件,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各方面的修养,具备足够的智慧,时时刻刻认清自己教师的身份,否则,会给学生带来很多不良的引导。比如有些老师因为与社团的学生很熟,就经常利用学生帮助他办理一些个人私事,甚至经常纠集一帮学生喝酒。这些都助长了一股不良的风气,使教师的形象受损,同时也使学生内心深处产生了对教师的不尊重和轻视。
  高校第二课堂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视,第二课堂灵活多变的形式,对从事这一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必须有足够高的修养和素质,并高度重视教育过程中教育智慧的应用,以正确的舆论和思想引领学生,以诚挚的真情实感感染学生,以艺术的工作方法影响学生。
  
  2 高校教师如何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2.1 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灵活应用本专业知识的能力是智慧型教师的基本条件
  “必须把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带给学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著名的力学专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钱伟长对高等教育的目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与中国高等教育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具有较为明确的分类,教育系统与职业系统是相通的,以培养从事“专业(profession)”工作的“专业人才(professionals)”为目标,这是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发展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也日趋与西方发达国家靠近。
  这就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本专业的基础及最前沿知识有系统全面的认识,才能在教学组织中灵活的安排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引导学生热爱学习,首先自己要善于学习、吸纳。想成为智者就应用全世界的优秀文明来武装自己的大脑。知无际涯, 海不扬波。读书不仅仅可以促进你头脑思维的进程,它还会给你保证, 树立你的自信心, 使你的个性更真实,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教师对于本专业的知识认识不够,或者一知半解,何谈能灵活地把握教学内容,把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带给学生?如何培养“专业人才”?
  教育是一个需要沉静操守和不断阅读的职业,纵观中外的优秀高等教育家,无一不是坚持不断探索,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建树的专家学者。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在招聘教师时,比较注重教师的学历和职称,这也体现了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各大学科的科学认识也突飞猛进,知识是在不断更新的,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不断学习,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以便将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高等教育中的教学智慧一定是建立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上的,没有了专业知识作为营养,智慧只是空谈。
  2.2 对高等教育职业的正确理解是智慧型老师的必要条件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而且,这里说的人是我们社会的未来,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是数以亿万计的群体。对人的教育,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内容极其复杂多样,引领这样一个无与伦比的工程的,是人的思想。一名教育工作者,某种意义上就是思想的引领者,学校是文明的传习所,是精神的滋生地,是知识的大校场,高校更是如此。不论在何时承担此任务的是老师。虽说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但教师应“在他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卢梭)。所以,教育不仅需要学识辅佐,而且更需要智慧灼照;不仅需要勤奋支持,而且更需要以智慧统领。
  高校教师只有深刻体会到教育事业的真正含义,才能做到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以思想启迪思想,以智慧启迪智慧。
  高校教师有了对教育的正确理解,有了智慧,他的工作就不会“高负低效”,他的工作不仅能解放自己,而且能解放学生;不仅能愉悦自己,而且能愉悦学生;不仅能成就自己,而且成就了社会。因为有了智慧,就无需过多的勤奋,过多的劳累,过多的冷漠,过多的严肃,过多的虚妄。教育中教师一句轻松、幽默的话语,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教学中老师一句点石成金的话语,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生活中,老师一句话,可以使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工作中老师一句独具匠心的话语,可以对同事“引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
  2.3 对学生真诚的爱心是智慧型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育智慧是在教育过程中自然生成的,教育智慧必定出自善良的心,出自教师对教育、对学生真诚的爱意。
  对学生的热爱,不但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原动力,而且也是教师教育智慧赖以生长的土壤。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是爱迪生。”——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对教师说过的一句名言。如采用我们今天的语言正面来解释这句话,那就是当教师的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而应该尊重学生,发扬民主作风,以平等的态度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要讲教师的道德修养的话,那么,爱生正是师德的核心所在。我们要有一颗赤诚的爱生之心。这颗心,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教育素质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是教育艺术的基础,教育中的一切技巧与方法,离开这一基础都会变得苍白无力。
  高校教师也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融入自己的爱心。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困惑于“学生对爱的无动于衷”。教师自觉爱得呕心沥血,学生却仿佛如木头笔者有意将教师的师爱困惑做了分类。真的是学生不懂得回报爱吗?当然不是,教师对于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的爱,不同于亲戚朋友的爱,需要掌握一定的尺度和节奏首先:[4]师爱要建立在教师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这是定位;其次,针对作为师爱的接受对象的学生群体,教师应该有所分析选择,这是选位;最后,通过掌握正确的引导方法和节奏,使师爱直达学生心底,这是到位。如此三位一体,体现了用合适的方式对合适的对象做合适的事,这一现代职业化内涵,同时使师爱能达到“爱”的最佳效果。如是,教师就不必再感叹“爱”的艰辛,每个学生也能在适宜的师爱暖流中健康成长。
  教师对于师爱的尺度和节奏的把握也体现了教育中的智慧,而这种智慧一定要建立在对学生真诚的爱心的基础之上。
  2.4 善于反思、总结是智慧型教师的必要条件
  作为一个有一定知识储备、受过教育的人,就应该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这也是教育智慧的重要体现,著名教育家叶澜说:“—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也有人说:“优秀教师=经验+反思”,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可以在学中教、教中思、思中改;反思还可以让人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反思之后,教师养成经常总结经验的习惯,不断把自己有效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出来。从盲目的实践者走向反思的实践者、从自发的实践者走向自觉的实践者,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定要把课堂教学作为职业的生命线,尽管目前对于高校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本科教学始终是高校教师的基本工作,是代表一所大学教学水平的重要阵地,因此,高校教师一定不能因为科研等其他任务而忽略了教学,一定要经常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与学生进行了很好的沟通,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高校教师还要勤于积累,善于总结,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奠定“总结点”:丰富的经验资料,是诞生好思想好做法的宝库。任何一项教育教学活动,只要觉得有意义,就应该及时记录下来:异想天开的奇想、神来之笔的灵感、不期而至的感悟、翩然而至的直觉、茅塞顿开的觉悟和意想不到的收获等。资料的不断积累,就像滚雪球一样,信息量越大,就越能引发反思、联想,选择、加工的余地也就越大,总结起来自然也就游刃有余。
  没有反思和总结的教师不会是一名出色的教师,更不会是一名“智慧型”的教师,这是高校教师也应该值得思考的。
  参加完石河子大学-新疆中小学教育联盟会议,看到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智慧的深刻探讨,心中无比欣慰,仿佛看到了基础教育美好的明天。由此反思高等教育,高校教师也要责无旁贷的从基础教育工作者手中接过这个接力棒,更加纵深层次的探讨高等教育,注重教育智慧,使高等教育的目标更明确,过程更人性化,使大学教育成为名副其实而又返璞归真的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
  [1] 教育是智者的事业[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9(1):1-1.
  [2] 教育呼唤智慧和幸福的回归[J].教学与管理,2009(2):43-45.
  [3] 新课程背景下知识观的转变[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2):78-79.
  [4] 定位、选位、到位:提升师爱实效三个举措[J].浙江教育科学,2009(1):16-19.
其他文献
杰罗姆·弗兰克(Jerome,Frank),美国著名法学家,现实主义法学派的代表人物,以批判法律形式主义传统、破除法律确定性神话而闻名。曾任律师、联邦行政管理人员、耶鲁法学院教授,最后出任美国第二巡回上诉法院法官,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职业历程使得其有机会去深入观察和研究美国的法律制度,也正是凭借着其一生丰富的法学实践经验,弗兰克在法学理论方面著述颇多。其中,最具影响和代表性的就是其怀疑主义理论,即通过对法律形式主义的两大关键点——作为大前提的法律规则和作为小前提的案件事实——进行批判,形成的以不确定性为核心,
大多数人秉持着一个人违反了规范,且造成了危害后果就要对此负责的观念,因为在一个行为人“犯错”、受害者权益因行为人的行为遭受侵害的事件中却无人担责,无论是从惩罚行为人的错误行为,还是应该给受害者及其家属一个交代,又或是要平息社会大众对于受害者的怜悯和对于肇事者的愤怒的角度来说,这都是让人难以接受的。目前中国司法实践中存在对于过失犯采用结果归责的普遍现象,只要危害后果由行为人引起,法院便判定结果归责于行为人。但是这种“一刀切”的做法能否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让人生疑的。立法者设定一项规
撤销仲裁裁决是法院对仲裁活动事后监督的方式之一,也是仲裁当事人穷尽仲裁手段后寻求司法救济的重要渠道。然徒法不足以自行,撤销仲裁裁决程序的完备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法院充分发挥监督和支持仲裁的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司法的公信力。检视中国关于撤销仲裁裁决程序,可以发现该程序总体上呈现出立法不完善、司法适用不规范的特点。集中表现为该程序在设计上,忽视了程序本身的价值理念,仍坚持以效率为其基本价值遵循;对该程序机理变化把握不准确,试图以诉讼和非诉简单的二元化标准定位其性质,并确定以非诉审理模式为程序设计理念,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是贸易当事人仲裁的最终目标,对公平与效率的追求亦是当事人选择仲裁的应有之意。在《纽约公约》的规制下,主权国家依据各异的法源形成的内国法进行的司法实践依旧给国际裁决的承认执行带来了不同的声音。《纽约公约》第5.1条赋予了仲裁地法院以撤销权的同时,其中的“may”也给了执行法院去承认执行已撤销裁决的剩余裁量权。诸如法国、瑞士、比利时等国法院行使剩余裁量权去承认执行了已被仲裁地法院撤销的国际裁决,此行为打破了理论界对承认与执行标准的传统认知。
  剩余裁量权在已撤销国际裁决的承
为了更好地理解网络公共事件中日趋凸显的图像牵引现象,本文聚焦于学术考察层面稍显研究不足的图像赋权议题,希望根植于本土经验,深入到具体的社会结构、权力关系以及法律法规层面探讨图像表达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图像作为一种重要的赋权工具,承担着生产概念、阐释缘由、塑造舆论的传播重任。另一方面,图像来回穿梭于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针对公民的权利生活而言,行动者借助图像所赋予的权力与被挖掘的潜能,进行诉求表达以维护、救济个人合法权利,即维权事件;针对国家权力而言,行动者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制约公权力,即舆论
【摘要】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而企业能力系统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效运行的保证。本文认为企业的能力系统主要包括战略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理财能力四个方面,并阐述了企业能力系统如何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条件下保证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关键词】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能力 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2-00
期刊
【摘要】物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源问题一直以来颇受业界关注,通过对周宁上海钢市物业管理人力资源现状的调研,针对其在实际中存在的认识、管理机制等诸多问题,提出或许有效之解决方法,提高钢材现货交易市场人员素质,完善和规范物业管理市场,提升服务质量,以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钢材专业市场 物业管理 人力资源 周宁 上海  【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
期刊
【摘要】教学评估是从机制上促使高等学校重视并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提高教学中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推动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本文通过对建立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作用、必要性和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 教学评估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2-00
期刊
【摘要】培养大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当今时代提出的战略性需求,也是高校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这种科研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的就业、择业和创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学生以学为主的情况下,科研能力培养客观上与之存在着时间上的冲突,而结合课程教学对大学生进行早期科研训练,可以确保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的合理协调发展。  【关键词】科研训练 体制与机制 人力资源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H191【文献
期刊
【中图分类号】D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2-00-01    我非常喜欢看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除了对艺术家们的崇敬和渴望对其了解之外,更多的是感动于整个节目自始至终洋溢着的真诚。不难发现朱军每次都是用心去说,用心去问,才使得接受访谈的艺术家真情流露,所以出现了一系列动人场面,时常感动得台上台下所有人泪水涟涟。正是有了朱军的真心问话,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