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的文学形象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123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开展和推动“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党中央出台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传统的乡土叙事作品中,浮现了不同类型的村官形象。与以往文学作品中塑造的这些村官形象相比,大学生村官文学形象的创作和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但作为新人形象,无疑具有重大审美内涵。研究大学生村官的文学形象对当今乡土文学创作具有一定意义与价值,并为相关大学生群体提供现实性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文学形象;意义与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2-0027-02
  基金项目:安徽农业大学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村官的文学形象研究”(XJDC2020298)。
  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村”一直被视为最重要的社会组织之一,在古代就一直设有里正、里长等名目的村官来负责乡村户口、赋役等事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农村分别经历了公社化时期和如今的村民自治时期,由此形成的人民公社和村委会都是农村管理组织,同时也产生了诸如大队长、村主任、村支书等的行政职称,本文统称其为村官。
  在这些“作为国家政治与农村百姓沟通的重要媒介”的村官身上,“往往汇聚着官民关系、社会矛盾、历史发展等多方面的复杂信息”。[1]31而“作为社会生活审美再现的文艺,必然反映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变革,必然反映社会变革所影响的广大农村现实生活。”[2]因此,在中国当代乡土叙事文学作品中,产生了众多“形态各异”的村官形象。
  本文拟从传统乡土叙事中所塑造的村官形象入手,分析他们的形象流变并进行分类整合。进而重点研究最近几年文艺作品中出现的新人形象——大学生村官,以个别作品为例,分析其人物形象在艺术上的得失。最后探讨研究大学生村官文学形象的意义与价值。
  一、传统乡土叙事中村官形象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乏对“村官”形象进行塑造的优秀作品,它们大多或隐或现地反映时代主题,与时代主题相应。按照时期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十七年文学时期,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这样一批村官形象:政治觉悟高,勇于自我奉献,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经济方针在农村的忠诚践行者,是农村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带头人。[1]32例如周立波《山乡巨变》中的邓秀梅,柳青《创业史》中的梁生宝,浩然《艳阳天》中的萧长春等。这些村官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作为农村祛除贫困、发家致富的领头人形象出現。
  以柳青的《创业史》为例,塑造了一位对党忠诚、热爱新时代的新型农民形象——梁生宝。他聪明能干,善良忠厚,坚毅顽强,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同时还富有牺牲精神。其实从人物关系上即可看出,作者柳青将梁三老汉设置为继父,就是有意切断梁生宝与传统农民的血缘关系,使其摆脱伦理关系的缠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人。从买稻种、分稻种、进山砍竹、组织互助组等一系列人物活动以及梁生宝的感情生活,都足以凸显他的道德境界,他近乎圣徒,天生具有较高的阶级觉悟,对私有制本能地仇视,带有明显的理想化、英雄化色彩。
  八十年代文学时期,在当代文学史上,还涌现了一批以腐败落后或独断专权形象出现的村官,例如王兆军《拂晓前的葬礼》中的田家祥,张一弓《赵镢头的遗嘱》的李保,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田福堂等。
  以王兆军《拂晓前的葬礼》为例,小说中的田家祥是一名退伍军人,同时也是大苇塘村的副支书,他经常与社员打成一片,任劳任怨,身先士卒,即使是除夕夜他仍与社员和知青一起奋战在工地上,誓要把大苇塘村“变个样”。但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另有企图的,是为了成为大苇塘村权力最大的人物。因此,刚愎自用、冷酷残暴的他在当上村支书后,获得了村里说一不二的权力,便开始无所顾忌了。他擅动武力迫使田家坤拆房子,野蛮强奸小石榴,力图阻止农村责任制的改革,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最终他的威信在全村荡然无存,成为人见人恶的恶魔。
  到了九十年代,作家们开始意识到以往的这些文学形象缺乏真实性的问题。“文学的‘求真’,所求的是一种从人的角度逼近生活的真。”[3]而十七年文学作品的村官形象承载了作家过高的道德理想,八十年代文学作品中的村官形象又过分承受了作家的道德批判,显然都已经丧失了真实的土壤。当作家们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之后,就开始聚焦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所塑造的村官形象也更加真实,也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例如刘醒龙《村支书》中的方建国,何申《多彩的乡村》中的赵国强等。这些村官仍是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但他们头脑中不再紧绷着政治神经,而是表现出能够结合时代背景独立思考的优秀品质和现实精神。
  二、大学生村官:当代文学中的新人形象
  大学生村官形象作为最近几年文学作品中的新人形象,不仅在数量上较少,而且具体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不太丰满、集中,但是作为新人形象,无疑具有深入思考和总结的必要。虽然数量少,但也不乏一些具有审美内涵的相对优秀作品,例如郭严肃《锁沙》中主人公郑舜成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舍弃城市中的优厚待遇,回到生态日益恶劣的家乡,带领父老乡亲治山锁沙、重建家园;饶雨婷《摩兰》中大学生村官子书带着青春的气息和美好的理想来到摩兰村,但他总是沉浸在个人的理想世界中,从而陷入对现实的迷茫,从侧面反映了当代农村发展的根本问题;朱东《何物变》讲述了大学生村官李树明乐于奉献,敢于担当,重返家乡,带领村民实现脱贫致富等。
  值得关注的是,肇庆网络作家聂怡颖新作《大学生村官》在艺术上的得失。这部小说塑造了诸如蔡小袅、覃晓阳、顾美玲、凌晓燕、陈斌等大学生村官形象。他们的类型也各不相同,或是理想型,或是实际型,抑或是特殊型等,但刻画相对丰满和典型的,还要属主人公蔡小袅的形象。   女大学生蔡小袅成长于新时代,因为家境比较好,所以身上并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拥有主动规划职业的权利。大学毕业后不久,蔡小袅在广东城区当了一年白领之后,毅然辞职回到了家乡鼎城区白村当起了村官。她并没有什么权力,一切工作都服从上级安排,日常工作也相对平淡和琐碎。
  后来,她被抽调到镇办辅助工作,負责征地拆迁时量青苗,项目计价验工,记录征地专项会议等工作。她热情而又认真,刚入职就能够凭借自己的学识帮助解决白村村委会,解决电脑与打印机使用方面的问题,随后又积极投入整理档案、村民选举、查环查孕、维稳值班、筹备农庄等工作中;她单纯而又率直,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敢于同毛贼搏斗;面对恶意举报,她也能做到慷慨释怀。在任职的末期,蔡小袅跋山涉水帮助白村修订村志,为自己的村官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这部小说的突破在于它更加关注人物的精神世界。作为新时代的女大学生,主人公蔡小袅不仅仅忙于基层办公,同时她更加注重生活,追求情感世界的满足。
  小说大方直视并承认恋爱的可行性,通过蔡小袅复杂的情感纠葛来探讨人性。顾明诚和石南琛,前者是占据她整个青春年华的初恋,后者则是一直默默守护的优质男。在与顾明诚分手之后,蔡小袅不断为他增添完美偶像光环,对他念念不忘,直到复合后才发现他世故精明、冷漠自私,一直看不起她的村官工作,且两人的价值观因长期分离早已大相径庭,于是她果断放弃了这段爱情。
  相反,石南琛与蔡小袅之间却有着深度心灵契合。石南琛为了她能够选择调到鼎城工作,给予她的村官工作以支持,一直默默地表达他对蔡小袅的情感。最后,蔡小袅在纠缠中明辨了自己真正所需要的爱情,积极主动向石南琛表白,为小说带来了圆满结局。
  诚然,这样的写作模式“没有摆脱网络小说的一些固有模式:叙事重复冗杂,情节缺少悬念。”[4]主人公蔡小袅的人生不免过于完美和理想,在事业与爱情的抉择上总能选择正确的方向,如此一定程度上就丧失了作品的真实性。但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充满青春气息的佳作,作者以自传的口吻讲述主人公的村官生活和情感经历,通过还原生活的写实手法,来传达现代女性的价值取向和爱情观,颇具有现实意义,值得一读。
  三、研究大学生村官文学形象的意义与价值
  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具有开拓性的建设与创造的主力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而“大学生村官工作”作为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亦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探索文学作品中“大学生村官”形象无疑具有重大文学研究意义和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从研究意义来看,对时下文学作品中大学生村官形象进行探讨评论,分析优劣得失,能够促进更多的文艺创作者关注这一类群体,用作品去反映他们所面临的真实处境和精神状态,从而进一步丰富中国当代文学乡土叙事的人物画廊。
  从现实意义来看,中国当今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进入乡村居委会当村官。文学形象的研究无疑会给这些群体带来现实性的思考与启发,让他们一定程度上了解当今的乡村现实情况,从而更好地引导今后实践。
  参考文献:
  [1]杨守森.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村支书形象[J].东方论坛,2020,(02).
  [2]颜同林.文艺作品中的大学生村官形象——以贵州文艺为中心的考察[J].理论与当代,2019,(12):12.
  [3]《文学理论》编写组.文学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109.
  [4]张佳丽.村官+恋爱的写作模式与新变——以《平凡的世界》和《大学生村官》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7,38(01):13.
其他文献
【摘要】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始至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曾出现两次转向。第一次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一体化”重组时期;第二次发生在“文革”结束后的“新时期”文学阶段。这两次文学转向皆是围绕着“现代性”及其凸显的问题展开的。通过对建国至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创作分析,重回新中国成立以来小说中对现代化建设的想象,进而推及当下的现实背景,来思考文学介入社会时应当保持的姿态。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明代吉祥纹样是我国古代纹样设计的一个鼎盛时期,本文将采用文献法对现有的明代纹样进行分析并从明代政治、文化、经济的角度分析明代纹样繁荣的原因,分析明代纹样的构成方式和吉祥寓意以及审美趣味,将有助于了解我国吉祥纹样的构成方式与审美趣味,从而更好地将传统吉祥纹样发扬光大。  【关键词】明代;吉祥纹样;构成;寓意  【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要】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叙事心理治疗方法论和交互式阅读疗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通过对大学生的叙事心理阅读干预和交互式阅读的文本认知和精神感知系列程序分析,尝试构建大学生叙事心理阅读疗法的机制模型,并以华东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两所高校图书馆进行实践,提出高校图书馆在突发公众事件中阅读推广的建议。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叙事心理;阅读疗法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
期刊
【摘要】 在托马斯·哈代的诗歌中,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充满音乐化美感的诗歌韵律、朴实自然的文风使其诗歌语言充满了艺术魅力。本文将通过分析哈代诗歌的象征手法、格律和用词来探究哈代在诗歌创作中对以上三方面的重视,进而更好地领略哈代诗歌语言的艺术美感,提高对英语诗歌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 托马斯·哈代;诗歌;象征;格律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要】 赛珍珠是著名美国女作家,其相当一部分作品以中国为背景,以中国人作为主要人物,因而在对美国文学产生影响的同时,其作品和创作风格对中国文学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作为女性作家,赛珍珠在文学作品中对中国女性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描绘。而针对赛珍珠文学作品中中国女性的形象进行品读和分析可以发现,在整个创作生涯中,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女性形象出现了一定的变化。深入研究和分析中国女性形象变化的表现和原因,对研究赛珍
期刊
【摘要】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恰当的叙事视角,记叙了春秋二百余年间的历史。《左传》的叙事视角可分为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视角、第三人称限知叙事视角和纯客观性的史官叙事视角三种,这三种视角的综合运用,构建了春秋的完整语境。本文结合《左传·僖公》的具体内容探讨了这三种叙事视角的运用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 《左传》;叙事视角;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
期刊
【摘要】 使朴景利成为文学巨匠的作品——《土地》,自1969年刊载第一集以来,多次在不同媒体刊物上连载,直到25年后的1994年8月小说全部完成。《土地》在文学性和作家的执着精神两方面均得到极高评价。《土地》以19世纪90年代末至1945年为时代背景,描述大韩帝国末期国运衰退,韩国被日本殖民统治,以及得到解放等过程,登场人物达700多人。即便如此,作者都以极为精准的文字将每一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
期刊
【摘要】主题党日活动是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有助于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本文对高校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重要性及突出问题进行分析,为增强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实效,以“互联网+”为理论基础,探索建立党员社交平台、开展线上主题党日活动、打造精品微党课、构建线上评价体系、创建主题党日活动品牌等一系列创新途径。  【关键词】高校
期刊
【摘要】 《达洛维夫人》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本文试图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现实时间和心理时间,以探究小说的时间叙事手法,并讨论柏格森时间理论在小说中的体现。  【关键词】 《达洛维夫人》;心理时间;意识流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2-0012-02  一、引言  《达洛维夫人》是现代主义意识流的代表作,它讲述了
期刊
【摘要】 古巴裔美国作家克里斯蒂娜·加西娅是典型的第1.5代移民。她在作品中反复讨论古巴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问题,也在角色塑造、语言运用和情节设置等方面加入“杂糅”的成分,反映了其对处于“杂糅文化”下的古巴移民身份建构的独特思考。本文从后殖民主义出发,以霍米·巴巴“杂糅”的身份理论、“第三空间”和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为立足点,探析加西娅代表作《梦系古巴》中的文化身份建构。本文分析小说中古巴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