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ip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九年义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素质教育理念下,语文教育已经不仅仅需要向学生传递基础的语文知识,同时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渗透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爱国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传统人民智慧的沉淀,在“文化兴国”背景下,积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已经是必然趋势。文章以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为载体,对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简要分析,以便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爱国情感、思想道德及健康的精神理念培养的重视,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语文作为教育的起点,在日常教学中有效融合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成长发育的起始阶段就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的智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对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品位,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故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对语文教师来说是十分必要且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 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积淀,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广受欢迎的传统节日、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的思想、特色的民族服饰、风俗习惯等均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范畴。可以说,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是丰厚的文化宝藏,在小学教育阶段就加强对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视,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认知、感受传统文化,将优秀文化渗透到学生内心深处,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事物的对错、善恶、美丑,这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可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及正确三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中国作为一个有56个民族的国家,其所包含的民族风俗节日也是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和不同的,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还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文化知识、风俗习惯,促使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知识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及思想精髓,这对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认知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
  (一)在阅读文本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学生感知能力、欣赏能力、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文本,如现代语言故事、深化故事、优秀诗文等,这些形式的阅读文本看似和传统文化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其通过简短的故事形式、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为大家呈现出鲜明的故事色彩,有极大的可读性,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其背后还蕴含着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这些文本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知识,同时还能激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认知观、价值观。
  以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教材中囊括了多篇和国学教育相关的内容,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题西林壁》《暮江吟》、第四单元中《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第八单元的《扁鹊治病》《纪昌学射》,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萤囊夜读》《铁杵成针》等古诗、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且语言形式、故事情节丰富有趣,有利于小学生學习、理解和接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些蕴含传统文化内容的故事、故事等来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扩展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等,加深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理解,挖掘其深层内涵,从而在拓展学生的学习层面及知识视野的同时,有效地触动学生心灵、感染学生情感,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那么古诗词教学就是必不可少的载体。传统古诗词通常具有较高的意境,且作者在进行古诗词创作时也通常更关注内涵和韵味,脱离当时环境,加之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压力的增大,使得学生在理解和感知古诗词方面往往会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同时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也往往更倾向于让学生背诵、记忆古诗词的内容、含义,并且习惯于将“标准”答案,如古诗词所蕴含的哲理、表达的内涵等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方式通常不利于学生对于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感知,不仅会影响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同时还会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加强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深挖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通过拓展阅读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积累,达到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教学渗透融合的效果,促使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雪梅》时,这首古诗内容是对梅花品格的赞美,在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这种古诗所传达情感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延伸作者卢钺的相关情况,并为学生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其他作品等,以加深学生对于该诗的理解和感知。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拓展其他关于“梅花”的诗文作品,如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古诗词的平台和条件,让学生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美好精神品质,让学生在更多古诗词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有效实现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教学的融合与渗透。
  (三)在语文综合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语文教学场地多局限于教室中,教学形式也多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学内容和方式较为枯燥和单一,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给学生带来枯燥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但其实语文是一门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新课改下,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充分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并在实践活动中有效的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以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实践活动的融合,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更深入的感受和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内涵。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走出课堂,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名建筑、书院等,并在具体参观过程中为学生讲解其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以这样的形式来增加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了解和感受。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还包含有大量的传统节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传统节日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了解,并在节日氛围及实践活动的熏陶下,增加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感受。比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端午小课堂”,在活动前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余时间自主收集关于“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如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风俗习惯等,然后在“端午小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小组收集到的内容进行分享,让学生在收集和分享知识的过程中增加对端午节这一传统文化节日的了解,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在知识分享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动手“包粽子”,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补充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如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划龙舟等,并可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各地“龙舟比赛”的视频,以这样的形式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增加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感知和体验。再比如,在中秋节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吃月饼、赏月,在重阳节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查阅关于重阳节的相关资料和知识,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相关的古诗词,以加深学生对于重阳节的理解。在春节时候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收集对联内容、一起送福字、挂灯笼等,感受春节的氛围。这样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可以显著提升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同时在实践活动中还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感知,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其中所蕴含的各种美好品質,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效果。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切实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何珍珠.浅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小品文选刊:下,2019(6):1.
  [2]范剑南.播下一粒种,收获一份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J].考试周刊,2013(75):32-33.
  [3]王影.探究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速读,2019(5):46.
  [4]潘洪云.小学语文神话故事精神探究: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例[J].文学少年,2019(6):1.
  [5]王银垂.读古典诗词韵味 品传统文化魅力: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词教学探析[J].明日,2017(32):178.
  [6]朱万霞.养习惯研策略促能力:浅论如何提高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质量[J].文渊(小学版),2019(4):181.
  作者简介:
  林慧敏,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泉州开发区校区)。
其他文献
1问题的提出文[1]由一道数学试题推广得到了关于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一类直线斜率成等差数列的性质,最后统一为关于圆锥曲线的一个共性;无独有偶,文[2]给出了圆锥曲线另一类直线斜率成等差数列的性质(为使得字母一致,对文[2]结论及其图形上的字母作适当调整).性质1[1]如图1.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六年级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建立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关键阶段,这对未来的学生文学认知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这需要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首先分析了现阶段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一部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摘 要:语文素有“百科之母”的称号,这也是对语文基础性学科最好的诠释。初中阶段语文学习同样是重中之重,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国家及社会各界对于语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而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及教学内容,促使
北京时间2021年5月22日02时04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了M_S7.4地震,震中位于巴颜喀拉地块内部,距地块北边界东昆仑断裂带约70km。在综合分析震源参数、余震分布和In SAR反演结果的基础上,我们第一时间对发震断层和同震地表破裂进行了野外考察。初步研究表明,玛多地震的发震断层为NW走向、左旋走滑的昆仑山口-江错断层,破裂段为江错段。地表破裂长160km,主要由线性剪裂隙、斜列
Carbon dioxide(CO2)is a major climate forcing factor,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activities.Quantifying the contribution of CO2 emissions to the global radiative f
2021年5月21日的漾濞6.4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块体的西边界,震中地区分布有多条活动断裂,构造较为复杂。震源机制解和地震波形反演显示该地震为右旋走滑型,破裂面走向NW,与川滇块体西边界的维西-乔后、红河断裂带的运动性质和走向一致。在野外调查中没有发现明显的地震地表破裂,只在漾濞县城西侧震中区一带发育一条NW向地表裂缝带,分为间隔约6km的北西和南东2段,长度分别为2.5~3km和3~
本文对2020年高考卷中与“函数与导数”相关的两道试题进行评析,并结合近5年来高考试卷的命题趋势,给出了备考建议,为向新高考的转变明确方向,向新高考过渡.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中可以看出“函数与导数”相关知识属于选择性必修课程,说明该部分内容不仅在高中课程中举足轻重.
摘 要:语文阅读通常是指学生运用大脑功能来对语言文字信息进行获取,然后对这些信息予以整合,从中获得价值。其中表达能力属于阅读积累的重要结果,所以,在语文教学时,应该强调阅读教学,这样既能为表达能力提升做出准备,而且能把阅读与写作进一步结合,增进语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表达能力  一、 前言  小学属于培养学习技能或者方法的关键时刻,所以在这一阶段,应让学生拥有良好学习技能。从语文学科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县城西侧发生M_S6.4地震。文中以欧洲航空局升、降轨Sentinel-1 SAR为数据源,基于D-In SAR技术获取了此次地震的In SAR同震形变场:升轨LOS(Line of Sight)向最大形变量约为0.07m,降轨最大LOS向形变量约为0.08m。以升、降轨同震形变场数据和GNSS数据为约束,反演了断层滑动分布。反演结果表明,In SAR/GNSS数据对断
为实现天然地震与爆破、塌陷事件类型的快速高效识别,文中应用深度学习技术中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设计了基于单个事件单个台站波形记录的深度学习训练模块和基于单个事件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