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乡土文化滋养儿童成长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CX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儿童发展的需要、品德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需要和传承乡土文化的需要,从乡土童玩中汲取资源,开发拓展型课程,重建与激活了乡土文化的价值,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关 键 词:校本课程建设;拓展性课程;乡土童玩;乡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3-0034-02
  在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浙江省鼓励学校在按规定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突出拓展性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这对于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在此背景下,学校从承载地域文化特色的乡土童玩中汲取资源,尝试开发乡土童玩拓展性课程,用乡土文化滋养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为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性课程是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它强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指向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2]因此,乡土童玩拓展性课程建设必须基于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和乡土文化的传承需要。同时,乡土童玩元素也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元素,指向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从“需要”出发,架构了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基于儿童的发展需要
  儿童的发展需要是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根本。对于农村儿童来说,家庭、学校、乡村、国家、世界,构成其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乡村社会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是其生活领域中的主要因素,儿童在与这些元素的交互作用中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绘制蚕花娘娘、制作竹蜻蜓、烧野米饭等乡土童玩,承载着浓郁的传统乡土文化,蕴藏着促进儿童发展的生活元素。为此,我们设计了蚕花娘娘系列课程(见表1)。
  蚕花娘娘代表着善良勤劳的平湖百姓,其故事广泛流传于民间,也是当地传统游戏中的元素。从蚕花娘娘的典故、游戏,延伸至新仓的地域发展、语言变迁,让儿童在游戏中走向广阔的乡土生活,获得德性的滋养。
  二、基于课程补充的需要
  拓展性课程包括学科研究性学习、学科专题教育、地方历史和文化教育等内容。拓展学科课程相关内容,是构建拓展性课程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促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浙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多处涉及“我们的家乡”这一主题,将其纳入拓展性课程,激活乡土童玩的价值,能更好地激起儿童的归属感、自豪感,从而达成品德课程目标——热爱生活、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为此,我们梳理教材相关目标与内容,挖掘乡土童玩元素,形成了节日民俗对对碰系列主题(见表2)。
  这一拓展性课程根据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螺旋上升的内容设置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目标的学习内容,用乡土童玩促进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乡土化、校本化实施。这既对现有课程教学进行了拓展与加深,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土童玩拓展性课程,可谓一举两得。
  三、基于文化传承的需要
  乡土童玩拓展性课程根植乡土生活,自然承载着传承乡土文化的责任。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乡土民俗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烙印,其传承也需与时俱进。例如,每逢正月十五,新仓人民为祈祷新一年的庄稼丰收,点上火把在田间奔跑嬉戏,这一传统民俗活动“着癞子”在现代社会已逐渐消失。在历史文化名镇建设中,新仓人编演了民间舞蹈“着癞子”,并在亚洲文化节获得金奖。受此启发,我们开发了着癞子系列课程(见表3)。
  在多样的游戏探索活动中,乡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强烈吸引着儿童,激发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在这样的过程中,儿童对家乡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热爱家乡的情感不断升华,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与创新着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2]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36号[A/OL].(2015-03-26)[2015-03-31]http://www.zjedu.gov.cn/news/142778441751261711.html.
  (作者单位:平湖市新仓中心小学浙江嘉兴 314205)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其他文献
发现孩子的领导才能  发现孩子领导才能的最佳方式是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发现他们具有相关潜质后,您需要强化这些特质,直到孩子养成终身受用的习惯。以下列举了孩子可能具有领导潜质的18种情况:  1.性格:是否会主动插手自己份外的事情,表现其责任心和决断力。2.敢于大声而坚定地讲话:是否会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3.创造力:注意其在百无聊赖时所能想出的消遣手段。4.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问题时,选择分析
万博,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广州市骨干教师,广东省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万老师带领的工作室团队承(协)办过各级班主任能力大赛和市、区级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培训,并开设有市、区级继续教育课程;首创工作室小组自为发展、师带徒成长共同体、雷霆反馈防拖延症等培训模式。  万老师热爱教书,钟情育人,善以特色文化构建卓越班级。她用细腻而巧妙的爱心和智慧,成为一届又一届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被孩
近年来,研学成为中小学校乃至社会生活的热点。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和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如何带领学生通过研学的切身体验,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育社會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一线学校、社会的共同探索。  本期,我们编选了一些中小学校的创新实践,他们或是围绕学校办学理念,整体开发与实施研学课程;或是开发博物馆资源,创新架构研学流程和教学方式;或是立足地方文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以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相统一的整体思路,试图打通“知识”与“生活”之间的价值链接。课程聚焦初中学生在相关内容领域内所遭遇或将面临的成长困惑、道德难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抽象概念在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具体化[1],希望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复杂关系,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由此,依托生活案例创设情境便成为常用的教学方式。但是,许多教学情境的质量并不尽如人意。我们在日常教研中经常发
王立坤,山东省昌乐县新城中学校长。昌乐县名校长,潍坊市最具影响力校长,全国科研创新校长。在国家、省级报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参与《中学生课外阅读机制研究》《学校安全教育的方法和形成研究》等16个全国重点课题研究。  在山东省昌乐县,有一所学校近年来声名鹊起。原因不光是建校仅五年,夺得了全县中考的“四连冠”,每年包揽全县优秀生的近三分之一名额,更因为她在普遍追求“苦干苦学”出成绩的当前大环境下,近
教师似乎有点顾虑,因为这是公开活动。其实同意幼儿去喝水,才是生活化、人性化的教育场景。而且,喝水未尝与活动无关。尝过辣味后再尝水的味道,与平时喝水时的感觉可能就不一样了。同样是喝水,为什么感觉会不同呢?吃了苦的东西再吃糖为什么感觉格外甜?这反而有效拓展了关于味道的话题,从而有利于丰富幼儿的经验。  (安徽合肥 张亚军)    如今,新颖、生动的活动层出不穷,但这并不代表幼儿一定有收获。问题究竟在哪
如果我们能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家长,让家长感受到自己的参与对孩子成长的意义以及自身教育观念、能力的提升,就会赢得家长的信任。比如我班在“家长园地”上开辟了“回音壁”栏目,一位家长来稿谈到关于“和爸妈找春天”活动的感受时说:“我和孩子一起从树下走过,听见孩子感叹道:‘树叶上好多春风呀!’我抬头一看,树叶正在春风的吹拂中飞舞,哗哗作响。如此常见的景象在孩子眼里是多么富有诗意!语言表达是多么生动与优美!
摘 要 课程的更名需要我们以新的视角思考,道德与法治课程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并借此重新梳理和反思以往的教学方式。基于教材的话题分析发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培育自立、自律、对他人负责,进而具有法治思维、法治信仰,兼具道德情怀与法治素养的人。这要求教师从显性引导走向意识唤醒,从注重是非判断走向强化问题解决,从理性引领走向人文关怀。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话题设计;法治思维;法治信仰  中图分类号
摘 要  武汉抗“疫”是学生宝贵的人生经历。如何利用疫情对学生开展生动有效的德育教学,是基础教育必须思考的课题。“接好责信这一棒”是契合武汉抗疫实际构建的德育课程,紧扣“责任”和“诚信”元素,实现了“童享”与“责信”德育的有机统一,具有丰富的启示意义。  关 键 词  抗疫;童享;责信;德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02-00-0
夏晋祥,陈忠宁在《教育学术月刊》2021年第5期《生命化德育:德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与规律遵循》一文指出,生命化德育是个性化、完整化、生活化的德育,是以尊重、关怀、提升、完善所有生命为旨趣的德育。“生命化德育”反映了德育工作内在本质与规律。  改进德育的手段与方法,是德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生命化德育,首先必须做到“目中有人”。生命化  德育,不仅注重德育的社会功能,也重视德育的个体功能,一方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