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背诵,促语文素养的提高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要求而做出的战略决策,是对国家教育方针完整体现和具体概括,是对基础教育的性质、任务的深刻认识的准确把握。它作为一种最能体现我国现代化教育的思维,已越来越为广大教育者所重视。那么,如何使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而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是我们语文教师目前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重视复述和背诵。”本人认为背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现就背诵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教学体会。
  一、背诵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本人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背诵首先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如果能够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质都是大有好处的。因此,背诵与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是相吻合的,其目的和意义是多方面的。
  在传统思想、文化方面根底扎实和有所成就的人,多半都是经过了背诵这种严格训练的。正是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就下过苦功夫,所以在他们以后的研究和创造中对于语言文字的表达运用得以游刃有余。现在的青年没有经历那段苦读苦背的经历,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和差距。
  对于记忆,我们当然提倡的是有机的、理解记忆,不主张死记硬背,但我们却不能一概反对背诵,比如唐诗宋词,古典文学中的名作名篇,以及有关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经过反复吟诵朗读,若能背诵一些篇章,对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二、明确背诵目标整体把握背诵内容
  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当学生主体意识到缺乏,并且出现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刺激或者情境时,这种缺乏意识就被激活,形成具有激活功能和维持与调整功能的动机。实验证明,单位时间背诵效果和背诵者的努力存在正相关关系。如果在规定的早读课时间内背诵《木兰诗》,那么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而如果背诵时没有这种目标,大部分学生则难以完成。因此,老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要提出明确的目的任务,使学生把握整体和方向,提高背诵效率。
  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地抓背诵
  长期以来,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形成了一种错误的公式,即“背诵=死记硬背”,由于死记硬背的众多弊端,所以背诵也就备受冷落。因此我在抓背诵的过程中,力求灵活多样,生动活泼。
  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目的。背诵有多种好处,但背的方法不宜照搬古代的枯燥刻板的方式,那样片面强调记忆,抑制了思维和想象,致使学生望而生畏。因此我在背诵教学中,特别注意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背。比如记事性的课文,我首先让学生讲述故事情节以及事情发展的顺序;说理性的文章则给学生讲清说理的逻辑顺序和各层意思之间的联系。根据文章中表示时间、空间顺序的提示性词语指导背诵,对富有哲理、故事性极强的文章,采用先熟悉故事内容,挖掘出其中蕴含的哲理,再复述,然后背诵全文的方法。
  其次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提高阅读效果,顺利完成背诵,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比如: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我采用看图背诵,加动作背诵,配乐背诵等形式,尤其是放录音来背诵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初次背诵时,先播放课文范读磁带,让学生努力回忆,跟着录音机轻松背。练习背诵时,听朗读录音,教师随时按动暂停键,要求学生接着背,对低年级采用这样的形式,既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度,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背得快,记得牢。
  再次,要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背诵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增加知识,丰富词汇量,学习写作技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背诵与写作相结合,根据所背内容来确定相应的作文题目,让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写作,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范文的好处,同时强化了范文的作用。
  最后引入竞争,促进背诵。人都是向往荣誉的,我在背诵指导中采用了“插”红旗的方法,即搞一张大表格,上面有每个同学的姓名和应背篇目,谁背的多谁的红旗就多,把它挂在教室里最显眼的地方,同学都不愿落后,都想争第一,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教师的文化素养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前提与基础。我以为,语文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一、树立科学的读书观  语文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是慢功,是硬功。因此,语文教师要耐住寂寞,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专心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开拓自己的视野,并把读书所得应用于教学,服务于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艺术,这应是语文老师读书最大的收获。随着无线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媒
期刊
长期在农村执教的语文教师,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感慨:很多学生怕写作文,烦写作文,甚至因此影响到了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如何改变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偏低的这种现状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是提高其作文素养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究竟应该怎样指导学生模仿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三个“结合”。  一、读写相结合  朱熹说过:“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又说“古人作文作诗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倡导的是在语文学习中能让每一位学生能充分表现自己的情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真、善、美。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情感,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和某些教师对他们主观情感的冷落,已经快成为当代应试教育的附庸。  在我看来,语文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成为培养学生个体情感的阵地,而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恰恰缺少与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心理学家认为:情感
期刊
4月15日,“2011年全国首届初中名校减负特色经验名校长论坛暨名校名师特色教学现场观摩活动”在宜兴实验中学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听课学习活动。这次活动我共听了7位名师的课,每一堂课都各有特色。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观摩学习使我产生了很大的思想震动,受益匪浅。  第一、浮华退去,尽显本色。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实在。他们的课都很朴实,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淡化了课件等的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在作文课上好多的同学拿到题目,不知该如何下笔才好,在自己的位子上翻了一阵,找出几篇作文,在这篇作文上找开头,在那篇作文中找结尾,中间部分好似挤牙膏一般挤出一句,再挤下一句。这样看着一篇文章,真是不禁有些酸楚。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高效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成为课堂的主人呢?下面是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在学生的心目中,语文就是读读、背背、写
期刊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生的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特点,语文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来激发和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认为,主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创设优化的学习环境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创设学习氛围,营造学习情景,不但有助于拉近师
期刊
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发展的窗户。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语文又是思维的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所以语文教师要张扬语文魅力,善待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净化学生的心灵。语文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所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对于走进语文、
期刊
俗话说一个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古文离学生的生活已经遥远,特别对于小学生。企图用古文导入阅读教学岂不南辕北辙?其实不然,一位老师在教学四年级教材《三顾茅庐》一课时,没有采用常用的解题或介绍人物的方法导入,而是请大家猜谜。老师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纸条,上面摘录了《三国演义》中对张飞、关羽、刘备、诸葛亮等人物的描写。老师边念边请同学们猜猜他是谁?当老师念道:“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之能够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好和更大的作用,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学校是人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于正处于积累知识,思想还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学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人文素养包涵以下内容:“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
期刊
前段时间感冒,嗓子有点哑,但作为家长会主角的班主任,我还是尽可能提高声音,以免影响家长会的效果。  大约过了半小时,我听到台下有小声说话声,循声望去,唯一一个迟到的家长——于晓玲的家长正很投入的给别人打电话。盯了他5秒钟,希望他能发现我对他的注意,以免影响其他家长。但事与愿违,他根本就不看我一眼。于是我又提高了说话的高度想引起他的注意。  我的声音在不断的提高,嗓子也疼起来,但于家长丝毫没有要停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