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了解政治术语翻译原则对于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政治术语翻译得当,可以促进各国间的互信合作,加快彼此的了解与交流。本文通过介绍政治术语翻译原则,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些障碍,到达最佳的政治翻译效果。
【关键词】:政治;术语;原则
政治术语的语言功能主要是传递信息和事实,它们通常不附带个人的特色语言,而是注重语言表达的客观性和传递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我国的政治文献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著述及其所作的工作报告、党和政府的外交文件等。它传达了党的思想理论,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对这种文献的翻译,要完整、准确地向译文受众宣传我国的国情、政策方针、政治制度、政治立场等,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渐扩大,翻译所承载的对外宣传作用就显得举足轻重了。详述政治术语翻译必先了解翻译原则。
首先翻译是两种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转换, 由于不同语言在词法、句法、行文和表达习惯等方面不尽相同,必然会存在对接盲点。在翻译实践中,要求译文在任何时候都做到绝对忠实于原文是不可能的。否则,唯一的忠实就只能是精确地重复原文。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忠实作为翻译标准的地位。实际上,其作用更多地体现在翻译过程中,使译者尽量不离原文另外, 阶段性的、相对的忠实是可求的,毕竟不同的语言文化之间还是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对于这一部分, 忠实的翻译标准对译者的量化要求是绝对的。对于两种语言文化相异之处, 忠实这一翻译标准允许译者灵活处理, 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前提下,尽量“保存着原作的风姿”。
忠实作为翻译的理想标准, 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无法实现。但是, “翻译结果中应该有从内容到形式最,“最”是相对的靠近原文的译文”。这种相对的、动态的“最”应该是运用忠实这一翻译标准的现实主义途径。这个靠近度序列是按译者综合水平的高低和译风的严宽排列的。追求从内容到形式都忠于原文的这类翻译在整个翻译中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特别重看的一类翻译,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必定还是人类翻译的主流。跨文化、跨语言的人类有目的社会交际行为与活动,其对象选择与翻译过程因译者意愿与社会需求的不同而不同, 同理, 其翻译结果产生出无数种跟原文距离包括内容和形式远近不等的译文变体,其变体在原文和译语作品之间构成了一个集合。这一定义表明翻译是有目的的,其过程会受到译者意愿与社会需求的影响, 翻译的结果未必能始终忠实于原文。但又明确指出翻译是有文本参照的活动,不同的译文变体均首先以原文为本,其变化应在一定的尺度之内,译文与原文距离的远近也是评判翻译成果优劣的标尺之一。忠实犹如一面镜子, 里面所映照出的虚像即译文与实像即原文虽然不可能没有任何差异,但虚像与实像的距离即译文偏离原文的程度却直接影响成像的质量。因此,所有的翻译结果均应在忠实这一框架内进行审视。所以说忠实虽然不能绝对地量化,但作为标准,其可贵之处在于体现了一种价值,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和努力方向。
其次在翻译活动中,原语文本是翻译得以开展的根本,没有原语文本也就没有目的语译本。所以,译文忠实于作者的原文是必然的要求,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原文的类型、译文的目的以及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决定。译者在翻译情感表达型文本时,要切实注重作者的个人因素,尊重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形式,译文尽量要仿效和忠实作者,译文的形式、结构、词序等要接近原文,要充分展现出作者的个性、特色和思想情感。
翻译最重要的目的是交流和沟通,是让目的语国家的民众理解译文,如果目的语国家的民众看不懂译文,则意味着翻译不成功,翻译目的没有实现。因此,译者面对翻译政治术语时,也需要关注读者能否理解译文的问题。在政治术语的不同类型文本中,情感表达型文本要求忠实原文的程度和形式最高,所以常常采用的是前文所述的忠实作者原文的翻译原则。而信息传递型文本和感染型文本则需要采用读者理解原则。因为,信息传递型文本注重的是传递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读者在阅读此类文本译文时,关注的也是文本的内容而非形式,所以,译者在翻译信息传递型文本时,必须注重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而表达形式可以多样。感染型文本主要以读者为中心,重视文本对读者的感召效果。因此,译者在翻译此类文本时,必须关注译文是否能让目的语读者产生的反应与原文读者产生的反应相近,如果译文读者的反应接近原语读者产生的反应效果,则意味着该译文实现了翻译的目的,是非常成功的译文。当然,由于不同类型文本的存在,在翻译政治术语时,译者需要弄清文本的类型,对侧重于表达情感的文本采用忠实作者原则,对侧重于传递信息和感染效果的文本采用读者理解原则,对混合型文本采用混合式翻译原则。
最后,还应顾及政治术语的文与质。因此,与忠实的翻译标准如影随形的还有通顺。忠实和通顺是规范翻译译的两个原则。忠实而不通顺, 读者看不懂,也就谈不到忠实通顺而不忠实,脱离原作的内容与风格,通顺也失去了作用, 使译文成为编纂、杜撰或乱译。对于不同语言之间难以回避的不对等问题即译人语中没有与译出语中的词语直接相对应的词,或难以形意兼顾时,译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翻译技巧, 传递原文所承载的最重要的意义和功能,或侧重直译,或侧重意译。但直译和意译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忠实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和术语特点,殊途同归,互不排斥,互不矛盾。译者必须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用两条腿走路,缺一不把忠实与其他标准割裂开来,单一地要求译文绝对忠实于原文是对忠实这一翻译标准的扭曲, 也是行不通的。另一方面, 否认对忠实的追求,势必会使译者的天平完全倾向于译人语,使译文离原文渐行渐远,导致翻译的结果算不得翻译。因此,忠实作为翻译的标准之一,无疑有着重要的导向价值。它将与其它翻译标准辩证地统一于求真、求善、求美的翻译实践中,不断检验着译者的水平。
结束语
虽然从历史文化发展来看, 政治术语翻译出现的时间不长,但是它深刻地反映了许多国家的语言变化和文化变迁,并且已经成为了许多国家民众交际的一种规则。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翻译者,在交际中掌握和使用政治术语翻译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翻译时正确和灵活处理原文和译文已经成为一种技能要求。在翻译政治术语时,如果译者了解和掌握了政治术语翻译的特点、要求和交际目的,并运用适当的翻译原则和方法,译者将不仅能用目的语准确表达出原语的文字内容,而且也能传达出原语的文化内涵,翻译出令自己和读者更满意的成功译文,也将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邸静茹,李建华·从功能角度论莱思与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
[2]邢锐,张思洁·文本类型与翻译策略[J].山西大同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唐国新. 浅议文化与翻译[J]. 汉江大学学报,1999,
[4]刘卫东. 文化层次翻译观[J].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关键词】:政治;术语;原则
政治术语的语言功能主要是传递信息和事实,它们通常不附带个人的特色语言,而是注重语言表达的客观性和传递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我国的政治文献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著述及其所作的工作报告、党和政府的外交文件等。它传达了党的思想理论,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对这种文献的翻译,要完整、准确地向译文受众宣传我国的国情、政策方针、政治制度、政治立场等,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渐扩大,翻译所承载的对外宣传作用就显得举足轻重了。详述政治术语翻译必先了解翻译原则。
首先翻译是两种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转换, 由于不同语言在词法、句法、行文和表达习惯等方面不尽相同,必然会存在对接盲点。在翻译实践中,要求译文在任何时候都做到绝对忠实于原文是不可能的。否则,唯一的忠实就只能是精确地重复原文。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忠实作为翻译标准的地位。实际上,其作用更多地体现在翻译过程中,使译者尽量不离原文另外, 阶段性的、相对的忠实是可求的,毕竟不同的语言文化之间还是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对于这一部分, 忠实的翻译标准对译者的量化要求是绝对的。对于两种语言文化相异之处, 忠实这一翻译标准允许译者灵活处理, 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前提下,尽量“保存着原作的风姿”。
忠实作为翻译的理想标准, 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无法实现。但是, “翻译结果中应该有从内容到形式最,“最”是相对的靠近原文的译文”。这种相对的、动态的“最”应该是运用忠实这一翻译标准的现实主义途径。这个靠近度序列是按译者综合水平的高低和译风的严宽排列的。追求从内容到形式都忠于原文的这类翻译在整个翻译中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特别重看的一类翻译,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必定还是人类翻译的主流。跨文化、跨语言的人类有目的社会交际行为与活动,其对象选择与翻译过程因译者意愿与社会需求的不同而不同, 同理, 其翻译结果产生出无数种跟原文距离包括内容和形式远近不等的译文变体,其变体在原文和译语作品之间构成了一个集合。这一定义表明翻译是有目的的,其过程会受到译者意愿与社会需求的影响, 翻译的结果未必能始终忠实于原文。但又明确指出翻译是有文本参照的活动,不同的译文变体均首先以原文为本,其变化应在一定的尺度之内,译文与原文距离的远近也是评判翻译成果优劣的标尺之一。忠实犹如一面镜子, 里面所映照出的虚像即译文与实像即原文虽然不可能没有任何差异,但虚像与实像的距离即译文偏离原文的程度却直接影响成像的质量。因此,所有的翻译结果均应在忠实这一框架内进行审视。所以说忠实虽然不能绝对地量化,但作为标准,其可贵之处在于体现了一种价值,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和努力方向。
其次在翻译活动中,原语文本是翻译得以开展的根本,没有原语文本也就没有目的语译本。所以,译文忠实于作者的原文是必然的要求,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原文的类型、译文的目的以及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决定。译者在翻译情感表达型文本时,要切实注重作者的个人因素,尊重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形式,译文尽量要仿效和忠实作者,译文的形式、结构、词序等要接近原文,要充分展现出作者的个性、特色和思想情感。
翻译最重要的目的是交流和沟通,是让目的语国家的民众理解译文,如果目的语国家的民众看不懂译文,则意味着翻译不成功,翻译目的没有实现。因此,译者面对翻译政治术语时,也需要关注读者能否理解译文的问题。在政治术语的不同类型文本中,情感表达型文本要求忠实原文的程度和形式最高,所以常常采用的是前文所述的忠实作者原文的翻译原则。而信息传递型文本和感染型文本则需要采用读者理解原则。因为,信息传递型文本注重的是传递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读者在阅读此类文本译文时,关注的也是文本的内容而非形式,所以,译者在翻译信息传递型文本时,必须注重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而表达形式可以多样。感染型文本主要以读者为中心,重视文本对读者的感召效果。因此,译者在翻译此类文本时,必须关注译文是否能让目的语读者产生的反应与原文读者产生的反应相近,如果译文读者的反应接近原语读者产生的反应效果,则意味着该译文实现了翻译的目的,是非常成功的译文。当然,由于不同类型文本的存在,在翻译政治术语时,译者需要弄清文本的类型,对侧重于表达情感的文本采用忠实作者原则,对侧重于传递信息和感染效果的文本采用读者理解原则,对混合型文本采用混合式翻译原则。
最后,还应顾及政治术语的文与质。因此,与忠实的翻译标准如影随形的还有通顺。忠实和通顺是规范翻译译的两个原则。忠实而不通顺, 读者看不懂,也就谈不到忠实通顺而不忠实,脱离原作的内容与风格,通顺也失去了作用, 使译文成为编纂、杜撰或乱译。对于不同语言之间难以回避的不对等问题即译人语中没有与译出语中的词语直接相对应的词,或难以形意兼顾时,译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翻译技巧, 传递原文所承载的最重要的意义和功能,或侧重直译,或侧重意译。但直译和意译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忠实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和术语特点,殊途同归,互不排斥,互不矛盾。译者必须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用两条腿走路,缺一不把忠实与其他标准割裂开来,单一地要求译文绝对忠实于原文是对忠实这一翻译标准的扭曲, 也是行不通的。另一方面, 否认对忠实的追求,势必会使译者的天平完全倾向于译人语,使译文离原文渐行渐远,导致翻译的结果算不得翻译。因此,忠实作为翻译的标准之一,无疑有着重要的导向价值。它将与其它翻译标准辩证地统一于求真、求善、求美的翻译实践中,不断检验着译者的水平。
结束语
虽然从历史文化发展来看, 政治术语翻译出现的时间不长,但是它深刻地反映了许多国家的语言变化和文化变迁,并且已经成为了许多国家民众交际的一种规则。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翻译者,在交际中掌握和使用政治术语翻译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翻译时正确和灵活处理原文和译文已经成为一种技能要求。在翻译政治术语时,如果译者了解和掌握了政治术语翻译的特点、要求和交际目的,并运用适当的翻译原则和方法,译者将不仅能用目的语准确表达出原语的文字内容,而且也能传达出原语的文化内涵,翻译出令自己和读者更满意的成功译文,也将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邸静茹,李建华·从功能角度论莱思与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
[2]邢锐,张思洁·文本类型与翻译策略[J].山西大同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唐国新. 浅议文化与翻译[J]. 汉江大学学报,1999,
[4]刘卫东. 文化层次翻译观[J].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