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点综述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其具体表现有:
1、2亿多城镇居民受惠医保,梦想的阳光照进现实。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全国约有2400个县(市、区)开始建立这一制度,约7亿农民参加。在城镇,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2、就业:扶持创业、帮扶零就业家庭构成互补。2007年1-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已超过100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3%。
3、逾2000万农民纳入低保,城乡一体化再提速。2007年7月1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4、义务教育名至实归,基本走向全部免费。2007年春季学期开始,国家免除全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负;2008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5、收入分配:财产性收入有了坚实保障。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6、调整休假制度引发全民关注,带薪休假有了法律保障。2007年12月1日,面向全民公开征求意见后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公布实施,同步出台《职工带薪休假规定》,为全面落实职工休假权利提供法律保障。
角度分析
1、解决民生问题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着力解决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体现了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2、解决民生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是基础,改善民生是根本,社会和谐是保障。
3、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解决民生问题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解决住房、就业、社会保障、医疗等民生问题是维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只有不断改善民生才能促进社会和谐。
4、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只有关注民生问题,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才能促进共同富裕。所以说,解决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5、解决民生问题,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确保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使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在稳定的环境下顺利进行。
6、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义务教育基本走向免费、师范生实行免费教育等重大举措,说明我们党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有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
7、树立公平正义意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医疗、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物价上涨等民生问题属于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而改善民生问题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典型题例
(2007年山东济宁市中考试题)关注民生,是2007年全国“两会”的一大热点。从代表和委员的建言中,从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随处可见民生的细节,感受到民生的重量,体味到民生内涵之深刻,感知到其外延之宽广。民生正成为当下中国的主流话语。
(1)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为解决民生问题而努力,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请你列举两例。并结合其中的一例,谈谈这样做的重要意义。
(2)列举你所观察或了解到的当地的民生问题。(至少两个)并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你的解决建议。
(3)“民生关系你、我、他。”请你写出一句有关民生的感言。
分析:该题取材于民生这一“两会”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考查了学生观察生活、概括总结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答好该题,学生只有关注时事、留心生活,才能列出党和政府采取的解决民生问题的举措,知道当地存在的民生问题;同时,学生只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善于思考,才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1)举措:废除农业税;通过《物权法》;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城市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在全国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重视食品安全,为百姓严把“入口”关;治理环境污染;加强安全生产,等等。意义:应结合具体举措来谈,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的意义:保障公民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废除农业税的意义: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缩小城乡差距,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视食品安全的意义:有利于依法规范经济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2)①劳动就业任务依然艰巨;食品安全问题;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医疗卫生价格超出群众实际承受能力;教育乱收费;执法、司法不公问题;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等。②解决建议:可从加强立法、执法力度;强化政府责任,加强监督管理;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等方面回答,如食品安全:国家有关部门应完善立法,加大检查监督管理;生产者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生产合格产品;销售者应诚信经营,杜绝假货;消费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配合执法部门与制假售假行为作斗争。环境污染:强化政府责任,严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其具体表现有:
1、2亿多城镇居民受惠医保,梦想的阳光照进现实。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全国约有2400个县(市、区)开始建立这一制度,约7亿农民参加。在城镇,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2、就业:扶持创业、帮扶零就业家庭构成互补。2007年1-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已超过100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3%。
3、逾2000万农民纳入低保,城乡一体化再提速。2007年7月1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4、义务教育名至实归,基本走向全部免费。2007年春季学期开始,国家免除全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负;2008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5、收入分配:财产性收入有了坚实保障。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6、调整休假制度引发全民关注,带薪休假有了法律保障。2007年12月1日,面向全民公开征求意见后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公布实施,同步出台《职工带薪休假规定》,为全面落实职工休假权利提供法律保障。
角度分析
1、解决民生问题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着力解决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体现了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2、解决民生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是基础,改善民生是根本,社会和谐是保障。
3、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解决民生问题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解决住房、就业、社会保障、医疗等民生问题是维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只有不断改善民生才能促进社会和谐。
4、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只有关注民生问题,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才能促进共同富裕。所以说,解决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5、解决民生问题,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确保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使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在稳定的环境下顺利进行。
6、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义务教育基本走向免费、师范生实行免费教育等重大举措,说明我们党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有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
7、树立公平正义意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医疗、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物价上涨等民生问题属于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而改善民生问题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典型题例
(2007年山东济宁市中考试题)关注民生,是2007年全国“两会”的一大热点。从代表和委员的建言中,从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随处可见民生的细节,感受到民生的重量,体味到民生内涵之深刻,感知到其外延之宽广。民生正成为当下中国的主流话语。
(1)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为解决民生问题而努力,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请你列举两例。并结合其中的一例,谈谈这样做的重要意义。
(2)列举你所观察或了解到的当地的民生问题。(至少两个)并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你的解决建议。
(3)“民生关系你、我、他。”请你写出一句有关民生的感言。
分析:该题取材于民生这一“两会”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考查了学生观察生活、概括总结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答好该题,学生只有关注时事、留心生活,才能列出党和政府采取的解决民生问题的举措,知道当地存在的民生问题;同时,学生只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善于思考,才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1)举措:废除农业税;通过《物权法》;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城市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在全国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重视食品安全,为百姓严把“入口”关;治理环境污染;加强安全生产,等等。意义:应结合具体举措来谈,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的意义:保障公民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废除农业税的意义: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缩小城乡差距,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视食品安全的意义:有利于依法规范经济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2)①劳动就业任务依然艰巨;食品安全问题;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医疗卫生价格超出群众实际承受能力;教育乱收费;执法、司法不公问题;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等。②解决建议:可从加强立法、执法力度;强化政府责任,加强监督管理;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等方面回答,如食品安全:国家有关部门应完善立法,加大检查监督管理;生产者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生产合格产品;销售者应诚信经营,杜绝假货;消费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配合执法部门与制假售假行为作斗争。环境污染:强化政府责任,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