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朵阅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kxxmv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求六年制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小学低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但是由于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不像表音文字那样简便易学,导致我国孩子学习文字的难度远远超过国外同龄孩子,造成了我国孩子阅读的起步远远落后于国外。如何在低段学生识字少理解弱的情况下让他们及早开始阅读,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呢?我想到了“用耳朵阅读”。被称为“日本图画书之父”的松居直先生认为,使儿童喜欢书,不是靠文字,也不是靠图画,而是靠耳朵。倾听是孩子阅读的开始,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来源于倾听。大凡每个人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都有过听故事的经历,听不厌的百灵鸟广播,听不厌的评书,听不厌的神话、民间故事,还有听故事时或仰头相望,或伏于膝下,或伴清风明月虫吟鸟鸣的温馨画面,怎么看都像是阅读一篇隽永的散文。正是这种用耳朵阅读的方式让我们走进了书的世界,迈向了阅读的阶梯。我想它一定也能带领低段学生走向阅读。如何开展这一阅读方式?本人想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以下几点。
  
  一、经典导航,开放阅读——千树万树梨花开
  
  “用耳朵阅读”,读什么?自然是书。从本质来看,作为载体,书其实是个中介。它的意义在于,它让教师和学生发生联系,旨在借助教师的读,让学生产生听的欲望,进而萌发阅读的冲动,直至最后将这种冲动转化为行动,再内化为一种习惯。所以,这载体的选择,大有讲究。
  首先阅读的作品必须是经典。用最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身心在有趣、有益的课外阅读中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精神成长“打底”。其次阅读的作品必须有可读性,语言或活泼风趣,或幽默诙谐,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故事性得强,多悬念,时不时得给人留有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而且与孩子们生活紧密关联。
  不妨从三块阅读内容入手:1.传统经典阅读。“蒙以养正圣功也”,这是《易经》上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在蒙童时期,你就要让孩子纯正的品质出现,就要形成一个造就圣人君子的气氛。可以安排《三字经》、诸子格言、对韵歌、成语熟语歌、幼学琼林等内容。这些内容经过了历史的检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并且朗朗上口,易于诵读。2.绘本阅读。绘本以画为主,字少而画面丰富,以画传达故事情节,很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好的绘本,每张图像都有丰富的内涵,图与图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能带给孩子美的熏陶和教育。3.童话、故事阅读。教师每学期可确定三到四本书读给孩子,然后将适合一、二年级阅读的书籍推荐给学生。4.新闻、报纸阅读。这一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做社会的人。除第一块阅读内容外,其余几块都是开放的,教师起到引领和组织阅读的作用,更多的是放手让学生自由寻找内容阅读。
  
  二、教师引领,分享阅读——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我班,我们的固定阅读时间有:每天早晨的10—20分钟时间是留给传统经典诵读的。每天中午的就餐时间收听有声节目,日本的中小学就有这样的做法。每周2-3个中午的20分钟时间用来听读分享。固定时间并坚持做到,可以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件神圣的事情,从而形成一种习惯。有了时间的保证,阅读活动可从以下两点展开:
  1.大声读给孩子听。大声地读给孩子听可以使孩子集中注意力,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并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在每天的听读中孩子会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义神韵,产生想读书的愿望。为此,每天早晨,我们都是在摇头晃脑中度过的,孩子们学会了背三字经、背孔子孟子的经典语录,背古诗,背“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背“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咿咿呀呀,饶有韵味。中午的时候,听老师读故事那是他们最期待的,一年级的时候,我为孩子们先后读了《山林童话》(葛翠林)、《小猪唏哩呼噜》、《小巴掌童话》等。那一时刻给予孩子的是最畅快的阅读享受,它没有家长勒令的痛苦,也没有生字的羁绊,纯粹处于一种放松的愉悦状态中,所以最吸引他们。
  当然“大声读”并不是单纯地从头读到尾,单纯地让孩子们听。也要把握几点:(1)运用阅读期待,在适当的时候戛然而止,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同味,也是唤起他们等待下次阅读的欲望。(2)潜移默化地传授一些读书方法。例如,读的过程中有时停下来,向孩子们提出一些问题,或让他们自己提问,让他们一边听一边解决问题;有时可以让孩子们对后面的情节进行想象;有时则可以让孩子重复一下所听到的好词语,好句子。(3)一定要读得声情并茂。文字的魅力都是在读中传递的,而孩子们听老师读的时候,也能感觉到老师读书的语气和语调,学会如何有感情地读书。
  2.多种形式分享阅读。“用耳朵阅读”,其实质并非只是让孩子们听什么和孩子们听多少的问题,而旨在借“大声读,孩子听”的基本活动模式,以激发孩子们阅读兴趣,从而自觉、自发地走上亲近经典、热爱阅读的自我发展道路。因此除了教师主动引领外,更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分享。在实践过程中,本人以为主要要做好三种形式的阅读分享。即“小组读书会”、“班级读书会”、“家庭读书会”。“小组读书会”,先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分组,再让孩子在老师指导下,自由选择本组的共同阅读书目;最主要的是由读得比较好的孩子大声朗读给其他孩子听,并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简单易行的阅读交流作业。“班级读书会”则是指全班共读一本书,然后就这本书的阅读展开讨论。比如一年级的时候,我们读了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从故事的封面入手,边听故事边看绘图,听到一半请学生读读听到的内容,然后想想故事发展的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再来读读故事,谈谈你会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边听边读边看边想象边说,一直读到封底,读得兴味盎然。到了学生有一定识字量的时候,就请学生在共同阅读同一本书的同时自由读。这时的读书会内容有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读一段你最喜欢的内容,讲一则故事,做新闻播报员等。“家庭读书会”主要是倡导父母与孩子的亲子阅读。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书信等形式与家长达成共识,请家长抽时间为孩子阅读。如果没有时间或没有能力读给孩子听的,请借助网络等平台,到有声读物网中为孩子下载适宜的内容或安排时间让孩子听。
  
  三、书香浸润,收获阅读——红杏枝头春意闹
  
  这是来自读书会的一个故事:那天中午我走进教室,带着一本《山林童话》,今天我得讲第三个故事了。一开读,就有同学从抽屉里拿出了同样的一本书迅速地翻到我要讲的那个故事,身边还围着好几个同学。那个中午她们就是在边看边听中度过的。事后她告诉我其实她早等不及我讲就已经把书买来看了,不过看过以后还想再来听老师读。因为《山林童话》只买到了两本,就只读了两本。事过半年后,还是这位同学,她捧着《山林童话Ⅲ》兴奋地跟我说:“老师,我总算在图书馆找到这本书了。为了它我找遍了书店。”
  “用耳朵阅读”的方式适合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近两年下来,书香浸润了孩子们的生活,也浸润了他们的心灵。班级中90%的孩子喜欢阅读并每天都有阅读的时间保证。到一年级结束,据不完全统计,人均阅读量达到了10万字,最多的同学有近50万字。
  “用耳朵阅读”的方式提高孩子阅读兴趣的同时,也使阅读量大大增多,这也可以促进孩子识字能力的提高。一年级结束后,本班学生人均识字量为1453字,最多同学达2347个。同时写话的兴趣也随之增强,二年级开始班级同学就自建博客,开始发表博客日志。
其他文献
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一直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对“增强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等教学理念,广大一线数学教师都曾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认真实践,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社会在前进,教育在发展,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理念也在与时俱进,曾经被认同的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在课程改革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并不一定还是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分
北塘区在2003年就已有11万左右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随父母到我区各学校就读的学生有6765名。“微笑给他人 和谐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关注外来务工家庭,让他们的子女和本地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学习、生活、成长,引导本地少先队员以大、中、小队和外来务工子女“手拉手”的形式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少先队员和队组织之间的交流、互助、服务,引导少年儿童了解区情,认知社会
《科学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正常的讨论和辩论,营造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辩论一般是在持不同观点的正反两个对立面之间进行的。辩论要有明确的主题,主题应是学生感兴趣又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话题,要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辩论中与主题无关的话题要控制,防止跑题。对于日食和月食现象,学生们大多没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生活趣味,领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点点见生活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赋予了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创造能力的机会。而当前幼儿美术活动中存在一些误区,如教师常常把美术技能的学习、美术知识的积累作为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忽略幼儿自主的感知与生活情感体验。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幼儿美术教育要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依据,正确把握美术活动的核心价值,强调通过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提问,可以及时检查学生,开拓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一、提问的原则    1.启发思维的原则。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因为课堂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满堂间”其实是“满堂灌”的另一种翻版,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另一种负担。这与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
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总是想办法让每一节课都有很好的效果。这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之上,必须建立在较好的师生互动的基础之上。实践证明,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的课是最有效益的课,也是成功的课。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师生互动起来呢?这就必须具体研究和分析影响师生互动的一些因素。    一、情感因素    情感是影响师生互动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它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小学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要重视情感交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    著名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树的造型,尝试运用镂空剪纸的方式剪出树的枝干和叶脉。  2.学会运用漏印版画的方式,表现心中的小树林。  3.幼儿能有序地进行操作,感受小树林的美。  活动准备  白纸、黑卡纸、复写纸、剪刀、铅笔、PPT图片、拓包、水粉颜料。  活动过程  一、欣赏树的造型和色彩  1.引导幼儿观察树的特点。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来到了一片小树林,  (出示PPT)仔细看一看,树都长得
感悟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情感经历,一种审美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可见,感悟在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在《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活动中,借助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走进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效地感悟了文本中渗透的意境美、流动美、自然美、和谐美。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在1933年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