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背景下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s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赋予了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创造能力的机会。而当前幼儿美术活动中存在一些误区,如教师常常把美术技能的学习、美术知识的积累作为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忽略幼儿自主的感知与生活情感体验。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幼儿美术教育要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依据,正确把握美术活动的核心价值,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幼儿充分感受与欣赏,从而激发幼儿表现与创造的欲望。下面笔者以小班美术活动“七彩下雨天”为例,谈谈自己在美术活动中的体会和做法。
  一、基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确定活动内容
  感受欣赏艺术美,并大胆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核心价值,幼儿感受表现艺术的过程是“感知积累、欣赏发现、表现创造”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要紧紧围绕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核心价值,选择适合幼儿生活经验、愿望与情趣的活动内容,尽可能地支持幼儿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1. 基于幼儿的兴趣需要。幼儿园的艺术教育重在兴趣的培养,以幼儿感兴趣、喜欢的方式来开展美术活动,能引起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因此在选择美术活动的内容时,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小班美术活动“七彩下雨天”为例,教师以绘本《七彩下雨天》中小女孩在雨天对七彩雨的遐想为主线,挖掘绘本中关于颜色认知的有价值的教学点,这也正好符合小班幼儿对玩色的兴趣。游戏利用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玩具,在水枪、喷壶、挤花袋、调料瓶中装满各种颜料,让幼儿在玩色游戏中大胆自主地在创设的马路情境中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活动中用“色彩表现雨”“在创设的马路情境中开汽车”正是基于幼儿的兴趣需要。
  2. 立足幼儿的生活经验。生活即经验,只有扎根于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才能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也直接影响他们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生活经验来确定活动内容。雨是幼儿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情景,幼儿穿着雨鞋,撑着雨伞在雨中嬉戏是他们喜欢的游戏。此外,该活动中选用的水枪、喷壶、调料瓶和玩具车,都是幼儿熟悉的玩具,是立足幼儿生活经验的。
  3. 关注幼儿的感受体验。《指南》中指出:“体验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认识和态度形成的基础。”《指南》鼓励的是在幼儿感受和体验基础上的自发模仿,会在自己认识和理解的水平上,以自己的方式对印象深刻的感知对象或感兴趣的事物通过模仿将其再现出来。因此,选择的美术活动内容应尊重幼儿的感受和体验,而不是教师强行灌输给幼儿的内容。选择《七彩下雨天》的绘本引入,让幼儿体验用工具表现雨的场景,在充分感受色彩及形状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从而激发了小班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获得审美体验。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操作材料
  《指南》中指出“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也就是说,材料的种类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而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 。小中大班幼儿在兴趣、个性、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在设计与组织美术活动时,一定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选取合适的操作材料,为幼儿大胆表现与创造提供有利条件。
  1. 活动材料生活化。幼儿的生活既是幼儿学习的内容,也是幼儿学习的途径,活动材料来自生活,能让幼儿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激发潜在的创造力。“七彩下雨天”活动的工具材料来源于生活,利用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水枪、喷壶、挤花袋、调料瓶、玩具车等材料作为创作的工具,并提前投放在区域中,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熟悉工具的使用方法,探索工具使用的技巧。如玩具车是幼儿常见的玩具,利用车轮上凹凸不平的花纹在颜料上的滚动,能使颜料相互碰撞产生变化,在纸上留下五彩斑斓的车轮纹路,从而让幼儿获取色彩变化的经验,感受使用生活材料作画的乐趣。
  2. 活动材料操作性。操作性强的活动材料,有助于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从而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该活动中,利用水枪、喷壶、挤花袋、调料瓶等创作工具,一方面能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需要:水枪、喷壶需要手部一定的力量才能喷出颜料,而喷出的颜料面积大,颜色容易产生碰撞;挤花袋、调料瓶只要轻轻挤压,颜料便以条状呈现在纸上。另一方面能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幼儿可以在操作各种工具中随着手臂的舞动,随心所欲地形成点、波浪、螺旋、曲线等形状,也可以自主操作玩具车在“七彩雨”的马路上自由穿梭,形成大小、花纹各不相同的纹理,带给幼儿无限的遐想和乐趣。
  3. 活动材料趣味性。趣味性强的活动材料,为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水枪、喷壶、玩具车是幼儿常见的玩具,活动中他们会争着抢着玩。挤花袋、调料瓶虽然幼儿平时操作少,但是新鲜的操作材料也能吸引他们的兴趣。通过活动中的观察发现,在提供足够量的情况下,幼儿都能自主地选择2~3种工具材料来创作七彩雨,没有出现争抢的现象,有的幼儿甚至沉浸在一种工具中做深度探索,可见这些工具材料的趣味性是适合幼儿的。
  三、调整活动的组织形式,优化指导策略
  《指南》中強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教师只有不断换位思考,观察幼儿的反映,从幼儿的角度去设计每个活动环节,才能使之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1. 生活情境巧创设,欢乐氛围善营造 。“生活中学”指幼儿的学习主要不是在成人主宰的课堂里进行,而是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展开的。反之,我们也可以把生活中的情境再现于课堂。首先,“七彩下雨天”活动一开始教师直接带幼儿进入绘本情境,引导幼儿回忆绘本情节,让幼儿充分地表达和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紧紧抓住“七彩雨”的核心,引导幼儿想象不同颜色的雨还可以变成什么?从而让幼儿了解色彩是有它的情感表现性的,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审美想象,为后面的创作做好了铺垫。其次,将活动室创设为十字路口的生活情境,将全开画纸连接铺开当成马路,马路边分别贴了花草、树木和房子的场景,周围还有交通指示牌,通过营造这样的马路情境激发幼儿的想象,通过喷、挤、滴等方式创作“七彩雨”体验玩色的乐趣,让幼儿开着玩具车在“七彩雨”中来回穿梭,创作出“七彩马路”,感受色彩碰撞后产生的美,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对颜色的想象。
  2. 游戏形式贯始终,快乐体验需落实。游戏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小班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通过游戏的形式开展美术活动,是一种最适宜的教学方式。因此,我有意识地设计开汽车的游戏并贯穿整个活动,引导幼儿在操作各种工具的玩色游戏中创作“七彩雨”,又在“开汽车游戏”中观察颜色碰撞后发生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借色、借形想象,让幼儿在快乐有趣的游戏中“玩”出作品,在自由融洽的游戏氛围中进行无限的遐想。
  3. 操作体验真学习,想象创造有抓手。小班幼儿还处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获取经验的方式往往是直接参与体验。因此在工具材料的选择上,一方面我留出了足够的时间让幼儿充分去操作和体验,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雨的工具。另一方面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允许幼儿自由选择和更换工具,尽量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幼儿在操作中体验不同工具喷出的颜料产生的效果,获得创作的满足与喜悦。丰富的操作体验,能更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体验在游戏情境中进行艺术创作的乐趣。
  本文系2018年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研究课题“生活化材料在借形想象美术活动中的挖掘与利用”(课题编号:QG1352-086)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是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通过动手操作,恰好在这两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加强动手操作是现代数学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空间。    一、通过操作,培养探究精神    一位教育家曾说:
在进行艺术教育的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渐形成一种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这一过程,我们把它称之为学生美术乐学三部曲,今表述如下跟大家探讨。    一、让兴趣成为学生乐学的切入点    1.运用美术学习的功能引发学生兴趣。  长期以来,人们对美术的教育功能总是缺乏认识,不知学习美术
活動目标  1. 欣赏人物变形的创作过程,感受自由变化的创意乐趣。  2. 用点、线、形大胆想象,给头像设计夸张变形的身体、四肢。  3. 体验自由想象的奇妙,感受无拘无束作画的快乐。  活动准备  动画课件“魔法大变样”课件,作业纸贴好大头照片三张(自己、爸爸、妈妈),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 、 观看课件“魔法大变样”,打开思维禁锢,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谁?他哪里被变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效益始终不高,投入与产出不等,究其原因是因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成不变的模式瓶颈:一是教师偏重知识讲授,忽视学生的阅读感知和实践体验,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势制约了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二是教师总是在字词句、篇章结构的模式中游走,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经验不够,阅读的宽度与深度不够。因此,改变现有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提倡原汁原味的阅读,已成为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可持续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
借推进新课程实施的东风。笔者和几位领导一起听了中年级两堂品德与社会课。  [镜头一]《从一滴水说起》教学  师:“……说一说你的生活中有这样浪费水的现象吗?小组内交流交流。”  学生马上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不一会,教室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笔者随机观察了几个小组:有的是一个优生在发言,其他学生只是当听众;有的是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仅仅流于形式;有的小组对问题还不甚了解,以为是要讨论教室里浪
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关注的是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文本知识回归生活,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才能赋予课文生命和活力。其基本做法有:    一、嘗试实践,体验生活    布鲁纳提出:“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知识。”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教学时只有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到现实中去体
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一直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对“增强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等教学理念,广大一线数学教师都曾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认真实践,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社会在前进,教育在发展,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理念也在与时俱进,曾经被认同的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在课程改革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并不一定还是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分
北塘区在2003年就已有11万左右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随父母到我区各学校就读的学生有6765名。“微笑给他人 和谐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关注外来务工家庭,让他们的子女和本地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学习、生活、成长,引导本地少先队员以大、中、小队和外来务工子女“手拉手”的形式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少先队员和队组织之间的交流、互助、服务,引导少年儿童了解区情,认知社会
《科学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正常的讨论和辩论,营造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辩论一般是在持不同观点的正反两个对立面之间进行的。辩论要有明确的主题,主题应是学生感兴趣又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话题,要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辩论中与主题无关的话题要控制,防止跑题。对于日食和月食现象,学生们大多没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生活趣味,领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点点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