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将语、数、外三门作为必考科目,其余科目如: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信息技术等科目一律作为选考科目,考试评价的基本模式沿用一门一清的方式进行。这一历史性的巨变,使得高中教育教学的整个生态系统将发生质的变革。学校班级管理的模式、教学管理模式、评价考核的模式等,都将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新的高考制度下,培养学生史料辨析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考试的过程中能游刃有余取得高分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科任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历史教学;史料辨析;高考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高中历史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与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阐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意识;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由此可见,在高中阶段教师培养学生史料辨析的能力即是教学本身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学生学史用史的现实需要。
一、培养学生史料辨析的能力的重要意义
史实是过去的客观存在,史料是我们认知历史、解读历史的重要素材。因此,要想理解和认知过去的客观存在我们必须去阅读、分析、整理大量的史料。对于高中生而言,史料分析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知识。高中历史教材中引述外了大量的史实资料,每课基本上在小字部分和课外拓展部分有一到两条的史料来丰富正文内容。因此,培养学生们的史料辨析能力和解读能力尤为重要。
1.注重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解读史实的本领
在平时听评课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历史老师在带领学生梳理课本知识时只注重正文知识的整合和解读,而认为的忽略了小字部分和课外拓展知识部分。这种一点带面的做法往往会导致学生在理解历史知识的时候以偏概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譬如:在讲解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这一课时,课本上为了阐明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的历史演化过程,运用了不小的篇幅在教材的小字部分介绍在尧舜时期,禹是如何凭借个人威信取得统治地位的。由此,自然而然的引出了王朝和王位世袭制。教材为了阐述在我国商夏时期,已经有了一套完备的从中央到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统治者是如果获取统治合法性的这一问题。在教材的小字部分专门介绍夏商时期的鬼神观与“占卜”、“卜辞”、“卜”等概念。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一部分知识,使学生更加清楚史实本身的原貌,有助于提升学生解读史实的本领。
2.注重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但凡历史成绩高,学习积极性强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对历史史料、史实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潜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学科与其他社会学科的最大区别在于历史是通过史实、史料的串联与整合来描述、呈现、解说过去的客观存在的,史料与史实是见证历史事实真伪的有力证据之一。因此,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史学资料,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辨别、自主整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所能接触到的史料并不多,无外乎课本知识和老师口耳相传的知识。为了更进一步的丰富学生的史料知识,增强学生对史实的理解能力。科任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和课时间给学生推荐或布置相关的史料典籍让其阅读。这样不仅可以扩充孩子们的知识面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的提高孩子对历史史实的理解力。
3.注重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拓宽学生学习历史的视域
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不仅仅强化考试的科目的变化,而且从知识的架构、内容、范围等方面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体制将会越来越注重受教者的主观选择,未来的学校教育将会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推出可供受教者选择的文化模块,历史科目也不能例外。
在平时的教学中,当教师问起学生有关《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史记》等著作的内容时,班上的学生几乎都不知晓。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时间紧张,没有充裕的时间阅览相关的历史原著。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历史教学对于学生解读历史原著的能力过于淡化,导致学生学习历史只知其“表”而不解其“实”。学习历史只是一味的应付平时的学业能力测试和高考。。
二、提升学生史料辨析能力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史料浩瀚如烟,即使我们每个个体用一生的时间去阅览而不能洞见全部。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阅读、整理各种史料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重点合理分类,如若不然,就会徒劳无攻、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应该养成科学的方式、方法合理的研读史料。
1.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是唐太宗对魏征的评价。当年魏征病死了,唐太宗非常难过,他流着泪对身边的人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衣帽是否穿戴整齐了;用历史作镜子,可以明白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就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魏征就是我的一面镜子,他总是告诉我哪儿做错了。现在他死了,我从此失去了一面镜子了!学史、读史对于整个国家、民族意义重大,也对我们个人人生道路的选择、价值观的确立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2.注重辨析能力的培养
高中在考察学生史料掌握情况的时候,不仅注重文本内容本身的考查,对文本中所蕴含的哲理、历史规律、价值取向、人文情怀等方面也作为重点考查。因此,在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史料的同时,也要潜意识的培养学生对史料的辨析能力。
譬如:2015年高考海南历史试题第32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正是针对学生对史料的辨析能力设置的。
作者简介:
张娜,女,甘肃靖远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育硕士。
关键词:历史教学;史料辨析;高考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高中历史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与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阐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意识;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由此可见,在高中阶段教师培养学生史料辨析的能力即是教学本身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学生学史用史的现实需要。
一、培养学生史料辨析的能力的重要意义
史实是过去的客观存在,史料是我们认知历史、解读历史的重要素材。因此,要想理解和认知过去的客观存在我们必须去阅读、分析、整理大量的史料。对于高中生而言,史料分析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知识。高中历史教材中引述外了大量的史实资料,每课基本上在小字部分和课外拓展部分有一到两条的史料来丰富正文内容。因此,培养学生们的史料辨析能力和解读能力尤为重要。
1.注重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解读史实的本领
在平时听评课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历史老师在带领学生梳理课本知识时只注重正文知识的整合和解读,而认为的忽略了小字部分和课外拓展知识部分。这种一点带面的做法往往会导致学生在理解历史知识的时候以偏概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譬如:在讲解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这一课时,课本上为了阐明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的历史演化过程,运用了不小的篇幅在教材的小字部分介绍在尧舜时期,禹是如何凭借个人威信取得统治地位的。由此,自然而然的引出了王朝和王位世袭制。教材为了阐述在我国商夏时期,已经有了一套完备的从中央到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统治者是如果获取统治合法性的这一问题。在教材的小字部分专门介绍夏商时期的鬼神观与“占卜”、“卜辞”、“卜”等概念。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一部分知识,使学生更加清楚史实本身的原貌,有助于提升学生解读史实的本领。
2.注重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但凡历史成绩高,学习积极性强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对历史史料、史实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潜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学科与其他社会学科的最大区别在于历史是通过史实、史料的串联与整合来描述、呈现、解说过去的客观存在的,史料与史实是见证历史事实真伪的有力证据之一。因此,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史学资料,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辨别、自主整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所能接触到的史料并不多,无外乎课本知识和老师口耳相传的知识。为了更进一步的丰富学生的史料知识,增强学生对史实的理解能力。科任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和课时间给学生推荐或布置相关的史料典籍让其阅读。这样不仅可以扩充孩子们的知识面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的提高孩子对历史史实的理解力。
3.注重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拓宽学生学习历史的视域
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不仅仅强化考试的科目的变化,而且从知识的架构、内容、范围等方面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体制将会越来越注重受教者的主观选择,未来的学校教育将会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推出可供受教者选择的文化模块,历史科目也不能例外。
在平时的教学中,当教师问起学生有关《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史记》等著作的内容时,班上的学生几乎都不知晓。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时间紧张,没有充裕的时间阅览相关的历史原著。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历史教学对于学生解读历史原著的能力过于淡化,导致学生学习历史只知其“表”而不解其“实”。学习历史只是一味的应付平时的学业能力测试和高考。。
二、提升学生史料辨析能力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史料浩瀚如烟,即使我们每个个体用一生的时间去阅览而不能洞见全部。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阅读、整理各种史料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重点合理分类,如若不然,就会徒劳无攻、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应该养成科学的方式、方法合理的研读史料。
1.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是唐太宗对魏征的评价。当年魏征病死了,唐太宗非常难过,他流着泪对身边的人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衣帽是否穿戴整齐了;用历史作镜子,可以明白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就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魏征就是我的一面镜子,他总是告诉我哪儿做错了。现在他死了,我从此失去了一面镜子了!学史、读史对于整个国家、民族意义重大,也对我们个人人生道路的选择、价值观的确立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2.注重辨析能力的培养
高中在考察学生史料掌握情况的时候,不仅注重文本内容本身的考查,对文本中所蕴含的哲理、历史规律、价值取向、人文情怀等方面也作为重点考查。因此,在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史料的同时,也要潜意识的培养学生对史料的辨析能力。
譬如:2015年高考海南历史试题第32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正是针对学生对史料的辨析能力设置的。
作者简介:
张娜,女,甘肃靖远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