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排球运动是我国较强的一项运动项目,在大学生中也是非常普遍的一项运动,部分高校甚至将排球运动作为大学生的必修体育课程之一。本文拟从分析心理训练在大学生排球运动中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影响大学生排球运动心理素质的主要因素,深入研究强化大学生排球运动心理训练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心理因素;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大学生
大学生运动员与专业运动员最大的区别并不仅仅是运动时间上的差别,还有训练方式上的差别。大学生运动员接受的大多是业余训练,通常都是通过集训方式应对比赛。因此,大学生运动员的水平存在着巨大的不稳定性,这就使得加强大学生排球运动的心理训练显得至关重要。
一、心理训练在大学生排球运动中的重要性
心理训练是指运用多种方法对运动员的心理施加影响,从而使运动员自己学会调节心理,以及灵活应对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的状态。心理训练的过程就是运动员心理素质不断完善、不断储备心理能量的过程,也是运动员提高训练技能、突破训练瓶颈、达到最佳比赛效果的心理基础。
与“足球的魅力在于进球”的道理一样,排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其在比赛中也充分体现了体育竞技精神。讲授排球运动技巧与比赛战术是教练的职责,但仅仅依靠高超的运动技巧和出奇制胜的比赛战术,无法确保球队在竞技场上永久占据优势地位。特别是在双方势均力敌时,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排球运动员们的心理训练不容忽视。
二、影响大学生排球运动心理素质的主要因素
(一)比赛规模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比赛的规模越大,运动员就会越紧张,对荣誉感的期待也会越强烈。而在强烈荣誉感的驱动下,运动员又会产生强大的压力感,这些较大的情绪波动,极其容易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造成影响,进而波及到运动水平的发挥。
(二)运动水平的高低
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往往自信心更强,比赛情绪也更加平和。与此相反,水平不高的运动员在比赛时容易缺乏信心,从而情绪不稳,影响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三)比赛双方实力均衡
比赛双方的实力越接近,比赛就越激烈,而无数个著名比赛都证明了,当双方水平和战术不相上下时,制胜的关键就在于心理素质的高低,心理素质好的一方通常能够赢得比赛的胜利。
(四)外界环境的干扰
比赛场上通常除了运动员、教练员,还会有很多观众,加之运动员不可能每次比赛都在自己熟悉的训练场。因此,观众疯狂的呐喊、新场地的灯光、地板等等一系列外界环境,都会对大学生排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造成影响。
三、加强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要途径
(一)激发大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指引人类达到不可预知的境地。排球运动也不例外,我们要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排球运动员,第一要务就是要激发大学生对排球的兴趣,且这种兴趣不能仅仅停留在看一场精彩比赛或者熟悉比赛规则这些表层。这种兴趣必须既新鲜又稳定,能够激发大学生在排球运动方面的最大潜能。同时,教练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让运动员明确自己的训练目的与阶段目标,同时还要注意训练方法和内容的生动性、新颖性。同时,要最大程度的挖掘大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还要熟知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训练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在采用科学合理的心理训练方法基础上,保持与维护大学生参加排球运动的兴趣。
(二)提高教练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大学生虽然大多已成年,但由于绝大多数都没有与校园外世界有过多接触,所以,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是诸多大学生的共同弱项,这就使得他们对社会经验比自身丰富的教练员产生不同程度的依赖和崇拜。当然也更容易使其在排球训练中,更愿意相信和听从教练所教授的内容。所以,教练自身技战术水平的高低与心理素质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大学生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提高与心理素质的训练。因此,高校定期举办排球教练员的素质培训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教练员心理素质强化讲座等,对于提升教练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自我心理控制能力
排球运动即是消耗巨大体力的运动项目之一,同时,又需要高超的技战术水平与能力。因此,排球运动是一项对运动员体力和心理要求都很高的运动项目。有研究表明,在相同时间、同等强度的活动中,心理能量消耗为体力能量消耗的4——5倍。所以,如何在训练或者赛后迅速恢复体力也是很关键,否则就会影响接下来的比赛,甚至会使运动员产生“怯场”等心理障碍。但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如果在高强度训练和激烈比赛后进行几分钟的专业心理调节训练,与平时进行一个小时左右的休息效果相当。这种心理训练的原理在于在心理上推迟运动后疲劳感的出现,转移运动员的兴奋点,是有效强化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所以,提高运动员对心理活动的自我控制能力,努力使自己的身心处于平衡状态,最大程度的减少失误,确保正常运动水平的发挥。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运动员,由于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又缺乏丰富的实战经验,故而教练一定要重视大学生运动员心理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
(四)强化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模拟训练
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也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表现;科学家们进行科学发明活动是这样,体育运动也是这样。排球运动不仅是一项体力活动,更是一项智力活动,运动员对运动技巧掌握的过程是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相结合的过程。然而,由于教练对学生言传身教的效果往往比较慢,而且强度不够,这就需要教练设计一些情境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以提高他们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诸如针对很多大学生都会出现的赛前紧张状态,教练可以在日常训练中加强模拟训练,故意制造一些喧闹气氛,甚至组织观众喝倒彩,以此增强大学生运动员抵抗外部环境干扰的能力等。这些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提前感受和适应比赛气氛,还可以使学生们在比赛时做到临阵不乱,平稳发挥。所以,教练要避免将讲课与模拟锻炼割裂开来进行训练,而应同步进行,这样才能实现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强化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姚卫宇,周爱国,刘丽茹.对运动员赛前心理压力源的调查及调节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
[2]凌弘,王琳.排球比赛中的心理训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
[3]王平.论高职院校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9)
作者简介:
吴长青(1970~ ),男,河南商丘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人文社会学。
关键词:心理因素;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大学生
大学生运动员与专业运动员最大的区别并不仅仅是运动时间上的差别,还有训练方式上的差别。大学生运动员接受的大多是业余训练,通常都是通过集训方式应对比赛。因此,大学生运动员的水平存在着巨大的不稳定性,这就使得加强大学生排球运动的心理训练显得至关重要。
一、心理训练在大学生排球运动中的重要性
心理训练是指运用多种方法对运动员的心理施加影响,从而使运动员自己学会调节心理,以及灵活应对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的状态。心理训练的过程就是运动员心理素质不断完善、不断储备心理能量的过程,也是运动员提高训练技能、突破训练瓶颈、达到最佳比赛效果的心理基础。
与“足球的魅力在于进球”的道理一样,排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其在比赛中也充分体现了体育竞技精神。讲授排球运动技巧与比赛战术是教练的职责,但仅仅依靠高超的运动技巧和出奇制胜的比赛战术,无法确保球队在竞技场上永久占据优势地位。特别是在双方势均力敌时,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排球运动员们的心理训练不容忽视。
二、影响大学生排球运动心理素质的主要因素
(一)比赛规模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比赛的规模越大,运动员就会越紧张,对荣誉感的期待也会越强烈。而在强烈荣誉感的驱动下,运动员又会产生强大的压力感,这些较大的情绪波动,极其容易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造成影响,进而波及到运动水平的发挥。
(二)运动水平的高低
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往往自信心更强,比赛情绪也更加平和。与此相反,水平不高的运动员在比赛时容易缺乏信心,从而情绪不稳,影响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三)比赛双方实力均衡
比赛双方的实力越接近,比赛就越激烈,而无数个著名比赛都证明了,当双方水平和战术不相上下时,制胜的关键就在于心理素质的高低,心理素质好的一方通常能够赢得比赛的胜利。
(四)外界环境的干扰
比赛场上通常除了运动员、教练员,还会有很多观众,加之运动员不可能每次比赛都在自己熟悉的训练场。因此,观众疯狂的呐喊、新场地的灯光、地板等等一系列外界环境,都会对大学生排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造成影响。
三、加强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要途径
(一)激发大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指引人类达到不可预知的境地。排球运动也不例外,我们要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排球运动员,第一要务就是要激发大学生对排球的兴趣,且这种兴趣不能仅仅停留在看一场精彩比赛或者熟悉比赛规则这些表层。这种兴趣必须既新鲜又稳定,能够激发大学生在排球运动方面的最大潜能。同时,教练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让运动员明确自己的训练目的与阶段目标,同时还要注意训练方法和内容的生动性、新颖性。同时,要最大程度的挖掘大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还要熟知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训练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在采用科学合理的心理训练方法基础上,保持与维护大学生参加排球运动的兴趣。
(二)提高教练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大学生虽然大多已成年,但由于绝大多数都没有与校园外世界有过多接触,所以,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是诸多大学生的共同弱项,这就使得他们对社会经验比自身丰富的教练员产生不同程度的依赖和崇拜。当然也更容易使其在排球训练中,更愿意相信和听从教练所教授的内容。所以,教练自身技战术水平的高低与心理素质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大学生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提高与心理素质的训练。因此,高校定期举办排球教练员的素质培训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教练员心理素质强化讲座等,对于提升教练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自我心理控制能力
排球运动即是消耗巨大体力的运动项目之一,同时,又需要高超的技战术水平与能力。因此,排球运动是一项对运动员体力和心理要求都很高的运动项目。有研究表明,在相同时间、同等强度的活动中,心理能量消耗为体力能量消耗的4——5倍。所以,如何在训练或者赛后迅速恢复体力也是很关键,否则就会影响接下来的比赛,甚至会使运动员产生“怯场”等心理障碍。但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如果在高强度训练和激烈比赛后进行几分钟的专业心理调节训练,与平时进行一个小时左右的休息效果相当。这种心理训练的原理在于在心理上推迟运动后疲劳感的出现,转移运动员的兴奋点,是有效强化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所以,提高运动员对心理活动的自我控制能力,努力使自己的身心处于平衡状态,最大程度的减少失误,确保正常运动水平的发挥。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运动员,由于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又缺乏丰富的实战经验,故而教练一定要重视大学生运动员心理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
(四)强化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模拟训练
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也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表现;科学家们进行科学发明活动是这样,体育运动也是这样。排球运动不仅是一项体力活动,更是一项智力活动,运动员对运动技巧掌握的过程是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相结合的过程。然而,由于教练对学生言传身教的效果往往比较慢,而且强度不够,这就需要教练设计一些情境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以提高他们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诸如针对很多大学生都会出现的赛前紧张状态,教练可以在日常训练中加强模拟训练,故意制造一些喧闹气氛,甚至组织观众喝倒彩,以此增强大学生运动员抵抗外部环境干扰的能力等。这些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提前感受和适应比赛气氛,还可以使学生们在比赛时做到临阵不乱,平稳发挥。所以,教练要避免将讲课与模拟锻炼割裂开来进行训练,而应同步进行,这样才能实现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强化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姚卫宇,周爱国,刘丽茹.对运动员赛前心理压力源的调查及调节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
[2]凌弘,王琳.排球比赛中的心理训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
[3]王平.论高职院校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9)
作者简介:
吴长青(1970~ ),男,河南商丘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