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有疑 疑中得益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18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是大多数人都懂的道理,教师们更是十分清楚质疑的重要性。可是,现实的语文课堂中,学生质疑的声音总是微乎其微,就算有,也只是“认认真真走过场”罢了。
  一、质疑缘何少
  1.学校层面
  有人曾戏言,我国教育的过程,就是将有棱角的石头全部磨成光滑的石头的过程。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关注的是学生接受了多少知识,而不是学生思考了哪些问题。学校评价学生,用的方法也是以一张试卷来检测学生复制出了多少知识点,而不是看学生有了哪些新发现。在应试教育“大指挥棒”的长期影响下,质疑成了课改的应景环节。
  2.教师层面
  理念落后:新课改已实施多年,但不少教师的理念仍然没有得到更新,他们不肯走下神圣的“讲坛”,唯恐不讲,学生就学不会。单一的教学方式僵化了教师的思想和学生的心灵。
  功力不够:新课改要求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教师有改革的想法,也想做一些尝试,但缺乏改革的功力,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调控课堂,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
  准备不足:教师不是百科全书,有些问题如果不能在课堂上立即给予肯定的答复,那就不要不懂装懂,索性留给学生课后去探索。但也有些问题,应该是在教师的准备之中的,但仍搪塞过去,就说明我们教师没有认认真真地备课,对教学内容一知半解,对文本缺少很好地解读,不敢作答。
  3.学生层面
  不想问:长期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造成了思维的惰性,考虑的只是教师讲的内容弄懂了没有,不想再提出其他问题。
  不敢问: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少,虽有问题,但顾虑重重,担心提出的问题不合教师的意图而受到教师的指责,或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遭到同学的嘲笑等,因此三缄其口,不敢问。
  不会问:由于缺少提问的机会和氛围,思维的求异性、敏捷性不够,学生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发现问题,从哪些角度提出问题。
  二、质疑须培养
  1.多元评价,鼓励质疑
  要想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改革评价方式是首当其冲的,因为评价直接影响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学校层面,要把能否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作为评价教师教学优劣的指标之一。教师层面,要把学生质疑能力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之一。另外,教师一定要树立全局的观念,坚持发展性原则,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多用相对性评价,慎用绝对性评价,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质疑的好习惯。
  2.优化情境,启发质疑
  首先,要创设宽松的氛围,将师生对话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上,营造良好的质疑环境。当学生一时出现思维空白,提不出问题时,教师要学会等待,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当学生提出的问题离奇或者离题时,教师要用爱心去包容,还得巧妙地回应,将话题重新导入正题;当学生质疑的能力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表达自己的赏识,千万不要漠视。
  其次,教师在课前必须深入解读文本,精心预设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作出相应的考虑。当学生质疑时,教师就能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妙启发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解决问题。
  第三,教师还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从而产生解答问题的欲望,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半截蜡烛》时,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勇敢镇定的语句,但这种理解是肤浅的、被动的。于是,我就用多媒体展示出二战时期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民族的悲惨画面和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看着犹太儿童绝望的眼神,看着那一串串带血的数字,学生心中感受到的不再是黑白的文字,他们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很多的疑问。在质疑的基础上,再抓住“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一句,从而就能品味出法国人民对敌人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领会到他们在危急关头与敌人周旋的智慧,感悟到他们可贵的精神。
  3.教会方法,学会质疑
  (1)立足全局,整体感知
  语文教学的首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对文章的整体感受,感受文章的主题,感受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首先感悟文章的主题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在这个基础上,对字词句段篇的分析也才会是有效的、有意义的。否则,离开了整体感悟,学生所获得的就只能是支离破碎的感受。
  (2)找准要害,轻松突破
  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教材中总有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句子,有的出现在课题中,有的是重点句子、重点段落,我们要启发学生抓住要领,对课文重点、难点句段质疑。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线索进行教学。
  (3)求同存异,百花齐放
  发散思维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思维品质,这种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对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并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如《清平乐·村居》中,对“老夫妇为什么醉了”这个问题,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对此,教者就要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启发学生对可能的答案进行假设,有疑问的课后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进行检验。
  相信有意识的培养训练,质疑、解疑的课堂一定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局面。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偏离“以音乐为本”的现象,不少教师虽然点子多,但对于新教材、新教学理念理解不透、挖掘不深,没有真正理解综合的内涵,过于注重传授知识,使教学流于形式。因此,教師应多关注学生、关注音乐,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音乐教学回归本色。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音乐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80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将任务教学设计为导学案,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任务型 教学策略 导学案 自学能力 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4-031  目前,小学英语教材大多数是按照话题编排,每个话题为一个单元任务展开教学。我结合新
[摘 要]在小学品德课中,教师对学生起着不可忽视的引领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引领要扎实,教师要给足学习时间、关注学习方式、注重以学定教。教师只有掌握了引领的诀窍,才能在小学品德课中发挥更好的引领作用,而学生也才能在品德课中得到更高效的发展。  [关键词]引领 高效 小学品德课 教师 引领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54
古往今来,世界范围内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异彩纷呈,尤其是文学名著,更是人类历史文化精髓的沉淀,同时,文学名著不可避免地拥有时代的烙印,它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文学成熟和繁荣的显著标志。学生如果能从小学开始阅读名著,毋庸置疑,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多年来一直辛勤耕耘在小学语文教学一线,而且一直积极地将文学名著引入语文课堂。经过20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我觉得带领学生走进经典文学
在生命科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并合理整合人文教育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生命种植饲养等体验活动,增加学生认知广度与深度,探究生物的多样性、共同特征、环境影响,以及健康生活等问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学生智慧与精神的双丰收,为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奠定良好基础。笔者曾经以《养蚕》单元教学为例,做了初步的尝试,现介绍如下,以供研讨。  一、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体现人文关怀  人文精神就是指“一切要
[摘要]“九思”最初由孔子提出,在《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中记载着“君子有九思”,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九思”的教育实践,从学习层面、生活层面和社会层面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学会生活,进而认识世界,最后成为一个善思、善学、善问的人。除此之外,“九思”对当代教
[摘要]最近,“微元素”已逐渐步入小学语文课堂,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常态。寻找儿童写作可“攀升”的支架,在仿写中、在理解处、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微写作能力,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微写作;可“攀升”支架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36001201  “微元素”已逐渐步入小学语文课堂,成为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如何有效转化班集体?实践证明,应该以培养学生责任心为锲入点,通过四步骤策略转化班集体。  [关键词]责任心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1-091  责任心是一个人生命成长的纤绳,是优良班集体的核心元素。培养责任心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意志力、积极向上、关爱他人与集体等诸多优秀品质的过程。要转化缺乏责任意识的班集体,
[摘 要]一个好的拓展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堂内容的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训练:强调生活化,体现拓展的实践性;添加“调味品”,凸显拓展的趣味性;激发想象力,实现拓展的创造性。  [关键词]拓展练习 语文素养 有声作业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6-015  一个好的拓展练习,是课堂
例一:学生满怀自豪地说:“老师,您看,这是我画的《热带鱼乐园》。我觉得这张画不涂颜色,只用各种线条来描绘热带鱼也很好看!”  教师:“这画的是什么啊?老师并没有让你用线条的方式画画,上课的时候一定没有听清楚要求!拿回去重画!必须涂上颜色!以后做作业的时候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学生只好失落地拿回自己的画……  例二:学生试探着说:“老师,今天画《热带鱼乐园》我用的不是色彩画,而用以前教过的线描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