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如何实现树人教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lya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面对媒体报道的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笔者忧心忡忡。诚然,我们的制度存在局限,教育也难逃其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本文拟从历史教师自身出发,探讨如何实现树人教育,为社会输送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善良 爱国 积极阳光 善思创新 有责任心
  作为一名教师,有个问题时时困扰着我:教育要造就怎样的人?素质教育推行已有很多年,教改也有好多年,可我们的教师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分数的执着追求。虽然我们也试图注意学生的素质培养,可在执行过程中往往简单粗暴地追求分数,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分数固然重要,可只有分数能行吗?进入优秀的高等院校,我们的教育就完成了吗?我们的学生就成才了吗?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太少了,反而不合时宜的挖苦、嘲笑,不妥当的严厉却较多!试问,教学的艺术在哪里?当我听到某小学、中学、大学的谁谁谁自杀了,那种对生命的漠视让人震惊。还有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他们的心智是如此的不成熟,他们也是大学生啊,竟然如此的无知!在这些血淋淋的事件面前,分数、大学都黯然失色了。学生的健全人格对于以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是最重要的。如何教育学生遵纪守法、积极乐观、努力奋斗、内心强大是何其重要。历史课堂是我育人的主要舞台,这里,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实现树人教育,以期与同行交流探讨。
  一、德育陶冶,培养善良爱国的人才
  道德教育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任课教师也有责任。教师与其要求学生要有怜悯之心,要团结友爱、诚实正直、舍生取义、勤劳节俭、忧国忧民、报效祖国等等,不如换种方式,让学生真切的感受与体会。空泛的说教不如实例来得有效。作为历史教师的我,往往借助历史道德形象,对学生进行道德信念的教育。
  1.发挥历史剧的教化作用
  这里的历史剧是指与历史沾边的电视剧。由于学识因素,或收视率需要,历史剧往往有些科学错误和许多虚构的情节,并非真实的历史。然而,历史剧的作用不容小视,很多学生喜欢历史,是从爱上历史剧开始的。历史剧中往往会有正、反两派人物。反面人物穷凶极恶的嘴脸和正面人物的温文善良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道德的教育。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在导入部分或教学过程中穿插有关剧情,点击其中人物的善恶美丑,引导学生从善如流,对恶人深恶痛绝,学生顿时产生共鸣,学习的兴趣立刻高涨。这样,不仅自然而然地进行道德教育,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历史剧不仅可以教化学生做善良有爱心的人,还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如在讲抗日战争的时候,我就提起了《亮剑》中的日军利用我方战俘练刺杀的情节,以及以李云龙与楚云飞为代表的国共合作抗日的片段,让学生谈感受谈理解,使学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2.发挥历史人物的教化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学生学科主干知识的掌握,学科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特别关注道德教育,注重长效教育,充分发挥历史人物的榜样作用。历史人物学生一般有所了解,但对其认识不能全面与深刻,往往是片面的、肤浅的。教师应精心设计组织教学内容,挖掘展示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使现在的独生子女摆脱“以个人为中心”,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爱祖国、爱人民,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比如在讲到孙中山时,课本提到“他对穷苦患者不收医金,还免费赠送药品”,以及后来思想转变,认为“医国”比“医人”重要,联合仁人志士寻求救国途径。教师可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爱国心,体会孙中山的思想品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关爱学生,培养积极阳光的人才
  谁没有向上的心?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渴望被关注、被理解、被尊重、被肯定。“学生是老师心中的太阳”,关爱每一位学生,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在学习上关爱学生
  这部分学生大致有三类: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优秀的学生人见人爱,可他们往往存在自以为是的毛病,上课不认真听,我行我素。教师对这类学生不能太宠,对他们的提问要加深难度,对之冷落的态度会促进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并有效防止骄躁情绪。在历史课堂上,能否有效的激发中等生的学习热情,是提高班级优生率和整体实力的关键,应特别关注中等生的转化问题。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多安慰多体贴多鼓励他们。他们的自尊心很强,你不小心的一句话极可能深深伤害他们,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应多从他们的内心出发,感受他们想要优秀却难以实现的痛苦,多从精神上支持他们,要他们相信天道酬勤。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看到,都要表扬,以防止他们自暴自弃。教师在课堂上应游刃有余地把握好这三类学生,促进他们积极向上,充满阳光。
  2.在性格上贴近学生
  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性格特质是不一样的,而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和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性格特质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如能有效把握不同类型学生的性格特质,并对其因材施教,将对学生终生受益。一般认为性格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决定的,先天遗传无法改变。教师能做的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必要时的心理疏导。对于或家庭优越或成绩优秀而骄横跋扈的学生,教师可通过历史举例教育他们要有悲悯之心,要懂得“谦虚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对于或家庭贫困或学习困难而自卑悲观的学生,教师可通过各种途径教育他们积极阳光,勤能补拙,对未来充满信心。教师持之以恒的关爱,可以改变学生的人生态度,将是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三、注重方法,培养善思创新的人才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创新能力。一个人如若不会思考、创新,将一生碌碌无为。创新的民族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创新的国家兴旺发达世界关注。现实中,中国的商品这个冠以进口,那个冠以韩流,作为中国人,深深感到悲哀,难道冠以中国制造就没有市场了吗?民众对中国本土产品普遍存在信任危机。我们的各行各业都要有极强的创新研发创造能力,否则,我们的国家将是危险的。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培养善思创新的人,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僵化的思想,教条主义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绊脚石。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就必须改变把学生当成知识灌输的接受器的现状,冲破僵硬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模式,鼓励学生勤思考,提出不同看法与见解。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应杜绝长期采纳同一模式同一方法讲授新课,而应根据不同内容需要,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课课能感受到教师的创意和学习的乐趣,对新课的内容充满期待。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要注意切忌用固化的思维框住学生,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在练习环节,教师不能只注重正确答案,而更应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肯定学生的合理思维,鼓励学生采纳多种方法、途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误区,教师应和其他学生一起,分析、指正。
  四、以身示范,培养有责任心的人才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探索史。从鸦片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多少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奔走呼号,救亡图存,谱写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篇章。他们的精神品质、英雄事迹值得我们的学生永远铭记。当硝烟远去,和平到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该如何循着先烈的足迹,继往开来呢?我们的学生可能真不知道该怎样做是负责任的表现,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人,是社会人,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各种角色,每种角色都有一份责任。教师有教师的责任,学生有学生的责任。现在不要我们为国打仗了,我们的责任就是做好自己的本分。教师要按时上下班,认真备课上课不拖课,关爱每个学生,约学生谈话绝不失约,答应学生的事一定做到等等都是负责任的表现。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那么,学生的本分是什么呢?不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纪律,认真踏实学习,尊师爱幼,为班级荣誉争光等等都是负责任的表现。不管老师还是学生,我们还有一个角色是社会公民,于是我们都必须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爱护公物、诚实守信等等。让学生了解并落实什么是负责任的表现,为他们将来就业,报效祖国做好充分准备。针对当前社会腐败之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之风,教师也可引用到课堂,让学生来盘点他们有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有没有担负起该负的责任。学生在评论中思想得到升华,善恶也越辩越明。
  学生首先成人才能成才。没有健康的心理、阳光的性格、不善于思考创新、毫无责任感,这样的青年即使满腹经纶,也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教师平时应多留个心眼,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兼顾人格方面的教育,为社会培养真正有用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海门悦来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等问题,而阅读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也占很大的比重,因此着力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分析影响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原因并探讨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阅读理解原因分析提高能力有效策略  一、引言  在英语教学中,
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散文《春》是传统篇目,现在仍被收入初中语文课本。如果把《春》比作青春少女,那么“盼春”、“绘春”、“赞春”则构成她的美好身段。她在春天的大观园里,从“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中分花拂柳而来,温柔地笑着,快乐地唱着,活泼地走着。  每次读《春》,都有新的体验,既而内化为美的感悟,如衔珠玉,似嗅芝兰,妙不可言。各类赏析文章对比喻句评得多,而对拟人句的评析常让人有
【内容摘要】语文能力来自课内,用于课外。我们就是从高中语文文本学习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然后把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阅读、鉴赏、写作等语言问题。语文学习,要达到课内和课外的有机衔接,实现学习和运用的有效结合,才算达到真正的学习目标。由知识而能力,而方法,本案例选取一个典型的课堂文本学习片段,力图体现这个学习目标。  【关键词】文本学习 拓展 方法和能力  【设计定位】  文本的阅读学习,要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点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加深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尽管教师在课堂中都会运用提问,但是不同的提问效果不一样。成功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调动课堂气氛,唤起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中总是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去悟,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产
【内容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实施素质教育,达到新课标的重要保证。为此,中学英语教学,要针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和中学英语教学的学科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情感教育,寓教于乐,利用成功教育和表扬艺术,开辟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英语教学 兴趣 培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同志于1925年写的一首词。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创造新世界的豪情壮志。  【学习过程】(简述)  一
【内容摘要】本文从一个班级管理中的点点滴滴谈起,搜集一些真实事例,浅入深出,阐述了正面教育不仅让学生憧憬未来,还让学生净化灵魂,提高品质修养。  我们都知道人的一生受到的正面教育是很多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不管是“感动中国”还是“人物评选”等节目,都是以正面报道来震撼人教育人。当然,负面影响造成的危害也不小,迫使我们的教育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学校是正面引导的窗口。我们必须让这窗口放大。一言以蔽之,那
课堂结尾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对课堂教学有着重要作用。一节课如果有凤尾般鲜艳夺目、俊俏多姿的开头,有内容丰富、环环相扣的过程,结尾却马马虎虎、草草了事,结果极有可能功亏一篑,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一个好的结尾不仅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可以再次激发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曲终收拨当心画”的感觉,使人觉得情韵悠长,意味无穷。一节课的结尾与开头、过程一样重要,需要精心设计。  一、比较鉴赏,
一、物理教学的“生活化”起缘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建设服务,教育工作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受社会和学校评价制度、课时不足等各方面的影响,教师教法过于单调,理念陈旧,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物理过程、学习方法和科学素质的培养的落实比较欠缺。毕竟我们的学生极大多数是普通的劳动者,这样的教育方式和理念造成物理教学普遍存在难教难学,两极分化严
【案例背景】  这堂课是在学校举办“三分课堂”教学模式“启发点拨”环节教学案例大展示的背景下产生的。我们初二备课组在讨论选择上哪篇课文时,有的说上“《大自然的语言》”,有的说上“《说‘屏’》”,有的说上“《湖心亭看雪》”,许多老师认为“上《湖心亭看雪》有一定难度,不好上!”也有一两个声音认为上说明文,其内容的难度是没有多少可供启发点拨的;最后还是贺组长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定板:“正是因为有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