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家拍古建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ruanclass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个朋友说过一句话:“没有许巍的古镇才是好古镇,没有凤凰传奇的县城不是好县城”,话虽打油,但说的没错,县城景观和旅游风潮下各地“古镇”的现状,莫不如此。不过,还在“古镇”游并不流行的时候,摄影师杨大洲就已经在拍摄古镇民居并且结集成书了。
  十多年前,他的《西行写真》《漫游徽居》《信步胡同》《回首江南》等多本摄影图书是市场上的热销书。近些年,杨大洲多作为影像活动和出版的策划人,出现在影展评奖现场和书籍扉页中。现在看来,他是古镇游的“先锋”,而实际上,早在三十年前,他就开始用相机拍摄古建。从懵懂的纪念照到后来专题性的深入拍摄,再到如今与志同道合者合作的项目,对中国文化的关注贯彻了他的影像。正如他自己说,自己是个“杂家”,他的图书也往往是文字与影像并行,文化视野,审美趣味,共同贯穿在他的图文叙述中。
  最初的摄影:发现与寻找
  八十年代初,北京玩儿摄影的人也不多,大家都拍照,就走到一起。这些人经常到十渡、古北口去玩儿,拍照。当时的拍摄都很随意,并没有规定自己到底是拍什么。当时认识的一些摄影人,比如李晓斌,最早的时候也没觉得他是在“纪实”,还是从审美的角度去拍的。后来说起当时的情况,大家把这个东西限制很明确,我觉得不是很忠实于原来的状态,当时我们出去是比较无目的的,看见什么拍什么,其实是真正体现了发现寻找。
  柯达“克罗姆”上的花花草草
  1970年,文革当中,我在贵州当兵,在师范学院一个留美教授住的小楼里,在他办公室的抽屉里看到一种胶片,我就觉得挺漂亮,直到多年后,我搞摄影之后我才知道,那是反转片,上面写的字是Kodak Chrome柯达克罗姆。那胶卷是铝盒装,特漂亮,上面的盖儿涂着漆,柯达黄。这么精致的东西在当时我的经验中很少见。那反转片上的影像,是“花花草草”。
  “四五运动”之后很多朋友都拍照,我看到李晓斌拍的照片,觉得照片还能这么拍?在那之前没有拍“纪念照”之外的照片。从来也没人想,也没人知道可以这么去拍,完全没这种意识。改革开放之后,有日本相机进来了,当时有三种相机,理光KR-5,430元,理光KR-10,860元,雅西卡,650元,当时一般人工资一个月四十块钱。我买了一台雅西卡单反,650元。
  1981年,我在黄山脚下看到了一些民居,在九华山看到了很多寺庙,现在看九华山的样子都不认识了,我手里还有三十年前的照片。那个时候还没有 “乡土建筑”这种概念。
  1981年,到南方出差,开始自己设计路线,可以去一些地方,坐在长途车上看到路边村镇,会有些潜移默化的印象,觉得那些古村镇很新鲜。当时拿着相机不是自己拍纪念照了,是拍路上看到的人和东西了。1986年,有机会到安徽,这时候是专门有人开车送我过去。原来只能是坐在长途车上远远地看着的徽居,这次有机会走进去看。当时我看到的几乎所有能保存下来的老房子,都是公用的,粮仓,会议室之类的。但是这种房子特别的棒,这种建筑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觉得这个东西值得去拍。
  与美国《国家地理》的首次合作
  1986年开始,我的照片开始在画廊销售,当时卖照片收入很高,出去拍照会提一箱柯达克罗姆胶片,国内没有冲洗条件,都是送到日本冲洗。这一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和我约稿,开始拍拉卜楞寺的专题项目。纯拍片子是不行的,人家不要你只是简单的拍照,要的是你完整的内容,从大局到细节,不是拍得好看就行。我去了八次,拍的东西达不到他们的要求,这就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
  胡同项目,骑着单车“扫街”
  八十年代经常骑车去逛早市,看胡同特别有意思,朋友会说:你看这胡同跟宣统三年有区别吗?还真没什么区别。当时胡同里白天没什么人没什么车,特别棒。我开始用更系统更文化的眼光去拍胡同。当时客户说你还是拍彩色的吧,因为黑白照片的不能表现胡同真实的样貌,这是真实传达的概念。从这以后,我开始拍专题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但是拍摄的方式没有像现在这么成熟。也会在自行车上带一个扫把,看胡同里脏了把地面扫一扫再拍摄,那是真正的“扫街”。毕竟在真实性的同时,照片还是要欣赏的,当时的观念如此。
  超越“观看和欣赏”
  古建作为建筑艺术,在我儿时所受教育中,属于“封资修”的东西,没有认识。不是不想去了解和整理这方面的知识,是没有。我的民居方面的书,在国内出版之前,在国外就出版,比在国内出要省心,我只是提供图片一些文字。我们对中国民居的研究不如美国人,国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比咱们先进很多,不是一点点。他们对这些领域的研究特别科学。90年代初,胡同的专题做完了,知道如何有计划的去拍摄。开始了水乡和徽居的专题,逐渐进入状态,如果现在去拍摄,肯定还会更系统。当时对这个东西,整个文化认识的系统不够丰富,还是单一,更多东西还是出于观看和欣赏。但实际上很多东西不一定要欣赏,不过当时就是看好看的东西才拍。
  我是个杂家
  中国文化不是单一的东西。就拿中国古建来说,你不懂中国文化方方面面的东西,没法琢磨中国古建。为什么在这里?为什么这么建?随便一个点出发都是内容。比如风水,风水是什么,风水是人最适合居住的状态,具体点说是你在这个地方最适合居住的状态,全都是人和自然的关系。这种东西完全都不明白的话,就只能是猎奇,只能是拍好看的。我是个杂家,不会专门关注某个领域。现在在做今年的一本新书,关于陕西社火。我策划,不直接参与拍摄。东西还得有意思,碰到志同道合的人,大伙儿一起玩。我们这个岁数,得活得自己愉快了。
其他文献
这组照片,是夜间乘车行驶在高速路上,在汽车里手持相机拍摄的。我借助汽车灯光和车灯照射在护栏反光牌的亮光,以及漫天的雾气,随机拍摄了这组优美的摄影作品。      因公出差在返程途中,一场大雨过后,地面被大雾锁住,能见度大约200至300米左右。夜幕下,看不清前方和两旁的景色,只能看到临近擦肩而过尾去的汽车灯光。在一处上坡的路段,前方行驶而来的汽车灯光透过雾气,出现一片亮光,一幕巍峨壮观的景色出现眼
一年前,富士FINEPIX F75 EXR的问世就应该称得上是最早开“卡片长焦”先河的机型之一,当时也确实赚足了人气。不过,后来各厂家接二连三推出的“卡片长焦”越来越多,如果产品的完善和升级不够及时,很可能转眼之间就会落于人后,因此仅过了半年多,富士新一代的FINEPIX F85 EXR就又来了。从指标上看,最明显的就是FINEPIX F85 EXR提升到了主流的1200万有效像素感光元件和3英寸
任何好的纪实作品,都应是摄影者思想的表达,作品记录的是对现实生活、社会现象的一种视觉感受。让作品通过传播,使它的内涵对观赏者的思想情绪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而注意下面三个方面,会让你的纪实作品更胜一筹。  1瞬间造型地把握  用一张照片来表达整个事件的过程可能远远不够,但是如果通过一个具有精彩画面的瞬间在特定环境中能够把主题鲜明地表现出来,这也就是纪实摄影追求的瞬间造型视觉形象。  瞬间记录真实发生的
深冬的南国,依然草木葱翠、繁花似锦,备受中国摄影人关注的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于2013年1月25日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悄悄落下了帷幕。自1月9日以来,陆续经过两轮密集的评选,来自中国摄影界的32名专家评委从参赛的11万余幅/组作品中甄选出金、银、铜质收藏作品数十件,特别设置的“评委推荐奖”也尘埃落定。  国展新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影事业的发展,国展也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
从影友到摄影记者  十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和朋友们一起玩摄影,各种内容都拍,打比赛,获奖……慢慢的,我想从风花雪月里走出来,希望拍摄得更有系统,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职业能否与摄影相结合。两年前,随着各地日报对本地新闻和图片方面需求的增加,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本地日报社,从事新闻摄影工作。  很多人看起来,摄影记者是个很有意思的工作,但其实这一行很辛苦,跑来跑去,各种事情都要出现场。做了摄
泰顺,地处浙南,生态环境连续五年荣居浙江省首位,被誉为“天然氧吧”。这是一个映着阳光,充满活力的美丽乡村,系“中国廊桥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木偶戏)之乡”,具有大量风格独特、极具历史价值的廊桥、古民居等古迹。这是一座底蕴深厚、孕育梦想的古老山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闽越文化、瓯越文化交相辉映,千百年来积淀了大量原生态传统文化。  本次《大众摄影》联谊会暨“相约中国廊桥之乡”生
Luolan 罗岚 等待一个影  拍摄风景时常常因光线、天气等原因感觉画面有些平淡,作者巧妙运用“人”这个元素,将一抹抹亮丽的色彩加入到原本平淡的画面中。从此,等待变得有趣了起来……  作为一名普通的摄影爱好者,因为工作和家庭的原因,无法经常远足拍片,为了能拍到与众不同的照片,我经常在拍摄身边的景物尝试不同的手法。后来我发现动感效果拍得好是增强作品感染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往往由各种
自然光,不仅是指晴天的阳光,也包括阴、雨、雪、雾等天气的散射光,还有日落之后的天光,夜晚的星光、月光。一般来说,自然光又分为日光和天空光,日光主要是指太阳直接照射的光,天空光主要是指太阳光通过大气层中的云雾和水汽等介质的散射光,又称天光。天光方向性不强,亮度比日光低,不能使受光物体产生明显的投影。摄影是用光影造型,对自然光的应用非常广泛。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自然光的强度和方向时
Maria Snigirevskaya 和 Peter Lebedev是住在圣彼得堡的一对摄影师夫妇,上世纪80年代起,Maria开始在博物馆做摄影师,Peter 则是摄影技术方面的专家,对报道摄影很在行。2007年起,他们开始用大画幅相机和老镜头拍摄工作室内的一些物件:枯萎的玫瑰、干瘪的石榴、收集的各种玻璃器皿……黑白照片过滤掉色彩,光线成了描绘物件的主角,从窗外射入,在物体边沿散漫的反射。由于
“蚩尤故里·新化梅山”湖南娄底·新化全国摄影大展于去年10月盛大开幕,将贯穿今年全年。这里将信心满怀,迎接世人。娄底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位于湖南的地理几何中心,辖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双峰县。对于摄影人来讲,这是一个拍摄题材多样,拍摄内容极为丰富的城市,春夏秋冬四季的美各不相同。    娄底一带原为少数民族杂居之地,相传先民们是盘古的后裔,属三苗、九黎集团,出自五帝中的颛顼。市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