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打造的DNA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ldsi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曾说,鲁镇的早晨是在摇橹声中醒来的。那份静谧和温馨为鲁镇独有。而对于大多数宝鸡人来说,每天清晨,一定是伴着浓浓的豆香醒来的,这豆香味来自一勺勺黄豆熬成的浓浆,点成豆花,配上锅盔,再来一份油汪劲道的擀面皮。宝鸡人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但凡宝鸡人,大抵都能知道这家的的豆花泡馍好吃,那家的擀面皮不错,而它们往往都是临街的小铺。
  宝鸡的早餐从天麻麻亮就开始供应,在一片热气腾腾和吸溜声中,上班的白领们心满意足地走进高耸的楼群。接下来的食客则是刚从公园遛弯或者逛完菜市场回来的大爷大妈,一碗豆花泡馍能气定神闲地吃上半天。由此,宝鸡的早餐收摊大多已经快到晌午了。
  宝鸡人的生活,节奏很慢。
  节奏慢,但不散漫。工作一定是要干得扎实,家里一定要干净整洁。在宝鸡,谁家要是鸡犬不宁、是非多端,是要被笑话的。谁都会有个家长里短,但宝鸡人就真能憋住不说。
  宝鸡人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颇烦的很”,一点儿小事就颇为烦恼。宝鸡人心里不经事,也就少了一份城府和诡诈。
  宝鸡人会吃是公认的。对吃面,宝鸡人津津乐道,直说得自己满嘴流哈喇子。肯德基、麦当劳也是近几年才入驻宝鸡的。
  宝鸡遍地都是历史文物,走一步都能被文物绊倒。在宝鸡,每一处地方都会有故事,你脚下就有可能掩埋着一段历史,不是青铜的,就是土陶的。
  在宝鸡南边秦岭脚下的青铜器博物馆,里面的馆藏大多是由发掘地的农民所发现,然后汇报给当地政府的。最著名的“五郡村”西周墓葬的发现者,就是宝鸡扶风县的六个农民。这也印证了宝鸡人不贪财的心理。
  历史上,宝鸡是兵家必争之地,古往今来,战事不断。三国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在这里。诸葛亮兵屯五丈原,也是这里。而羊肉泡馍和锅盔,便是战乱时候的副产品——类似于美军的罐头和压缩饼干。
  也有学者把宝鸡称作火车拉来的城市,或是铁路下的蛋。这种说法源自于从宝鸡穿越而过的陇海铁路和始于宝鸡的宝成铁路。
  陇海线——1936年通至宝鸡。当时,宝鸡只是一个周长3公里、人口六七千的小县城。1938年下半年,为躲避战火,荣氏家族在武汉的申新四厂沿着陇海线迁入宝鸡。此时,宝鸡的人口已经激增至两万。茅盾先生曾在当时发表了《“战时景气”的宠儿——宝鸡》一文。文中描写到:“宝鸡的田野上,耸立了新式工厂的烟囱;宝鸡城外,新的市区迅速地发展,追求利润的商人、投机家,充满在这新市区的旅馆和酒楼;银行、仓库,水一样流转的通货,山一样堆积的商品和原料。这一切,便是今天宝鸡的繁荣的指标。人们说:宝鸡有前途!”因为铁路的修建,宝鸡成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中国西部一个“最不可思议的地方”。
  有了铁路,四面八方的人们潮水般涌进宝鸡,给宝鸡带来了外来文化和创新思维,让原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宝鸡人打开了眼界。
  抗战时期,黄河决口,大批逃荒的河南人随着陇海铁路来到宝鸡,一副扁担,一边挑着被褥,一边挑着小孩。很多人把那时候来的河南人称作“河南担”。
  河南人的生存能力是全国公认的。上世纪80年代,河南人在宝鸡成为一种拼搏的象征,尤其在铁路系统最为稠密。那个时候,宝鸡人以说河南话为时髦,和朋友见面,不说河南话人家都不搭理你。
  “河南担都住上了新房子,而宝鸡人还屈居在老旧的宿舍。”这是那个年代的宝鸡人酸溜溜的一句话。
  这也成为了宝鸡那个时候最为显著的一种人文现象——文化不自信。
  宝鸡人不排外,来的就是客。
  宝鸡从来不引领时尚,只在时尚后面亦步亦趋,犹豫不决。
  从谷歌的遥感地图看宝鸡,很像一条盘卧在崇山峻岭的龙。仔细再看,又像是一只四脚伸开、翅膀收拢的螳螂。
  宝鸡市所处的范围是一条狭长带,东西长约50公里,南北宽则只有区区10公里左右。南有南山阻挡,北有高塬挟持,往东出了宝鸡市,地形渐次开阔,而西头则被秦岭堵在了山脚。
  按地理人文学来说,这样的地形所构成的人文特征,不是闭塞,就是自大。不幸的是,这两点宝鸡人都有。
  “在陕西西面,居住着一群机智、勇敢、温柔、帅气、善良的男人——宝鸡男人。”这是一段宝鸡男人的独白。
  “我上大学时候宿舍里有个宝鸡的,填个人信息的时候在城市一栏勾选的是国际型城市。我是西安的,默默勾选了二线城市——小西安咋能和大宝鸡比呢!话说为什么宝鸡人都特别有优越感?”这是西安一位大学生的博客。
  “醒来早,起来迟”,是外界对于宝鸡人最客观的评价。
  早在1986年,宝鸡的长岭就引进了德国的阿里斯顿冰箱,并且在很短时间里跻身全国第五,烽火电器的电子产品也曾经风靡一时。但是到最后,它们都没落倒闭了。
  在计划经济时期,宝鸡凭借矿产和烟草,GDP一度接近西安,但由于缺少其它资源,到了市场经济时期,被西安远远甩在后面。宝鸡除了大型重工业之外,三产少之又少,很多学了软件设计专业回来的大学生们发现,在宝鸡没有用武之地,而从宝鸡走出去的人们,则每每干得风生水起。至今,人才储备及创新型企业发展环境等环节,仍是宝鸡发展中最大的瓶颈。
  我是谁哩咔?宝鸡的发展或许应当从自我拷问开始。
其他文献
一次突如其来的“空中偷袭”,互联网金融被打中了要害  是走火误伤?还是精准射击?  一个吹了十几年的大泡泡,滚到了刚刚抬起的马蹄子下面  是虚惊一场?还是到了该踢爆它的时候?  因抄袭而面貌雷同的家具,散发着刺鼻的“洋葱”味道  是融入这种味道中?还是抡锤把它砸烂?  站在星星上讲述非人类的故事,却迷倒了一大片芸芸众生  是我们太出世?还是韩剧太入世?  身处如此五光十色的世界里  每一个细节都操
期刊
1980年,我16岁。第一次从家乡甘肃平凉来到北京,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地理。初出茅庐的我,对这世界的认识就始于这场远行。  大学四年,我几乎都在和大自然打交道,我入西南,穿云贵,探险虎跳峡,身上没几个钱,包里就几包方便面,也曾披星戴月,也曾餐风露宿。那之后的人生里,我见过许多常人一辈子无法见到的风景,在南十字星座的余辉里仰视分立极光的交汇,在冰晶雨的泪光中笑数幻日的胜景,在阿尔金山与野狼群对峙,
期刊
只有从根本上寻找到相对平衡的路径,才能支付得起“洋葱文化”这一透支帐单。  在家具建材行业,抄袭并不是新鲜事。随便逛一逛位于城乡结合部的那些建材城、家具城,你可能会看到全世界的精妙设计——当然大多是“模仿秀”。  然而尽管如此,在2014年“3·15”前夕,一起家具设计知识产权侵权案的判处,还是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2月19日,双叶家具实木有限公司诉北京傅航一统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侵害外观设计专利
期刊
我们所认为的流行和真正的流行是一致的吗?大数据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大数据的营销才具有上帝视角。  美剧永远在坚守那个拿数据说话的好莱坞式灵魂。  2014年情人节当晚,无数观众开始再次邂逅《纸牌屋》里白宫翻云覆雨手男主角,并在接下来的数天里看他如何一步步窃国成功。  戏里是政治风云波谲云诡,戏外则是一场以大数据为标签开始的浪潮。Netflix就像剧中行事老辣从不失手的主角弗兰克一样,有计划有步骤
期刊
“等待房子,就和等待戈多似的。”在金吉桢的心中,他在北京西城区等待两限房的经历,只能用爱尔兰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作品《等待戈多》来形容:在黄昏小路旁的枯树下,戈戈和狄狄等待着戈多,语无伦次、百无聊赖。天快黑时,一个小孩告诉他们戈多今天不来,明天准来;次日黄昏,两人依然在等待,结果天黑时,那孩子又捎来口信,说戈多今天不来,明天准来……  “戈戈还有狄狄作伴,我却什么都不再有。”四年来,他
期刊
这篇卷首语落笔的时候,是第18天。  这是世界的18天,是十几亿中国人的18天,更是几百个家庭的18天。  从惊诧,到悲伤,到疑惑,到希望,到震惊,到愤怒,到渴望,到呼喊,整个世界在“过山车”上等待了他们整整18天!今天,我们抹去眼中的泪水,只想看清两个字:真相!  它,载着两百多条生命,消失了。年龄最小的,只有两岁。一次诡异的飞行,把天空中的云团,编织成了疑团。  太多的猜测,太多的谎言,太多的
期刊
央行的草案已经掀起轩然大波,一旦草案落地,势必影响深远。业内表示,央行征求意见草案稿如果施行,对第三方支付企业是致命性的打击,余额宝将“名存实亡”。连马云都发表了“死也光荣”的悲壮宣言。  3月14日到15日,在网上搜索“央行”的人数较往日激增了3倍。  “出狠招、封杀、围剿” 、“再出狠招、泼水、追杀、变脸连放狠招”......诸媒体的报道一个比一个惊悚。  央行做了什么?  3月13日,央行紧
期刊
“总统”的女儿是不是公众人物?如果不是公众人物,新闻媒体是否应当保护她的个人隐私?2009年2月3日,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陈水扁的女儿陈幸妤,在纽约街头遭遇台湾记者围堵,她是一个牙医,不会问出新闻自由与公众人物及隐私保护这样的问题,她只会失态、愤怒、发飙……  陈幸妤是三天前自台北赶到纽约的,目的是参加美国牙医资格考试。步出考场不久,遇到一批记者,有的问她,考得好不好?起初,她谨慎地应对,说着说着,她
期刊
这不是山姆大叔第一次栽在豆浆杯里。但这一次,似乎不那么简单。  这不是第一次关于肯德基豆浆的检测。但这一次,似乎存有蹊跷。  这不是第一次我们在转基因面前感到心跳。但这一次,我们想让心跳得——更加明白。  2月份的一个周末,小李和女朋友坐在单位附近的肯德基店里准备共进午餐,突然从手机微信的朋友圈里看到一条信息:“重磅消息:肯德基豆浆被检测出转基因成份……这是专业评测机构发布的,我第一个告诉了你,赶
期刊
2004年12月,《南方周末》的报道《转基因水稻:13亿人安全与利益的博弈》一文提出:“假如有关争论仅仅围绕安全和管理层面,那么它还是一个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支持转基因稻米生产的科学家们往往把视线集中在这里。”  这一年,是中国公开辩论转基因的元年。  十年后,转基因的争论尚未结束,转基因产品却已然以我们已知或未知的方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而十年前那个“假如”背后的欲言又止,不幸被击中了。  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