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儒林外史》是吴敬梓所做,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代表作,全书共描写了270多个人物,其中严监生的影响是非常的大的。作者对于严监生的描述虽然不多,但是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主要针对《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的形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儒林外史》;严监生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的代表作,以其不朽的魅力和深刻的思想性跻身于世界名著的行列,在全书200多个人物中,作者对于严监生的描述虽然不多,但是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个性非常的丰富,即有人性,但是又非常的贪婪,他的悲剧是科举造成,也是这个社会所造成。
一、“吝啬鬼”的形象
严监生留给人最为深刻的影响就是他的吝啬,严监生家财丰厚,但是却不舍得花,平时连猪肉都舍不得买,在临死之前,还因为多点了两根灯芯不肯闭眼,通过种种的细节,作者见这些吝啬、小气的人物形象深刻的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但是结合文章的其他描述,我们可以发现,严监生之所以这么吝啬,也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的。在当时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中,人们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保护自己的财产,对于没有保障的未来,人们是恐惧的,因此,吝啬钱财也是非常自然的,只不过严监生的做法显然有些过火。此外,严监生的大哥严贡生奢侈把家财败掉给严监生带来了很大的警示,当时他与哥哥分家,财物都是一样的,但是哥哥却在短时间内就败掉了自己的家财。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出现在自己的身上,于是在生活中他尽量的节省。同时,严监生担心漏财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他的正室并无所处,只有妾育有一子,且仅仅只有三岁,由于缺乏安全感,他就更加的吝惜家财,希望自己死后能够给家人留下保障。
二、有情有义的大丈夫
在世界文学中,曾经出现过很多的吝啬鬼形象,如葛朗台、阿尔巴贡等等,他们对于财富的追求已经丧失了人情,冷酷自私、视财如命。但是严监生却并不是这样,他虽然吝啬,但是却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大丈夫。对待自己的妻子,严监生一点都不吝啬,平时每年都会给妻子一定的私房钱,关于私房钱的使用,他从来不过问,在妻子病重时,他每日请四五个医生,用的药都是附子、人参,妻子的丧事他也用掉了四五千两银子,哭了一场又一场,可见严监生对自己的妻子是非常勤真意切的。即便是对待自己无情的哥哥,严监生也是能帮就帮,严贡生吃了官司逃跑,严监生却上下疏通,花费了很多的银子才了解了这场官司。严监生只有一个妾生的儿子,这个儿子是他唯一的继承人,他对这个儿子就更是怜爱有加了。一是他家有十多万两银子,但“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即使自己再舍不得,但是小儿子要吃时,还是要到熟切店买上四个钱的。这种自己舍不得吃的东西,在孩子有要求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要满足的行为,可能在每位父母的身上都发生过,这足以说明严监生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对孩子是无比宠爱的。二是为了儿子以后能够顺利继承财产,有个富足的未来,严监生煞费苦心将赵氏扶正。为此,他费尽心机,花了不少银子。先是给每位舅爷一百两银子并允诺为岳父岳母修坟,一切祭奠供奉之事他全额承担,并将王氏平日积攒的东西留给二位老舅做纪念,又拿出五十两银子送给他们。然后拿轿子将两个舅奶奶接来,将王氏的首饰送其作为纪念。可见,严监生对于自己的儿子也是非常疼爱的。
三、矛盾的人物形象
严监生重财重义,但是两者之间必然会出现矛盾,每每在财义之间选择时,严监生往往会选择后者,因此,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其实是非常具有人情味的,读者对于他的吝啬鄙夷,但是也会同情他舍财求义的做法。在做出选择时,他承受着巨大的心灵煎熬,自己平时勤俭节约,但是却要将节约下来的钱用在他人身上,自己是非常心痛的。在生前,他就担心自己节衣缩食攒下的钱财会被别人霸占,于是日夜担忧。虽然作者对于此没有明确的描写,但是从严监生的行为中,就可以看到他的矛盾性,在这种矛盾精神的折磨下,他只能够一步步迈向死亡边缘。
严监生和严贡生虽然都是作者否定的对象,但作者给予二人的情感却是不一样的。对于严贡生几乎全盘否定,让人感受到的尽是丑恶,没有丝毫的人性人情,对他的态度除了厌恶还是厌恶。而对严监生却是既有厌恶又有同情,既有讽刺又有肯定,这便在我们面前树立起了一个丰满的、多面的、人性十足的人物形象,使人回味悠长,难于言说。也许正是这种复杂的思想性格,看似矛盾的客观存在,才更让人感到形象的真实可信。
参考文献
[1] 陈文新,鲁小俊.解构与重组──再论《儒林外史》对传统的颠覆[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06).
[2] 魏荣华.吝啬卑微表象下的懦弱和本分——再读严监生临终前的“两个手指”[J].语文学刊,2009(22).
[3] 汤克勤.严监生:精明、懦弱的悲剧人物——论严监生并非吝啬鬼[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8).
关键词:《儒林外史》;严监生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的代表作,以其不朽的魅力和深刻的思想性跻身于世界名著的行列,在全书200多个人物中,作者对于严监生的描述虽然不多,但是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个性非常的丰富,即有人性,但是又非常的贪婪,他的悲剧是科举造成,也是这个社会所造成。
一、“吝啬鬼”的形象
严监生留给人最为深刻的影响就是他的吝啬,严监生家财丰厚,但是却不舍得花,平时连猪肉都舍不得买,在临死之前,还因为多点了两根灯芯不肯闭眼,通过种种的细节,作者见这些吝啬、小气的人物形象深刻的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但是结合文章的其他描述,我们可以发现,严监生之所以这么吝啬,也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的。在当时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中,人们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保护自己的财产,对于没有保障的未来,人们是恐惧的,因此,吝啬钱财也是非常自然的,只不过严监生的做法显然有些过火。此外,严监生的大哥严贡生奢侈把家财败掉给严监生带来了很大的警示,当时他与哥哥分家,财物都是一样的,但是哥哥却在短时间内就败掉了自己的家财。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出现在自己的身上,于是在生活中他尽量的节省。同时,严监生担心漏财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他的正室并无所处,只有妾育有一子,且仅仅只有三岁,由于缺乏安全感,他就更加的吝惜家财,希望自己死后能够给家人留下保障。
二、有情有义的大丈夫
在世界文学中,曾经出现过很多的吝啬鬼形象,如葛朗台、阿尔巴贡等等,他们对于财富的追求已经丧失了人情,冷酷自私、视财如命。但是严监生却并不是这样,他虽然吝啬,但是却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大丈夫。对待自己的妻子,严监生一点都不吝啬,平时每年都会给妻子一定的私房钱,关于私房钱的使用,他从来不过问,在妻子病重时,他每日请四五个医生,用的药都是附子、人参,妻子的丧事他也用掉了四五千两银子,哭了一场又一场,可见严监生对自己的妻子是非常勤真意切的。即便是对待自己无情的哥哥,严监生也是能帮就帮,严贡生吃了官司逃跑,严监生却上下疏通,花费了很多的银子才了解了这场官司。严监生只有一个妾生的儿子,这个儿子是他唯一的继承人,他对这个儿子就更是怜爱有加了。一是他家有十多万两银子,但“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即使自己再舍不得,但是小儿子要吃时,还是要到熟切店买上四个钱的。这种自己舍不得吃的东西,在孩子有要求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要满足的行为,可能在每位父母的身上都发生过,这足以说明严监生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对孩子是无比宠爱的。二是为了儿子以后能够顺利继承财产,有个富足的未来,严监生煞费苦心将赵氏扶正。为此,他费尽心机,花了不少银子。先是给每位舅爷一百两银子并允诺为岳父岳母修坟,一切祭奠供奉之事他全额承担,并将王氏平日积攒的东西留给二位老舅做纪念,又拿出五十两银子送给他们。然后拿轿子将两个舅奶奶接来,将王氏的首饰送其作为纪念。可见,严监生对于自己的儿子也是非常疼爱的。
三、矛盾的人物形象
严监生重财重义,但是两者之间必然会出现矛盾,每每在财义之间选择时,严监生往往会选择后者,因此,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其实是非常具有人情味的,读者对于他的吝啬鄙夷,但是也会同情他舍财求义的做法。在做出选择时,他承受着巨大的心灵煎熬,自己平时勤俭节约,但是却要将节约下来的钱用在他人身上,自己是非常心痛的。在生前,他就担心自己节衣缩食攒下的钱财会被别人霸占,于是日夜担忧。虽然作者对于此没有明确的描写,但是从严监生的行为中,就可以看到他的矛盾性,在这种矛盾精神的折磨下,他只能够一步步迈向死亡边缘。
严监生和严贡生虽然都是作者否定的对象,但作者给予二人的情感却是不一样的。对于严贡生几乎全盘否定,让人感受到的尽是丑恶,没有丝毫的人性人情,对他的态度除了厌恶还是厌恶。而对严监生却是既有厌恶又有同情,既有讽刺又有肯定,这便在我们面前树立起了一个丰满的、多面的、人性十足的人物形象,使人回味悠长,难于言说。也许正是这种复杂的思想性格,看似矛盾的客观存在,才更让人感到形象的真实可信。
参考文献
[1] 陈文新,鲁小俊.解构与重组──再论《儒林外史》对传统的颠覆[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06).
[2] 魏荣华.吝啬卑微表象下的懦弱和本分——再读严监生临终前的“两个手指”[J].语文学刊,2009(22).
[3] 汤克勤.严监生:精明、懦弱的悲剧人物——论严监生并非吝啬鬼[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