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是选择继续融资做大做强?还是考虑被其他企业收购,依靠他人的平台去更快发展?
西方经济云波诡谲的年代,中国企业走出去收购的消息不断传来,国内并购也是一片繁荣。虽然股市还在震荡,房价继续徘徊,但是企业间的兼并收购却并没有放缓脚步,相反随着资本市场的探底与逐渐升温而不断上演着“你吞我并”的大戏。在一级市场,境外资本、民间资本、政府资金等大量涌入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大有全民“PE”一把之势,就连街头买菜的老太太时而还脱口而出诸如“原始股”之类的词。
为什么将企业出售?
由于工作的原因,常常接触很多企业家,其中有一些企业家将公司做得风风火火;也有一些企业家深感市场竞争之激烈,还在融资发展之路的道路上如拼命三郎般前行;同时也不乏一些将企业整体转让——被收购(并购)的案例发生。
然而不管企业做得如何,如果你问他对企业将来有什么看法时,除了业务上的事情,他们往往会跟你说“我们的企业会紧密联系资本市场,几年之内将需要融资多少,几年之后将会顺利上市”这样那样。但是,上市真的是唯一目标吗?上市真的就能解决企业未来发展的所有问题吗?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达到创业板要求的企业有数千家之多,正在接受券商辅导,排队候审的企业也已好几百开外了。如果从基金的角度出发,现在国内数千家基金,如果每家每年投3家企业,以上都要上市,那每年怎么着至少也得有5000家以上的企业要上市,可能吗?然而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大部分私募基金必然需要一个可以看得到的退出通路。事实上,除了现有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在未来几年,也将有很多伴着资本投入而成长起来的企业也将经历通过被更大的公司收购这个整合过程。
并购对于中国人而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汇。东周末年、春秋战国,国家之间都进行了多少次的兼并与收购,这玩意儿放到资本市场其实也是一个道理。产业的发展与升级必然有一个企业间整合的过程。然而,对于单个企业而言,辛辛苦苦干了十多年,甚至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市场与品牌就此拱手转让是否值得?说简单点,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是选择继续融资做大做强?还是考虑被其他企业收购,依靠其他企业的平台去更快发展比较好?相当多的时候,决策的做出是非常困难的。
当企业在面临创始人年龄的因素、竞争的压力、市场的前景等诸多因素的时候,创始人可能会考虑将企业出售(被并购),虽然这个过程纷繁又复杂,异常痛苦。尤其是在企业卖出前和卖出后的一段时间内,这种痛苦会一直存在。烦心的法律事务、新的企业文化整合、以及如何面对昔日并肩奋斗与企业荣辱与共的老员工,种种问题不是仅仅靠一纸股份收购协议能够解决的。
如果企业处于继续成长和盈利的阶段,那倒容易接受,况且老员工们也可以在一个新的平台上继续施展才能。我们曾经操作过的一个案例便是如此,那是一家国内领先的中法合资骨科公司被另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完全收购。企业的创始人在十多年的时间内将公司建成为业内领先的专业骨科公司,但由于年龄的原因和找不到合适的继承者,他希望将企业卖给行业内的战略投资者,但同时也还希望企业继续发展。由于被收购方和收购方在文化、战略、产品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一致性与互补性,企业的管理层及大部分员工对该项并购都非常满意。
什么时候该出售?
需要融资的企业都有一种做大做强的愿景,被收购的企业则各有各的原因。事实上,在某些时候那些需要融资的企业也可以考虑被收购,例如美国和欧洲的很多医药研发企业,他们的发展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以一个高价被辉瑞、默克这样的大型医药公司收购。
被评为2006年中国国内十大创新药的“恩度”,之前是由山东的一家生物公司经营,后来企业的创始人以2亿人民币(2006年)的高价将企业80%的股份卖给了先声药业,不仅获得了高额的回报,同时又可以有更多精力做其他的事。
依据相关经验,我认为如果出现以下一些情况,经营者可以考虑将企业卖掉。
第一:企业的创始人年龄偏大,同时找不出合适的继任者或领导者;
第二:企业由于对流动资金、生产设备等有持续大量的需求;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投人,将可能引发高额的负债和财务风险,而创始人则希望自己奋斗多年的成果可以“落袋为专”;
第三:企业的创始人希望有更多的财务保障以享受更好的生活;
第四:行业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诸如专利之争、员工诉讼、新的技术带来的挑战等等,企业的创始人不愿再操心这些繁琐的事;
第五:家族企业在往下一代继承的时候,如果对股份的分配不公平,那么现金则更好说话,这时考虑将企业卖掉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六:企业家可能想进入其他新的行业和领域,或者考虑业务转型的时候也可以考虑并购或者部分剥离;
第七:如果企业在亏损,最好越早卖掉越好,因为持续的亏损带来的只能是不断的贬值。
虽然以上原因并不能涵盖所有企业的情况,但是我想更多强调的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发展对于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传统的企业们还在以价格、质量、服务等多方面互相竞争的时候,新的进人者却可能已经有了充分的资源、新的渠道与更新一代的技术与产品,正以全球或地区规模进入同一个市场,并不断挤压之前所有竞争者的市场。当企业不能够推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时,尤其是花了很多投人而没有多大实际产出的时候,风险也就随之增大。
如何出售企业?
一般来讲,作为创始人,如果有了打算出售企业的想法,那么这个事越早解决越好,持续的犹豫往往会影响企业的价值。虽然有时候创始人对于这个问题会犹豫大半年,甚至好几年,然而当最终做出决策之时,却已耽误了最佳出售的良机。一旦关于企业将要被卖掉的谣言被传出去,就算没有事实根据,也会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所以只要做出决定,下一步将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合最适的买家,不论是战略投资者、财务投资者还是企业本身的管理层。而企业内部,则要协调好现有的核心管理团队,要尽量使他们确信企业长期利益与他们自身的价值实现,因为稳定的状态对于企业的出售是非常的重要。同时,企业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的财务顾问,由于他们对市场和业务的了解,可以组织整个交易的管理,帮助企业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并完成交易流程。
责编/陈梦琴
西方经济云波诡谲的年代,中国企业走出去收购的消息不断传来,国内并购也是一片繁荣。虽然股市还在震荡,房价继续徘徊,但是企业间的兼并收购却并没有放缓脚步,相反随着资本市场的探底与逐渐升温而不断上演着“你吞我并”的大戏。在一级市场,境外资本、民间资本、政府资金等大量涌入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大有全民“PE”一把之势,就连街头买菜的老太太时而还脱口而出诸如“原始股”之类的词。
为什么将企业出售?
由于工作的原因,常常接触很多企业家,其中有一些企业家将公司做得风风火火;也有一些企业家深感市场竞争之激烈,还在融资发展之路的道路上如拼命三郎般前行;同时也不乏一些将企业整体转让——被收购(并购)的案例发生。
然而不管企业做得如何,如果你问他对企业将来有什么看法时,除了业务上的事情,他们往往会跟你说“我们的企业会紧密联系资本市场,几年之内将需要融资多少,几年之后将会顺利上市”这样那样。但是,上市真的是唯一目标吗?上市真的就能解决企业未来发展的所有问题吗?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达到创业板要求的企业有数千家之多,正在接受券商辅导,排队候审的企业也已好几百开外了。如果从基金的角度出发,现在国内数千家基金,如果每家每年投3家企业,以上都要上市,那每年怎么着至少也得有5000家以上的企业要上市,可能吗?然而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大部分私募基金必然需要一个可以看得到的退出通路。事实上,除了现有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在未来几年,也将有很多伴着资本投入而成长起来的企业也将经历通过被更大的公司收购这个整合过程。
并购对于中国人而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汇。东周末年、春秋战国,国家之间都进行了多少次的兼并与收购,这玩意儿放到资本市场其实也是一个道理。产业的发展与升级必然有一个企业间整合的过程。然而,对于单个企业而言,辛辛苦苦干了十多年,甚至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市场与品牌就此拱手转让是否值得?说简单点,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是选择继续融资做大做强?还是考虑被其他企业收购,依靠其他企业的平台去更快发展比较好?相当多的时候,决策的做出是非常困难的。
当企业在面临创始人年龄的因素、竞争的压力、市场的前景等诸多因素的时候,创始人可能会考虑将企业出售(被并购),虽然这个过程纷繁又复杂,异常痛苦。尤其是在企业卖出前和卖出后的一段时间内,这种痛苦会一直存在。烦心的法律事务、新的企业文化整合、以及如何面对昔日并肩奋斗与企业荣辱与共的老员工,种种问题不是仅仅靠一纸股份收购协议能够解决的。
如果企业处于继续成长和盈利的阶段,那倒容易接受,况且老员工们也可以在一个新的平台上继续施展才能。我们曾经操作过的一个案例便是如此,那是一家国内领先的中法合资骨科公司被另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完全收购。企业的创始人在十多年的时间内将公司建成为业内领先的专业骨科公司,但由于年龄的原因和找不到合适的继承者,他希望将企业卖给行业内的战略投资者,但同时也还希望企业继续发展。由于被收购方和收购方在文化、战略、产品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一致性与互补性,企业的管理层及大部分员工对该项并购都非常满意。
什么时候该出售?
需要融资的企业都有一种做大做强的愿景,被收购的企业则各有各的原因。事实上,在某些时候那些需要融资的企业也可以考虑被收购,例如美国和欧洲的很多医药研发企业,他们的发展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以一个高价被辉瑞、默克这样的大型医药公司收购。
被评为2006年中国国内十大创新药的“恩度”,之前是由山东的一家生物公司经营,后来企业的创始人以2亿人民币(2006年)的高价将企业80%的股份卖给了先声药业,不仅获得了高额的回报,同时又可以有更多精力做其他的事。
依据相关经验,我认为如果出现以下一些情况,经营者可以考虑将企业卖掉。
第一:企业的创始人年龄偏大,同时找不出合适的继任者或领导者;
第二:企业由于对流动资金、生产设备等有持续大量的需求;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投人,将可能引发高额的负债和财务风险,而创始人则希望自己奋斗多年的成果可以“落袋为专”;
第三:企业的创始人希望有更多的财务保障以享受更好的生活;
第四:行业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诸如专利之争、员工诉讼、新的技术带来的挑战等等,企业的创始人不愿再操心这些繁琐的事;
第五:家族企业在往下一代继承的时候,如果对股份的分配不公平,那么现金则更好说话,这时考虑将企业卖掉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六:企业家可能想进入其他新的行业和领域,或者考虑业务转型的时候也可以考虑并购或者部分剥离;
第七:如果企业在亏损,最好越早卖掉越好,因为持续的亏损带来的只能是不断的贬值。
虽然以上原因并不能涵盖所有企业的情况,但是我想更多强调的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发展对于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传统的企业们还在以价格、质量、服务等多方面互相竞争的时候,新的进人者却可能已经有了充分的资源、新的渠道与更新一代的技术与产品,正以全球或地区规模进入同一个市场,并不断挤压之前所有竞争者的市场。当企业不能够推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时,尤其是花了很多投人而没有多大实际产出的时候,风险也就随之增大。
如何出售企业?
一般来讲,作为创始人,如果有了打算出售企业的想法,那么这个事越早解决越好,持续的犹豫往往会影响企业的价值。虽然有时候创始人对于这个问题会犹豫大半年,甚至好几年,然而当最终做出决策之时,却已耽误了最佳出售的良机。一旦关于企业将要被卖掉的谣言被传出去,就算没有事实根据,也会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所以只要做出决定,下一步将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合最适的买家,不论是战略投资者、财务投资者还是企业本身的管理层。而企业内部,则要协调好现有的核心管理团队,要尽量使他们确信企业长期利益与他们自身的价值实现,因为稳定的状态对于企业的出售是非常的重要。同时,企业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的财务顾问,由于他们对市场和业务的了解,可以组织整个交易的管理,帮助企业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并完成交易流程。
责编/陈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