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作坊为载体的高校文化育人模式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un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内在要求。文章以山西医科大学“加减乘除”文化传承工作坊实践为例,研究文化育人新载体,总结出独具特色的“立、行、活”螺旋渐进式文化育人模式。
  关键词:工作坊;文化育人;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4-0049-03
  Abstract: The cultur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 is also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the successful operation of socialist universit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article takes the practice of "Addition, Subtraction, Multiplication and Division" cultural heritage workshop in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studies the new carrier of cultural education, and summarizes the unique "spirit, action, and live" spiral progressive culture education model.
  Keywords: workshop; college cultural education; model research
  在全面貫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形势下,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开展工作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构建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基本任务,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因此,了解大学生思想变化和行为活动的新特点,挖掘文化育人要素,探索文化育人新方式、新载体、新模式成为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重大课题。
  一、工作坊情况简介
  “工作坊(workshop)”一词最早出现于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中,是一种集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为一体的学习模式。它能够使参与者从单向度的信息接收者向参与者、策划者转化,为参与者提供思考、探讨和交流的平台。在高校日常教学、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学生工作领域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应用和开展。
  山西医科大学“加减乘除”文化传承工作坊成立于2015年,由思想政治辅导员、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组成。工作坊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加”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革命文化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取其精华;“减”是摒弃异化、腐朽、落后的文化,去其糟粕;“乘”是通过开展一系列优质活动,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精神;“除”是在活动中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加减乘除”文化传承工作坊以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载体,以文化为切入点,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文化育人工作。通过在学生中组织策划形式多样的文化传承与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青年文化自信,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二、工作坊实践过程
  经过4年多的实践,“加减乘除”文化传承工作坊组织策划各类学生活动50余项,在实践过程形成“青春传承”、“青春践行”、“青春创新”三大文化育人板块,构建形成了系统化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以工作坊在载体的高校文化育人新模式,使得文化育人工作“立起来”、“行起来”、“活起来”。
  (一)青春传承板块
  “青春传承”版块通过整合优质文化资源,每学期选定一个文化主题,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一方面构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文化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认识,另一方面围绕选定文化主题,设计专题讲座、演讲比赛、海报板报设计大赛、歌咏比赛、舞台剧表演等多种活动形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加深学生对于不同主题文化的理解,增进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度解读,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例如工作坊组织的“长征精神”主题教育,通过策划主题班会、主题红歌会、海报设计大赛、“听老兵讲故事”主题讲座、户外素质拓展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长征精神不惧艰难、勇于战斗的基本核心内涵,传承红色文化,增强青年文化自信。例如“弘扬传统文化”主题教育,工作坊组织了传统文化书法绘画赛、二十四节气板报设计大赛、“你好,魅力华夏”传统文化海报设计大赛、“喜庆中国年”春联作品征集活动、“你好,魅力华夏”传统文化主题晚会等系列活动,通过多种活动结合的方式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展示学生书法、绘画、文艺等文化特长,深刻诠释传统文化内涵,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璀璨魅力,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道德素养。
  (二)青春践行版块
  “青春践行”版块侧重知行合一,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乐行、乐用,将主题文化教育活动学习和传承到实践中,构建文化传承的社会实践体系。通过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社区送温暖献爱心、“三下乡”实践教育、“学雷锋”实践系列活动、“馆学”实践系列活动等践行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小事做起,见微、见实、见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躬身践行,化于无形。   例如工作坊开展的“馆学”实践系列活动,利用山西省丰富的文化育人资源,多次组织学生赴山西省地质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太原市图书馆、中共太原支部旧址、太原解放纪念馆、晋中市博物馆、阳曲县支前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以实践活动感悟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追忆红色文化,传承现代文明,温暖学生心灵。在“三下乡”实践教育活动中,工作坊连续四年带领学生深入到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吕梁市临县、忻州市偏关县等地的贫困山区开展以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医疗知识科普、健康扶贫、志愿服务等为内容的基层实践活动,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提高学生扎根基层奉献社会的家国情怀,增强投身新时代火热实践的责任和担当,增强文化育人实效。例如工作坊在赴晋中市乌金山镇峪头村小学支教活动中,组织该校小学生一起剪纸,编制中国结,猜灯谜,诵读讲解国学经典,还带去了传统水袖民舞表演,与小学生一起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在带领小学生感悟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传承践行传统文化。
  (三)青春创新版块
  “青春创新”版块侧重文化传承、实践后的创造性转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提升文化育人的时代感和亲和力,积极培育创新性文化感染青年学生。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此工作坊首先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对学生进行项目指导。学生参与第十四届“兴晋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第十五届“兴晋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第二届、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分别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其次工作坊注重校园文创活动的开展,设计工作坊专属LOGO,组建了文创团队,组织学生设计工作坊体恤衫、笔记本,鼓励学生参与到其他校园文创产品设计中,充分挖掘校园传统文化主题,通过创新的方式对校园文化进行解读和传承。截至目前,工作坊文创团队已经设计出帆布包、笔记本、卫衣、书签、明信片、便利贴等众多文创产品,立足校园文化建设,展现校园美好形象。除此以外,工作坊还利用微博空间产出网络文化产品,以各类文化素材为主题组织学生改编歌曲、录制音乐视频、贺岁视频,增强网络文化的原创力,吸引了广大学生浏览访问,展现了青年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
  三、工作坊“立、行、活”螺旋渐进式文化育人模式构建
  高校既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头。以工作坊为载体,对高校文化育人模式开展研究,就是为了探析工作坊的有效育人机制。以“加减乘除”文化传承工作坊的实践探索为例,在全面加强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大背景下,构建“立、行、活”相结合的工作坊育人模式,促进了文化育人工作的螺旋渐进式推进,提高了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一)将文化育人“立”起来
  将文化育人“立”起来,就是要为文化育人提供学理支撑。所谓学理性,就是蕴含于文化育人丰富素材中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理论逻辑。价值观教育始终是文化育人的重要内核,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归根结底是要深入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因此,为文化育人提供学理支撑,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之上准确把握文化的专业知识和理论逻辑,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这是开展文化育人工作的第一个环节。
  “加减乘除”文化传承工作坊在实践过程中开展的“青春传承版块”正是立足于使文化育人工作“立”起来的基本目标。在这一阶段,工作坊可以着眼于“立”,通过各类主题教育、专题讲座、专家解读等方式重点向学生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内容,拓展文化常识,向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弄明白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含的广泛内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进行具体研究。
  例如在革命文化教育方面,以红色文化为例,“立”就要带领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历史史料价值、社会文化价值以及政治价值,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构建的红色文化是什么,学习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历史故事和深刻内涵,帮助学生建立理论的清醒与自觉,为文化自信奠定基础。
  (二)将文化育人“行”起来
  将文化育人“行”起来,就是要为文化育人提供实践引领。所谓实践引领,就是要在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内涵基础上,通过实践的方式将文化躬身践行,见微、见实、见行,增强文化自觉,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深化过程,这是文化育人工作的第二个环节。
  “加减乘除”文化传承工作坊开展的“青春践行版块”正是依照使文化育人工作“行”起来的基本模式。在这一阶段工作坊可以着眼于“行”,开展的各类实践活动要围绕两个目标:第一,通过实践调研,深化对各类主题文化教育的认识,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感悟从校园走向社会,从书本走向基层。第二,通过实践调研,使文化育人与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通过两个目标实现文化育人的知行合一,同时通过实践的过程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
  众所周知,文化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通过以“行”为主题的实践可以促进文化的内化,稳定为态度和信念。例如,可以结合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国家战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特长开展文化宣讲、支教扶贫、艺术展演等社会实践,带领学生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过社会实践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增强家国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以此涵养青年的家国情怀,主动担当国家和民族责任。
  (三)将文化育人“活”起来
  将文化育人“活”起来,就是要为文化育人提供创新空间。所谓创新空间,就是要注重文化传承实践后的创造性转化,体现文化育人的时代感,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价值,实现有内涵有深度的文化育人效果,这是文化育人工作的最高要求。
  “加减乘除”文化传承工作坊开展的“青春创新版块”也是立足于使文化育人工作“活”起来的最高目标。在这一阶段,工作坊要围绕搞“活”文化育人工作,实现两个具体目标:一方面要使文化育人工作體现青春特色,结合青年人的趣味和审美,挖掘文化育人要素;另一方面要以工作坊的活动培育浓厚的创新文化,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和首创精神,注重文创产品和网络文化作品的产出,使得文化育人工作能做到“不忘本来”,又能做到“面向未来”。   例如,可以围绕校园历史传统和特色文化,开展校园文创产品设计,结合学生的审美观和实际需求,设计文具、服饰、工艺品类文创产品,向受众讲述文化故事,营造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青年关注的网络平台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宣传,围绕新生季、毕业季、传统节日等各类学生较关注的節点深挖文化育人要素,开展视频创作、流行歌曲改编、校园VOLG大赛、抖音大赛等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增强正向育人导向,以此摆脱传统文化育人方式的“生硬”和“直接”,在提高学生接受度和认可度的基础上增强青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属感和自豪感。
  四、结束语
  以“加减乘除”文化传承工作坊的实践来看,在“立、行、活”模式的构建下,以“青春传承”、“青春践行”、“青春创新”三版块的知、行、创相结合,工作坊的文化育人工作实现了设计的体系化和条理化。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有理论学习,又有社会实践,既有传统学习模式,又有网络推广创新,带动了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普通同学等多方面学生力量的共同参与,加深了对文化内涵的理解,系统化、深度化、创新化了活动方式,增强了青年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以工作坊为载体开展文化育人工作,强调了文化育人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不仅注重引导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梳理、内涵的掌握,同时强调文化传承新格局,从践行的角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得文化育人真正在高校“立起来”、“行起来”、“活起来”。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坚定文化自觉,提振文化自信,高校责无旁贷。期待在未来的实践中,以工作坊为载体的文化育人工作能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更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用高品质的文化活动彰显文化育人高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和青年文化自信与自觉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邢亚楠.工作坊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初探[J].北京教育德育,2013(10):61-63.
  [2]朱红红.基于系统科学“三论”的工作坊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187-188.
  [3]杜晓娟,罗文萍,杨琦,等.基于工作坊模式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培养机制探究——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52):16-17.
  [4]高亚兵,周丽华.巴林特小组在高校辅导员工作坊的应用[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5):108-111.
  [5]沙招友,周继超,聂羽西,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育人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8(9):46-48.
  [6]廖永贤.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机制研究[J].智库时代,2019(12):263-264.
  [7]张华春,季璟.新时代文化自信视阈下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120-125.
其他文献
摘 要:洋务运动一直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个热点问题,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史学界争论已久,可谓褒贬不一,分歧很大。文章以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为例,通过分析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洋务运动的结局两个方面,对洋务运动的成与败做一些教学上的思考。  关键词:洋务运动;兴起;结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8-0185-03
期刊
摘 要:“课程思政”是加强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为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本研究通过强化基础医学课程建设管理、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挖掘基础医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载体、发挥第二课堂重要作用等措施进行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建设,将基础医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衔接、有机融合,贯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
期刊
摘 要:独立学院利用公办高校的优质资源和民办机制结合办学,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会计学专业在我国当前属于热门专业,也是独立学院竞相设置的主要专业之一。任何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所在院校的支持,其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应基于所在院校的办学定位。文章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会计学专业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在专业建设与发展进程中的经验与特色,以期对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
期刊
摘 要:由于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成为高等学校实践教学改革的热点。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各高校更加注重以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目标。针对哈尔滨理工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该多元融合的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将以成果为导向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和重构,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深度契合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新工科”建设的教育思想,符合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对人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由于很多高校建筑学专业教育对工程实践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在面向行业人才需求方面,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文章认为,CDIO理念与地方院校建筑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相吻合,建筑学专业教育引入CDIO理念和模式,可满足社会对创新工程人才的需求,缩短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期,是顺应当下时代需求,符合当前应用型高校建筑教育的发展。文章以惠州学院为例,提出基于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对建
期刊
摘 要:慕课是新近出现的一种在线课程模式,是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教育”的新型学习平台。高校《微生物学》慕课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行不断的课程优化和探索。文章对高校《微生物学》慕课建设和课程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了总结与探讨。  关键词:慕课;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4-0055-03  Abstract: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如何深入人心,在大学生中实现“三进”,尤其是进大学生头脑是重要的现实问题和紧迫的政治任务。文章主要从发挥载体作用、主渠道作用、示范引领作用和实践作用等方面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大学生头脑的途径和方式,以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其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栋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国内的河南大学和英国的诺丁汉大学为例,两所高校地理学科都具有较为悠久的发展历程、扎实的学科基础和相似的背景,通过实际调研和资料数据收集,对两所高校地理学的发展概况、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授课方式和教学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对比,找出了国内高校地理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与差距。开展中英高校地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育信息化的比较研究对于我国高校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各类高校都在积极致力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各种创新型教学方式和创新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高校教育教学领域当中。无论是何种方式,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营造浓烈有效的氛围,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成功率。现阶段,在诸多方式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互联网创新大赛,这是当前大学生最喜欢和向往的创新创业专业赛事之一,与此同时,互联网
期刊
摘 要:文章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现有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不能很好对接的问题,提出了面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通过使用复杂软件工程问题“MES作业车间调度子系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新进行了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设计;课程设计;软件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