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angmm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思政”是加强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为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本研究通过强化基础医学课程建设管理、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挖掘基础医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载体、发挥第二课堂重要作用等措施进行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建设,将基础医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衔接、有机融合,贯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程思政;基础医学;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8-0163-03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very cours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very course", this study aim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basic medic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enhance teachers' educational awareness and ability, excavate the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ained in basic medical curriculum, innovate teaching means and teaching carrier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second course.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school and other measures are to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basic medicine, effectively link up and integrate basic medicine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arry out all-round education in the whole process,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raining high-quality medical talents with both moral and talent.
  Key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very course; basic medicine;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课程思政”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下,以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自觉地把学生的专业知识、人文和思政素质恰当融合,把思政元素贯穿并渗透于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是各方高度关注的问题[1],也是高等学校在新时代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系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
  医学院校担负着培养医学人才的重任,医学院大部分学生未来都将治病救人,因此,医学院校应高度重视对医学生思政素质的培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的主阵地之外,要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协同育人功能。本文探索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建设,将基础医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衔接、有机融合,贯彻“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一)深化院校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医改的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对高质量医学人才的需要不断增加,为此国家有关部委从2009年医改实施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不断规范医学教育的管理,促进医学教育的内涵式发展[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深化院校医学教育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医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3]。医药院校推进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对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医学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优质医疗人才,为人民生命健康服务的重任。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除了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升业务技术能力外,医德的培养日益成为医学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4]。医学生的医德培养,单靠学校开展专门的思政课程已不足以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医学院校的教育必须由单一的“思政课程”向“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并重转变,这就要求各门课程都参与到思政教育当中,让课堂教学成为落实思政教育、以德树人的主要渠道。基础医学是医学专业教育的基础,实施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建設,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才能确保高质量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新时代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而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压力迫使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关注现实和物质层面,导致许多学生精神匮乏,缺少理想信念,况且医学类专业学习年限较长,学习内容难度较大,医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和不平衡心理情绪,甚至形成错误的价值导向。因此,医学生的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基础医学课程根据医学生特殊心理特点,不失时机的对医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措施
  (一)强化基础医学课程建设管理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5]。高校党委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引领性的作用,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心应该在二级学院。承担基础医學课程教学任务的二级学院在课程建设、教学组织实施、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要强化所有课程都有“育德”功能的教育理念,并通过一系列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环节将这种理念落到实处。具体而言,二级学院在审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修订教学大纲时督促基础医学各课程挖掘蕴含在各个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基础医学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过程中;在学生评教、学院督导组听课、同行听课等课程评价标准的制定中设置“育德效果”的观测点。
  (二)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医学院校育人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也是“课程思政”实施和推进的主要力量。基础医学课程教师基于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易于从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角度深入挖掘结合点,将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技能教育与思想教育深度融合,从而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在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建设中,首先应加强教师的“育人意识”,培育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通过青年教师上岗培训、党员示范课、“课程思政”专题研讨、“课程思政”教学技能比赛、搭建基础医学课程教师与思政课程教师互动平台等多种形式,切实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改变教师过去只注重“授业、解惑”而忽视“传道”的局面,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其次,要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育人能力和教学艺术。在集体备课中,各教研室针对青年教师开展富有针对性、示范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导,不断提升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基础医学课程的亲和力、吸引力和说服力。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要以身作则,修身立德,做好思想引导和行为示范。学校加强教师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在教师职称评聘、教师资格认定、评优等工作中,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度。
  (三)挖掘基础医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没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因此,基础医学“思政课程”建设,要充分挖掘和充实基础医学各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结合课程特点,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专注度,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和价值共鸣。例如,“医学遗传学”课程以优秀的遗传学家事迹为切入点,通过讲述遗传学家的励志故事,将医学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贯穿整个课程中,培养医学生为人类解除病痛的职业素养,传承大医精诚的医学精神;“生理学”在讲授血液一章中的血量与输血时,增加无偿献血内容,引导医学生号召更多健康适龄群众参加无偿献血,营造良好的无偿献血社会氛围,培养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病理学”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认知和诊断疾病,还要帮助学生建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但关注人的病,更要关注病的人,对患者现在的疾病负责,更要对患者未来的健康负责;“医学免疫学”在免疫防治的教学中,重点分析2018年长春长生狂犬疫苗事件、2019年河北石家庄疫苗事件等关乎人民身体健康的疫苗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人体寄生虫学”在疟原虫章节教学中,结合疟疾特效治疗药物青蒿素的发明,融入创新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教育,通过介绍青蒿素的研发过程,展现我国科学家创新思维能力和献身科学精神,鼓励学生敢为人先;“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中常涉及到实验动物,在实验中倡议学生善待实验动物,平等对待生命,无论动物是生存还是死亡状态,都应给予平等的关爱和尊重,教育学生不断加强自身人文精神和职业伦理道德的学习,在未来行医道路上切实做到将患者利益置于首位,维护患者自主、促进社会公平。
  (四)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载体
  如何将思政内容在基础医学课程中更好地融入,使教学既保持学科专业的性质,又挖掘其价值引领?这就需要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载体,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比如“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在讲授生殖系统时,结合目前不孕不育疾病有所上升的趋势组织专题讨论,讨论“不孕不育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天的局面,女生该怎么做,男生又该怎么做?”等问题,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病理生理学”课程开展“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把案例变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文故事,而非普通的病例讨论,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给学生灌注人文思维方式;“生理学”开设16学时的“实验设计课”,在实验课中穿插四次进行,以讲座、讨论、答辩、实施实验设计的形式由学生自己完成,“实验设计课”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到教学中,通过“诺贝尔奖小故事”展现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人体解剖学教学团队以平常人“难以理解和做到”的遗体捐献为切入点,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在开课时精心设计一个30分钟的“人体解剖学第一课”,诠释遗体捐献、接受和利用的具体过程及意义,并增加对遗体捐献者感恩的教育内容,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受什么是“大爱、大义、奉献的崇高精神”,激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医学责任意识的审视,使“人体解剖第一课”成为思政教育的鲜活载体。药理学课程以电影《我不是药神》为载体,让学生了解癌症患者面对昂贵抗癌药的困境与冲突的同时,告知学生国家医疗保障局已经将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与平均零售价相比,17种药品的平均降幅达56.7%,极大减轻我国肿瘤患者的用药负担,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医改的现状,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国家、社会和企业为人民健康所做出的努力,激发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五)发挥第二课堂重要作用
  “课程思政”建设的落脚点在学生,要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思政教育,调查研究表明最适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是参观考察、志愿活动或调查研究[6]。因此要拓展第二课堂,通过第二课堂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实现课上课下的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实效性,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立体化育人。
  学生工作方面可以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微信公众平台等现代化思想教育阵地创新工作方法,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活动。包头医学院组织开展“名人名家进包医”系列活动,通过名家讲座及现场互动,引领同学们“以思考完善品格,以行动承担责任,以奋斗诠释青春,以积极心态面对人生”,培养医学生在校期间学到一技之长,更重视培养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面对患者应该展现的人文情怀和人性美德。
  教学工作方面可以借助社会实践、科研兴趣小组、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团队等活动潜移默化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和指导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工匠精神等。学院每年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志愿者到社区和农村艰苦地区进行义诊、志愿献血、社会调查等活动,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病患时,自然而然地提升了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起救死扶伤、学医为民、回报社会的远大理想,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通过举办基础医学实验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花蕾计划等形式加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揭开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历史篇章,全国各高校按照教育部党组的要求迅速行动起来,谱写育人工作奋进曲。医学院校教育既有和普通高校相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又肩负着培养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和具有社会人文精神素质的医务工作者的重任,因此医学院校的教育必须由单一的“思政课程”向“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并重转变。我校对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索,强化基础医学课程建设管理,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不断挖掘基础医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努力用好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尝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通行并重,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但基础医学“课程思政”的改革中还存在教师教学效果良莠不齐、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等问题,仍需要不断完善并研究出适合我区高等医学院校的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4-66.
  [2]刘晖,张勤.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策略研究[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8(2):21-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國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11/content_5209661.htm.2017-7-11.
  [4]李善霞,林寒梅,黄巍,等.高校妇产科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1(4):142-144.
  [5]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15(16):28-29.
  [6]王腾,刘兴国.思想政治教育进生理学课堂的实践与探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6):981-98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各高校对多样化人才的输出越来越重视,同时如何对人才多样化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已成为各大高校的一项重要课题。针对以上问题,文章以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目标作为探讨对象,并以河南科技大学人才多样化培养方案为例,对地方高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等教育;多样化;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拔尖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受到国家与各界的广泛重视。文章重点介绍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在化学与材料类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方面的主要思路和做法,从系列管理制度和配套文件的制定、学生的选拔、科研导师的配备、特色创新课程模块的实施、科研创新成果的展示等多个方面总结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试验班学生的高标准培养过程和成果,以期探索出适合新形势下的理工科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地方高校提高拔尖创新
期刊
摘 要:思政教育的关键在于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培养方向,高校中的思政教育不仅需要思政课程,更加需要将思政教育的元素融入专业课中,赋予专业课价值引领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专业学科的育人作用。文章探索《行业应用技术》课程中思政元素和思政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专业课教育中,并建立起新的教学方法,进而推动思政元素和专业课的协同前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学科竞赛作为第二课堂,是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是检验大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能力的标准之一,特别是在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文章以“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为例,分析了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在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能力;“学创杯”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
期刊
摘 要:机械类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是机械类人才培养环节中对“思政课程”的丰富,拓展。要做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全方位育人”,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革目标导向、深化教学内容及标准、完善教学平台设计及评价机制,文章以《电工学》为例,对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策略与措施进行相关探索,有利于机械类课程全方位育人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机械类专业课程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逐渐变成了灌输加考试型教育。德融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专业课教学为本体,将品德教育和专业课程有机的结合,实现教学与艺术联姻,高效同乐趣俱来,育人与教书同在,成为现代教育事业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德融课堂;道德培养;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8-0166-03  Abstra
期刊
摘 要:德国工程教育强调实用性、技能性和服务性的理念,专业设置突显需求性和导向性,课程设置重视融合性和实践性,校企合作的紧密性和服务性,构成了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办学特色。借鉴德国工程教育经验,以合肥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构架为例,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为我国工程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工程教育;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和高等教育改革需要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在分析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现状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改革、开放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等多方面提出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从而促进高校工业设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以及教育进程的实施,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创业;工业设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期刊
摘 要:目前,高校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有众多的课程有国际学生参与,并且占比会越来越高,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高校教学面临着种种挑战,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到了需要更新的境地。文章以高等教育国际化为背景,以提高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建构理想教学模式为目的,对高校课程的小组教学模式中小组组成和任务设置的现状、模式进行讨论和分析,针对国际化学习小组的人员构成与任务设置提出了一个建设框架,最后结合北
期刊
摘 要:洋务运动一直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个热点问题,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史学界争论已久,可谓褒贬不一,分歧很大。文章以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为例,通过分析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洋务运动的结局两个方面,对洋务运动的成与败做一些教学上的思考。  关键词:洋务运动;兴起;结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8-0185-03
期刊